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常规治疗法,实验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以及丁苯酞胶囊的序贯治疗法,分析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的分数、炎性因子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的分数、炎性因子变化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法,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促使炎性因子的合理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患者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1 d、1周、2周的NIHSS评分分别为(11.15±3.25)、(7.25±3.19)、(3.20±0.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15±3.26)、(11.18±2.56)、(8.36±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HDS评分为(17.63±5.22)分,高于对照组的(12.00±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患者治疗预后安全性较高,相关治疗的指标控制明显,因而能够符合患者治疗要求,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研究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注射液,连续治疗2周后,待患者的病情稳定进入脑梗死恢复期后,改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NIHSS评分组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HISS评分(10.12±2.64)分低于对照组(15.66±3.38)分(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基本再通率4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序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治疗组(溶栓组)和丁苯酞序贯治疗组(序贯组)。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基线特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VEGF表达水平、90天mRS评分。结果 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和溶栓3天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且序贯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序贯组血清VEGF水平第3天、第7天低于溶栓组(P<0.05);序贯组脑梗死90天的m R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序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阿替普酶疗效显著,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5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联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ADL)评分、血清超敏CRP(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TNF-α及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丁苯酞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肽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P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入院后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丁苯酞软胶囊。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与治疗14d后患者血清IL-6、ET-1、TNF-α、NO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IL-6、ET-1、TNF-α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2组血清炎性因子IL-6、ET-1、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治疗前、后N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有效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有效降低进展性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6.75±0.69)、(5.42±0.3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5±0.49)、(6.20±0.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分别为(18.46±2.72)、(22.49±2.5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06±2.43)、(20.43±2.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力、语言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周后不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周后口服丁苯酞软胶囊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HD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脑梗死所致咽喉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70例脑梗死致咽喉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及康复训练;丁苯酞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丁苯酞50 mg/d,连用14 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洼田氏饮水试验(KWST)和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估量表(FDA-2)评分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咽喉肌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KWST评分和FDA-2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KWST评分和FDA-2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丁苯酞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所致咽喉功能障碍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高翔 《抗感染药学》2016,(4):850-853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炎性因子及体液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后检测两组患儿体内炎性因子(IL-10)、促炎因子(包括TNF-α、IFN-γ)以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和外周血中的补体C_3、C_4。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炎性因子均较高,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和12 d时两组患儿血清中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外周血中Ig A水平处于较低水平,补体C_3、C_4以及Ig M、Ig G处于较高水平,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 A水平上升,Ig M、Ig G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更加显著;观察组患儿补体C_3、C_4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患儿补体C3仍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儿补体C_4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显著改善其血清中炎性因子及体液免疫功能,其疗效优于阿奇霉素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川芎嗪单药治疗。观察2周后疗效,计算有效率,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3.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肌电反馈组和丁苯酞联合肌电反馈组(联合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脑供血等常规药物治疗2周,肌电反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促进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联合组在肌电反馈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静脉点滴2周,并于治疗前后进行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及治疗的有效率,测定治疗前后3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肌电反馈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80%、96.67%,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及肌电反馈组(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下降,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及肌电反馈组.结论 应用丁苯酞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且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对照组患者加用吡拉西坦片,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显著30例、有效8例和无效3例,对照组患者显著13例、有效18例和无效9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与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各35例。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NHI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02±0.85)、(10.14±0.45)、(11.21±2.64)d,均明显短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的(12.57±0.90)、(12.35±0.27)、(14.15±3.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情感领域、社会领域、生理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情感领域、社会领域、生理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方法10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9.75±4.06)分低于对照组的(18.81±3.3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成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可以较好改善病情,修复受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麻城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8例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分别为(9.02±1.03)、(6.11±0.95)、(4.23±0.42)mPa·s,低于对照组的(10.52±1.15)、(7.13±1.05)、(5.21±0.59)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为(23.45±2.16)、(24.02±2.51)分,高于对照组的(20.51±2.03)、(21.07±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提高VD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脑部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采用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观察患者满意度。方法58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行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52.38±1.65)分低于对照组的(61.58±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扁桃体炎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82例扁桃体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实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直接医疗成本、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扁桃体肿大化脓消失时间、咽喉肿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痊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与对照组的95.1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直接医疗成本(245.10±58.01)元低于对照组的(488.05±62.1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03,P<0.05);两组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3,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评分(79.36±2.05)分、躯体功能评分(78.52±2.85)分、社会功能评分(77.36±1.65)分、物质功能评分(80.36±2.52)分,与对照组的(80.03±1.98)、(77.36±2.88)、(77.42±1.59)、(80.29±2.49)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5、1.833、0.168、0.127,P>0.05)。结论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治疗相比,序贯疗法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成本较低,同时减少了患者多次注射的痛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5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B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4%高于B组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NIHSS、ADL评分分别为(7.45±1.17)、(80.18±4.85)分均显著优于B组的(9.54±1.04)、(67.76±4.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与B组的5.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 年龄(60.17±8.92)岁, 经静脉滴注尤瑞克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 年龄(59.45±8.42)岁,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 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2, P=0.029)。治疗后, 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FIB水平[(1.74±0.52)mPa·s、(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