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淋巴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探讨其在鉴别诊断胃淋巴瘤和正确评估患者病情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胃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全部于治疗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经胃镜活检或手术证实为胃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多在胃体和胃窦部位,胃壁呈明显的不均匀增厚,厚度均超过8mm,胃壁侵犯范围均超过胃全周的60%。增强扫描,17例患者病变可见中度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与周围肌肉组织相近),占77.27%;17例患者可见腹腔淋巴结肿大,占72.73%;12例患者有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占54.55%。结论胃淋巴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性,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对胃淋巴瘤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对患者病情的正确评估。对胃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及诊断。方法对46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胸部CT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表现。结果46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结节病8例,淋巴瘤14例,结核4例,转移性淋巴结癌20例。结论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能较准确地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气管镜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修正非小细胞肺癌术后1年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1年CT检查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结果 36例患者共穿刺46组淋巴结,其中淋巴结穿刺结果阳性者为31组,淋巴结穿刺阴性者为15组。22例患者确诊为术后纵隔淋巴结活检阳性。阳性率分别为61.11%(22/36)与67.39%(31/46)。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镜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表现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NHL)的临床特点。方法8例CT表现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全身扫描。观察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情况、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情况、误诊情况、治疗情况。结果8例患者血红蛋白均较正常值下降,平均下降(26.0±2.7)g/L;乳酸脱氢酶均增高;4例患者肺功能及弥散功能障碍。4例单纯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4例患者双肺磨玻璃影伴实变,其中2例伴有小叶结节影,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2例患者经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例患者经胸腔镜肺活检确诊。病理表现:肺泡间隔及肺泡内淋巴细胞浸润2例,肺泡内含铁血黄素沉积3例,肺血管内淋巴细胞浸润2例。8例患者均被误诊,4例误诊为过敏性肺炎,3例误诊为肺部感染,1例误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随访时间3~7个月,平均随访(5.3±0.9)个月,6例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病情缓解,2例T细胞淋巴瘤合并肺部感染未进行化疗,分别于5个月和7个月后死亡。结论CT表现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出现并发症之前易被误诊。对于肺非霍奇金淋巴瘤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主要包括观察、病灶切除,广泛转移采用化疗和放疗等。  相似文献   

5.
张会斌 《淮海医药》2008,26(4):329-330
目的回顾性分析阑尾炎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15例阑尾炎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以0.75mm薄层行多平面重点及最大密度投影后处理,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发现8例阑尾增粗、增大,其中3例伴有粪石;2例内见小气泡影;2例伴有局部脂肪间隙模糊;2例回盲部软组织块影伴有小肠低位梗阻;2例盲肠壁增厚,脐内见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影,邻近见多个肿大淋巴结;2例仅见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16排螺旋CT能更清晰的显示阑尾炎病变及周边组织的变化,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纵隔病理性淋巴结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纵隔病理性淋巴结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方法对20例肺癌或食管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常规扫描和灌注成像,通过灌注软件分析灌注图像,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相对血容量(rBV)、平均灌注量(AP)、峰始时间(TS)和达峰时间(TTP)。结果20例患者有18例成功获得灌注图像和计算出灌注参数。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研究纵隔病理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胃肠淋巴瘤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胃肠淋巴瘤的CT特征及其中15例的误诊原因.结果 胃淋巴瘤18例,肠道淋巴瘤14例,均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病变多节段发生的19例,累及范围30~130(53.2±19.1)mm,伴有腹腔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6例(81.3%),黏膜分层状强化7例(21.9%).14例肠道淋巴瘤中,伴扩张及液平9例(64.3%),网膜、系膜受累6例(42.9%),动脉瘤样扩张4例(28.6%).结论 胃肠淋巴瘤与相应部位的恶性肿瘤容易混淆,掌握CT表现特征,可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杜丽娟  宋文秀 《河北医药》1998,20(5):267-268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与其它器官中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由淋巴组织细胞系统恶性增殖所引起。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病(Hodykin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ykin lymphoma, NHL)两大类。在我国发生数为2~4/10万人口,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11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患者居多。临床以淋巴结肿大、发热为多见。HD首见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多于右,其次是腋下淋巴结肿大;NHL也多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见表现,但较HD为少,分化不良性淋巴细胞易侵犯纵隔。而皮肤损害的特异性较差,故以皮肤损害(皮疹、瘙痒、粗糙、苔藓样变等)为首发症状者易被忽视,常被误诊。我院近几年收治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地探讨AIDS 合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影像表现.方法 对确诊的56例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43例的螺旋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子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相比,病变累及范围在两组中的出现几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影像特征:斑片或(和)大片实变影44(78.6%)例,多发空洞27(48.2%)例,多发结节影35(62.5%)例,纵隔和(或)腋下淋巴结肿大24 AIDS患者胸部肺结核影像表现呈多肺叶、大片状不典型浸润,或多发结节样播散.当影像征象表现呈多肺叶、大片状、多发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应首先考虑结核可能.  相似文献   

10.
黄永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57-258
目的探讨纵隔型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资料。结果纵隔型肺癌位于前纵隔15例,中纵隔13例,后纵隔10例,其中椭圆形20例,类圆形13例,不规则型5例;均为中央型肺癌,肿块<2cm者8例,2cm~3cm者13例,肿块>3cm者17例。CT平扫均表现为纵隔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块影,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血管纠集征及支气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后软组织肿块均不同程度强化,肿大淋巴结多边缘强化。结论 CT检查能确切显示纵隔型肺癌的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及比邻结构,在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电视纵隔镜和多排螺旋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探讨两者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优势.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我院手术收治的肺癌患者48例,均行术前电视纵隔镜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以手术清扫淋巴结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电视纵隔镜和多排螺旋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结果 48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显示,11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多排螺旋CT可以准确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准确率为89.58%;电视纵隔镜可以准确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0例,准确率为97.92%;电视纵隔镜诊断准确率优于多排螺旋CT( P<0.05).多排螺旋CT诊断性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94.59%,假阴性率为27.27%,假阳性率为5.41%,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0.00%和92.1 1%,约登指数为67.31%;电视纵隔镜诊断性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100.00%,假阴性率为9.09%,假阳性率为0.00%,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00%和97.37%,约登指数为90.90%.结论 电视纵隔镜检查和多排螺旋CT均可以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但电视纵隔镜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X线胸片与CT扫描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央型肺癌患者92例,同时进行X线胸片和CT扫描的诊断技术,观察和比较二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所有肺癌患者都采用X线胸片和CT扫描的诊断技术后,X线胸片检查确诊62例,准确率为67.39%,CT扫描检查确诊86例,准确率为93.4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结果 :X线胸片法的支气管腔内57例(61.96%)、肺门区肿块55例(59.78%)、纵隔淋巴结肿大22例(22.83%),CT扫描法的支气管腔内76例(82.61%)、肺门区肿块74例(80.43%)、纵隔淋巴结肿大48例(52.17%),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CT扫描检查有助于提高中央型肺癌的确诊率,同时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而中央型肺癌的病变早期的筛查可以优先选择X线胸片检查,这样的应用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且可以明确地显示出病灶的状况,有助于提高治愈率,为广大的肺癌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经病理证实乳腺肿瘤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扫描,然后进行0.6mm薄层及MPR、VR、SSD等重建,对肿瘤重建图像的形态特征及其血管、淋巴结显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缘毛糙,有毛刺。其中呈分叶状4例,皮肤增厚乳头内凹3例,肺内转移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例,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纤维腺瘤表现为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境界清晰;囊肿表现为境界清晰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为10~30HU;导管乳头状瘤表现为导管位置小结节状肿块,相应乳腺导管迂曲扩张。结论64层螺旋CT的薄层重建及后处理提供更多显示乳腺肿瘤的图像信息,有助于病变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的CT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8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CT资料,且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探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总结CT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8例患者胃淋巴瘤CT表现为弥漫性或结节状胃壁增厚,呈波浪状或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胃壁外周脂肪间隙存在,增强呈轻中度强化,强化均匀,其中2例出现局部坏死改变。1例出现胃窦梗阻,2例见胃周淋巴结肿大。结论CT对胃淋巴瘤的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胃淋巴瘤病理特点及多排螺旋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CT图像,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40~75岁,分析CT图像上病变部位、形态及强化特点。结果 11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9例为弥漫大B淋巴瘤,1例为套细胞淋巴瘤,1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CT均表现为胃壁较广泛增厚,呈均匀软组织密度,无明显钙化及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黏膜破坏较轻,病变多发生于胃体、胃窦部,伴胃腔扩张4例,3例伴有胃周淋巴结肿大。结论 胃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全面反映胃壁受累范围及病灶与邻近组织关系、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性,58岁,因“胸闷、气促2个月”收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血清肌钙蛋白、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LDH)正常,胸部CT肺野未见异常(图1a),而纵隔淋巴结肿大,心肺查体阴性,考虑为淋巴瘤。胸腹部增强CT示纵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和上腔静脉狭窄(图1b-d),肝脏和脾脏低密度阴影。纤维支气管镜行黏膜活检,经超声支气管针吸穿刺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图1e-f)。因患者出现颜面部及上肢水肿,植入上腔静脉支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96例,应用多层螺旋CT对其宫颈癌的腹主动脉、骼外、骼内及骼总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实施诊断,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淋巴结清除术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在淋巴结转移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9.58%与69.79%,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对多层螺旋CT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层螺旋CT诊断应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通过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来确定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定位的准确性。结果 19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发现16例对比剂外溢至肠腔内。多层螺旋CT对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定位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2%、100%、100%、66.7%。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时对比剂外溢至肠腔的位置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高度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胸部结节病患者的临床医学影像征象。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54例患者进行胸部影像检查,同时对这些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其中54例患者都出现了胸部淋巴结肿大情况,其中29例患者出现对称性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占53.7%;单侧与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13例,占24.1%;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12例,占22.2%。其中肺内多发型结节患者为34例,片状融合块阴影患者6例,肺纤维化患者3例,胸膜病变患者1例。发生胸部病变的患者主要有6例,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胸膜结节增厚,并且在患者的胸腔内出现积液。结论临床上对胸部结节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患者病灶的准确位置,同时其能够作为临床诊断和鉴定的仪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7年来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30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为1∶2.0,平均发病年龄42.1岁。其中0期1例,Ⅰ期12例,Ⅱ期15例,Ⅲ期2例。呼吸道症状以咳嗽胸闷气促最多,分别占46.7%(14/30)、40.0%(12/30)和36.7%(11/30)。全身症状主要为乏力消瘦33.3%(10/30)和发热23.3%(7/30)。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阳性率为70.0%。胸部X线、CT检查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两肺病变。经气管镜支气管黏膜活检和肺组织活检阳性率分别为72.7%和66.7%,纵隔镜活检阳性率100%。结论结节病易误诊,误诊率43.3%。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可疑病例,应尽可能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