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为治疗组(n=62),未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治疗为对照组(n=6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随访2年时的LVEF及期间的MACE。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及TMPG3级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出院时LV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及MACE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年时治疗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MAC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TIMI血流、TMPG分级及心功能,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且2年后仍可持续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STEMI行直接PCI术患者124例,术中使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的56例患者做为观察组,以同期行常规直接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做为对照组。评估PCI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及矫正的TIMI帧数(cTFC)、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直接支架置入率、PCI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TnT)峰值、PCI术后7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和PCI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CI术后即刻TIMI 3级及TMPG 3级血流比例更高(分别为94.6%∶80.9%,91.1%∶73.5%,P<0.05);cTFC帧数更少[(44.1±16.7)帧∶(57.1±23.1)帧,P<0.01];无复流发生率低(5.4%∶19.1%,P<0.05);直接支架置入率高(21.4%∶8.8%,P<0.05);PCI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高(85.7%∶67.6%,P<0.05);CK-MB和TnT峰值低[分别为(172.4±45.6)U/L∶(201.7±39.5)U/L,(5.46±1.82)ng/L∶(6.59±1.97)ng/L,P<0.01];PCI术后7dLVEF高[(56.3±7.8)%∶(52.7±6.8)%,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MACE少于对照组(14.3%∶2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CI术后3个月内MACE亦少于对照组(26.8%∶44.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无复流发生,减少心肌坏死,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诊断为STEMI、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33例,随机分为冠脉及静脉内注射小剂量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抽吸组(治疗组,67例)和常规PCI联合静脉内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对照组,66例).评估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情况、术后9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复流减少,心肌灌注情况改善、90天MACE下降(2.9% vs.12.1%,P<0.05).而围术期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改善患者预后,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超选择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及联合血栓抽吸对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粤北人民医院STEMI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10)和对照组(n=100)。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冠脉口注射替罗非班后进行血栓抽吸,再放置药物支架;试验组通过抽吸导管超选择冠脉闭塞处注射替罗非班后进行血栓抽吸,再放置药物支架。主要观察指标为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TIMI帧数)、术后90 min完全ST 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峰值、cTnI峰值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风险。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分别是(29.25±10.22)s和(37.46±11.32)s(P=0.046),术后90 min完全ST 段回落率分别是88(80%)和67(67%)(P=0.091),CK-MB峰值分别是(380.68±298.41)U/L和(425.33±317.62)U/L(P=0.202),cTnI峰值分别是(12.31±10.08)ng/mL和(15.18±10.89) ng/mL(P=0.191),cTnI峰值时间分别是(17.25±10.72)h和(19.01±11.22)h(P=0.277),可见试验组在数据上比对照组有着更好的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 (20%)和18 (18%)(P=0.954),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 (13%)和11 (11%)(P=0.926),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选择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相比冠脉口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可能更好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肌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性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老年急性STEMI患者71例按照多中心、双盲分组方式进行对照研究,A组35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单纯性导管抽吸治疗后植入药物支架;B组36例,在PCI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探析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与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治疗后,病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B组恢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和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患者均明显多于A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给予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改善冠脉血流效率,提高心肌再灌注成功率,降低治疗期间无复流症状的发生率,提高心功能,控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42例(A组)和标准PCI 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MBG、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及LVEF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使用ZEEK导管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基础上辅助心肌梗死相关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STEAMI的53例患者,26例STEMI患者试验分为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在标准PCI基础上进行血栓抽吸,并在血栓抽吸前后分别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置入支架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0.15μg.kg-1.min-1持续36h;标准PCI组:27例STEMI患者按急诊PCI常规方法置人支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分级,以及PCI术后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急性左心衰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与标准PCI组TIMI 3级血流率分别为96.12%和8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显示,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降低趋势(P<0.05)。两组间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PCI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心肌梗死相关闭塞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心肌灌注,并能降低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联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静脉给药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灌注和心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008年2月~2012年4月STEMI患者86例(TIMI血流≤1级),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术前即开始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实验组则在PCI术中直接向梗死相关动脉(IRA)注射替罗非班并联合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检测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评价心功能并观察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实验组术后达到TIMI血流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2.90%vs.66.17%,P〈0.05);②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LVEF显著升高(P〈0.05),LVESV、LVEDV、LVEDVI显著减少(P〈0.05);③术后6个月内实验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PCI术中IRA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较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降低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改善血流再灌注,提高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在血栓抽吸前、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造影术后立即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B组在血栓抽吸术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评价PCI术后两组患者造影结果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MACE情况。结果A组心肌呈色分级(MBG)2-3级的比例为86.2%,而B组的比例为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前A、B两组LVEF值分别为(70.5±10.0)%和(61.5±11.0)%。冠脉内TIMI3级血流、CTFC帧数及sT段回落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如果患者血栓负荷过重,先行冠脉内替罗非班注射然后再进行血栓抽吸,可以得到更好的心肌再灌注,并且对LVEF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前壁STEMI行直接PCI患者187例临床资料,根据直接PCI中对血栓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观察组)105例和替罗非班组82例。比较2组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与替罗非班组比较,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矫正TIMI血流帧计数、血栓积分和LVEF明显改善[(2.79±0.41)级vs(2.34±0.37)级、(26.65±8.24)帧vs(31.04±10.65)帧、(0.23±0.18)分vs(0.76±0.59)分、(48.6±14.4)%vs(43.7±11.3)%,P<0.05,P<0.01];CK及CK-MB峰值水平明显下降(P<0.05);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ST段回落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急性前壁STEMI直接PCI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能有效降低血栓负荷,实现心肌水平的完全再灌注,改善术后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1.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血栓摘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于黑龙江省红兴隆中心医院因A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共58例,以单纯行PCI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替罗非班组在同手术期大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罪犯血管术中术后血流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CI前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以评价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行急诊PCI术的病人,分为两组,各15例,抽吸导管组:予抽吸导管抽吸后,根据血栓负荷情况,决定是即时支架植入,还是择期支架植入术;直接PCI组,予单纯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比较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的分级,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定量、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利钠肽(BNP)、D-二聚体(D-dimer)定量的峰值。结果:抽吸导管组有13例行导管抽吸后行支架植入术,TIMI血流达到TIMI2~3级水平,只有2例出现无复流现象;直接PCI组中有8例病人支架植入后出现无复流现象(P0.05);两组病人术前CK、CK-MB、cTnT、hs-CRP、D-dimer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抽吸导管组的下述参数较直接PCI组显著减少,术后2h的峰值比:CK(2152.71±297.84):(3550.93±566.54)IU/I,P0.05;CK-MB(203.85±23.06):(322.85±46.01)IU/L,P0.05;cTnT(4.46±0.93):(7.71±1.19)ng/ml,P0.05;hs-CRP(7.25±1.06):(15.27±3.22)mg/L,P0.05;BNP(1441.75±321.83):(4589.75±1388.7)pg/ml,P0.05;D-dimer(134.53±40.15):(245.43±50.15)ng/ml,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术中应用DiverCE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术,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无复流的发生率,提高支架植入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Xu L  Yang XC  Wang LF  Ge YG  Wang HS  Li WM  Ni ZH  Liu Y  Cui 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1):983-986
目的通过随机对比分析,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提前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否安全,以及能否进一步改善急诊PCI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160例拟诊急性STEMI的患者接受急诊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最终1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7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8.8±25.2岁(36~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共80例,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开始应用为常规使用组,第二组78例,在获取知情同意后在急诊室即开始应用者为早期使用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术后血流情况以及出血事件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使用组提前39.8min应用替罗非班。早期组术前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2~3级的比率高于常规组(分别为39.7%和23.8%,P=0.040),其中达到TIMI3级的比率亦显著高于常规组(分别为23.1%和10.0%,P=0.032)。两组术后TIMI3级获得率,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Blush3级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前提前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虽然术后造影结果和临床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但是提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PCI前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需要设计更大的样本量,更早的应用时机和合适的较大剂量提前应用替罗非班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脉内小剂量应用替罗非班对介入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77例STEMI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全部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氯吡格雷300 mg口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试药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未用替罗非班)。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反复心绞痛发作)及TIMI出血事件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试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 ST段完全回落率及1周时LVEF试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0.01)。术后30 d随访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冠脉内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可以获得较好的即刻造影结果,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时国产替罗非班的不同应用途径(静脉内/冠状动脉内)对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与临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连续选择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拟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静脉组,n=30)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应用组(冠状动脉组,n=30),比较两组术后即刻造影结果、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共有54例完成试验,其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29~75(58.80±12.57)岁,冠状动脉组在术后心外膜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心电图ST段回落、梗死相关血管远端末梢栓塞、以及治疗后5~7天的心脏彩超射血分数值、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方面均显著优于静脉组,虽然心脏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两组无差异,但是冠状动脉组CK-MB达峰值的时间显著缩短,两组院内MACE事件发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平均住院日亦相同,但是30~90(平均57±21)天随访期间冠状动脉组总的MACE事件发生显著少于静脉组(7.1%与30.8%,P=0.02)。应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等危险因素以及心肌梗死部位、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后,计算冠状动脉组在平均57天随访期间发生总的MACE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0.14(P=0.03)。冠状动脉组发生轻度出血与严重出血并发症有增多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与静脉内应用相比可以进一步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并能提高临床预后,这对于在急诊室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提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来说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冠心病急诊介入治疗的逐渐增多,冠状动脉无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无再流、慢血流现象的出现使患者死亡、再梗死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大幅上升。我院从2005年11月开始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中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探讨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再流、慢血流时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现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在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直接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01-2010-12期间在我院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17例,其中直接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共44例;仅行常规直接PCI者73例为对照组。研究初级终点为术后TIMI 3级血流率,次级终点为随访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病事件(MACE)发生率及纽约心功能分级。结果:血栓抽吸组术后TIMI 3级高于对照组,达到95.5%,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及TnI达峰时间稍提前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累计MACE发生率在血栓抽吸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和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在住院1周时血栓抽吸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1.4±9.2)%︰(48.0±11.8)%,P>0.05],随访6个月时分别为[(54.5±6.8)%︰(49.9±10.5)%,P<0.05];6个月时血栓抽吸组纽约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可以改善血栓负荷重的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TIM...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行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PCI操作,试验组有4例(10%)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对照组共有8例(25%)出现无复流现象,试验组无复流发生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替罗非班组的TMPGⅢ级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两组主要不良事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总的出血并发症相似,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降低AMI直接PCI时无复流现象,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且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