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被认为是引起动物和人类李斯特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研究发现单增李斯特菌包括致病性、弱致病性和非致病性3种类型.单增李斯特菌能使人畜致病,造成猪、鸡等多种畜禽死亡。人感染后则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例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致病因素进行调查和溯源分析。方法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患者、患者家庭食品、厨房用具等进行样本采集并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菌株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的6个毒力基因(prfA、plcB、hly、actA、iap、inlA)进行检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9份样本中共分离出6株单增李斯特菌,1株来自患者,2株来自厨房环境用具样本(冰箱冷藏室内壁涂抹1份和小号菜板涂抹1份),3株来自患者家庭中食物(分别是猪肝1份、甜玉米粒罐头1份和红焖牛肉罐头1份)。除冰箱冷藏室内壁涂抹和甜玉米粒罐头2个样本检出的菌株plcB毒力基因阴性外,另外5个毒力及其他菌株的所有毒力基因全部为阳性。分离菌株均为ST121型,PFGE带型100%一致。结论患者家庭厨房食用食物和环境皆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引起交叉感染,致使患者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1/2c血清型与其他血清型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以了解单增李斯特菌1/2c血清型菌株的环境适应能力。方法 采用96孔培养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温度、不同培养基、不同pH值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1/2c血清型与其他血清型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 在25 ℃、TSB、10%TSB和pH 7~8条件下,1/2c血清型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其他血清型菌株(P0.05)。结论 在室温、富营养/低营养条件、中性略偏碱性环境中单增李斯特菌1/2c血清型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其他血清型菌株,提示可能是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1/2 c血清型菌株分离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为该菌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冷处理对不同食品来源及不同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防治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使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在37 ℃、4 ℃冷胁迫及4 ℃冷适应条件下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测定,并对代表菌株的生物膜相关基因hpt、luxS及sigB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量差异分析。结果37 ℃条件下,1/2c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强,不存在生物膜形成能力弱株。 37 ℃条件下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强组(3株)以及中组(10株)菌株中,9株菌的hpt基因发生非同义突变。 冷处理条件下4株中组菌株中,1株菌的sigB基因表达量增多,3株菌的hpt基因表达量增多。结论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血清型相关,1/2c血清型菌株在37 ℃条件下具有较强生物膜形成能力。 hpt基因突变株在37 ℃下具有较强生物膜形成能力,冷处理使得病原菌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但hpt及sigB基因的过量表达会增强4 ℃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可同时检测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的双重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食品样品的检测.方法 根据GenBank上下载的沙门菌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hlyA基因的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并优化双重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应用于食品标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单增李斯特菌EGD-e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Codon W在线工具分析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情况;利用对应分析、ENC绘图(Nc-plot)等推测影响单增李斯特菌EGD-e密码子偏性的因素;利用高表达优越密码子分析法确定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的主要偏爱密码子。 结果 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中G+C含量仅为37%,偏爱使用以U或A结尾的密码子;对应分析显示第1条向量轴与G+C(R=-0.182, P0.01)、CAI(R=-0.740, P0.01)呈显著相关,且与后者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前者。 结论 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具有一定的偏性;推测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影响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的主要因素。同时,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还受到碱基组成的影响,而基因长度对密码子的使用偏性影响不大。最后确定了UUC、UUA等27个密码子为单增李斯特菌EGD-e的最优密码子。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单增李斯特菌的基因组学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酸链球菌素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膜的杀灭效果。方法 通过生物膜和最低杀/抑菌浓度测定方法,对乳酸链球菌素杀灭和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及其生物膜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乳酸链球菌素对单增李斯特菌最低杀菌和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μg/mL和12.5μg/mL;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形成生物膜的最低浓度为3.125μg/mL,杀灭成熟生物膜的最低浓度为25μg/mL。25μg/mL乳酸链球菌素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作用9 h,生物膜形成率由6.19%减少到0.18%,降低率为97.10%。结论 乳酸链球菌素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杀菌效果明显,能有效杀灭其形成的成熟生物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中前噬菌体分布状况和基因组特征。方法 自公共数据库GenBank获得275株单增李斯特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运用前噬菌体在线预测软件(PHASTER)对其携带的前噬菌体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的完整前噬菌体进行聚类分析、插入位点识别、噬菌体整合酶多态性分析。此外,通过比对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数据库,搜寻前噬菌体可能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 本研究发现99.3%的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含有前噬菌体序列,155株(56.4%)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预测到229个完整前噬菌体序列。所有完整前噬菌体聚集成4个群,进一步划分为10个簇。前噬菌体分群与其宿主菌所属家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与宿主菌来源无关。本研究识别到10个前噬菌体插入位点,其中lmot17(tRNAArg),lmot11(tRNASer)和comK是3个最常见的插入位点,lmo1263为新发现的插入位点。相同插入位点前噬菌体所携带整合酶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此外,研究发现部分家系Ⅲ菌株和1株家系Ⅰ菌株的噬菌体中携带毒力相关蛋白E编码基因(virE),所有完整前噬菌体中未发现耐药基因。结论 单增李斯特菌普遍携带前噬菌体,...  相似文献   

9.
<正>李斯特菌又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菌,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脑炎以及自发性流产、死胎,甚至导致死亡[1],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报道较多,曾多次引起食源性暴发流行,新生儿发病率接近0.052%[2]。新生儿发病率低,病死率较高,容易引起误诊,新生儿感染多经宫内传播,是新生儿期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初期表现为败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食品来源部分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ces, LM)中致病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 方法 383株LM分离自2002-2011年中国14省(市)的生肉、熟食、蔬菜、冷饮、水产等食品。采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和DNA打点杂交方法在单增李斯特菌中进行了55个致病相关基因的检测。 结果 50个致病相关基因检出率均为100%,inlF、fbpA和mprF基因检出率为99.73%,aut基因检出率为99.22%(380/383),vip基因检出率为98.17%(376/383)。 结论 383株食品来源单增李斯特菌中,大部分致病相关基因均存在,部分毒力基因的缺失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高雯洁  王蔚  李萍  王恒辉  郭金磊  高蕾  陈黎霞 《疾病监测》2019,34(12):1122-1125
目的对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外周血及粪便病原菌分离鉴定,明确感染病因。方法2018年9月9日,对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接诊的1例发热患儿血培养及粪便培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耐药、毒力基因(hilA、ssrA、mgtC、siiD、sopB、spvC)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患者外周血及粪便中病原菌为印地安纳沙门菌,携带hilA、ssrA、mgtC、siiD、sopB毒力基因,血流和粪便株PFGE聚类相似性为100%。结论该病例是印地安纳沙门菌引起的肠源败血症,应加强本地区基于实验室诊断的沙门菌血清型病例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Lm)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0-2016年12类食品中分离的22株Lm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抗生素敏感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2株Lm分为5种血清型(以1/2c、3a血清型为主);19种毒力基因携带谱(T1~T19),毒力基因阳性数为6~12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美罗培南、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出现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菌株;分为8个序列型(ST)(包括7个新型STA1~STA7),STA3为主要型别;分为17种PFGE带型,其相似系数为63.5%~100.0%,PTⅠ为主要PFGE带型。结论 昌平区食源性Lm以1/2c、3a血清型为主,STA3为主要型别,PTⅠ为主要PFGE带型,其毒力基因的携带具有差异性,出现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株,为食源性Lm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2012年4月23日13:00出生,lh后从产科转入新生儿科。因“孕33W+3顺产分娩,出生后无自主呼吸8min”入院,患儿出生体重1.9kg,有宫内窘迫史,其母亲有胆汁淤积综合征、肝损伤病史,羊水三级感染,阿氏评分1分,5min、10min分别评分为2分、5分;以早产、窒息人住新生儿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新生儿科30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新生儿进行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常可引起多脏器功能受损。3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菌株8株(占26.7%),非产ESBLs菌株22株(占73.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达100%,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0%及70%。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不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发病有增多趋势,且多为医院内感染,有部分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耐药性强,对常用的抗生素不敏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a case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bacteremia in a leukemic patient having a positive assay for aspergillus galactomannan (GM), although no evidence of aspergillosis was found. Supernatant obtained from L. monocytogenes strain suspension was reactive with GM-assay. L. monocytogenes produces a soluble antigen that is cross-reactive with Aspergillus GM.  相似文献   

16.
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是严格厌氧的革兰阴性多形态杆菌,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的口腔、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 [1].该菌是条件致病菌,除了能引起动物的腐蹄病[2]、肝脓肿[3],还能引起人的急性咽炎综合征[4].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Atopobium vaginae has been reported as a causative organisms in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 and/or tubo-ovarian absces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topobium species has not been defined to date. Here we report the case of uterine endometritis caused by A. vaginae.  相似文献   

18.
Infections caused by Mycobacterium wolinskyi have rarely been reported, and essentially all were cellulitis and/or osteomyelitis related with traumatic event or surgical wound. Here, we present the 1st case of septic complication due to this organism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of the 1st but late chronic 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