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珠海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13-2017年间死亡病例的疾病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危害珠海市人群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珠海市人民医院2013-2017年全部门急诊和住院死亡病例,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对死亡病例的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分析性别、年龄、户籍等分布特征,计算死因顺位、死因构成、疾病平均死亡年龄等。结果:2013-2017年我院收治死亡病例共计3109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7.1%。每年的死亡病例均为男性多于女性。珠海户籍与非珠海户籍死亡病例比例约为2:1。死亡病例年龄成正偏态分布,以60-79岁组最多,占总病例的44.9%。前4位的疾病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38.1%)、心血管疾病(17.8%)、脑血管疾病(15.3%)、呼吸系统疾病(11.2%),4类疾病均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总病例死因构成比的82.4%。恶性肿瘤作为首位死因,平均死亡年龄64岁,低于慢性非传染病病例的平均死亡年龄68岁。结论: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珠海市人群健康、降低人群寿命的最主要疾病。建议针对这些疾病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不同类型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掌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疾病死亡谱,死因构成及顺位,人群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疾病对人群期望寿命的影响等,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呼伦贝尔市2000 年和2011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死因编码采用ICD-10进行编码、分类。标化死亡率采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标化。 结果 全市总人群期望寿命2011年比2000年提高了3.91岁,男性提高了3.55岁,女性提高了4.33岁。13个旗(市、区)死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地标化死亡率波动在492.03/10万~841.11/10万之间,预期寿命波动在72.05~76.67岁之间。通过对5个民族的平均死亡年龄分析,各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6,P0.05)。全人群平均死亡年龄为64.39岁,汉族平均死亡年龄为65.08岁,蒙古族平均死亡年龄为59.62岁,达斡尔族平均死亡年龄为54.72岁,鄂温克族平均死亡年龄52.12岁,鄂伦春族平均死亡年龄50.47岁。2011年呼伦贝尔市居民脑血管病位居第1位,占总死亡例数的26.30%,缺血性心脏病居于第2位,占23.89%,肿瘤第3位,占22.85%,损伤和中毒居第4位,占7.93%,呼吸系统疾病居第5位,占6.47%,消化系统疾病居6位,占3.36%。前6位死因占全部死因构成的90.80%。 结论 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道疾病、损伤和中毒, 消化系统疾病为居民主要死因,应该重点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3年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因构成和分布特征,为制订疾病控制规划、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Excel 2003、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使用2013年蕉城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构成比和减寿年数分析当地人群死亡水平和死因模式。结果 2013年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亡率为633.21/10万,标化率为387.05/10万,婴儿死亡率为8.4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12;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前10位死因占96.4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87.64%;城乡居民前9位死因相同,但顺位不同;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形,不同年龄组主要死因不同;减寿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心脏病、围生期病和脑血管病,减寿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金山区居民1993~2001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死因分类,统计分析主要死因死亡率、不同性别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结果:金山区1993~2001年主要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传染病寄生虫病。恶性肿瘤总死亡率随年份的增加而上升,死因顺位近2年以跃居全死因的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3.21%。男性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死亡前三位的是肺癌、肝癌、食管癌;女性死亡前三位的是肝癌、肺癌、胃癌。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逐渐上升,尤以65岁以上增加明显。结论:加强对恶性肿瘤的一级预防及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提高居民的牛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我国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年度报告数据分析2014年云南省大理州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卫生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死亡率、构成比和期望寿命描述居民死亡水平;以潜在减寿年数(PYLL)描述疾病生命损失。结果 2014年大理州共报告死亡个案20989例,居民死亡率为585.83/10万(标化死亡率601.08/10万),男性死亡率(685.49/10万)高于女性(521.25/10万)(2=383.56,P0.001);三大类疾病死亡构成依次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82.11%)、损伤和中毒(11.36%)、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6.53%);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89.00%;全人群PYLL前5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男性前5位PYLL与全人群一致;女性顺位第1位为循环系统疾病、第2位为肿瘤、第3位为损伤和中毒;全人群期望寿命77.08岁,其中男性74.46岁,女性79.94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将增加6.24、3.08、1.68和1.56岁。结论 大理州居民主要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和中毒是青壮年减少寿命的主要原因,各年龄组主要死因有差异,应针对不同年龄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6.
谢亚莉  应焱燕 《疾病监测》2006,21(8):409-413
目的探讨宁波市不同年龄组人群伤害死亡特点,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Methods对2002 ̄2004年宁波市死亡登记系统资料进行伤害死亡情况分析。结果2002 ̄2004年宁波市伤害死亡率平均为61.13/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童的伤害死亡率是女童的2倍左右,机械性窒息是婴儿的首位伤害死因,淹死和交通事故是0 ̄14岁儿童的前二位伤害死因。自杀是育龄妇女的第二位伤害死因,以低文化程度者居多。老年人伤害死因以意外跌落居首位,死亡率达84.43/10万。男性劳动力人群中因作业事故引起的死亡占伤害死亡的7.15%,以渔船事故和意外跌落居多。结论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伤害死亡特点进行伤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1995~2001年浙江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浙江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疾病监测系统1995~2 0 0 1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采用ICD - 9的E编码进行伤害死因分类统计,计算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结果1995~2 0 0 1年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30 .30 /10万,占儿童死亡的2 7.2 5 % ,为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其中伤害占婴儿的死亡的9.11% ,为婴儿的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35 .4 0 /10万)高于城市(7.6 3/10万) ,男性儿童(36 .0 1/10万)高于女性儿童(2 4 .14 /10万) ,儿童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χ2 =316 .70 ,P <0 .0 5 )。意外机械性窒息是婴儿的第一位死因,占婴儿伤害死亡的47.48% ,淹溺、机动车交通事故是1~14岁儿童的主要死亡死因,占该年龄段儿童伤害死亡的59.61%。儿童伤害YPLL标化率为16 3.72‰。结论 伤害已成为浙江省0~14岁儿童首位死因,尤其是淹溺、机动车交通事故对儿童的生命健康危害更大,亟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寿钧 《疾病监测》2009,24(2):149-151
目的分析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居民主要死因。方法系统收集2002-2006年全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全死因分析和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2002-2006年杭州市下城区居民死亡率前7位的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伤害、内分泌代谢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89.86%;引起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为恶性肿瘤、伤害、心脏病,PYLL合计为33 696.5人年。结论杭州市下城区人群的死亡以慢性病和伤害为主,加强慢性病防制,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2015 — 2017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死因登记报告数据,分析当地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和伤害原因。方法收集2015 — 2017年大理州居民伤害监测资料,对伤害致死的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 采用Excel 2007及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伤害监测数据。 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 分析指标包括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结果2015 — 2017年大理州平均粗死亡率为598.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01.29/10万,其中伤害死亡率59.93/10万,标化伤害死亡率为60.45/10万。 伤害死亡居于全死因第5位,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 伤害死因前5位依次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溺亡,死亡人数占伤害总死亡的86.94%。 意外窒息是<1岁婴幼儿的主要伤害死因,占48.72%;1 ~ 14岁儿童死亡主要伤害因素为溺水,占41.38%;15 ~ 59岁死亡主要伤害因素为交通事故;≥60岁人群意外跌落是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伤害死亡是大理州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主要伤害死因开展针对性地伤害预防工作,探索推进伤害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兰州市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情况,为制定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兰州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点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结果 2015年兰州市居民期望寿命为79.43岁,男性77.68岁,女性81.36岁;报告粗死亡率为480.4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1.99/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前5位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为主,恶性肿瘤死因前3位依次为肺癌、胃癌和肝癌,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支气管炎为主;分别去除顺位前5类疾病死因后,不同人群期望寿命增加0.43~7.01岁,循环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结论 目前,危害兰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应对其加强开展常见慢性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谢云  )  范杜 《护理研究》2013,27(21):2289-2291
随着社会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人们健康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主要原因的前4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均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人群死因构成已从1973年的53%上升至目前的85%[1]。200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达到  相似文献   

12.
邵颖 《疾病监测》2016,31(9):761-765
目的 分析2010-2013年锦州市城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据,研究其死亡的状况及特征,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标准进行死亡率的标化,计算主要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YPLL)、减寿率(YP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结果 2010-2013年锦州市城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341.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8.55/10万,占全死因比例为50.97%,YPLL为13 222.50人年,YPLLR为13.52,AYLL为3.51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男性死亡率为382.71/10万,女性死亡率为302.0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P0.05);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65岁以上人群中明显上升;心脏病居心脑血管疾病死因顺位之首,脑血管病居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减寿顺位之首,2010-2013年脑血管病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锦州市处在较高水平,是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应把中老年人作为疾病预防的重点人群,启动高危人群干预项目,并在全人群长期坚持人群策略和高危策略的双向策略来消除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韩瑞琦  张秀梅  韩永 《疾病监测》2012,27(3):235-238
目的 为评价牙克石市人群死亡水平变化情况,以及目前不同民族的人群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掌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疾病死亡谱、死因构成及顺位,人群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疾病对人群期望寿命的影响等,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牙克石市2000 年和2010年两个年度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死因编码采用ICD-10进行编码、分类。标化死亡率采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标化。 结果 通过对牙克石市2000年和2010年人群死亡情况对比分析得出: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男性期望寿命均低于女性4~5岁,总人群平均寿命提高了5.75岁,男性提高了5.29岁,女性提高了6.31岁。通过对2010年汉族和蒙古族人群平均死亡年龄分析,汉族平均死亡年龄为67.10岁,蒙古族平均死亡年龄为58.98岁,平均死亡年龄相差8.11岁。前6位死因顺位依次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损伤和中毒, 消化系统疾病合计2377例,占总病例的89.33%。 结论 牙克石市10年间人群期望寿命有了显著提高。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损伤和中毒, 消化系统疾病为居民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世界长寿之乡钟祥市居民死因构成和分布特征, 为制定疾病防控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 利用Excel 2007、R 3.1.3、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和主要疾病影响期望寿命数。结果 2013-2014年钟祥市居民死亡率为541.87/10万, 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分别为596.19/10万和486.80/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和伤害的死因构成比分别为84.33%和12.31%。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为居民前5位死因。除心脏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外, 男性其他疾病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去除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后, 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93、3.72、1.92和1.68岁。结论 慢性病和伤害应作为钟祥市重点应对的疾病。在未来的疾病防控工作中, 应将对人群死亡和期望寿命影响显著的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伤害作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余姚市育龄妇女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近几年浙江省余姚市育龄妇女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以了解死因疾病谱是否变化,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01 -2007年基层妇幼人员上报的育龄妇女死亡调查年报表。死因分类按ICD-10分类。人口数据来自市计生局统计科。统计学方法用I/Isup2/sup检验。结果 2001-2007年育龄妇女死亡率为9.04/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占49.14%)、伤害因素(占27.29%)、心血管疾病(占11.54%)、泌尿系统疾病(占3.01%)、消化系统疾病(占1.87%);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消化、生殖、呼吸、血液、中枢神经各系统恶性肿瘤占93.39%,前5位恶性肿瘤为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子宫癌;伤害因素主要为车祸、自杀,占87.20%。结论 育龄妇女死亡率无明显下降;因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死亡较前有所上升;伤害死亡以车祸及自杀为主,是35岁前年龄段的首位死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近 15年间在我院住院死亡的 92 2例老年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 ,为老年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因分类按ICD 9编码 ,采用分组统计、年度顺序或时间段统计对死亡的老年患者性别、年龄、死因顺位、年度分布及死亡时间与死因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死亡人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死亡总人数的 6 2 74 % ,其中又以男性占大多数。死亡顺位前五位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病及循环系统疾病 ,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恶性肿瘤中以肺癌占首位 ,其次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脑出血占我院 2 4h内死亡老年人的 1/ 3,其次为感染性休克、冠心病、急腹症、外伤及中毒等。结论 应加强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的防治工作 ,对老年病应积极进行卫生宣教。对住院的老年人应高度重视 ,采用积极措施 ,以尽最大努力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杜晓英  辛若雷  樊朝阳 《疾病监测》2013,28(12):1017-1020
目的 分析北京同仁医院报告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了解死亡病例的死因动态变化。方法 对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上报到《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的所有病例,按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 (ICD-10)标准进行根本死因分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和Excel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2年共报告死亡病例2377例,各年龄段的死亡构成男性病例均高于女性。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占92.6%),70岁年龄组构成呈下降趋势,而80岁年龄组构成呈上升趋势。报告死亡病例顺位前3位为循环系统疾病(838例,35.3%)、恶性肿瘤(752 例,31.6%)和呼吸系统疾病(404例,17.0%)。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病例死亡的主要死因。整个人群预期寿命增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宣传教育,早期发现,积极预防和治疗,是疾病防控和诊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7年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及死因分布特点,为当地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及期望寿命。 抽样进行死因回顾调查,通过死因构成比、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指标分析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7年疏附县共死亡1 623人,总死亡率为5.69‰,标化死亡率(SMR)为6.90‰;期望寿命71.40岁,男性69.36岁、女性74.03岁。 前6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20.09%)、脑血管病(14.20%)、传染病与寄生虫病(14.09%)、伤害(13.74%)、恶性肿瘤(11.66%)和呼吸系统疾病(7.62%),合计占总死因的81.41%。 伤害、恶性肿瘤、围生期疾病导致的PYLL居前3位,分别占全死因PYLL的40.00%、10.15%和9.10%。结论慢性病是威胁疏附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以结核病为代表的传染病在死因构成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伤害是儿童青壮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9.
胡如英  俞敏  龚巍巍  王浩 《疾病监测》2007,22(2):113-115
目的 分析浙江省车祸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和人群交通行为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公共卫生监测系统2004年资料,采用ICD-10的编码进行伤害死因分类统计,计算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结果 车祸死亡率为19.49/10万,居伤害死因的首位,农村车祸死亡率高于城市0.56倍,男性高于女性1.80倍,55.98%死亡病例集中在青壮年,学生人群的车祸死亡占其总死亡的比重较高.9种车祸死亡类型中,位居首位的是人-车碰撞造成行人死亡.减寿最为严重的车祸死亡者,城市为行人,农村为骑(乘)摩托车人员.调查前30 d,分别有11.30%、11.26%、12.78%的人有酒后驾车史、疲劳驾车(3 h以上)史和无证驾驶史,有36.22%的人驾(乘)摩托车未佩带头盔,有26.33%的行人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经历.结论 应加强对全民,特别是青壮年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人群的交通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王心祥  张勇 《疾病监测》2013,28(6):487-491
目的 了解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有效预防控制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烟台市芝罘区2007-2012年居民死亡资料,按照ICD-10 进行死因归类,用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和期望寿命进行分析。 结果 2007-2012年烟台市芝罘区总死亡率为467.26/10 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2012 年烟台市芝罘区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是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构成占总死亡的89.04%。性别、年龄组死亡率呈U形变化,从15岁开始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50岁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加剧。平均期望寿命为 80.97岁,呈上升趋势。 结论 肿瘤、心脑血管病和伤害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烟台市芝罘区居民的主要死因。芝罘区社会逐步步入老龄化,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