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江西省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丙肝的风险识别、预警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江西省丙肝的监测数据,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用SaTScan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16—2021年江西省累计报告丙肝病例14 982例,其中死亡病例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44/10万,平均病死率为0.03%。报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0~69岁,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为主。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6—2021年丙肝发病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性,高发区域主要分布在萍乡市、九江市、抚州市和南昌市所辖县(区)。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1个Ⅰ类聚集区和3个Ⅱ类聚集区,Ⅰ类聚集区域主要覆盖萍乡市主城区和周边县(区)。结论 江西省丙肝发病具有明显的人群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萍乡市、九江市、抚州市和南昌市的主城区及周边临近县(区)为丙肝发病的重点聚集区,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
吴维东  李勤  漆莉  赵寒  李柏松  杨琳  王菊 《疾病监测》2022,37(4):487-491
  目的  分析2016 — 2020年重庆市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特征,探讨乙肝发病的时空分布特点,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获取重庆市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乙肝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利用GeoDa 1.14、SatScan 9.6空间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乙肝发病的热(冷)点地区探测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结果  2016 — 2020年重庆市共报告乙肝73 84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8.26/10万,发病率从2016年67.54/10万逐年下降至2020年27.56/10万。 男女比例为1.96∶1,年龄41~60岁组的病例占44.53%,职业为农民的比例占51.07%。 乙肝发病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探测到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 通过时空扫描确定3个乙肝聚集区,其中最大可能聚集区集中在渝东南地区,覆盖8个区(县),聚集时间为2016—2017年。  结论  2016 — 2020年重庆市乙肝发病高风险人群是农村地区41~60岁男性人群。 乙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防控的重点是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 建议在今后防控工作中应加强该地区高风险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贵州省甲型肝炎(甲肝)时空分布模式,为贵州省制定有针对性的甲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8年贵州省各县甲肝病例报告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时空扫描统计量等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甲肝的时空分布模式。结果 2009—2018年贵州省累计报告甲肝病例10 47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4/10万,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趋势χ2=8 280.97,P<0.001);2009—2018年贵州省甲肝发病整体存在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值介于0.055~0.310,除2011年,其余年份甲肝发病有空间自相关(P<0.05),共探测到甲肝高–高聚集区44个,主要集中在黔中地区,低–低聚集区54个,主要集中黔东南地区;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9—2018年贵州省甲肝发病存在6个时空聚集区,每个聚集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聚集区大部分位于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遵义市、铜仁市和毕节市的部分区(县)。结论 2009—2018年贵州省甲肝发病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全省整体存在时空聚集性,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黔南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贵州省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该省肺结核发病高危地区,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2010—2019年贵州省肺结核患者发病数据,采用ArcGIS 10.2软件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可视化结果,GeoDa 1.14.0软件做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5软件做时空扫描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19年贵州省报告肺结核患者715 985例,年均发病率为143.82/10万(103.24/10万~139.95/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06);肺结核发病具有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Moran′s I值在0.15~0.33之间);高?高发病聚集区主要分布于望谟县、紫云县、贞丰县(P<0.05)。 贵州省肺结核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分布,扫描出5个聚集区域共覆盖41个县(市、区),聚集时间均达5年,其中一类聚集区是以绥阳县为中心,覆盖23个县(市、区),聚集时间为2010—2014年。  结论   2010—2019年贵州省肺结核发病得到一定控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和时空聚集性,望谟县、紫云县、贞丰县、5个时空聚集区域所覆盖的县(市、区)为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016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聚集性。 方法 采用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扫描方法对2016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监测的县(市、区)级层面数据进行时空统计分析。 结果 趋势面分析得出湖北省2016年手足口病发病率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均呈轻微“U”形;全局自相关发现2016年湖北省手足口病发病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0.278,P=0.001);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手足口病高值聚集区和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包括大冶市、黄州区、铁山区、下陆区、黄石港区、鄂城区、梁子湖区和华容区等区。通过空间扫描统计得到2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手足口病高发病率聚集区域,聚集时间为4 — 7月,聚集地区为湖北省西北部及东南部。 结论 湖北省手足口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应以此为指导,确定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区域,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宫晨  韩姗珊  邓革红  唐洁霞  覃奕  杨继 《疾病监测》2022,37(11):1436-1441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手足口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可视化制图及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3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 174 847例,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1.36%),男女性别发病数比为1.46∶l。 2016—2021年手足口病发病在县(区)级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Moran's I为0.18~0.35,P<0.01);高–高聚集区主要发生在南宁市、柳州市及其周边县(区),且与高发病率区域一致。 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发病主要聚集在4—10月;Ⅰ类聚集区分别出现在以南宁市、柳州市、河池市为中心的广西中部地区和以防城港市为中心的广西南部地区;Ⅱ类聚集区多位于广西东部。  结论   广西手足口病发病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中部和南部地区聚集性高,需重点防控。此外,在疫情高发期也应注重广西东部地区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刘天  吴杨  童叶青  陈琦  漆莉  姚梦雷  黄继贵  黄淑琼 《疾病监测》2019,34(11):1026-1030
目的探讨应用Excel软件实现基于MCS-P的空间扫描统计量最大空间扫描尺度筛选的可能性。方法基于2016年湖北省手足口病(HFMD)发病率数据,将最大空间扫描尺度参数依次设为湖北省总人口数的1%、2%、3%、···、50%,利用Excel软件编程计算各参数评价指标MCS-P,筛选出最大者对应参数为最优参数。 利用最优参数探测2016年湖北省HFMD的空间聚集性。结果2016年湖北省102个县(市、区)均有HFMD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7.92/10万~898.69/10万。 最大空间扫描尺度为湖北省总人口数的3%时,MCS-P取得最大值为0.869。 以该参数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共探测到29个聚集区,分布在41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北部和东南部。结论利用Excel软件编程可以实现基于MCS-P的空间扫描统计量最大空间扫描尺度筛选,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布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山东省疾病报告信息系统2016—2020年布病监测数据,运用ArcGIS 10.8软件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16—2020年布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2016—2020年共报告人布病14 621例,年均发病率为2.93/10万;其中男性10 438例,女性4 183例;发病年龄以40~59岁为主。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2016—2020年山东省布病报告发病率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217、0.154、0.252、0.290和0.315(均为P<0.001),提示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鲁北和鲁中地区,与高发病率地区较为一致。“低–低”聚集区则主要位于青岛、烟台、威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和鲁西的部分地区。结论 山东省2016—2020年布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布病发病率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和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2012 — 2017年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的时空聚集性分布规律,为当地乙肝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2 — 2017年甘南州乙肝报告发病率数据,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分析其空间聚集特征。结果2012 — 2017年甘南州乙肝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卓尼县和合作市的部分乡镇;“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舟曲县、迭部县、卓尼县、临潭县和合作市的部分乡镇。 时空分析结果显示乙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最大可能聚集区覆盖夏河县和碌曲县的部分乡镇,聚集时间为2012 — 2014年(RR=3.50,LLR=219.24,P<0.001)和2016年(RR=6.91,LLR=198.61,P<0.001);次级可能聚集区覆盖临潭县和卓尼县的部分乡镇,聚集时间为2012 — 2013年(RR=1.79,LLR=70.41,P<0.001)。结论甘南州乙肝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应根据发病空间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浙江省一期与二期梅毒时空分布特征,探索疫情聚集区域,为制定梅毒精准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6—2020年现住址为浙江省的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病例,利用Arcgis10.8软件建立空间分析数据库,对一期与二期梅毒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SaTScan 9.7软件进行时空扫描聚类分析。结果 浙江省2016—2020年共报告一期与二期梅毒33 226例,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26.136,P<0.001);各县(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5/10万(2.62/10万~40.40/10万),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东部较高、中部较低的态势;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一期与二期梅毒疫情呈聚集性分布(各年报告发病率Moran’s I指数均>0,均Z>1.96,均P<0.001),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存在1个空间相近的高-高聚集区域(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三门县、临海市)和4个低-低聚集区域(分别为丽水市青田县、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瑞安市;金华市磐安县、东阳市;绍兴市柯桥区;衢州市龙游县)。局部G统计量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扫描统计分析甘肃省2013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空间自相关性和聚集范围.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中2013年甘肃省87个县(区)细菌性痢疾报告病例资料,采用Geoda 1.60软件进行空间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SaTScan 9.1.1.0软件进行空间扫描,分析结果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可视化地图展示. 结果 2013年甘肃省细菌性痢疾报告发病数8191例,报告发病率为31.81/10万.总体层面上具有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4555,Z=6.51,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甘肃省东部的庆阳市和南部甘南州的9个县(区),呈高值聚集状态,为细菌性痢疾发病的热点区域,中西部的金昌市、张掖市和武威市的11个县(区),呈低值聚集状态,是细菌性痢疾发病冷点区域.空间扫描探测到的主要聚集区为兰州市及周边共5个县(区)(LLR=137.10,RR=2.38);庆阳市的9个县(区)(LLR=428.60,RR=2.40). 结论 2013年甘肃省细菌性痢疾空间分布呈非随机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明显聚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我国西南地区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相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空间分布的关系。 方法 利用中国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5 — 2014年西南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菌痢报告数据及气象数据、地形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空间热点和冷点聚集性分析及环境因子的相关分布。 结果 四川省中西部由北向南延伸至云南省西北角的条带区域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区域为持续的菌痢高发区域。热点和冷点区域所涵盖县(区)的气象要素、地形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热点地区的气温、降雨量和湿度水平均低于冷点地区,与以往大多研究不一致。热点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是该区域菌痢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我国西南地区菌痢发病冷、热点分布特征与气象、地形、经济、社会、人文等指标密切相关,需要多因素综合分析探讨疾病关系,对特定地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菌痢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5 — 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信息系统,以当年3月至次年2月为1个流行年统计发病情况,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的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8年2月HFRS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描述其时空聚集特征。结果2005 — 2017年荆州市报告HFRS发病551例。 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rs=0.901,P<0.05),其中2016 — 2017年呈快速上升;有春季、秋冬季2个发病高峰,为HFRS混合型疫区;时空扫描(15%人口上限)结果显示高发聚集区在长江以北的沙市区、江陵县、监利县,共29个街道和乡镇,聚集时间在2011年11月至2018年2月,2016年12月以后聚集区增加洪湖市的12个乡镇。结论2005 — 2017年荆州市HFRS处于新一轮流行周期的上升阶段,重点防控地区在江陵县、沙市区、监利县和洪湖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甘肃省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防控措施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甘肃省87个县(区)每周流感数据进行空间扫描分析,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流感的时间风险特征指数(频率指数、持续时间指数和强度指数)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病例46043例,年均发病率35.09/10万.2016-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5-2013年中国大陆登革热疫情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基于2005-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网络报告的登革热疫情数据和人口数据,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导入GeoDa 1.2.0和SaTScan 9.3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聚类分析,确定登革热时空热点区域。结果 2005-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报告的登革热总病例数为8107例,年均发病率为0.0682/10万。广东省和云南省的年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余省。广东省具有最高年均发病率,为0.5690/10万。2005-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登革热疫情呈明显聚集性分布。2005、2007和2010-2012年全局型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2005、2007、2010和2011年广东省处于高-高区域;2005、2007和2010年,福建省处于高-高区域;2011年和2012年,海南省处于高-高区域;2006、2008、2009和2013年中国大陆所有地区均未处于高-高区域。时空扫描聚类分析表明,一级聚类区域位于除2005年和2011年外的广东省, 2008年和2013年的广西、海南、贵州和云南省(自治区), 2007年的福建省, 2009年的浙江省。结论 登革热疫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特征,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和海南等沿海城市,尤其是广东省的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各时空聚集区域将为我国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和评价措施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庞艳  吴成果  漆莉  汪清雅  张婷 《疾病监测》2021,36(2):167-171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4 — 2019年学生结核病登记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学生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 — 2019年重庆市学生结核病登记病例数据,应用地理信息软件ArcGIS 10.3进行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aTScan 9.6软件探测病例的时空聚集性。   结果   2014 — 2019年重庆市学生结核病年均登记率为30.23/10万,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男性年均登记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36,P<0.001),高中教育阶段年均登记率最高(81.05/10万)。 历年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地区学生结核病登记率呈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学生结核病登记率呈高–高值聚集和低–低值聚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时空聚集性分析扫描出历年来最大可能聚集区主要位于渝东南片区(P<0.05),聚集时间逐年由上半年转向下半年。   结论   渝东南片区是重庆市学生结核病高负担聚集区,同时也是传播高风险聚集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学生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1-2008年石家庄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世勇  高秋菊 《疾病监测》2010,25(5):357-359
目的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2001-2008年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2001-2008年来源于"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的菌痢疫情为资料,分析菌痢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平均发病率为33.0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0~岁组,发病率为161.4/10万,其次为5~岁组,发病率为78.2/10万,10~岁组为30.5/10万,70~岁组发病率最低,为13.1/10万(2χ合计=25 162.75,P=0.00);男性多于女性(2χ合计=1147.42,P=0.00);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平均占35.8%,其次,散居儿童和学生,平均占22.2%和17.0%(2χ合计=9086.34,P=0.00);石家庄市2001-2008年县(区)菌痢发病明显高于市区(2χ合计=6995.77,P=0.00);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全年均有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菌痢5、6月开始发病例数逐渐增多,7、8月达高峰,10月以后开始下降,12月至次年2月发病最低;2001-2008年菌痢发病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r=-0.9156,P=0.00)。结论近年来石家庄市菌痢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0~岁组以下,男性多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以农民、散居儿童多见,季节高峰在每年的7-8月,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