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9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2009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为开展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全国人间布病病例及布病国家级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共报告人间布病35 816例,报告发病率为2.70/10万;内蒙古、山西、吉林、黑龙江、河北、宁夏6个省(自治区)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1.77%;监测点羊平均阳性率为1.49%,牛平均阳性率为1.36%;全国共分离到羊种3型布鲁氏菌68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94.7%。结论中国人间布病疫情仍主要分布于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北方地区,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征。布鲁氏菌流行优势菌株是羊种3型,部分地区畜间布病感染菌株来源复杂。青海、西藏、新疆等西部牧区应进一步加强人间及动物间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山西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为开展布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10年间报告的布病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山西省共报告布病54 679例,呈逐年增加趋势,由2006年的3452例增至2015年的6997例,平均增幅为10.27%;病例波及全省11市119个县(市、区),2011-2015年扩散至山西省所有县(市、区),报告发病率介于10.26/10万~23.53/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15.51/10万;2014年发病数、发病率均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大同市、朔州市、晋中市和忻州市共报告布病37 619例,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68.80%。布病监测点共采集职业人群血清25 190份,阳性2068人,阳性率为8.21%。全省共分离到布鲁氏菌226株,羊种布鲁氏菌225株,布鲁氏菌非典型菌株1株,羊种3型布鲁氏菌225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99.56%。结论 山西省近年来布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大同市、朔州市和晋中市布病流行水平较高,运城市和临汾市疫情增长较快,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征。布鲁氏菌流行优势菌种是羊种3型,应进一步加强布病防治,控制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3.
张新岩  莫晓艳  宋颖  范凯 《疾病监测》2012,27(8):647-649
目的 分析2001-2010年辽宁省锦州市布鲁氏菌病疫情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锦州市人间布病病例及布病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01-2010年锦州市共报告人间布病1273例,平均发病率为4.07/10万。凌海市、义县、北镇市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7.38%。25~59岁患者共1021例,占80.02%;男性946例;农民1081例,占84.92%。采集重点人群血清3193份,阳性179份,阳性率为5.61%。34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到22株布鲁氏菌,其中羊种3型18株,羊种1型3株,犬种1株。 结论 锦州市人间布病疫情仍主要分布于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征。布鲁氏菌流行优势菌株为羊种3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辽宁省2012-2015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研究流行规律,寻找防制工作重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2015年布病报告发病信息和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2-2015年辽宁省共报告布病病例9 247例,年发病率为3.37/10万~6.65/10万;非职业人群占12.46%;职业人群监测平均阳性率6.29%;病原学监测分离到136株布鲁氏菌,其中羊种Ⅰ型32株、羊种Ⅲ型103株、羊种变异型1株。结论 辽宁省布病处于流行高峰,人间布病疫情由染疫的羊引起,且转为食源性等非传统传播途径的趋势增加,布病控制应加强多部门合作,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四川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发病现况、流行特征和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6年布病报卡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收集分析动物间资料。结果 四川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7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303.21,P0.001),除攀枝花市外各市(州)均有病例报告。2014-2016年病例数占累计报告数的86.96%(180/207),该时期发病率年平均增长率为148.73%;采集人血清15 011份,阳性率为1.55%。羊感染率呈升高趋势(2=21.18,P0.001)。结论 四川省布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范围广泛,呈散发性。优势菌株为羊种布鲁氏菌。人间和动物间防控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动物间监测净化,做好人间监测。  相似文献   

6.
田雅昕  王妙  李振军  刘志国  翟景波 《疾病监测》2022,37(11):1462-1466
目的 对2004—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该地区人间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发病数、发病率和构成比等描述疫情。采用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2016年该地区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基因分型。基于MLVA-16分型方法对本研究的菌株与国际布鲁氏菌MLVA数据库的羊种布鲁氏菌进行比较,调查菌株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联。结果 2004—2011年乌兰察布市人间布病呈现逐年增多态势,并在2011年到达流行顶峰,2012—2108年显著下降,但2019—2021年再次反弹。2004—2021年该地区共报告人间布病29 713例,年均报告1 650例,年均发病率为75.46/10万。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的流行情况高于前山地区。经AMOSPCR和MLVA-8两种分子方法鉴定表明,22株菌均为羊种布鲁氏菌,且属于东地中海血统。菌株间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80%~100%),提示菌株来自单一的共同祖先。此外,来自本研究的20个株菌分别与先前该地区分离菌株和该地区之外的菌株形成完全相同的MLVA-...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18—2022年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用发病数、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对2003—2022年间阿荣旗人间布病地区、时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该地区人间布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种型鉴定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结果 2018—2022年间,阿荣旗报告本地布病病例1 55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5.13/10万,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波动,2019年布病发病人数最多(466例);春夏季为报告病例高峰期;全旗12个乡镇均有布病病例报告,多分布在六合镇(281例);男女性别比为2.12∶1;病例主要集中在年龄为30~55岁(占比67.89%);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比86.81%)。分析数据表明,该地区人间布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30~55岁农民多发,应开展针对性的监测干预。2022年从9例患者中分离获得布鲁氏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9株菌均为羊种布鲁氏菌,其中2株羊1型、4株羊2型、2株羊3型、1株变异株;MLST分型显示7株MLST 8型、1株MLST 12型、1株由于g...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2019—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人间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种型和分子分型研究,掌握其分子遗传特征,为宁夏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对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种的鉴定,运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7.6软件对MLVA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72株布鲁氏菌分离株经AMOS-PCR鉴定显示均为羊种布鲁氏菌。经MLVA分型,Panel1显示具有42、45、63共3个MLVA-8型。Panel2A显示均为41型(4-20-8),Panel2B显示具有高度多变性;72株菌被分为51个MLVA-16基因型,12个为共享基因型,其余39个为单一基因型。宁夏原州区的布鲁氏菌型别较为丰富,包含3种MLVA-8型别。本研究中的72株布鲁氏菌与多个省份的菌株存在18种完全相同的MLVA-16基因型,表明菌株不仅在宁夏广泛传播,在全国范围内也呈跨地区传播的特点。结论 宁夏人间布病疫情极为严重,通过MLVA-16确定了宁夏布鲁氏菌分离株存在多种基因型,可为后续人间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四川省2015 — 2019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分离菌株进行分型研究,为当地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用MLVA-16方法对四川省布鲁氏菌株进行分型实验,通过在线数据库对比MLVA-8型别,利用Bio Numerics对MLVA-16位点重复数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四川省布鲁氏菌株被分为29个MLVA-16基因型,遗传相似度在74.6%~100.0%,具有42、43、83共3个MLVA-8型,三者均起源于东地中海群,42型为主要MLVA-8基因型。 MLVA-8方法分辨率为0.356,MLVA-16分辨力为0.991,其中Bruce04、Bruce16及Bruce30位点分辨力较高,可采用MLVA-16方法作为本地暴发调查和散发疫情监测手段。  结论  四川省主要流行株为42型(MLVA-8型别)羊种布鲁氏菌,与全国流行株一致,提示该省布病疫情与北方疫情存在关联。 本研究首次将四川省布鲁氏菌进行MLVA分型,利用其构建的数据库将对四川省未来的布病监测及分子溯源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东省江门市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布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江门市人间布病病例及布病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5年江门市共报告人间布病病例121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30/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2=136.94,P0.001)。江门市累计病例最多的3个区(县)分别是新会区(46例)、蓬江区(21例)和鹤山市(18例),3个区(县)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0.25%;121例布病病例中,男性占66.12%,女性占33.89%;年龄以40~59岁人群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0.41%;最高发病的职业为农民,占总病例数的32.23%。2011-2015年报告的115例病例中,从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为39 d;2012-2015年职业人群血清学累计监测825例,累计阳性率为0.73%。结论 江门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上升趋势明显,需进一步落实监测任务,加强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山西省2005-2019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监测点(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结果,掌握布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布病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2005-2019年布病监测数据按常规监测和监测点监测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山西省2005-2019年共报告布病70 736例,2005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6...  相似文献   

12.
胡永勤  唐爱奇  王来根 《疾病监测》2009,24(12):954-955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和规律。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2005-2008年布病疫情和人群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共发生布病病例16例,共监测重点职业人群1143例,感染率为4.4%。16例患者发病均集中在1-5月,主要分布在仓前镇,占75.0%。接触不同宿主动物职业人群感染类型存在差异。接触不同类型地区的羊感染率也存在差异。结论感染与发病主要集中在职业暴露人群中,有地区和时间集中趋势,传染源主要为外省输入病畜,传播途径则主要为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6—2020年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和血清学及病原学监测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流行特征和疫情趋势分析。结果 2016—2020年福建省共报告布鲁氏菌病515例,年均发病率0.26/10万,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趋势χ2=12.88,P<0.05);疫情波及福建省87.50%的县(区),呈高度散发态势,南平市和龙岩市发病率居前,分别为0.64/10万和0.52/10万,发病区(县)数呈增加趋势(趋势χ2=9.29,P<0.05),由2016年的28个增加到2020年的49个;发病高峰为4—8月;40~64岁发病数占62.33%,60~64岁组发病率最高(0.69/10万);男女性发病率比为1.89∶1(χ2=44.77,P<0.05),农牧民占42.33%。重点职业人群监测工作中,血清学检测4 934人,阳性84例,阳性率为1.70%。38株布鲁氏菌分离株经鉴定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97...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北京市海淀区布鲁氏菌病(布病)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的血清学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重点职业人群的感染状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2014 — 2018年以海淀区选定区域牛羊散养户和动物疫病所的工作人员为布病重点人群,采集全血,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 — 2007)中标准试管凝集方法(SAT)对采集的血清中抗体进行检测,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检测血清样本243例,布病抗体阳性 7例,阳性率为2.88%,7例均未发现布病症状,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法,P>0.05)。 不同职业人群中,饲养员阳性率为3.03%;牛、羊均接触的人群血清阳性率为4.84%,只接触牛的人群阳性率为3.66%,只接触羊的人群阳性率为1.01%。结论北京市海淀区2014 — 2018年布病重点职业人群为兽医及饲养员,接触牲畜主要为牛、羊,应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动物的免疫,及早发现感染病例,掌握疫情趋势,做好布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