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摘要]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右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及与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41例(59.6±11.4岁)和单纯性高血压患者45例(57.1±9.2岁)。经胸心脏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收缩期左房前后径(Lad)和右房上下径(Rad)、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和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有无明显的二尖瓣返流(MR),所有房颤患者在窦性心律下做超声测量。结果 单纯性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Lad和IVSd显著增大(Lad: 36.1±5.8 vs 31.0±3.9mm, P<0.001; IVSd: 10.7±1.3 vs 9.9±1.5 mm, P=0.001=,MR发生率显著增高(52.5% vs 11.1%, P<0.001=。两组Rad、LVIDd和LVEF均无显著差异,其中两组Rad分别为46.4±7.1 vs 44.0±4.0mm(P=0.0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IVSd和有无MR均与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有显著性关联(OR(95%CI): Lad, 1.375(1.135-1.665); IVSd, 1.98(1.183-3.313); MR, 4.708(1.126-19.685))。结论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较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显著扩大、室间隔显著增厚和二尖瓣返流发生率显著增高,这三者是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较单纯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特点。方法 抽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按疾病类型均分为2组,对照组(n=42)为单纯高血压患者,研究组(n=42)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和测量,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分析对比2组生化指标,包括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血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红素;心脏超声相关指标,即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右房上下径(Rad)、收缩期左房前后径(Lad)、二尖瓣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率/舒张末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值(E/A)。结果 2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血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Lad大于对照组(P<0.05);2组的Rad、LVI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IVSd、E/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心脏超声临床特点主要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及其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6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在院行心脏超声检测,比较不同患者心脏超声特点,分析与房颤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LAD、LVSd的表达水平以及二尖瓣反流发生率均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房颤又是冠心病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房颤f波振幅大小是否与左房大小一致,目前各家意见不一。本文为了探讨房颤f波与左房大小的关系,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ECG和UCG检测,现将其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内收治的46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2组间心脏超声检查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左房内径(LAD)为44.2±3.8 mm,>对照组的32.6±3.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28,P<0.01);观察组患者的E/A比值为0.82±0.21,大于对照组的0.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别为43.1±12.7 mm和41.6±12.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室间隔/左室后壁(IVSd/LVPWa)分别为1.11±0.13和1.08±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48,P>0.05)。结论: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不仅可因血压升高造成心脏结构发生变化,而且还会由于左心房扩大而引起相应的形态学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选取郑州颐和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二尖瓣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和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的比值(E/A)和左房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室间隔/左室后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除了高血压本身所造成的心脏形态结构出现改变以外,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指标变化以及左心房扩大的形态学重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心房肌的复极对阵发性房颤的诱发及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使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MAP)对在体犬左、右心房肌的复极时间进行研究 ,以探讨阵发性房颤发生与维持的潜在机制。方法 记录基础心律、非程序刺激及早搏刺激 (SR、S1、S2 )时 14只犬左、右心房的MAP和有效不应期 (ERP) ,测量每个动作电位的幅度和动作电位时程 (APD90、APD80、APD5 0 ,复极达 90 %、80 %、5 0 %时的动作电位时程 ,ms)。并在记录过程中同时观察房颤的诱发情况。结果 记录满意MAP信号 12例 ,共标测 2 6点 (右房 17点 ,左房 9点 ) ,MAP振幅平均 (6.98±1.76)mv,右房各点平均振幅明显大于左房 (8.2 4± 2 .2VS 5 .73± 0 .63 ,P <0 .0 5 ) ,左心房APD90和ERP小于右心房(13 9.6± 2 4vs 172 .4± 2 9.2 ,P <0 .0 5 ;78± 9.43vs 10 4± 15 .78,P <0 .0 5 )。左、右心房肌APD90差值大于 3 0ms的 5只犬共诱发房颤 5 1阵 ,而其余的 7只犬共诱发出 2 5阵房颤 ,(P <0 .0 5 )。结论 左心房及右心房的复极时程差异的增大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胡凤梅  林瑞芳  卜法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73-1673,1676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9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 mg,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 VS 62.8%,P<0.05),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 mm VS (41.82±11.60) mm],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 1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上腔静脉肌袖的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的结果 ,评价上腔静脉肌袖和心房的电连接类型和特点。资料与方法 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于肺静脉电隔离后对 15根上腔静脉肌袖的电位记录、分析以及进行开口部的点或段的消融电隔离治疗。根据窦律和心房起搏下的肌袖内环形电极标测到的袖电位的激动顺序以及有效放电对袖电位的影响 ,总结和分析袖房之间的电连接特点。结果 共标测和电隔离上腔静脉肌袖 15根。其中呈单束状电连接 8根 (5 3 % ) ,双束状电连接 6根 (4 0 % ) ,多束状电连接 1根 (7% )。上腔静脉 15根平均消融了 2 .13± 0 .64个突破点。每个突破点进行了 2 .3 3± 0 .65个点的消融。所有突破点的消融均得到成功。结论 根据环状电极标测到的袖电位的激动顺序和对放电的反应 ,提示上腔静脉袖房之间电连接的类型多为单束状和双束状 ,说明对于上腔静脉肌袖并不需要行环状消融 ,而只要在袖房连接处行点或节段性消融即可达到完全袖房电隔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简明  陈泗林 《右江医学》2001,29(5):371-372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改变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 41例非瓣膜性心脏病和2 1例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最宽P波 (Pmax)和P波离散度及与左房大小关系 ,并与 30例正常人对比。结果 :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左房大小、Pmax、P波离散度、Pmax≥ 110ms、P波离散度≥ 40ms等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非瓣膜性心脏病组年龄大于瓣膜性心脏病组 ,左房大小及Pmax均小于瓣膜性心脏病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max、P波离散度结合左房大小、年龄对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左房内径(LAd)的变化,探讨LAd与PAF的关系。方法:PAF组34例包括特发性心房颤动18例(Ⅰ组)、伴有高血压和(或)冠心病者16例(Ⅱ组),健康对照组36例;测定LAd,分析LAd与PAF的关系。结果:PAFⅠ组LAd为(28.69±5.35)mm,与对照组的(28.08±5.93)mm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AFⅡ组LAd为(38.29±5.89)mm,与对照组的(28.08±5.93)mm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特发性房颤的LAd不增大,PAF伴有高血压和(或)冠心病的患者LAd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左心房和(或)左心耳血栓,并结合心电图f波特点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指标,从而筛选出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为临床进行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84例NVAF患者均行TEE检查,根据检查时有无血栓及有无血栓前状态分为血栓阳性组(13例)、血栓前状态阳性组(15例)和血栓阴性组(56例).所有患者均描记心电图V1长导联,顺序测量20个f波振幅,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受检者f波振幅值;所有患者同时行TEE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上述各参数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血栓阳性组和血栓前状态阳性组患者细颤发生率分别为84.6%、66.7%,均高于血栓阴性组的57.1%,但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阳性组、血栓前状态阳性组、血栓阴性组患者f波振幅分别为(0.058±0.038)、(0.089 ±0.043)、(0.097±0.039) mV.血栓阳性组患者f波振幅显著低于血栓阴性组(P<0.05);血栓前状态阳性组患者f波振幅略低于血栓阴性组,血栓阳性组患者f波振幅低于血栓前状态阳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阳性组和血栓前状态阳性组患者LAD高于血栓阴性组(P<0.05),血栓阳性组LAD稍高于血栓前状态阳性组(P>0.05);3组患者LVED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f波振幅有助于血栓栓塞风险性预测,经胸超声心动图指标中LAD对预测血栓栓塞风险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症状的发生特性及倍他乐克的干预作用。方法经24 h Holter监测确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分析其症状的有无及发生比率。经倍他乐克治疗3个月后再次行Holter监测,分析房颤症状的变化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阵发性房颤症状的有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患者中55例(55%)为无症状房颤发作,45例为有症状房颤发作。经倍他乐克治疗后,45例有症状房颤患者中28例症状完全消失,其中16例为窦性心律,12例为无症状房颤;在55例无症状房颤患者中,31例仍为无症状房颤发作。房颤的症状与年龄、性别有关,年轻女性更易产生症状(P<0.05),与心室率及心率差值呈正相关(P<0.01),与左房内径呈负相关(P<0.01)。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无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倍他乐克既可以减少房颤患者的症状,又可减少无症状房颤的发作。年轻女性、心室率快、心率差值大者更易产生症状,左房内径大者不易产生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上海市虹口区欧阳社区高血压健康促进俱乐部成员作为调研对象,经社区公告通知,自愿参加者中高血压人群2000例,非高血压人群500例.测量或记录受试者的体质量、身高、血压、患高血压时间、降压治疗时间、糖尿病和心律失常情况;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情况;心脏超声分析LAD、左心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壁厚度(LVPW)及射血分数(EF)指标.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LAD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入组高血压组人群1 605例,其中男性671例,女性934例;入组非高血压组人群432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347例.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人群的LAD、LVEDD和E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VS和LVP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组,LAD的增大与患者年龄、体质最指数(BMI)、收缩压以及伴有糖尿病、房颤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患高血压时间、降压药物治疗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LAD的变化与性别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人群LAD的变化与患者的年龄、BMI、收缩压、伴有糖尿病或房颤有明确的相关性,在社区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减少LAD增大和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f波及左房直径对评估血栓栓塞事件危险性的临床价值,从而为筛选出血栓栓塞事件高危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49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血栓栓塞事件阳性组(20例)和血栓栓塞事件阴性组(29例),两组患者均行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V1导联f波振幅、时限、f-f间期和左房直径,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栓栓塞事件阳性组f波振幅低于阴性组(0.075±0.025)mV vs(0.091±0.023)mV,(P<0.05),f波时限短于阴性组(0.097±0.025)s vs(0.122±0.028)s,(P<0.05),f-f间期短于阴性组(0.120±0.03)s vs(0.156±0.036)s,(P<0.05),左房直径大于阴性组(48.60±6.30)mm vs(41.51±7.62)mm,(P<0.05),左房直径与f-f间期呈负相关(r=-0.312),显示左房直径愈大,f-f间期愈短。结论:心电图f波和左房直径可作为临床简单易行的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危险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前后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对28例成功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于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3个月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二维超声测定左心房内径( LAD)、舒张早期跨二尖瓣血流速度( E)、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速度( A)。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房各壁应变率曲线,获得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 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a),并计算左心房壁中段峰值应变率的平均值(mSRs、mSRe、mSRa)。应用改良Simpson′s 法测定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P容积(LAVp),计算出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及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结果①2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实施环肺静脉消融术,LAD、LAVmax、LAVmin及LAVp术后24 h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较术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LAAEF、LAPEF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LAAEF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24 h二尖瓣舒张晚期A峰峰值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②术后24 h mSRs、mSRe及mSRa与术前相比均降低(P<0.05),术后3个月mSRs、mSRe恢复至术前水平,mSR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STI技术可以无创评价左心房功能;成功射频消融术后对左心房功能早期虽然存在不利影响,但随时间推移左心房重构将得到恢复,左心房辅助泵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plasma levels of BNP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AF). Methods:Sixty-five patients with AF were divided into paroxysmal AF group (n=35) and persistent AF group (n=30), and 30 patients without AF were included as control. Detailed information were recorded includ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biochemical parameters, the levels of plasma BNP and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indices. Results: The BNP level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F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roxysmal AF group (BNP:397.70 ± 335.91vs215.17 ± 212.66,P<0.001), and the BNP level in the two groups with AF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63.93 ± 69.78, P <0.001). The blood BNP leve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AD (r=0.419, P <0.001). Conclusion: The plasma BNP levels tend to increa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AD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房颤复律后左心房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将28例患者随机分成Ⅰ、Ⅱ两组,Ⅰ组服用缬沙坦,40mg,1次/d,Ⅱ组服用安慰剂,时间均为3个月。超声观察了28例患者经药物复律后第1,15,30天时二尖瓣的血流特点。结果①Ⅰ、Ⅱ两组患者复律后2周内的房缩期二尖瓣峰速血流、速度积分均较显著增大,且此后两周内渐渐增大,而同期的左室舒张早中期血流蜂速、速度积分减小。②Ⅰ、Ⅱ两组患者间复律后第1,15天时的房缩期二尖瓣峰速血流、速度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患者复律后第30天时的房缩期二尖瓣峰速血流、速度积分均较Ⅱ组显著增大(P<0.05)。③复律前两组患者之间的左室舒张末容积、EF、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律后30d时Ⅰ组患者的EF较Ⅱ组显著增大(P<0.05),但两组间的FS、左室舒张末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复律后左房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