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实验首次证明家猪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敏感实验动物,对从啮齿动物和 EHF 患者分离的 EHFV 动物源株和人源毒株均敏感,EHFV 可在猪体内许多组织中复制增殖。家猪接种 EHFV 后第6—9天有一个短暂的发烧期呈现病毒血症。动物源株 R_(22)和人源株 HB55于接种后的第7—11天和7—20天可在组织中,特别是脾和肺中,用直接免疫光技术可检出特异性荧光抗原,并显示不同来源毒株在猪体中维持时间似有差异。亦可在血中检出 EHFV 抗体。家猪感染 EHFV 后的病毒分离也很容易。因此,乳猪可做为 EHFV 的分离和增殖以及疫苗试验的新动物模型。也提示家猪在 EHF 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对原代细胞敏感,如长爪沙鼠肾原代细胞,金黄地鼠肾原代细胞等,对传代细胞敏感的如如非洲绿河猴肾细胞(Vero-E_6。),人胚肺癌细胞(A_(549))等,但未见EHFV在传代细胞上呈持续感染状态,现将EHFV浙37株在地鼠肾传代细胞(BHK)上连续传代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对上海虹桥机场、金山和宝钢地区鼠类携带 EHFV 抗原和抗体情况。137只鼠中,检出 EHFV 抗原阳性者9只,其中黑线姬鼠7只,黄胸鼠2只;血清抗体阳性6份。用 Vero-E6细胞分离病毒,未获。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疫区黑线姬鼠中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用Balb/c鼠在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证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存在垂直传播。我们又从疫区捕获黑线姬鼠进行EHFV垂直传播的研究,结果①用IF法在2只孕鼠及其4只胎鼠和2窝乳鼠中检出了EHFV抗原和抗体;②从疫区捕捉的黑线姬鼠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HU、B_2地方毒株接种Vero-E_(?)细胞后,用PBS制备细胞悬液直接点片经CO_2培养法制备EHFV细胞抗原片,与国家标准株(A_(?))细胞抗原片同时检测野鼠型病毒免疫血清,家鼠型病毒免疫血清,EHF病人血清及健康人血清抗体,其结果均一致,现已推广应用于基层临床早期诊断,在健康人群隐性感染调查中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1990年初广州市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显微外科实验室发生3例EHF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和血清学证实是由实验大白鼠引起的EHF暴发。从病人急性期血清及实验大白鼠肺分离获得两株EHFV,应用北京病毒所EHF病毒MCAb分型试剂检测,证实属家鼠型病毒;3例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在实验大白鼠也查到EHF抗体。从病人血清及大白鼠肺分离到两株EHFV,在广东省尚属首次,为广州市EHF监测提供佐证,同时也表明EHF病毒McAb试剂对分型的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工作中,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技术,广泛地被采用,与直接荧光抗体(DEA)技术相比,它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如操作繁锁,加之常出现非特异反应,影响结果的判断。为此,1982年我们开始研究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查EHFV抗原,重点放在增加荧光的亮度和特异性的问题上,至1983年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多数实验动物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后,不产生雷同于人患流行性出血热后的临床表现,所以,我们采用了~(60)Co照射的方法,采改变豚鼠对EHFV的反应性。结果表明,经~(60)Co辐照的豚鼠感染EHFV后,不仅在体内可检出EHFV(92%)及抗EHFV抗体(69.2%),而且观察到多数豚鼠出现体温升高(39.6~40℃),以及血小板明显下降。30.7%的豚鼠可出现肾脏损伤的表现,如蛋白尿。因此,我们认为,采用这种人工方法处理豚鼠作为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动物模型,能够观察到一些类似人患此病时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自南朝鲜李镐汪首次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以来,国内外学者还用Vcro-Eb、A549、LLc-Mk_2传代细胞、乳小白鼠从鼠体及病人体内分离到许多EHFV。但自朱智勇等证实长爪沙鼠是EHFV敏感的实验动物以来,长爪沙鼠是否可从病人血清中直接分离EHFV及分离效果如何,至今尚未见详细报告。本文作者在1991年1月至1992年4月,用长爪沙鼠对3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液进行了EHFV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应用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我省混合型疫区羊肺681份、羊血清563份的EHF病毒抗原、抗体结果全部阴性。用EHF标准毒株感染仔羊后,检查羊组织未发现其特异性荧光颗粒。选择羊可疑组织行小白鼠脑内EHFV分离,结果未分离到EHFV抗原。实验结果证明羊做为EFHV的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下列实验结果:(1)从哥斯达黎加甲型肝炎病例用狨猴分离的CR326病毒,经狨猴传递四代,用来与8例甲型肝炎(临床自然感染5例,Ms-1病毒实验感染3例)、2例乙型肝炎(临床自然感染与Ms-2病毒实验感染各1例)的双份血清,在狨猴身上进行中和试验。血清转氨酶上升为诊断狨猴肝炎的指标,辅以病理学检查。试验结果表明,甲型肝炎病例全部产生了能中和CR 326病毒的抗体,而2例乙型肝炎则无此种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12.
1984年春末夏初,我们随机检测了新安县家鼠型疫区274名正常人的EHFV抗体,3月IgG检出率为11.3%,IgM为0;7月IgG检出率为16.4%,IgM为0.7%。其间GMT无明显变化,抗体阳转者未见EHF感染症状。同时同地对褐家鼠鼠群EHFV带病毒率、抗体阳性率、GMT及其分布变化的逐月监测表明,鼠群在此期间发生了EHFV感染和播散的自限性变化。鼠群EHFV感染的季节性突增,可能与其交配繁殖中广泛、密切的接触有关,这与当地人群EHF流行的季节性变化有一定关系。发现疫区附近家兔和猪的EHF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5%和6.13%,从2只家兔脾中检出了EHFV抗原。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RNA分为L、M、S三个片段,分别与同一种核壳蛋白结合再被包膜糖蛋白包裹成平均直径122nm(78—210nm)的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颗粒,外层为带突的双层包膜,三个基因片段具有保守的11个碱基完全相同。在感染EHFV的细胞浆内有多发性、特征性的包含体,具有病毒的抗原性,且仅具有病毒核蛋白抗原而不含病毒糖蛋白抗原成份。EHFV四种结构蛋白中,核壳蛋白(IVP)分子量为(50~53KD)、两种包膜蛋白分别为G_1:(65—74KD),G_2:(55—65KD)、L蛋白(200KD),后者可能是依赖RNA的DNA多聚酶。  相似文献   

14.
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查流行性出血热病原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工作中,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技术,广泛地被采用,与直接荧光抗体(DFA)技术相比,它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如操作较繁,加之常出现非特异反应,影响结果的判断。我们在EHFV的研究工作中发现DFA法仍有较高的敏感性,且此法具有特异性强、快速、观察结果容易,检出率高等优点,因而在检查EHF病原的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EHFV株:R_3、R_(10)、A_1、76—118、ALC_(96)(自黑线姬鼠中分离),R_(18)、R_(19)(自褐家鼠中分离),R_(23)自大足鼠中分离,  相似文献   

15.
紫貂作为EHF宿主动物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IFAT技术及HRP-SPA法,检测养貂区不同人群血EHFV IgG、IgM抗体及紫貂血EHF IgG抗体、肺EHFV抗原。结果表明,养貂者与非养貂者的EHFV IgG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非养貂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EHFV TgM的阳性率也以养貂者为高(6.12%),非养貂者仅1.56%。提示养貂者为好发EHF的危险人群。同时检测52份紫貂血,EHFV IgG阳性4份;252只紫貂肺标本,EHFV抗原阳性10只;肝脏68只,抗原阳性1只。笔者认为,紫貂不仅是EHF的宿主动物,且可能是潜在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正> 自1980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发生了以褐家鼠(Rn)为主要传染源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为了探讨 Rn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与流行的关系,我们在1984年3~7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病家,疫区非疫区捕捉的 Rn,进行了鼠肺 EHF 相关抗原和鼠脾携带抗 EHFV抗体的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Rn 肺来源1984年用鼠夹法分别在病家、疫区(非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宿主,我们对齐齐哈尔地区部分动物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来自本市郊区及泰来、依安、克东等县。抗体检测采用竞争抑制法ELISA。EHF单克隆抗体ELISA试剂盒,为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病毒病  相似文献   

18.
采用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诱导的微量细胞病变中和实验(HEPES-MCPENT)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中和抗体国内已有报道[1],为了探索测定动物EHF抗体比较便利的方法以及EHF患者与健康人IFA抗体与中和抗体的关系,笔者使用该法对EHF患者、健康人及多种动物血清进行了检测并与免疫荧光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采用血抑(HI)试验,兼用补结(CF)、中和(NT)试验的方法。用15种虫媒病毒抗原检测人、猪、羊、猴、蝙蝠血清中的抗体共173份。发现部分人、猪、羊、猴、蝙蝠血清中存在有虫媒病毒A组和B组的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滴度的A组病毒抗体有:基孔肯亚病毒、马雅罗病毒;B组病毒抗体有:墨累谷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海南地处热带,气候条件适宜,从血清学某些不同特征的反应形式,我们认为可能存在上述几种A、B组虫媒病毒病,对研究海南岛虫媒病毒病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7种中草药注射剂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猪苓多糖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 EHFV 感染的发病率及 EHFV 感染率,提示其对 EHFV 感染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当归注射液能降低感染乳鼠的发病率,对乳鼠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它观察药物对感染乳鼠有较弱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