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食管鳞癌端粒酶活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食管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重复扩增-酶免疫吸附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粘膜上皮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35例食管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者占86.6%(31/35),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17.1%(6/35),正常食管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当癌侵及肌层及外侵后,其阳性表达率高于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者(P<0.01)。伴淋巴结转移标本中其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在人食鳞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端粒酶有可能成为食管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生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兵  罗旭 《贵州医药》2005,29(10):879-882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改良的TRAP法对40例膀胱癌组织、20例膀胱癌癌旁2cm膀胱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用Yecan酶免分析仪连续测定其450~630nm的OD值。结果40例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为0.567±0.251。正常膀胱组织无端粒酶活性存在。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高于癌旁组织OD值(P<0.01)。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Ⅲ级>Ⅱ级>Ⅰ级(P<0.05),OD 值在膀胱癌中随分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浸润性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浅表性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P<0.01)。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P<0.05)。复发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原发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 值(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及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是否复发无关。但端粒醇活性强度OD值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复发有关。膀胱癌各病理参数中端粒酶阳性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用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作为比较可能更能显示其真正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喉鳞癌组织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喉鳞癌组织和40例癌旁对照组织ESM-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20例喉鳞癌及15例癌旁新鲜标本中ESM-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喉鳞癌组织中ESM-1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1).Ⅲ~Ⅳ期喉鳞癌组织ESM-1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表达;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组织的ESM-1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ESM-1在喉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程度与喉鳞癌的分期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ESM-1的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84例病理为低分化鳞癌的鼻咽癌患者,采用TRAP银染法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同时测定EB病毒VCA/IgA抗体,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为86.7%.伴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37),临床晚期(Ⅲ、Ⅳ)端粒酶阳性率高于临床早期(Ⅰ、Ⅱ)(P=0.042),而端粒酶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VCA/IgA抗体阳性的鼻咽癌患者,端粒酶阳性率为85.6%.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结合血清EB病毒的检测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定子宫内膜癌组织42例,正常子宫内膜8例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TR(人类端粒酶RNA模板基因)活性表达率为85.7%和35.7%,有显性差异(P<0.01)。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部位,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TR活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但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转移与预后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eIF4E与bFGF在喉鳞癌 (LSCC)中的表达 ,探讨二者与喉鳞癌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5 2例喉鳞癌组织 ,2 0例喉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 ,30例喉良性增生组织及 10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eIF4E与bFGF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示 :eIF4E与bFGF在喉鳞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82 .7%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FGF的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过度表达的eIF4E是喉鳞癌恶性改变及判断其恶性程度的一个分子标志 ;bFGF的过度表达与喉癌的生长、转移及恶性程度相关 ;二者在喉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可为喉鳞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wist、N-cadherin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喉鳞癌标本80例,同时选择癌旁组织标本3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wist、N-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wist、N-cadherin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wist、N-cadherin蛋白的表达在低度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和有远处转移的喉鳞癌组织中分别明显高于高、中度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的喉鳞癌组织(P<0.05,P<0.01),而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Twist与N-cadherin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02,P<0.01).结论 Twist、N-cadherin蛋白高表达可作为喉鳞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预示肿瘤的侵袭性较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部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84例病理为低分化鳞癌的鼻咽癌患者,采用TRAP银染法进行端粒活性检测,同时测定EB病毒VCA/IgA抗体,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为86.7%。伴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37),临床晚期(Ⅲ、Ⅳ)端粒酶阳性率高地临床早期(Ⅰ、Ⅱ)(P=0.042),而端粒酶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VCA/IgA抗体阳性的鼻咽癌患者,端粒酶阳性为85.6%,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结合血清EB病毒的检测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确定喉鳞癌组织内微淋巴管增殖情况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为喉鳞癌转移和预后的判定以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双重免疫病理学方法检测淋巴内皮透明质酸受体(LYVE)-1和Ki67在喉癌组织和淋巴管内皮的表达,并计数喉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用统计学方法对淋巴管密度(LVD)与喉鳞癌各种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性结论。结果喉癌瘤体内存在LYVE-1(+)和Ki67(+)的淋巴管,LYVE-1和Ki67在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D与N分期则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喉鳞癌瘤组织中存在新生微淋巴管;喉癌组织内淋巴管密度与喉鳞癌的淋巴转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取经病理证实的31例喉癌组织和28例正常喉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喉癌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细胞中Mfn2的表达,并根据不同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喉癌组织进行分组,比较Mfn2在各组间表达率的差异。结果Mfn2在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1.4%vs25.8%,P<0.01)。在T1~T2期喉癌组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T3~T4期组(58.3%vs5.3%,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87.5%vs4.3%,P<0.05);而在高、中、低分化喉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6%vs23.1%vs25.0%,P>0.05)。结论Mfn2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喉鳞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环球  何晓松 《江苏医药》2003,29(8):569-570
目的 检测胃癌患外周血中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以探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用PCR-TRAP-ELISA法检测52例胃癌患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胃癌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中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3.8%,低于相应的胃癌组织阳性率(81.3%),胃癌患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端粒酶相对活性的升高与患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对患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复发,检测患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要优于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前列腺癌组织、18例前列腺增生组织和1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或骨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1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湍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为82.9%,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5.6%)及正常前列腺组织,而且表达率随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升高而增加,有淋巴结或骨转移者表达率高。结论端粒酶活性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率高,在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的表达,旨在探索以上生物学指标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银染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MMP2蛋白的表达.同时收集每一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上述标记物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对30例宫颈癌和15例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以吸光度(A)值判断端粒酶活性,同时检测20例正常宫颈上皮的端粒酶活性作为对照。结果:宫颈癌、宫颈上皮内肿瘤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3.3%、26.7%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肿瘤(P<0.01)。结论: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活性的进行性增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肝癌穿刺活检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ELISA技术检测34例肝活检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肝癌中端粒酶阳性80%,且明显高于其他检测指标。结论显示端粒酶检测是一项敏感性较高的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测结果,配合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并有可能成为肝癌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徐萍  唐永明 《东南国防医药》2009,11(6):518-519,52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达91%。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活性。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胃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参与各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发生,在胃癌组织中高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端区重复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RAP—ELISA)方法检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情况。结果:(1)65%大肠癌组织表达survivin mRNA,而癌旁组织25%表达。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2)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5%,端粒酶表达阳性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分化不良程度显著相关。(3)Survivin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明显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端粒酶可作为诊断大肠癌的标志物。Survivin表达上调和端粒酶激活可能通过各自不同的信号途径在大肠癌变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癌标本 6 0例 ,将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各 2 0例作为对照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结果 :6 0例胃癌中端粒酶的阳性率为 88.3% ( 5 3/ 6 0 ) ,2 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非典型增生 2 0例的阳性率为 35 % ( 7/ 2 0 ) ,2 0例浅表性胃炎阳性率为 5 % ( 1/ 2 0 )。胃癌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非典型增生与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不同组织学分型胃癌其端粒酶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端粒酶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但与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 ,同时端粒酶在某些癌前病变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端粒酶的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蓉娟  许艳蕾  刘雪琴  魏丽莉 《河北医药》2012,34(17):2576-2579
目的观察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对癌细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的作用。方法用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与子宫内膜细胞株共同温育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细胞Bcl-2蛋白表达情况,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能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在形态学上表现为出现细胞质浓缩,变圆,核染色不均匀,核物质边聚成新月形或块壮;电泳呈凋亡特征性Ladder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反义寡核苷酸在细胞进入DNA合成期前引起DNA损伤,使细胞停滞在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能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