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旋CT数字影像工作站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螺旋CT数字影像工作站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20例颌面部外伤患进行螺旋CT扫描,通过定位片确定和扫描范围,所得图像传输工作进行各种重建。结果 多层面重组(MPR0较好的显示骨折冠状、矢udy及任意斜面的图像。表现阴影显示(SSD)可以重建骨折的三维图像,从而获得骨折的立休表现。容积再现技术(VRT)既保存原始数据的解剖空间关系,又可显示边缘模糊不清的病变结构。结论 螺旋CT数字工作站的应用,结合常规CT图像,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着多层探测器螺旋CT的广泛应用,已使胃肠道等空腔脏器的CT检查成为可能。目的:通过结肠充气CT结肠造影扫描,评价二维和三维图像对结肠病变检出的有效性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方法:38例患者导泻后经肛门注入适量空气,行多层螺旋CT扫描,再经工作站对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多平面重组的冠、矢状面图像、表面重建、透明重建、仿真内窥镜和管腔展开图像,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上述图像进行分析,评价结肠病变的性质、位置、大小和肠外表现,并与电子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和结论:除1例为家族性息肉病外,其余37例患者共检出17枚息肉、20个结肠肿块和5例结肠炎性病变。对3种类型病变的检出率,多平面重组分别为82%、100%和100%;仿真内窥镜分别为100%、100%和80%;表面重建分别为41%,90%和40%;透明重建分别为47%、90%和40%。管腔展开技术对所检病变的显示率达100%。二维图像可对结肠病变准确定位并精确测量大小,在显示结肠病变肠外表现方面的优势明显,仿真内窥镜的敏感性较高,管腔展开技术又进一步避免了检查盲区,表面重建和透明重建在显示结肠全景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不同的扫描参数所进行的CT仿真内镜技术对结肠新生物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例可疑结肠新生物患者行结肠不同充气量和不同的扫描参数后螺旋CT检查,将CT容积扫描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再利用工作站软件生成仿真结肠内镜影像。结果:所有病例进行了透明、多平面重组和CT仿真结肠内镜技术,最后获得了满意的仿真结肠内镜图像,通过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角度、阈值,仿真结肠内镜能清楚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侵犯范围。结论:仿真结肠内镜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利用适当的扫描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随着多层探测器螺旋CT的广泛应用,已使胃肠道等空腔脏器的CT检查成为可能.目的:通过结肠充气CT结肠造影扫描,评价二维和三维图像对结肠病变检出的有效性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方法:38例患者导泻后经肛门注入适量空气,行多层螺旋CT扫描,再经工作站对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多平面重组的冠、矢状面图像、表面重建、透明重建、仿真内窥镜和管腔展开图像,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上述图像进行分析,评价结肠病变的性质、位置、大小和肠外表现,并与电子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和结论:除1例为家族性息肉病外,其余37例患者共检出17枚息肉、20个结肠肿块和5例结肠炎性病变.对3种类型病变的检出率,多平面重组分别为82%、100%和100%;仿真内窥镜分别为100%、100%和80%;表面重建分别为41%,90%和40%;透明重建分别为47%、90%和40%.管腔展开技术对所检病变的显示率达100%.二维图像可对结肠病变准确定位并精确测量大小,在显示结肠病变肠外表现方面的优势明显,仿真内窥镜的敏感性较高,管腔展开技术又进一步避免了检查盲区,表面重建和透明重建在显示结肠全景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PHILIPS公司16层螺旋CT对1 00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对原始数据做薄层图像重建并传输至工作站,然后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图像重建方法,将不全或无错位骨折定为隐匿性骨折。观察分析肋骨和肋软骨骨折情况,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病变。结果 1 000例中,170例诊断为单发或多发肋骨隐匿性骨折。肋骨骨折总数为195根。CT轴位扫描显示肋骨骨折184根,检出率为94.4%。三维容积重建图像后显示肋骨骨折193根,检出率为99.0%。其中2根肋骨骨折CT轴位扫描显示而三维重建未能显示,11根肋骨(肋软骨)骨折三维重建显示而CT轴位扫描未显示。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对诊断肋骨隐匿骨折的准确性要优于常规CT轴位扫描,为临床诊治肋骨骨折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CT三维重建在口腔颌面部疾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层厚2mm,应用表面遮盖显示法和多层面重建技术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的三维病变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设计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有利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多普勒超声(TCD)及64排螺旋CT在颅内血管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64排螺旋CT对65例作脑血管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部分病例与DSA结果相比较。结果脑血管主干及其1~3级分支显示率为100%,发现动脉瘤并清晰显示了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其解剖关系;动静脉畸形清楚显示了畸形血管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多普勒超声联合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各种血管性病变以及血管与颅内其他病变的空间关系,对颅内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三维CT成像及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泌尿系病患者行前瞻性的术前螺旋CT检查,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3D)成像及CT仿真内窥镜(CTVE),并与相应IVU图像和膀胱纤维内窥镜进行比较。结果MPR、3D和CTVE重建图像能更好的从多方位显示病变形态,及病变与周围组织之间平面和空间关系,无盲区。结论MPR、3D和CTVE图像可为CT轴位图像及纤维内窥镜等补充重要信息,为泌尿系病变的术前诊断、定位及治疗方法和手术径路提供了客观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 搜集55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的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及多平面容积重组图像后处理,总结分析其CT表现,比较重建图像与未重建图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各种征象显示率。 结果 55例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手术病理确诊50例,右侧卵巢囊肿1例,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胆囊炎1例,结肠肿瘤1例,盆腔炎1例。重建后的阑尾全程显示率(100% vs 80%)、管壁增厚显示率(92% vs 70%)以及回盲部肠壁增厚显示率(50% vs 26%)均高于未重建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排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能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对阑尾炎以及其他病变的诊断快速、准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在多层螺旋CT的表现,人多层螺旋CT对(BAC)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BAC患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通过图像后处理后分别获得多方位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等重建图像,将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1例(BAC)患中CT表现为,孤立结节型4例,实变型5例,弥漫结节型2例。多层螺旋CT扫描可获得病灶内部及与周围结构更多信息,重建后MPR图像均清晰显示叶间胸膜,并对叶间胸膜的牵拉做出准确。7例minP可显示5-6级支气管,使病灶与周围支气管关系更为直观。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对(BAC)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