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动物实验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止血剂局部注射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价值。方法实验动物为18只杂种犬。使用小型生物撞击器制作闭合性肝外伤模型。14只犬肝脏出现Ⅲ~Ⅳ级钝器伤。带伤动物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CEUS检查确定肝损伤的部位、范围、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被横断的微血管,并与CT检查比较。治疗组在CEUS引导下于外伤灶内及可疑微血管横断处分别注射蛇毒凝血酶、可吸收性氰基丙烯酸酯粘合胶。对照组于病灶内注射同等数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即刻、3d、7d、14d及21d分别进行CEUS及CT复查。于第21d处死动物观察局部情况,取病理标本进行检查。结果治疗组注射后均存活,对照组中3只于24h内先后死亡。治疗组局部注射治疗后3d、7d、14d及21d病灶逐渐缩小,于第21d处死动物后,打开腹腔见网膜向肝脏损伤灶处贴附,肝表面见外伤愈合瘢痕。组织HE染色显示肝小叶结构清楚,肝窦轻度淤血,被膜下纤维组织轻度增生,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动物实验显示CEUS引导止血剂局部注射治疗Ⅲ~Ⅳ级肝外伤出血,效果可靠;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可在CEUS诊断肝外伤后即刻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物实验研究超声造影(CEUS)引导止血剂局部注射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近期疗效.方法 实验动物为15只杂种犬.使用小型生物撞击器制作闭合性肝外伤模型.12只犬肝脏出现Ⅲ~Ⅳ级钝器伤.带伤动物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CEUS引导于外伤灶内及微血管断裂处分别注射蛇毒凝血酶、可吸收性氰基丙烯酸酯黏合胶.对照组于病灶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注射前CEUS显示两组动物肝外伤灶呈低和/或无增强区.处死动物剖腹探查,治疗组肝脏损伤灶局部覆盖凝血块和胶膜,出血完全停止;对照组病灶局部见少许血凝块,伤口仍出血.治疗组与对照组腹腔游离液体量分别约(15.8±3.5) ml及(103.8±10.7)ml,前者明显少于后者(P<0.01).结论 CEUS引导止血剂联合局部注射治疗Ⅲ~Ⅳ级肝外伤出血,效果可靠,可实现即刻止血.此方法快捷、简便,有望实现外伤现场和战地肝外伤的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止血剂局部注射治疗闭合性脾外伤出血的即刻及近期疗效.方法 模型建立后,将损伤程度为Ⅲ~Ⅳ级的动物随机分为治疗后即刻处理组(Ⅰ组)及近期观察组(Ⅱ组).Ⅰ组治疗30 min后剖腹探查止血情况;Ⅱ组治疗3周后剖腹探查.结果 Ⅰ组超声造影示止血剂注射处局部呈强回声,造影剂外溢消失,剖腹探查见凝血块和胶膜覆盖病灶,出血基本停止;Ⅱ组3周后超声造影示强回声减小,剖腹探查见病灶完全愈合,局部可见大网膜贴附.Ⅰ组HE染色见无结构的坏死组织;Ⅱ组见脾被膜衬覆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其中可见新生的薄壁血管.结论 超声造影引导止血剂联合局部注射治疗Ⅲ~Ⅳ级脾外伤出血效果及时可靠,操作简单,可实现外伤诊断后的即刻止血.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评价不同级别肝脾外伤与CT对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灰阶超声造影(CEUS)评价不同级别的闭合性肝脾外伤,与增强CT比较,探讨CEUS的诊断价值。方法30只健康杂种犬,建立闭合性肝外伤或脾外伤动物模型,撞击后对肝脾进行常规灰阶超声、CEUS及增强CT检查,依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肝脾外伤分级标准及肝脾外伤CT分级确定外伤程度,并对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EUS诊断结果与增强CT比较,两者的符合率分别为93.3%、92.9%。结论CEUS可显著提高肝脾脏闭合性外伤的诊断水平,与增强CT诊断结果一致性好,可以较准确反映肝脾外伤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CEUS)引导止血剂局部注射在肝外伤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开腹直视下暴露肝脏,在肝叶膈面制作表面长为6cm、深为4.5cm的创伤病灶,依据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的肝外伤分级标准为Ⅳ级。将带伤动物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蛇毒凝血酶和可吸收性氰基丙烯酸酯粘合胶联合注射,对照组不做处理。外伤病灶形成后对实验动物行常规术中超声及CEUS检查,治疗组在局部注射联合止血剂后行CEUS检测;两组等待30min后再次观察伤口局部是否出血,并记录出血时间及腹腔内总失血量。处死动物,取肝脏损伤灶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观察30min后,两组动物均存活。外伤病灶形成后常规超声显示病灶呈不均匀或欠均匀的略高回声区,部分伴小的无回声区;CEUS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及无增强区,并可见活动性出血所致的高增强区及造影剂外溢。治疗组局部注射联合止血剂后常规超声显示病灶内呈点片状强回声,CEUS显示无造影剂外溢,出血时间为(5.80±0.15)s;对照组观察30min后仍见创口处出血。治疗组与对照组静脉输液量分别约为(55±12)ml和(105±23)ml(P<0.01)。治疗组大体标本显示肝外伤局部被止血胶封闭、止血,局部无血肿;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见血管腔内由氰基丙烯酸酯形成的不定形结构栓塞血管腔,血管周围见少许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大体标本显示外伤表面少许血凝块,伤口裂开;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可见局部出血和炎细胞浸润。结论CEUS引导止血剂联合局部注射治疗肝外伤非动脉性出血,止血及时,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引导局部注射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外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在超声造影 (CEUS) 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外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7例患者中,9个腹部实质脏器外伤(Ⅲ~Ⅳ级),均在CEUS引导下向病灶内先后多点注射蛇毒凝血酶、α-氰基丙烯酸酯黏合胶.结果 超声引导注射后即刻CEUS显示无活动性出血,常规超声见病灶内止血剂强回声.治疗后30 min内动脉收缩压上升至正常(P<0.05),治疗前升高的心率及呼吸频率恢复至正常(P<0.05);治疗后Hb测值先降低后逐渐升至正常.结论 在CEUS引导下,蛇毒凝血酶与α-氰基丙烯酸酯联合局部注射治疗Ⅲ~Ⅳ级腹部实质脏器外伤,止血效果明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引导下局部注射止血剂治疗肾创伤出血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5只,制备Ⅲ~Ⅳ级肾创伤动物模型,实验全程监测并维持平均动脉压70mm Hg(1mm Hg=0.133kPa)。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超声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凝血酶治疗组15只在超声造影引导下于创伤灶内注射凝血酶,对照组10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组均于处理后5min再次行超声造影检查。处理后1h,常规超声测定肾包膜下血肿范围,随即处死动物后测定腹腔内游离液体量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后1h,凝血酶治疗组超声造影显示无活动性出血,对照组仍可见少量活动性出血。凝血酶治疗组肾包膜下血肿范围为(11±2)mm×(18±7)mm,对照组为(16±5)mm×(22±8)mm,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腹腔游离液体量分别约为(13±5)mL及(76±11)mL,前者明显少于后者(P<0.05)。剖腹探查见凝血酶治疗组创伤灶局部覆盖凝血块出血完全停止;对照组病灶局部见少许血凝块,伤口仍可见出血。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注射止血剂能有效抑制肾创伤活动性出血,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灰阶超声造影与CT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评价灰阶超声造影与CT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在全麻开腹状态下建立脾脏钝性伤和锐性伤动物模型,6只小型猪共建立脾脏外伤模型13处,其中锐性伤5处,钝性伤8处。脾脏创伤后即刻,首先应用常规超声观察脾实质损伤的部位、范围及内部回声,然后在灰阶超声造影条件下静脉团注自制造影剂1.8ml,观察脾实质损伤的部位、范围、损伤程度及造影增强特征,并与增强CT、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灰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脾内损伤病灶的部位、形态、范围,其显示脾内损伤区的敏感性为100%(13/13)。增强CT可清晰显示脾内的9个损伤灶,另4个脾内损伤灶未显示,敏感性为69%(9/13),超声造影显示此4个损伤灶损伤程度为Ⅰ级,敏感性高于CT(P<0.01)。在判断脾损伤的严重程度上,超声造影分级与病理学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超声造影剂结合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可显著提高常规超声对脾脏外伤的诊断水平,和CT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引导止血剂注射治疗肝损伤实验动物肝脏活动性出血灶的声像图变化。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用18G半自动活检针经皮穿刺击发损伤30只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小动脉,超声造影观察肝脏活动性出血部位并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蛇毒凝血酶局部注射治疗)及对照组(生理盐水局部注射治疗)分别进行治疗及观察。结果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5只)实验动物肝损伤后即刻超声造影均显示肝损伤区有造影剂的外溢现象,证实肝损伤区有活动性出血。实验组动物在注射蛇毒凝血酶治疗后即刻超声造影剂外溢现象消失,活动性出血停止;对照组动物造影剂外溢现象仍然存在,活动性出血仍存在。治疗后1h剖腹探查,实验组动物肝脏损伤处出血停止,可见大小不等的凝血块形成,对照组动物肝脏损伤处仍有出血。经测量实验组实验动物腹腔游离出血量约30ml,对照组实验动物腹腔游离出血量约110ml,明显多于实验组动物腹腔游离出血量。结论超声引导蛇毒凝血酶局部注射治疗能有效控制肝脏出血,对肝外伤止血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在经皮射频(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价值。方法建立16只猪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采用二维灰阶超声和CEUS对肝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在CEUS引导下将射频针植入治疗组肝损伤部位。PRFA治疗后,进行CEUS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相关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前,16例经CEUS均清晰显示肝实质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并均检出肝活动性出血信号。CEUS准确将射频针引导刺入肝实质损伤区。治疗后,CEUS检出1例仍存在肝活动性出血信号,该例经再次射频凝固治疗后,CEUS检查未见出肝活动性出血信号。病理结果与CEUS结果相关性好。结论CEUS在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方面具有精确引导射频针植入和准确评估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对开放性Ⅲ~Ⅳ级脾外伤出血实验犬微波凝固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选用6只健康杂种犬,全麻状态下开腹并采用锐器在脾内切割15处,建立Ⅲ~Ⅳ级脾外伤伴活动性出血动物模型;超声造影引导下将微波电极准确置入脾内活动性出血部位进行微波凝固治疗。对首次治疗后仍有出血的损伤灶行第2次凝固止血治疗。治疗15~20min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对损伤灶内仍有造影剂异常增强区行第3次微波凝固治疗。治疗后1h,观察局部止血情况,并行超声造影及病理学检查判断疗效。结果6只犬15处脾外伤伴活动性出血灶微波治疗后4处完全控制出血,11处损伤灶周边仍可见出血,对仍有出血的损伤灶行第2次凝固治疗;治疗后15~20min,超声造影显示3处损伤灶内可见造影剂的异常增强,行第3次凝固止血治疗。治疗后1h,超声造影显示6只犬15处损伤灶为近似长椭圆形,治疗区内除沿针道走行的散在点线状及不规则的增强区外,其余治疗区表现为无增强,未见活动性出血所致的造影剂异常增强及局部血肿形成。微波治疗区脾组织和血管出现凝固性坏死及血栓形成。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对Ⅲ~Ⅳ级脾外伤出血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微波凝固治疗有望成为脾外伤微创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临床疑诊的45例脾脏外伤患者的超声造影与临床表现.结果 45例患者中经CT或手术证实脾损伤42例,其中常规超声检出31例,超声造影检出40例;常规超声诊断脾外伤的敏感性73.8%,特异性33.3%,准确性71.1%;超声造影诊断脾外伤的敏感性95.2%,特异性66.7%,准确性93.3%.两种方法诊断脾外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超声造影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能迅速、准确评估脾损伤程度,但也应认识到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在脾脏外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外伤患者脾脏不典型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常规超声发现脾脏内病灶,但难以定性的外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病灶造影增强过程的特点。结果43例脾内不典型病灶,常规超声表现:病灶呈低回声25例,高回声5例,无回声6例,混合回声7例;病灶边界清晰14例,边界欠清或不清29例。超声造影表现:血肿27例,血管瘤6例,分叶脾2例,脾先天性切迹3例,动脉瘤5例。脾脏病灶常规超声正确诊断35例,超声造影正确诊断42例,误诊1例不完全灌注的血管瘤为血肿。结论超声造影对脾脏外伤不典型病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对睾丸扭转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睾丸完全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家兔制成睾丸扭转模型,分别观察其扭转前后CEUS表现,观察时刻为扭转前,扭转即刻,延迟期(扭转后3~24h),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TICs)分析。结果:①建立扭转侧睾丸模型,扭转前20只新西兰家兔CEUS表现为完全灌注:扭转即刻有18只显示为无灌注,2只为灌注缺损;建立扭转模型后延迟期20只均为无灌注。②与扭转前比较,扭转即刻后显影时间(AT)、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减低,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升高;延迟期TTP、AT、MTT、PI、AUC减低为零。结论:CEUS在诊断睾丸完全扭转中具重要价值,可观察睾丸内血流灌注情况,并能对少量血流进行半定量分析,提高了睾丸扭转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in managing blunt splenic trauma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EUS-guided percutaneous injection therapy. 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grade 3 or 4 splenic injuries as determined by CEUS and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were given hemocoagulase atrox and absorbable cyanoacrylate percutaneously, which were injected into the injury region and active bleeding site, respectively, under CEUS guidance. Immediately after the procedure and 1 and 3 days, 1 and 2 weeks, and 1 and 6 months after the procedure, follow-up CEUS up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Among the 6 patients, 4 cases of CEUS-guided hemostatic injection were successful without complications. Rehemorrhage occurred in 1 patient, and a traum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occurred in another; repeated injection therapy in these 2 patients was effective. During the follow-up,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and spleen perfusion recovered gradually. CONCLUSION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an be used to guide percutaneous injection therapy and therefore achieve the goal of using interventional ultrasonography in managing splenic trauma.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型靶向超声造影剂的不断研制和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病变组织的超声靶向分子显影和治疗成为可能。本文阐述了靶向超声造影剂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制备方式,对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评价肾动脉狭窄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肾动脉狭窄模型的超声造影肾脏血流灌注模式。方法对10只实验兔递进性钳夹左肾动脉主干,钳夹程度分四级:0级-正常;Ⅰ级-钳夹动脉主干1/3;Ⅱ级-钳夹动脉主干2/3;Ⅲ级-完全钳夹。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检查,动态观察各钳夹级别狭窄侧肾脏血流灌注。对各钳夹级别肾脏皮质及段间动脉部位进行量化分析,提供以下指标:曲线下面积、峰值强度、开始增强时间、曲线上升斜率。分析上述指标在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模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①肾脏血流灌注增强模式:肾段间动脉、叶间动脉、肾皮质、肾髓质依次增强。随钳夹程度递进,肾脏开始增强时间逐渐延迟,增强程度逐渐减弱。肾动脉完全闭塞时,注射造影剂前后肾脏回声无明显改变。②超声造影时间-强度定量分析:随钳夹级别的递进,皮质和段间动脉取样,开始增强时间逐渐延迟,曲线下面积、峰值强度呈递减趋势。曲线上升斜率Ⅱ级组低于0、Ⅰ级组,0级组与Ⅰ级组无差异。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筛查肾动脉狭窄有一定价值;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有助于评价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时缺血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在肾脏外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估肾脏外伤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肾脏外伤疑诊患者行CEUS检查,并对肾损伤分级诊断结果与CT或手术分级结果相对比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肾脏外伤43例,CEUS检出40例。CEUS分级为Ⅰ级损伤12例,Ⅱ级损伤11例,Ⅲ级损伤7例,Ⅳ级损伤8例,Ⅴ级损伤2例。CEUS漏诊3例,均为Ⅰ级损伤,另有3例出现分级错误,其中1例将Ⅲ级高估为Ⅳ级,2例将Ⅳ级低估为Ⅲ级。超声造影评价肾损伤的分级与CT或手术分级的一致性指数为0.831(P=0.000),两者的一致性很好。CEUS检出肾脏外伤病灶的敏感性为93.0%,特异性100.0%,准确性93.3%。结论CEUS能较准确判断肾脏损伤的分级,正确指导临床减少对Ⅰ、Ⅱ、Ⅲ级肾损伤患者的不必要手术探查,避免对Ⅳ、Ⅴ级肾损伤患者盲目保守治疗,为保留肾单位的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9.
刘燕萍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4):407-408,417,F0003
目的观察兔肝硬化模型超声造影时相变化,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兔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建立肝硬化动物模型,采用团注法注射声学造影剂声诺维,应用低机械指数实时双幅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两组超声造影肝实质造影剂始增时间、峰值强度、峰值强度减半时间。结果病理显示:实验组呈肝硬化改变,对照组为正常肝组织。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显示: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两组分别为:(6.79±1.08)s、(3.46±1.27)s,实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造影剂峰值强度两组分别为:(73.91±10.31)dB、(159.12±12.24)dB,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造影剂峰值强度减半时间明两组分别为:(15.97±9.48)s、(56.58±13.85)s,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47、19.92、8.96,P均<0.05)。结论肝硬化时肝实质与正常肝实质超声造影时相有显著差异,超声造影对评定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