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1,男,41岁,因"发现HBsAg阳性10余年,上腹胀痛3个月"就诊。腹部超声示肝内多发占位病变,最大病变位于Ⅱ、Ⅳ及Ⅷ段,约75 mm×63mm;肝左、肝中静脉受累、增宽,管腔内为低回声充填,并于第二肝门呈团块状经下腔静脉向上延续。心脏超声:右心房内中等回声团,约61mm×28mm,可随心动周期运动:心房收缩时探入右心室,心房舒张时回纳于右心房(图1)。考虑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腹腔种植转移的原因、诊断、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腹腔种植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首次肝切除情况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治疗21例,首次腹腔转移癌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27.3%、13.6%,保守治疗1例于肝癌术后9个月死亡。结论:引起腹腔的原因是癌肿生长突破肝包膜,肿瘤细胞脱落种植;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腹腔播散以及医源性种植。术  相似文献   

3.
252例经手术,活检和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HCC),在其初次诊断为HCC时,肝肿大的不及50%,但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发生在结节性肝硬化的硬化的基础上,因此肝硬化确是发生肝癌的高危因素,超声检查肿瘤表现以混合回声为多见.而低回声的肿瘤更具有手术的意义。5例出现心脏转移而无心脏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诊断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转移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首先行常规超声检查,然后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连续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大小、位置、数目、增强时相的表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病灶67个,超声造影后发现病灶106个.转移性肝癌的动脉相增强模式有四种类型:①37个病灶(37/106,34.91%)动脉相呈快速整体高增强,退出迅速,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增强;②56个病灶(56/106,52.83%)动脉相周边呈环状快速高增强,推出迅速,延迟相呈低增强;③12个病灶(12/106,11.32%)动脉相、门脉相病灶均匀等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④1个病灶(1/106,0.94%)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病灶均呈低增强.肿瘤的大小为决定其增强模式的重要因素.结论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时间与转移灶的血供密切相关,在转移性肝癌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疗效的价值。方法:对51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前、术后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二维超声观察肿瘤大小及内部回声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肿瘤血供情况及脉冲多普勒(PW)记录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TACE术后大多数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肿瘤血供明显减少(P<0.001),其血供减少程度与肿瘤缩小程度呈正相关(r=0.757,P<0.001)。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下降,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快(P<0.001)。结论:多普勒超声能客观判断肿瘤大小及血流灌注状态,是目前检验肝癌TACE术后效果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胰腺癌引流区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21例,均经增强CT、手术或病理诊断有胰腺周围淋巴结转移,以患者胰腺引流区淋巴结的短径≥1.0 cm为可疑淋巴结转移,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将原发灶分为胰头癌和胰体尾癌两类,分别统计其可疑转移淋巴结出现的部位,并观察大小、数目、形态、血供特点等.结果 本组21例胰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共计43个部位观察到转移淋巴结;随原发部位不同,引流区淋巴结转移灶的超声显示率也有差别;彩色多普勒超声较易显示腹腔干、肝十二指肠韧带、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灶;转移淋巴结多呈圆形及类圆形低回声包块,融合多见,边界欠清,皮质回声偏高不均质,淋巴门偏心或消失;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分布不规则,非淋巴门处可见穿支血管.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准确地发现原发性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实时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血流灌注特征,探讨其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肝细胞癌组患者29例34个结节,肝内胆管细胞癌组患者8例12个结节。观察注射造影剂SonoVue后两组肿瘤结节的血流灌注特征,并用ImageLab软件绘制时间一强度曲线,分析造影增强期及消退期各参数。结果两组造影特征均为“陕进快出”,两组间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相似,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增强时间及下降斜率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达峰值时间时,两组肿瘤结节血流灌注模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组主要表现为整体型(22/34)或部分型(10/34),肝内胆管细胞癌组主要为周边型(10/12)。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术中B型超声检查在肝癌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45岁,于2013年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自我感觉无明显不适;化验提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腹部超声示: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匀,肝门部门静脉主干及其右支管径增宽,管腔内可见偏强回声充填,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提示门静脉内实性回声(血栓?癌栓?),肝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对250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周旁、双侧颈部及腹腔淋巴结扫查,依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检出的淋巴结分为增生组与转移组进行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50例食管癌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320个,术前超声检出肿大淋巴结330个。其中病理证实淋巴结癌转移270个(转移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0个(增生组)。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术前超声对食管周旁、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左侧锁骨上窝及腹腔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62.4%(68/109)、98.9%(96/97)、95.7%(66/69)及88.9%(40/45);术前超声显示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内淋巴结转移率为35.6%,(96/270),明显高于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4.4%,(66/270)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14.8%,(40/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移组淋巴结声像图特征:(1)淋巴结形态:85.6%(231/270)短径/长径比例(S/L)〉0.5,呈圆形或类圆形;26.3%(71/270)呈多个融合状;(2)回声:81.1%(219/270)淋巴结内呈不均匀低回声团,无正常淋巴结门及髓质部稍高回声区;(3)血供:66.7%(180/270)淋巴结内部血供较丰富。结论术前超声提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范围对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脏是转移癌最重要的靶器官之一。随着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肝内转移病灶的早期检出、诊断以及疗效评价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造影增强超声对肝脾外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造影增强超声对肝脾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怀疑肝脾外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CT或手术对照。结果51例患者中43例确诊肝脾外伤,造影增强超声诊断的灵敏性为97.7%,特异性为100%,而对肝脾损伤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超声,与手术及CT相近。结论造影增强超声对肝脾外伤较常规超声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移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94个转移性小肝癌病灶及150个小肝细胞癌(HCC)病灶的超声造影图像,对比2组病灶超声造影的增强方式和时相变化(增强时间、达峰时间、等回声时间、低回声时间)。 结果94个转移性小肝癌病灶中,66.0%(62/94)表现为整体增强,34.0%(32/94)表现为环状增强;150个小HCC病灶中,98.7%(148/150)表现为整体增强,1.3%(2/150)表现为环状增强,转移性小肝癌动脉期环状增强的比例显著高于小HCC(P<0.01)。转移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等回声时间、低回声时间、从等回声至低回声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28.7±6.3)s、(39.1±16.2)s、(8.2±8.5)s;小HCC的超声造影等回声时间、低回声时间、从等回声至低回声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35.8±12.5)s、(86.8±45.5)s、(52.5±44.2)s,转移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等回声时间、低回声时间及从等回声至低回声所经历的时间均短于小HCC(t=-8.722、-12.636、-10.571,P值均<0.01)。 结论整体增强和环状增强均为转移性小肝癌的常见表现,增强方式和减退时间有助于转移性小肝癌和小HCC的鉴别,超声造影有助于转移性小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连续成像技术和造影剂SonoVue对14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49确肝脏局灶性病变中,肝脏恶性肿瘤具有较特征性的超声造影表现,而良性病变除血管瘤、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脏囊性占位具有特征性的改变易于诊断外,其他尚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鉴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An elderly woman with recurrent ovarian malignancy was treated with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administered via a subcutaneously buried catheter. She developed the unusual complication of a metastasis along the course of this catheter.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在转移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2例转移性肝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点。结果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新发现病灶68个,其中位于膈下、肝圆韧带旁的新病灶24个,占35%;直径小于10mm的新病灶38个,占56%。门脉相团块周边环状增强为转移性肝癌的特征性表现。结论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大大提高肝内转移病灶的检出率,尤其是位于超声扫查盲区的病灶及直径小于10mm的病灶,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在食管癌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3例食管癌患者及9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超声观察食管壁厚度、回声特点,常规扫查淋巴结及肝脏的转移情况。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对颈段、胸段、腹段食管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5.2%、56.9%、93.3%,食管癌的管壁较对照组增厚(P〈0.05),超声显示颈段、胸段、腹段食管癌食管周旁、颈部锁骨上窝及腹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55.3%、89.4%、98.7%及100%。结论超声检查对食管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全流产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全流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流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宫内残留物18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残留绒毛、蜕膜或二者同时残留者为180例,诊断符合率96.8%(180/186)。175例子宫肌壁近内膜处可见丰富血流信号,频谱为类滋养血流频谱,阻力指数为0.37~0.45,仅有5例未见血流信号。结论经阴道超声对不全流产后的宫内残留物可以做出较明确的诊断,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4例输尿管癌患者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发现肾盂输尿管积水33例,单纯患侧肾盂积水1例;输尿管癌19例,肿瘤以较低回声为主,沿输尿管长轴方向生长;肿瘤长径平均25.3mm,输尿管扩张的直径平均11mm。位于输尿管下端的肿瘤可向膀胱内突出,表现为等回声;肿瘤内均探及条点状血流信号。超声误诊5例,漏诊10例。结论超声检查是输尿管癌的首选筛查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输尿管癌的患者,超声检查要全面、多途径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