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鞘类肿瘤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85例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类肿瘤资料。结果 良性神经鞘瘤61例,均单发.以低回声实质光团为主,亦可呈囊实性,边界清,多见包膜,血流较丰富。良性神经纤维瘤7例,4例多发,均实性,界清,多发者串珠状,血流不丰富。恶性神经纤维鞘膜瘤17例,单发,实性或囊实性,多回声不均。结论 神经鞘瘤类肿瘤声像图有一定特征,超声是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肢体的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高频超声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肢体的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了肢体的外周神经鞘类肿瘤6例,其中4例为神经鞘瘤,2例为神经纤维瘤。结果: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表现是:两者都为实性低回声肿物,卵圆形,边界清楚,并可见肿物与神经纤维相连。高频超声还可发现神经纤维瘤的中心部有神经出入,而神经鞘瘤则无此现象。结论:高频超声很容易观察到肢体较大的神经干与神经类肿物相连,根据肿瘤与神经不同的连接方式帮助鉴别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外周神经鞘膜肿瘤(PNST)的声像图特点,探讨其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NST患者36例,应用超声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重点观察其与毗邻组织关系;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NST的超声误诊原因。结果 36例PNST中,神经鞘瘤31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3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术前超声明确诊断15例;误诊为淋巴结9例(其中包括淋巴瘤1例),皮脂腺囊肿2例,颈动脉体瘤1例,肌纤维瘤1例;余8例因对该病及其周围结构认识不足,未明确提示。PNST主要超声特点包括:130例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且边界清晰,其中11例肿块长轴一端或两端见细尾状低回声,呈明显"鼠尾征";231例神经鞘瘤均表现为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312例肿块可见周围血管受压移位;413例肿块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5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均表现为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其肿块呈高低回声间杂有序的"羽毛状"排列。结论全面了解PN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解剖结构和超声表现,细致化超声检查,可以降低其超声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神经鞘瘤分布广泛,在肿瘤边缘找到与其发生神经的连接关系是超声诊断该病的要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例体表神经鞘瘤的声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探讨其与其他常见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析浅表部位的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旨在提高超声对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2002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浅表部位神经鞘瘤患者17例,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18—73岁,平均48岁。临床症状为发现肿块或有触痛、麻木等感觉异常。患者术后均无复发,1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肢体麻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超声鉴别诊断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与神经纤维瘤的价值。方法 纳入经病理学证实的45例MPNST(MPNST组)与98例神经纤维瘤患者(神经纤维瘤组),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及灰阶超声表现差异;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用于鉴别MPNST与神经纤维瘤。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回归模型及各超声表现鉴别二者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评价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MPNST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神经纤维瘤组(P<0.05);组间病灶位置、最大径、最小径、形态、边界、囊性成分、靶征及血流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位置、形态、边界及血流分级是鉴别MPNST与神经纤维瘤的独立因素(P均<0.05);回归模型鉴别二者的AUC为0.895,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92%、86.67%及82.65%,鉴别效能显著高于单一超声表现(P均<0.05)。结论 超声可为鉴别诊断MPNST与神经纤维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心脏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3 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胸闷 10余天门诊治疗无效而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 :大量腹水 ,双侧胸腔积液 ,以“胸腹水原因待查 ,肝硬化 ?肝炎 ?”收入院。查体 :脉搏 80次 /min ,血压 16.6/10kPa ,面色晦暗 ,精神差。皮肤巩膜黄染。腹稍膨隆 ,腹壁无静脉曲张 ,肝脾肋下未触及 ,移动性浊音阳性。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轴左偏 10° ,肢体导联低电压 ,T波改变 ,心肌供血不足 ,异常Q波 ,不正常心电图。胸片提示 :双侧胸腔积液 ,心影增大 ,心包积液 ?心脏超声检查 :大量心包积液 ,并于心包腔内近心底部左房后下方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神经鞘瘤病例,二维超声检查记录肿块位置、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观察肿块与神经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并找出有统计学有意义的声像图特征。 结果共43例神经鞘瘤,分布于颈部6例,手部7例,上肢10例,腋窝3例,下肢9例,足踝5例,躯干3例;神经鞘瘤大部分超声表现为椭圆或纺锤形、实性为主、边界清晰、血流信号较少,当出现"鼠尾征"、"靶环征"、周围神经出入征及血管伴行征这4项超声图像特点时,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942、22.462、15.940、5.824,P均<0.05);本研究中超声明确诊断神经源性肿块20例,23例误诊,误诊率53.5%。 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外周神经鞘瘤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肢体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肢体良恶性神经鞘瘤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良恶性肢体神经鞘瘤的声像图表现与临床特点.结果良性神经鞘瘤8例,以低回声为主(87.5%),单发,边界清,有包膜,可移动,血流丰富.恶性神经鞘瘤6例,可单发可多发,也以低回声为主(83.3%),但回声不均,边界不清晰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质地硬,有较丰富的血流.结论良恶性神经鞘瘤声像图有一定特征,超声对于肢体神经鞘瘤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9岁,左上臂发现肿物7月余,渐增大,感觉疼痛4个月,伴拇、食、中指麻木,拇指屈曲活动受限。查体及肌电图示左正中神经不全损伤。超声:左上臂近肘部至左腋窝正中神经增粗,约0.61cm,回声减低、不均匀(图1A),其走行区内可探及两个低回声包块,由多个结节组成(图1B),左上臂包块9.10cm×1.77cm、左腋前包块  相似文献   

11.
大网膜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1岁.因"左下腹疼痛1周"入院.查体:左中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血常规:WBC 8.80×109/L,N 66.00%.超声检查:于左中腹脐旁探及一条状低回声实性团块(图1),大小约9.0 cm×3.5 cm,位于前腹壁后方、腹主动脉前方,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探头加压观察未见其蠕动、变形,整个团块可随呼吸而略微上下移动;CDFI未引出彩色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点线状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中腹脐旁占位性病变,来源于大网膜或肠道可能性大,性质待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鞘膜瘤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常规成像和结合短TI反转恢复时间成像(3D-STIR)增强序列扫描。分析和评价3D-STIR增强扫描序列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比较常规MRI成像及3D-STIR序列增强扫描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征象和价值。结果27例外周神经鞘膜瘤患者,磁共振常规成像可以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体积、信号特征。3D-STIR增强扫描序列上均可清晰显示周围神经走行及病变同周围神经关系。结论磁共振常规序列及3D-STIR增强扫描序列对外周神经鞘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频超声诊断四肢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高频超声检查30例健康志愿者,了解正常外周神经超声图像的基础上,对临床40例外周神经损伤于术前行超声检查,并用术中所见及病理学检测结果证实超声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外周神经纵切声像图为多条平行线性回声的束状结构。外周神经完全断裂,可见束状结构连续性中断,近端形成神经瘤,外周神经肿胀粘连,显示神经增粗,束状结构回声界限模糊不清。卡压性损伤可见神经变细,内部呈低回声改变。超声与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87.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外周神经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和选择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既往诊断外周神经损伤主要依赖运动感觉功能检查、电生理及MR检查。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损伤具有实时、动态、直观、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有利于发现损伤部位及判断损伤类型,为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等提供重要信息。低强度超声(LIUS)能促进施万细胞增殖及大鼠损伤神经再生。虽然LIUS治疗外周神经损伤仍然处于实验阶段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其未来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仍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创伤性神经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证实的周围神经创伤性神经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38例中2例神经不完全损伤性神经瘤超声未检出,1例神经不完全损伤性神经瘤超声误诊为神经鞘瘤.神经不完全损伤性神经瘤和完全离断性神经瘤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2.4%和100%.38例神经瘤均表现为低回声,其中33例呈梭状,5例呈驼峰状.结论 超声可清楚地显示创伤性神经瘤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评估外周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52例疑诊外周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RTE扫查,以5分制评价RTE弹性图像;将RTE评分、常规超声及联合应用两者诊断外周神经损伤的结果分别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RTE、常规超声及联合应用两者评估外周神经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72.09%(31/43)、69.77%(30/43)、95.35%(41/43),特异度分别为33.33%(3/9)、44.44%(4/9)、66.67%(6/9),准确率分别为65.38%(34/52)、65.38%(34/52)、90.38%(47/52);联合应用二者诊断外周神经损伤的敏感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RTE评分及常规超声(P<0.05)。结论 联合应用RTE和常规超声可提高超声评估外周神经损伤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常规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良、恶性周围神经鞘肿瘤(PNST)。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经病理证实的PNST患者 MRI资料,比较恶性PNST(MPNST,n=31)与良性PNST(BPNST,n=88)病灶直径、MRI表现及DWI所示实性部分表观弥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以病灶实性部分ADC鉴别诊断良、恶性PNST的价值。结果 MPNST病灶直径大于BPNST,T1WI、T2WI信号不均、形状不规则、瘤内出血及囊变、边缘不清、瘤周水肿及骨破坏占比均高于BPNST(P均<0.05),而脂肪分裂征、脂肪环征、靶征及骨重塑占比低于BPNST(P均<0.05)。共于12例MPNST及27例BPNST测得病灶内实性部分ADC,MPNST最小ADC及平均ADC均低于BPNST(P均<0.05)。以最小ADC 1.27×10-3 mm2/s、平均ADC 1.38×10-3 mm2/s为阈值鉴别良、恶性PNS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5、0.755。结论 良、恶性PNST常规MRI及DWI表现存在差异;病灶直径、形状、信号、实性部分ADC及瘤周改变等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