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中国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难点。方法 基于中国多发性硬化调研项目结果,回顾性分析557名多发性硬化患者。分组对比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评分(Kurtzke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诊断类型、发病后就诊及确诊时间等。结果 557名患者中,女性与男性比例为2.09∶1,平均发病年龄为(34.9±11.2)岁。平均病程(66.8±61.5)个月。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RRMS)是主要诊断类型(69.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运动症状(62.1%)。EDSS评分中位数2.5分。发病频率集中在每年发作1次(23.9%)和每2~4年发作1次(21.9%)。83.9%的患者在发病后立即就诊,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为(0.28±1.11)年。55.1%的患者首次就诊即确诊,首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长为(0.91±2.36)年。与RRMS相比,进展型MS的病程长度、感觉症状、括约肌障碍比例及EDSS显著增加。结论 中国人群MS的临床特点与高加索人种部分相似,如发病年龄、性别、症状构成及比例,同时中国人群MS也具有自己的特征,如较低的RRMS比例、较低的疾病严重程度。对于多发性硬化这种疾病的知晓率低、发病后未及时就诊、首次发作不能确诊是诊断的难点,今后需通过提高普通人群和基层医生对MS的认识来缩短就诊及确诊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苏州地区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McDonald诊断标准确诊的99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病变部位、病程分型、治疗预后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99例MS患者中,男45例,女54例,首次发病年龄12~67岁,发病高峰年龄在25~50岁.9例(9.1%)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31例(31.3%)患者发病前有明确诱因,以感染和发热多见.首发症状以视力减退(31.3%)、运动障碍(30.3%)及感觉障碍(19.2%)多见.病变累及部位以脊髓(63.6%)最常见,其次为大脑(54.5%)和视神经(53.5%).复发-缓解型最多,共57例(57.6%).2例(2.0%)患者有MS家族史. 结论 苏州地区MS的临床特征与亚洲其他国家相似.  相似文献   

3.
胡梅  常丽英 《安徽医学》2014,(5):579-58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MS的临床资料。结果 MS的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63.0%)、感觉障碍(56.3%)及视觉损害(37.8%)为多见,其次是走路不稳(23.5%)、大小便障碍(18.4%)及精神异常(12.6%)等。MS患者首次发病后容易误诊为其他的疾病,其中以病毒性脑炎(12.6%)和脑梗死(16.8%)多见,癫痫(3.3%)及精神疾病(6.7%)也不少。结论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充分认识MS临床特殊性,结合多项辅助检查以提高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眼部发病的临床特征、诊治和病情转归.[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我院多发性硬化住院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Poser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其全身和眼部发病特征及治疗情况,并随访追踪病情转归.[结果]多发性硬化多见20~50岁女性患者,25.4%(18/72)以眼部为首发症状,其中83.3%(15/18)表现视神经炎;12.5%(9/72)眼部和其他部位同时发病;尚有22.2%(16/72)在患病过程中出现视神经炎.视神经炎临床表现呈复发-缓解型,多次复发预后差.首次患病缓解后两年内75%~88%患者累及其他部位.首次患病核磁共振(MRI)联合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SEP)等检查,可提高MS的诊断率.急性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或联合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缓解期使用干扰素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降低致盲率.[结论]MS患者眼部是常见受累器官之一,并常见首发眼部受累,多表现视神经炎.视神经炎临床表现呈复发一缓解型.首次患病行MRI联合VEP、BAEP、SSEP等检查,可提高MS的诊断率.联合使用激素、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干扰素等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率,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发型多发性硬化(EOMS)和晚发型多发性硬化(LOMS)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为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EOMS和LOMS患者进行随访,分析EOMS和LOMS患者一般状况、临床表现、临床分型、不同时期扩展残疾功能状态量表(EDSS)评分、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EOMS患者25例和LOMS患者20例纳入分析。首发表现中EOMS组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和视力障碍,LOMS组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临床分型EOMS组以复发缓解型为主,LOMS组以原发进展型为主;两组患者目前恢复情况与急性期残疾程度(即EDSS评分)、病程长短无相关性;首次发病时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EOMS组缓解率明显高于LOMS组。结论 EOMS和LOMS在临床表现和发病类型上有不同的特点,但更深层次的结论尚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头痛与多发性硬化(MS)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71例MS患者,其中头痛组51例,非头痛组120例,分析头痛组原发性头痛的特征及不同类型头痛的发病情况。对比头痛组和非头痛组的病程、发病类型、影像学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29.8%的MS患者伴有原发性头痛,2/3患者头痛早于MS症状,头痛以颞侧、枕部好发,搏动性、紧缩性痛常见,持续4 h以上,发作较频繁,多为中、重度疼痛。多有3处以上(90.2%)的发病部位,脑干、丘脑、胼胝体处的病灶明显多于非头痛组。偏头痛(47.1%)最常见,以年轻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 MS)多见。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 MS)好发紧张型头痛,年龄较偏头痛患者更大(P<0.05)。头痛组患者较非头痛组患者更易合并脑梗死(P<0.05)。结论近1/3的MS患者伴有原发性头痛,年轻患者多见,病灶较多,脑干为主,疼痛较严重,偏头痛最常见。  相似文献   

7.
胡梅  尚芙蓉  秦新月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1):1569-1571,1574
目的:利用1.5T磁共振成像(MRI)对某地区2005年~2009年170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进行检查,了解该地区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特点,并对不同病损部位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与生活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超导型1.5TMRI对所有病例均行SE序列T1WI、T2WI扫描,同时采用多发性硬化生活质量量表(MSQOL-54)、Kurtzk残疾状态调查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单纯脑部损害MS患者85例,单纯脊髓损害MS患者46例,脑脊髓混合损害MS患者39例。单纯脊髓损害患者EDSS、躯体生活质量S1和精神生活质量S2评分分别是(4.13±2.37)、(53.55±23.34)和(51.95±51.95);单纯脑部损害患者评分分别为(2.52±1.90)、(62.45±23.76)和(62.48±18.60);脑脊髓混合损害患者评分分别为(3.21±1.57)、(50.70±20.61)和(46.23±15.33)。结论:MRI有助于早期发现MS患者的临床病灶;对单纯脊髓损害MS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徐强华 《吉林医学》2008,29(21):1882-1883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007年间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期间共收住MS患者共82例,男24例,女58例;发病年龄平均29.25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感觉障碍,其中以浅感觉障碍为主,另外视神经损害亦多见。治疗采用激素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为主,效果肯定。结论:MS临床表现以脑神经受损较为突出,亦伴有部分PNS受损,糖皮质激素对于MS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71∶1,平均发病年龄为(59.34±6.29)岁;有19例误诊,误诊率为41.30%;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骨痛,占60.86%(28/46);免疫分型以Ig G型为主,占48.89%;78.26%(36/46)的患者X线显示骨骼异常改变。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表现较多,在临床上有较高的误诊率,骨髓检查为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脑和脊髓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特征及其与生活质量、残疾程度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70例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MRI检查,并进行生活质量、残疾状况、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结果 脑内病变部位以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和额叶多见;脊髓单病灶以1~2个椎体长度多见,融合病灶以4~5个椎体长度多见;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MS脑脊髓混合损害和单纯脊髓损害3种类型的比较,NMO患者的脊髓病灶最长;MS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焦虑和抑郁受病灶的分布影响.结论 MRI检查有利于MS的早期诊断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儿童多发性硬化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发性硬化 ( MS)为慢性、复发性、多病灶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儿童病例少见。近年发现 MS发病有增多趋势。本文对我院儿科和神经科 1 993年 2月至2 0 0 3年 3月 1 0年收治的儿童多发性硬化病人进行临床特点分析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根据北京多发性硬化协作研究组的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和分类标准 [1] ,2 3例均为临床确诊病例。其中男 7例 ,女 1 6例 ,发病年龄1 0~ 1 5岁 ,平均年龄 1 3.5岁。急性 (发病 1周内达高峰 )和亚急性 (发病 1周至 1月达高峰 )起病者 1 8例 ,占 78.3% ,慢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32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MS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为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复杂,发病快慢不一,病程长短不一,仅靠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结合脑脊液、免疫学、CT、MRI检查,可提高诊断MS的确诊率。本组应用激素治疗近期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综合运用MRI、神经电生理检查、脑脊液、免疫学检查可提高MS早期诊断率,以大剂量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20例MS患者的起病和临床表现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MS好发于青壮年,女性,以急性和亚急性起病为主,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45%)最常见,其次为肢体无力(20%),感觉障碍(10%)。结论国内MS的发病,起病急,病程短,视神经及脊髓易受侵犯,小脑脑干较少受累,临床表现中以视神经受损及肢体无力为主。急性,亚急性期应用激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蒙仁玖 《吉林医学》2012,33(15):3267-3268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被误诊为脑梗死的原因。方法:对收治的12例多发性硬化(MS)误诊为脑梗死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结果:未按正常诊断思维步骤进行诊断、未充分认识MS临床的特殊性和未能充分运用辅助检查致使多发性硬化易被误诊为脑梗死。结论:对多发性硬化要按正常诊断,充分认识MS临床的特殊性结合多项辅助检查可提高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optica,NMO)患者以及健康人群血浆尿酸(uric acid,UA)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其关系特点。方法:分别检测68例MS患者,96例NMO患者以及100名健康人群血浆UA和HCY水平,根据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分型和残疾程度细分组别,并比较各组UA和HCY水平差异。结果:MS组和NMO组血浆U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组患者血浆HCY水平较NMO和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性硬化组EDSS评分大于3.5组的HCY水平高于EDSS低于3.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UA水平低和高HCY血症可能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有关。HCY水平可能与多发性硬化患者残疾程度有关。低血浆尿酸水平可能与NMO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分布,探讨MS的发病机制。方法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261例MS患者的临床特点、舌苔脉象和中医证型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女性与男性患者之比为1.8:1,患者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151例(58%),80.2%的患者无明显的诱因,以急性起病、复发-缓解多见,平均复发2.1次,大多数患者以感觉、视觉和运动障碍为首发和就诊即时症状,中医辨证有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脾气不足、痰热瘀阻等,主要涉及肾、肝、脾3种脏器。结论本组病例证候要素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血瘀、湿、热为最多。因此,MS本虚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邪实以痰、血瘀、湿、热合而为病为主。其中肝肾阴虚和痰瘀内阻的病理机制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这一特点从患者的舌象和脉象上也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17.
徐冬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9,23(5):540-540,542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39例M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17~65岁,平均33.7岁,其中20~40岁36例(92.3%),脑脊液(CSF)压力>180mmH2O者1例,CSF单核细胞数增多2例。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潜伏期延长24例(61.5%),脑干诱发电位(BAEP)Ⅰ~Ⅴ波间期延长11例(28.2%),体感诱发电位(SSEP)异常26例(66.7%)。结论:根据临床特点结合MRI、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能提高MS的诊断率。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控制MS病情。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属于神经系统疑难杂症,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构成了MS的主要临床特点,病变可累及大脑白质、脊髓、脑干、小脑和视神经等.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具有独特的疗效和特色,2011年12月13日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邀请学术带头人王永炎教授查房,指导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诊治.查房过程中,王教授从规范采集的临床信息着手进行分析判断,传授了临床诊治的技能和技巧,演示了中医药诊治疾病的思路和重点,使大家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戴家兰 《安徽医学》1991,12(1):57-58
<正>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特征是病灶的播散和病程缓解与复发交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发病急缓不一,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首次诊断较易误诊。1984年3月至1989年9月我院收治多发性硬化13例,首次诊断5例,误诊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7例。年龄为21~47岁,平均年龄31岁。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0例,慢性起病3例,病程1~14年。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表  相似文献   

20.
82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成  单叔煤  徐敏 《医学综述》2009,15(10):1589-1590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诊断明确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果MS好发于青壮年(84.0%),平均发病年龄(32.4±9.9)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6∶1),常见临床症状为肢体无力79.3%、感觉障碍39.0%、视力障碍31.7%、语言障碍29.3%和精神障碍14.6%等。MS病灶可仅位于脑内或仅位于脊髓内;或脑与脊髓和胼胝体。病灶多呈斑片状;在T1加权像上可为低、稍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多为高信号。结论结合临床与MRI表现可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