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合成了具有含不同量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的PTMG-PLA嵌段共聚物,并以IR,GPC,′H-NMR,和DSC进行了表征。通过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共聚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的GPC曲线上只出现单一的流出体积峰,分子量分布多分散系数(?)_n/(?)_n小于2.0;另外,共聚物的T_g随其中的PTMG含量增加而降低,断裂伸长率随共聚物中PTMG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应力,模量等力学性能则随共聚物中PTMG含量增加而降低。共聚物的体外降解速度较PLA均聚物的降解速度平缓。  相似文献   

2.
用完全滴加料乳液共聚合方式合成了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ChM I/MMA/St),研究了三元共聚物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变性。结果显示:随着共聚单体中St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明显提高;共聚物熔体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行为,材料的表观粘度随St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同时用该三元共聚物作为耐热改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研究了耐热改性剂含量对共混物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hM I/MMA/St三元共聚物可以提高PVC的玻璃化温度和维卡软化温度,并能够抑制PVC的分解。  相似文献   

3.
用溴化钾-溴酸钾滴定法测定双键含量,元素分析法测定共聚物组成。讨论了HEMA-NVP-St三元共聚体系在不同反应程度时共聚物组成的变化,以及在此三元共聚体系中引入均化剂后,少量均化剂对共聚体系组成均一性的影响。发现在HEMA-NVP-St三元共聚体系中加入均化剂,对共聚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影响不大,但对共聚物的组成均一性有较大影响。它的加入使三元共聚物中的链节比分布(即不同反应程度时,产物的累积平均组成)向较均一的方向发展。结合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等实验证据,从微观结构上探讨了约化剂的作用。阐明均化剂改善了反应体系的相容性,从而得到组成分布较为均一的共聚产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对磷酸钙骨水泥(CPC)浆体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加入后的流变特性进行了考察。在固化液中添加不同K值的PVP可改善CPC的流变特性。采用稳态流动实验得出粘度曲线,用滞后环面积评价法考察CPC浆体的触变性。结果表明:CPC是一种剪切变稀的浓悬浮体,PVP添加后体系粘度增大、触变性增强;随着PVP含量的增加(wK30=0.01~0.20,wK90=0.002~0.04),体系粘度增大,滞后环面积也增加,体系的触变性增强。综合评价后得出结论:当wK30=0.20或wK90=0.04时体系的各项流变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用自制的3-氨基-4-羟基苯甲酸盐酸盐(ABBAH)在多聚磷酸(PPA)中合成聚(2,5-苯并噁唑)(ABPBO),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表征了其化学结构。分别用平板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对合成的ABPBO PPA溶液进行动态和稳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 ABPBO-PPA溶液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随频率升高而增大,且储能模量比损耗模量上升得更快;ABPBO-PPA溶液随温度升高趋于牛顿流体,随浓度升高非牛顿性更显著,ABPBO-PPA溶液表现出强烈的假塑性,并且不同温度下溶液的剪切黏度差值随剪切应力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以端氨基聚醚(D2000)、4,4′-二氨基二苯醚(ODA)、3,4,3′,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OPDA)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酰亚胺/聚醚刚柔嵌段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谱(<'1H-NMR)和热失重(TGA)证实了这些共聚物的化学组成.结果显示:随着嵌段共聚物中硬段含量增加,嵌段共聚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增加.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图像显示:该嵌段共聚物在云母片表面发生相分离,在不同浓度下组装成不同的线团状、坑状和颗粒状图形.  相似文献   

7.
以BP0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一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wTMI-O.03~O.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成正比,与引发剂浓度O.5次方成正比,80℃下反应时还存在热引发,终止方式为双基终止;反应总体活化能随单体配比中TMI分率增大而升高。引发剂浓度增大则产物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不变。随反应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分布指数增大、产物中TMI含量略有下降。GPC串联紫外分析表明,产物中高分子量部分TMI含量高于低分子量部分中TMI含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γ-射线辐射固化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凝胶含量、转化率及热流曲线等固化动力学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通过γ-射线辐射固化的复合体系的凝胶含量随着辐射剂量、光引发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多壁碳纳米管对活性反应中心的影响,转化率随着多壁碳纳米管加入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复合体系中多壁碳纳米管含量较高时易发生团聚,团聚会对复合体系的固化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的流变性,考察了树脂含量、金属鳌合物含量和氨水水化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呈非牛顿流体流变行为,具有剪切变稀特性;随树脂含量或鳌合物含量增加,体系的增稠能力得以增强;水化不仅可改善体系的增稠性能,而且可增强体系的非牛顿流变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封闭反应器中ClO2--I--MA化学振荡体系的振荡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I3-的吸收峰(350 nm)处进行时间扫描,从而得到体系中I3-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检测到比率[ClO2-]0/[I-]0以及MA的浓度对振荡现象的影响。结论比率[ClO2-]0/[I-]0对振荡现象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MA的浓度对振荡现象产生与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油墨的印刷适性与其流变学特性密切相关。利用流变学实验手段研究胶印红墨的粘度、触变性、粘弹性对油墨墨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好油墨的共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对引入聚乙二醇(PEG)后的磷酸钙骨水泥(CPC)浆体的流变性能进行了考察,在固化液中引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可改善CPC的流变特性。采用稳态流变实验得到粘度曲线;采用滞后环面积评价法考察CPC浆体的触变性。结果表明:CPC是一种剪切变稀的浓悬浮体,添加PEG后体系粘度增大、触变性增强、结构可恢复性变好。随着PEG浓度的增加(0.005≤W≤0.30),体系粘度增大,体系的触变性增强。综合评价后得出0.01≤WPEG≤0.10范围内对磷酸钙骨水泥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能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凝胶贴膏辅料用量对凝胶膏体的流变学性质及制剂成型质量的影响,探索影响凝胶贴膏成型质量的关键流变学参数.方法:以腰突膏处方为模型药物,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不同用量的聚丙烯酸钠NP700、甘羟铝、卡波姆、酒石酸,制备凝胶膏体.一部分膏体采用流变仪进行膏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蠕变柔量恢复率[J...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表明:掺入添加剂,能够改善氧化铝微粉浓悬浮液的流动性、触变性和粘弹性等流变性能,使系统胀性行为减弱,塑性行为增强,将有利于以氧化铝微粉为主的不定形耐火材料浇注料工作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we used blood rheometer type HT-I to determin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hematocrit, blood red cell visco-elasticity and thixotropy in 70 case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alteration and cerebral thrombosis blood and plasma viscosity were higher in the patients than in normal control. Hysteresis loop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d blood cell's visco-elasticity, thixotropy and deformity decrease.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掺入添加剂,能够改善氧化铝微粉浓悬浮液的流动性、触变性和粘弹性等流变性能,使系统胀性行为减弱,塑性行为增强,将有利于以氧化铝微粉为主的不定形耐火材料浇注料工作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微孔涂层植人物与骨组织界面的生物力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华  叶军  邹宏恩  唐农轩  蔡和平 《医学争鸣》1999,20(12):1081-1084
目的:探讨两种弹性模量不同的钛、钴合金微孔支植入物,对界面损伤的影响和裂纹扩展的规律,比较微孔涂层植入物在松质骨和皮质骨内的生物学固定界面的差异,方法:将标准钛、钴俣金材料的微孔涂层试件,分别植入犬股骨大粗隆左右侧,24WK后取村,测定静态剪切强度极限和观察裂纹扩展规律。将标准的钛合金孔涂层试件植入犬股骨上段,试件上1/2端位于粗隆部的松质骨同内,下1/2位于股骨的皮质骨内。不同时间取村后,测定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充填骨材料的弹性模量对股骨头内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正常股骨标本一具,经层厚2.0mm的螺旋CT扫描得各断面图像,输入计算机识别和提取股骨轮廓并行三维重建,导入ANSYS9.0进行前处理,依骨材料弹性模量及配比的不同,建立5种骨模型,按生理状态下股骨力载荷的三维空间分布,施加髋关节反力、外展肌力、髂腰肌力和股外侧肌力,分别计算股骨头内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植入高弹性模量的骨材料,软骨下骨板最大应力值下降;植入低弹性模量的骨材料,软骨下骨板最大应力值则上升。高、低两种弹性模量骨材料的植入都在界面产生应力集中。采用梯度法将植入材料作为功能梯度材料,按弹性模量的大小分层,界面应力集中大大下降。结论用梯度法的高弹性模量骨材料植入能有效降低软骨下骨板及骨板下松质骨的应力,大大降低分界面应力集中,从而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