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中国国民脑血管疾病死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与死亡特点。方法 根据我国居民病死伤原因资料,对不同性别、年龄、年代,及不同国家地区的脑血管病死亡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占全死因死亡的20%左右;其中以脑出血死亡为主,城市和农村脑出血死亡分别占脑血管病死亡的61%和73%。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女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 1989年以来,我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973-1975年与2004-2005年间辽宁省城乡居民伤害死亡率的变化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伤害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1973-1975全国死因回顾调查和2004-2005年辽宁省城乡居民病伤死因登记报告系统资料,计算不同年代、地区、性别和年龄别伤害死亡率和变化幅度.结果 30年间,城市居民伤害标化死亡率由51.03/10万降至28.36/10万,农村由44.55/10万升至55.43/10万,城乡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男性伤害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目前农村居民溺水、自杀、机动车交通事故和火灾的死亡率分别为城市的4.03倍、3.66倍、2.90倍和2.75倍.结论 30年间城乡伤害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相反,农村亟待加强道路安全意识教育及加大必要的监管力度,同时关注农村老年居民的生存环境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农村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2004年安徽省国家疾病监测点报告的疾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现阶段人群死亡特点和水平,为制订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全省6个疾病监测点上报的疾病监测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9)》编码进行死因归类统计。结果监测人群总死亡率为307.73/10万,其中感染性及母婴疾病69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184例、意外伤害244例,三大类疾病的死亡率分别为8.50/10万、269.15/10万和30.07/10万。结论传染病、母婴疾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慢性病和意外伤害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常德市2004-2005年居民死因,为制订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按ICD-10死因分类法,应用卫生部《死因医学登记系统》进行死因分析。结果常德市2004-2005年居民平均粗死亡率为5.20‰,平均标化死亡率为5.34‰,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疾病、呼吸系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疾病。0~44岁年龄段损伤和中毒为第一位死因;45~64岁则为肿瘤;65岁以上为循环系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引起常德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控制工作;损伤和中毒的预防亦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对2010-2013年西安市居民糖尿病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13年西安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ICD-10编码进行死因分类,分析城乡居民糖尿病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3年西安市糖尿病死亡率波动在11.91/10万~13.67/10万之间,无明显增高趋势,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0岁~组增加明显,80岁~组达最高;男女死亡率无显著差别;主城区死亡率高于郊县(χ2=33.075,P<0.001)。主城区男性糖尿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χ2=5.202,P=0.023);郊县男女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2,P=0.066)。结论 西安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呈波动变化趋势,男女之间死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之间死亡水平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蓬莱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及原因,为制定预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蓬莱市2008-2010年死亡资料及人口学资料,用ICD-10分类,以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构成计算标化率。结果 2008-2010年蓬莱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405.42/10万,呈逐年升高趋势;男性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以55岁以上年龄组为著;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是蓬莱市居民的第1死因,应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杨浦区1980~1998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1980 ̄1998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方法:统计分析居民死亡报告单。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标准分类,以减寿年数(PYLL作为分析对人群寿命损害程度的指标。结果:18年来,杨浦区居民人口总死亡率从1980年的6.23‰,增加到1998年的7.54‰。同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从0.84/10万和1.33/10万上升到0.96/10万和2.37/10万,且  相似文献   

8.
石嘴山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严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7):908-909
对宁夏石嘴山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0年中孕产妇死亡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但明显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以5年为一阶段统计,后5年死亡率较前5年明显下降了23·84%(P<0·01),城市和农村有明显差异(P<0·01)。后5年总体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40·4/10万,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为8·9/10万,农村是城市的5倍,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死因构成看,10年中内科合并症导致的死亡居第一位,且农村和城市的死因居第1位的均是内科合并症。前5年死因占前3位分别是内科合并症、产科出血、妊高症,后5年死因占前3位分别是内科合并症、羊水栓塞、产科出血。不可避免死亡占35·3%,从死亡率和死因构成的变化趋势来看,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4-2005年彭州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彭州市居民死因状况及规律,为制定预防策略及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统计分类和全国死因监测点统一使用的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2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彭州市年平均粗死亡率为732.63/10万,其中男性为832.92/10万,女性为630.11/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死因构成以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心脏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居前6位。结论慢性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今后疾病控制的重点,损伤和中毒的预防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乡居民1984-20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对数线性泊松回归模型产生的Monte Carlo组合检验确定趋势线拐点,分析拐点前后COPD死亡率的年均变化率及总体变化趋势.结果 辽宁省城市居民1984-2010年和农村居民1999-2009年COPD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城市居民COPD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从1984年的243.93/10万下降为2010年的33.13/10万,年均下降5.8%.农村居民COPD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从1999年的251.33/10万单调下降至2009年的102.25/10万,年均下降6.8%.1994-2010年城市居民COPD死亡率均下降9.0%,超过农村居民1999-2009年年均下降水平(6.8%).支气管炎死亡率的下降是导致COPD总体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COPD死亡率总体水平城市低于农村,城市男性高于城市女性,农村女性高于农村男性.结论 辽宁省1984-2010年COPD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张敏  熊斌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57-2359
目的了解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简称五峰县)人群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特点,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全县人群死亡信息查自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eathres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结果 2007—2010年,五峰县居民的粗死亡率为6.08‰,标化死亡率为8.60‰。男女死亡比为1.42∶1。居民前5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和意外伤害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预防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预防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和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居民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为确定当地疾病控制重点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09年城阳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城阳区累计死亡14991人,年均粗死亡率为615.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8.7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男性为487.32/10万,女性为355.87/10万。年均死亡率,0~14岁为43.05/10万,15-34岁为49.11/10万,35-54岁为266.34/10万,55~64岁为844.93/10万,≥65岁为4318.41/10万。2005~2009年合计,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的前3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全部居民与男性、女性减寿率的前3位死因均依次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是影响城阳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居民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为确定当地疾病控制重点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09年城阳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城阳区累计死亡14 991人,年均粗死亡率为615.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8.7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男性为487.32/10万,女性为355.87/10万。年均死亡率,0~14岁为43.05/10万,15~34岁为49.11/10万,35~54岁为266.34/10万,55~64岁为844.93/10万,≥65岁为4 318.41/10万。2005~2009年合计,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的前3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全部居民与男性、女性减寿率的前3位死因均依次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是影响城阳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mortality trends of nonmalignant respiratory diseases from 1975 through 1997 in the population of Andalusia (a region of Spain in the southwest, population 7,000,000). The death records containing codes 460–519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Eighth Revision (ICD-8) and Ninth Revision (ICD-9) in effect through the 23-year period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Deaths from nonmalignant respiratory diseases accounted for 12.4 and 10% of all deaths in males and females in 1975 and for 12.1 and 8.3% in 1997. Crude death rates decreased from 107.5 to 102.7 per 100,000 amongst men, and from 76.9 to 62.2 per 100,000 amongst women. Age-adjusted death rates decreased from 167.6 to 111.6 per 100,000 in men and from 84.4 to 41.2 per 100,000 in women. Age-adjusted death rate by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decreased from 5.8 to 2.4 per 1000 in men and from 2.4 to 0.8 per 1000 in women. Total percentage of change, adjusted by age, showed a decrease of 24.3% in men and 45.9% in women. Gender-adjusted rates for each category of nonmalignant respiratory disorder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of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s in men and a downward trend of diseases of the upper airways and pneumonia both in men and women. Specific death rates by age groups for 1975–1985 and 1986–1997 showed an increased in mortality in infants under 1 year of age and an abrupt decrease up to the age of 50 followed by an exponential increase up to the age of 85.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金州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死因进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专用软件"DeathReg2005"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006-2009年金州区居民年均死亡率为749.9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6.17/10万;前5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各年龄组主要死因婴儿组为围生期疾病、少儿组为损伤中毒、青中年为肿瘤、老年人为循环系统疾病;对寿命损失影响最大的前3位死因是肿瘤、损伤中毒、循环系统疾病。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金州区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威海市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分布,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威海市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威海市居民死亡18 561人,死亡率为733.67/10万,男性为805.68/10万,女性为661.08/10万(P<0.01);0~14岁为46.62/10万,15~34岁为66.44/10万,35~64岁为409.34/10万,≥65岁为3 869.22/10万(P<0.01);环翠区为479.11/10万,荣成市为839.30/10万,乳山市为878.59/10万,文登市为825.78/10万(P<0.0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8.69%。[结论]威海市居民死亡率较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福州市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因分布,为制定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对该市2005—2008年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结果 2005—2008年福州市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平均死亡率为85.3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9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u=4.71,P0.001)。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全死因的20.82%,居各种死亡原因第2位。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死亡病例集中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96.28%。市区居民减寿率为0.180%,脑血管疾病对男性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较女性大,分别为0.240%,0.117%。结论脑血管疾病是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且对男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了解辽宁省居民大肠癌死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分析1973-2005年辽宁省居民大肠癌死亡资料。结果30年间,城市粗死亡率上升了219.03%,标化死亡率上升了50.00%;农村粗死亡率上升107.10%,标化死亡率上升33.88%。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结论大肠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大肠癌对男性的危害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沈阳市和平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以更好地开展预防工作。方法对沈阳市和平区2007~2013年居民病伤死亡监测资料中的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3年和平区累计因恶性肿瘤死亡9 191例,年均死亡率为206.19/10万,其中男性为243.19/10万,女性为170.69/10万,男女之比为1.42∶1。位于男性死亡前三位的为肺癌、肝癌、胃癌,年均死亡率分别为87.09/10万、32.77/10万、25.08/10万,位于女性前三位的分别为肺癌、肠癌、乳腺癌,年均死亡率分别为60.57/10万、18.13/10万、12.19/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50~岁组开始明显上升,75~岁组以后上升趋势更加显著。结论 2007~2013年恶性肿瘤居和平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首位,严重威胁和平区居民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当前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