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s,CA)患者,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76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均行静脉溶栓治疗者。临床治愈出院52例(68.4%),21例(27.6%)明显好转,3例(4.0%)死亡。结论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也是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及适当地临床护理,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及时发现、早期确诊、有效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用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提高监护水平进行理论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共计一年时间里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后,根据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间和时段选择性的进行心电监护。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后的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为2 d内持续心电监护24 h,2 d后每天心电监测的时间段6:00~18:00,5 d后为6:00~12:0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易发时间、时段进行心电监护加强护理观察,可降低病死率、降低住院费用、避免因长时间心电监护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监护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122例AMI患者实施早期持续心电监护.结果 122例AMI患者中有96例并发心律失常,占总数的78.7%,其中恶性心律失常27例,占总数的22.1%,由于心电监护及时发现,采取紧急措施,使抢救成功率达91%.结论 对AMI患者实施早期持续的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并迅速、准确的识别心律失常图形,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是赢得抢救时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类总结。结果 2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临床治愈出院18例,5例明显好转,3例死亡。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心律失常2例。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救治,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至关重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护在心律失常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统计某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入住的病患,选出符合筛选标准的10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实施不同的监测方案。研究组给予远程心电监护,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案,观察指标主要有两组病患的监测结果、心脏心电图的变化、病患使用此监测方案的依从性、抢救成功率,统计指标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指标结果,研究组检出心律失常的例数多于对照组,治疗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指标结果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心电监护可实时监测病患的心脏心电图的变化,可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薛梅 《中国乡村医药》2005,12(12):54-56
急性心肌梗死(AMI,简称心梗)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易导致室颤而死亡,及早发现和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从1998年1月~2004年1月收治87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临床病情采取综合诊措施,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 38例患者经综合性的诊治后,12例治愈,24例有效,2例无效,临床有效治愈率达94.73%。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病情特殊,区别对待综合治疗的诊治措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各种心律失常早期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MI治疗后的心律失常早期变化特征。结果治疗后20例患者恢复正常心律,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1度AVB无变化;3例死亡,其中心力衰竭1例,心室颤动1例。结论早期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心律特征,在药物治疗中无明显效果的,应尽快使用起搏器,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
心电监护能随时掌握患者心脏的动态变化,为心律失常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将1988—1990年对48例心律失常患者的监护体会总结如下:①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由于缺乏心电监测知识,病人接受心电监测时情绪紧张,对疾病更加恐惧,常导致和加重心律失常。因此,必须向病人说明心电监测的有关知识,取得积极地配合。②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同外界接触可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增强抗病信心。但重症心律失常病人心绪不宁易疲劳,在会客超过半小时或谈及稍有激动的事情时,心律失常加重。护理上加强心理护理,保持病室的舒适,避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50例,均为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均采用胺碘酮辅助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显效33例,占66%;有效13例,占26%;无效4例,占8%,临床总有效率为92%。无效病例因肺部感染、心源性休克或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仅血压下降1例,后积极对血容量进行补充后纠正。治疗前后心率、QT间期、QT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症状等一系列情况,对患者并发的心律失常进行合理划分,按照不同的类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59例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消除了心律失常状况,心律恢复正常;1例出现心室颤动,病情危急,未能有效控制异常心律。59例患者均未复发心律失常。结论采用对症治疗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护理应用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患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各15例患者。对传统护理组中的患者进行传统常规护理,而对循证护理组中的患者除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外,还应用循证护理,从疾病相关的四个方面进行循证,从而指导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进行了解。结果传统护理组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占26.67%,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8.51±6.65)d,而循证护理组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占13.33%,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5.46±6.67)d,即相对于传统护理,循证护理组中患者心律失常例数较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并且心功能情况更好,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恢复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6例均为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患者,男性40例,女性6例,年龄40~65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0例,前间壁5例,高侧壁6例,下壁10例,右室 下壁4例,右室 正后壁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畸形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40例畸形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本组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70)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即未合并患者),观察组(n=70)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即合并患者),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观察组血清cTnI、MMB以及MYO均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够典型,需要对其临床特征进行细致地分,这样才能够真正地采取对应的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硫酸镁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硫酸镁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硫酸镁加入5%葡萄糖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16d。结果 2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症状在较短时问内得以缓解,并使病人平稳地渡过急性期。结论 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作用较快、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按照本次实验中的标准,选择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入院的患者,从中选取15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疾病患者,使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循证护理护理,在本次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再次梗死发生率以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全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腊生  于文敏  柳跃强 《江苏医药》2005,31(12):946-946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并发症之一,及早发现并正确处理,可大大降低病死率,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田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3,(34):207-20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42例,对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于护理效果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通过循证护理后有30例患者得到治愈,9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3例患者死亡。结论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98例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有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钾、血清镁的含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5.51%),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钾进而血清镁的水平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血清钾、血清镁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二者水平显著更优,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门冬氨酸钾镁的静脉滴注疗法,能显著提高患者体内的血清钾、血清镁的含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AMI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循证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的心功能Ⅰ级、Ⅱ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