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血、去白全血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期末溶血率。方法选择60袋400 ml全血,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袋,A组为全血,B组为去白全血,C组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轻轻混匀通过无菌结合机,分别取样本(4±2)℃保存至储存期末,检测存期末的总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上清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计算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储存期末溶血率,C组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在制备过程中,过滤和离心使红细胞的脆性增加和去除血浆后内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红细胞储存期末溶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用两种洗涤溶液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结果进行质量分析,来比较应用不同洗涤溶液,一类是9%氯化钠、羟乙基淀粉130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一类是9%氯化钠、0.9%氯化钠分别进行解冻红细胞洗涤,选择合适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洗涤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采血6d之内新鲜全血32份,通过手工制备冰冻红细胞:6d之内(2~6℃保存)新鲜全血经过25min,2300转,离心后去除血浆,将血液倒入三珠空袋内,用无菌接驳机连接输血器,应用甘油160ml,25min加入振荡器60次/min,室温沉淀30min后放入-80℃冰箱速冻,1个月后进行解冻。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袋,应用ACP215血液处理仪进行解冻红细胞。A组洗涤液包括9%氯化钠、羟乙基淀粉130氯化钠、0.9%氯化钠这三种溶液;B组洗涤液包括9%氯化钠、0.9%氯化钠这两种溶液。用两种不同洗涤溶液进行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洗涤,通过检测项目为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残留率%,血小板残留率%,甘油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体外溶血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A组解冻红细胞:红细胞回收率81.0%±2.6%,白细胞残留率0.67%±0.14%,血小板残留率0.00%,甘油含量4.8±0.43g/L,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0.62±0.11g/L,体外溶血13%±5%。B组解冻红细胞:红细胞回收率82.0%±2.3%,白细胞残留率0.61%±0.26%,血小板残留率0.42%±0.1%,甘油含量(5.1±0.13)g/L,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0.53±0.12)g/L,体外溶血12%±4%。两组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工制备冰冻红细胞后,应用ACP215血液处理仪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分别使用A、B两种洗涤液,根据统计学分析洗涤效果无统计学意义,检测结果均达到国家标准,可以确定在洗涤中不加入羟乙基淀粉130氯化钠注射液,检测结果也能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400ml全血制备成2袋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方法:将400ml全血制备成2袋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保存期末的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随机抽检,依据国家质量标准进行检测,观察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并与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无菌试验均阴性,容量、血红蛋白含量(Hb)、白细胞残留量均约为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一半,血细胞比容(Hct)、储存期末溶血率与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分离骨髓血MNC的质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骨髓血分离单个核细胞(MNC)的最佳方法,以满足临床自体干细胞移植的质量要求。方法将骨髓血离心分出部分血浆后剩余的红细胞悬液缓缓加入盛有淋巴细胞分离液的无菌塑料袋内,以1200r/min.20min,4℃离心,分出单核细胞层至500ml的空袋内,然后加入0.9%NaCl液,2500r/min,4℃离心7min,重复洗涤2次,此制备方法作为A组;B组:改变分离MNC分离过程的离心条件为1800r/min,4℃,20min离心,洗涤过程同A组;C组分离MNC离心条件同A组,洗涤时500ml改为200ml无菌空袋,洗涤3次,比较A,B,C三组制备过程对MNC回收率、红细胞残余量的影响。结果A组MNC回收率明显高于B组,红细胞残余量二者无明显差异;A组与C组相比,c组MNC回收率高于A组,红细胞残余量无明显差异。回顾性调查分析18例用于糖尿病足患者,总有效率80%以上。结论分离MNC离心争件和洗涤过程的不同对MNC回收率有重要影响。应用以上方法制备的MNC用于临床治疗是可行的,且不受样本体积限制。  相似文献   

5.
段云贺 《河北医药》2005,27(11):832-832
目的探讨保证深低温保存Rh阴性红细胞(RBC)解冻后的质量检测方法。方法用ACD抗凝,4℃保存6d内Rh阴性RBC悬液或全血离心除去添加剂或血浆的浓缩RBC,将RBC经40%甘油处理后,置-80℃冰冻保存。临床需要时37℃水浴解冻复苏RBC,依次用9%NaCl羟乙基淀粉溶液,0.9%NaCl羟乙基淀粉溶液,0.9%NaCl各洗涤1次。用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悬浮RBC。结果26袋冰冻解冻RBC去甘油后RBC回收率为(81.17±18.5)%,游离血红蛋白为(0.63±0.16)g/L,甘油残留量平均为5.3g/L,体外溶血实验血红蛋白增加率为25.19%。结论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临床输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张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113-114
目的分析全血滤除白细胞前储存时间的长短对白细胞滤除过程中导致红细胞溶血的影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血浆报废率。方法统计本站2010年1月至9月份站本部和邹城采血点采集的全血袋数和因溶血报废的血浆袋数,分别计算两地每月溶血报废率。站本部全血均在采集后24h内滤除白细胞,邹城采血点全血均在采集后36h后滤除白细胞,将两地的溶血报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地溶血报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液采集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在滤除白细胞过程中导致溶血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因此血液采集后应尽快滤除白细胞,以降低红细胞溶血发生率,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1 二级医院成分输血率应达A 70 %以上  B 5 0 %以上C 2 0 %D 10 0 %E 4 0 %以上2 全血储存数日后 ,其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A 凝血因子  B 粒细胞C 血小板   D 红细胞E 白蛋白3 全血的保存温度为A 2 2℃   B 10℃C 37℃   D 2~ 6℃E - 2 0℃4 TA -GVHD是指A 输血反应  B 发热反应C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D 成分输血E 溶血反应5 体重 6 0kg的成年人 ,手术失血90 0mL应输入A 全血  B 浓缩红细胞C 血浆  D 晶体溶液E 白蛋白6 浓缩红细胞的Hct为A 5 0 %   B 95 %C 70 %~ 90 %D 10 0 %  E 4 0 %7 …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制备洗涤红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作实验,以悬浮红细胞(非滤白)作对照,在洗涤前后分别检测血浆蛋白含量,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游离血红蛋白等。结果 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去除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蛋白去除率,游离血红蛋白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过滤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洗涤红细胞,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去除率都较高,产品性能稳定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滤器其血液储存温度、储存时间、过滤时机对制备去白细胞血液的影响。方法根据血液成分制备需要和采血点的远近,采用不同滤器采血袋采集抗凝全血,分别将其分为:1常温组、2 2~6 h冷藏组、3 8~48 h冷藏组,分别滤除白细胞。测定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过滤时间,计算白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滤除率,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1组和23组相比,白细胞残留量明显偏高,过滤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去除率偏低,红细胞回收率明显升高。2组和3组相比,白细胞残留量,过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温组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白细胞残留量部分超过国家标准,其他检测项目达标。2组和3组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各项检测结果均达标。不同的滤器,要掌握其最佳滤白时机,确保白细胞的有效去除及血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冰冻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份悬浮红细胞(2016年6月~2017年1月本站采集2~6d内的RH(D)阴性红细胞16U)标本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制备,制备方法为甘油化、去甘油化,分别在不同放置时间、不同离心速度下将其制备成冰冻红细胞,比较加甘油后不同放置时间的甘油残留量、去甘油化过程中不同离心速度的各项冰冻红细胞参数。结果加甘油后不同放置时间下,放置30min的标本甘油残留量明显低于放置15min的标本(P0.05);不同离心速度下,去甘油化后冰冻解冻红细胞的各项参数均符合国家质检标准,离心速度2600转/min的标本其甘油残留量、体外溶血率、游离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离心速度3300转/min的标本(P0.05),且其红细胞回收率明显高于离心速度3300转/min的标本(P0.05)。结论对红细胞标本进行甘油化、去甘油化制备,可获得优质冰冻红细胞,有利于保证输血的安全性,缓解血液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汇集浓缩血小板在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和参数的确认,以期提高汇集血小板的产品质量并优化制备过程。方法 随机选取街头采血84人份(每人份400 mL),采用白膜层(BC)方法,静置过夜法保存BC;(1)根据全血血小板含量及BC回收率确定汇集浓缩血小板的BC份数;(2)根据离心机性能、离心效果确认合适的离心参数;(3)比较汇集浓缩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相关质量指标:容量、血小板的含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计数,储存期末pH值、无菌实验。结果 (1)采用6个新鲜400 mL全血制备BC混合来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2)离心机(美国Thermo cryofuge 8)第1次全血离心参数和第2次汇集BC离心参数分别为:离心力2 283、291 g;加速均为9 g;减速均为4 g;时间均为12 min,第3次(减红细胞)离心参数:离心力145 g,加速9 g,减速4 g,时间5 min,离心效果均得到了良好印证;(3)对比同期单采血小板14份在采集第1、5天的检测结果,汇集浓缩血小板的容量、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高于机采血小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和储存期末p...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关键控制点,旨在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冷沉淀。方法选取30袋新鲜备用血浆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B组、C组,每组各10袋,A组水温恒定在2℃,B组水温恒定在4℃,C组水温恒定在6℃。利用血凝仪检测冷沉淀中第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三组不同水温制备的冷沉淀第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均符合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但冷沉淀中第Ⅷ因子的含量,A组与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C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平均用时分别为160min,65min,50min。结论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水浴温度应恒定在4~6℃之间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制剂保存24小时后的质量,为临床使用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制剂提供质量标准和保存依据.方法:将60份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份.对照组不作处理,实验组用一次性滤器滤除白细胞.将样本置于2~8℃冰箱保存,在保存24 h时检测游离血红蛋白等5项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数据的差别.结果:保存前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制剂在24小时的保存期内各常规指标与未滤过的悬浮红细胞无显著差异.结论:为使悬浮红细胞发挥最大的临床价值,尽量使用新鲜制备的制剂,有特殊要求者应视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血液温度对保存前滤白的白细胞去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80袋用去白多联袋采集的全血(400ml),测量全血温度,将血液温度为18℃~25℃和8℃~10℃的CPD抗凝全血分为甲、乙两组,各组40袋,对两组滤白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乙组(温度为8℃~10℃)白细胞的滤除效果明显高于甲组(P<0.01)。结论通过此次实验血液温度对去白效果有明显影响,从采血到成分制备这个冷链环节的控制是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均分为A、B、C 3组,A组患者给予1g/kg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B组给予0.5g/kg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C组不给丙种球蛋白,只进行常规的治疗,对比3组新生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儿治疗前的总胆红素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黄疸出现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使用滤器制备去白细胞全血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技术,检测过滤前后血液质量变化,临床观察降低非溶血液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用白细胞过滤器和无菌接口的方法制备出50袋(规格为200ml)去白全血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剂,并对此进行质量检测,临床调查输血人次3 6328,临床选择23例(占总输血人次的0.0633%).既往有多次输血史,并且发生过2次以上输血反应的患者,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时,所发生的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我站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白细胞去除率平均为(99.84±0.05)%,过滤后白细胞残余量为(2.234±0.314)×106个/200ml.23例患者输注不去白血液制剂时出现输血反应率为5.43%;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时,输血反应率为0.047%.结论 白细胞滤器制备去白细胞血液制剂能有效地预防和降低白细胞抗体所致的同种免疫性非溶性输血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悬浮红细胞由于治疗效果优于全血,不良反应相对少,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性失血、慢性贫血的治疗。虽然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由于其在保存过程中血液内各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会有血小板-白细胞聚合物的形成而引发的输血反应,我中心在2011年11月接到1例由于去白悬浮红细胞中的血小板-白细胞聚合物引发的输血反应造成的退血,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将全血或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前后血液标本进行血液质量检测,观察患者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2年复发转移发生率.结果检测过滤后的白细胞滤过率99.7%(P<0.05)、血小板滤过率96.5%(P<0.01),其余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膜渗透脆性试验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术后感染、2年复发转移发生率两组比较,去白细胞组明显优于未经去白细胞输血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未输血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滤除白细胞和血小板,能显著降低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术后感染、肿瘤复发转移的发生率,有效防止输血性免疫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1种冰冻红细胞最佳制备方法,用于稀有血型血液的长期保存。方法以甘油为保护剂,低温保存红细胞,使用前水浴解冻,用不同浓度的洗涤液洗涤去除甘油,以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残余甘油量、体外溶血试验和无菌试验为质量控制项目。结果储存6 d内的全血或悬浮红细胞,10 mL/min、150次/min水平摇摆条件下分2次加入57.1%的甘油溶液,中间静置平衡10 min,使甘油浓度达到40%(w/v),-80℃保存。数周后,42℃水浴解冻,15 mL/min、150次/min水平摇摆条件下分别用9%NaCl溶液、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溶液、0.9%NaCl溶液洗涤去除甘油,再用0.9%NaCl溶液混悬。18袋制品各项质量指标好于原传统方法,且均符合国家要求,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结论此法优于传统方法,可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浓缩红细胞就是用三联袋采集全血400ml,经过离心机(贝克曼)8分钟,以每分4000转的速度、温度20℃以下,经严格无菌操作后,把白细胞或血小板或两者均有分离出去,剩余的红细胞加入保养液CP_2D而成,在冰箱内(4~6℃)可保存35天,输注时加等渗生理盐水即可,也可直接输注。 1 临床应用 1.1 某患者因子宫肌瘤引起严重贫血,全身无力,下肢浮肿,行走困难,血红蛋白40g/L左右。输浓缩红细胞两袋后,血红蛋白升到80g/L左右,能自然行走,浮肿明显好转,又输两袋后行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