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病人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并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病人77例,其中并发SAP 49例,为并发肺炎组;未并发SAP 28例,为单纯脑卒中组,比较两组年龄、吸烟史、并发糖尿病、并发高血压、镇静药服用情况、抑酸药物服用情况、有无合并吞咽困难、卒中类型等因素,总结相关危险因素,并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镇静药物使用、抑酸药物使用、吞咽困难、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与SAP发病相关(P0.05),而性别、卒中类型、合并高血压与SAP无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年龄65岁、吞咽障碍、合并糖尿病、吸烟、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病人并发SAP与年龄65岁、吞咽障碍、吸烟、合并糖尿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以降低SAP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将其分为SAP组(69例)和非SAP组(311例),比较两组间差异,并分析S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收集的3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SAP的发生率为18.15%(69/380);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现年龄≥65岁,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卧床,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都是SAP发生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由高到低排序: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年龄≥65岁、卧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卧床、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是急性脑卒中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AP的发生有很多相关危险因素,通过控制及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SAP的高危因素,采取积极正确的防治措施,可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患SAP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4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发生SAP的危险因素。结果:97例患者死亡,489例患者发生SAP,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SAP发生率显著低于未使用该药物的患者(12. 0%vs 17. 2%,P 0. 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困难、合并心源性栓塞和未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吞咽困难OR值最高(OR=3. 71,95%CI:2. 7~5.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mRS评分和不明原因的诊断会影响病死率,发生SAP的OR值最高(OR:5. 62,95%CI:3. 40~9. 29)。结论:SAP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能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相关危险因素,评估LA严重程度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收治的157例LA患者(LA组)及115例非LA患者(非LA组)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尿酸、既往卒中史等指标进行调查评估,同时进行严重度分级,分析其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LA组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既往卒中史的比例明显高于非LA组(P〈0.05);与非LA组相比,LA组血脂成分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分析结果还显示LA严重程度可能与血脂异常成正相关,但轻度LA组和重度LA组的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卒中史)发生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既往卒中史是LA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且LA的严重程度与血脂异常可能相关,但危险因素对轻度LA和重度LA之间的影响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因脑卒中昏迷入院接受治疗的6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分析病原菌种类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 61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86例,感染率为14.09%,共培养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56.67%)、革兰阳性菌23株(25.56%)及真菌16株(17.7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抗菌药物、卧床时间、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因素是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气管切开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以及低白蛋白血症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对191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113例(5.89%)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NP)。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以下因素与脑卒中患者NP存在相关性,按比值比(OR)大小依次是:吞咽困难、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合并糖尿病、年龄≥61岁、气管切开、肌力≤Ⅱ度、应用H2受体阻滞剂、中重度昏迷、昏迷时间≥4d。脑卒中患者NP的致病菌按感染率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真菌、革兰阳性球菌。认为针对脑卒中患者NP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加强防护并应用敏感抗生素可有效防治脑卒中患者发生NP。  相似文献   

7.
李文辉 《山东医药》2014,(25):36-37
目的:探讨卒中后疲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9月收治的26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76例发生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卒中后疲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5岁、后循环卒中、糖尿病史、卒中史、卒中前疲劳、卒中后疼痛及营养障碍、情感障碍等是卒中后疲劳的高危因素(P均<0.05)。结论卒中后疲劳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与多种因素(女性、年龄≥65岁、后循环卒中、卒中前疲劳、睡眠障碍及情感障碍等)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有卒中相关性肿炎(SA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普通病房2009年1月~ 2010年12月6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探讨SAP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病死率.结果 6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率为13.2%,其中71.8%的为早发性肺炎.不同卒中类型中,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AP发生率分别为10.9%、19.4%、29.4% (P<0 01).不同卒中部位,前循环脑卒中、后循环脑卒中、前+后循环脑卒中SAP发生率分别为8.3%、22.3%、24.6%(P<0.01).SAP患者的病死率为31.7%.年龄≥65岁、糖尿病、吸烟史、吞咽障碍、低蛋白血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脱水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鼻饲治疗是SAP的危险因素.病程中共培养出菌株65例,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7%,革兰阳性菌占26.2%,真菌占6.2%.结论 SAP多发生在入院72h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SAP增加患者病死率;不同卒中类型和部位的SAP发生率不同;早发性肺炎和晚发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急性脑卒中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70%组成建模组(n=177),30%组成验证组(n=77)。以2022年5月29日为截止日期,纳入患者发生重症肺炎137例,其中建模组101例、验证组36例。收集急性脑卒中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相关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BMI、卒中类型、吸烟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有无呼吸机辅助通气、有无误吸风险、危重患者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有无镇痛镇静治疗。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法(Lasso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脑卒中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影响因素,将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来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急性脑卒中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对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 244例,其中发生SAP 286例(观察组),未发生SAP 958例(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特征,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SAP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率为22.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70岁者所占比例,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阳性率,尿蛋白阳性率,非腔隙性脑梗死、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幕下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鼻饲支持率及血清清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3.650,95%CI(2.236,5.960)〕、有COPD病史〔OR=18.513,95%CI(9.359,36.623)〕、非腔隙脑梗死〔OR=2.453,95%CI(1.507,3.997)〕、吞咽困难〔OR=2.875,95%CI(1.616,5.114)〕、鼻饲支持〔OR=19.559,95%CI(9.121,41.942)〕、意识障碍〔OR=3.487,95%CI(1.882,6.463)〕、幕下脑梗死〔OR=2.011,95%CI(1.090,3.710)〕、出血性转化〔OR=3.411,95%CI(1.866,6.237)〕、应激性溃疡〔OR=13.658,95%CI(5.995,31.326)〕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70岁、有COPD病史、非腔隙性脑梗死、吞咽困难、鼻饲支持、意识障碍、幕下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应激性溃疡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SAP的独立危险因素,低水平血清清蛋白及高血糖也能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SAP发生风险,临床应针对SAP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S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病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死亡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9年8月以心电图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共918例,以入院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811例)及死亡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特点和治疗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卒中病史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死亡组缺血性卒中患者比例(22例,20.6%)高于存活组(101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54,P〈0.05)。②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及高血压病史比例、血压、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血肌酐、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方式比较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缺血性卒中病史并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027,95%CI.O.263~4.004)。结论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死亡的人群中具有更集中的现象,但是经过校正后,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死亡预后的独立影响作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的129例脑卒中患者痰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例卒中患者中64例发生SAP,SAP患者中41例痰培养阳性,检出率为64.06%,共检出病原菌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株(66.67%),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23株(33.33%);革兰阳性菌11株(15.9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3.04%);真菌12株(17.40%),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株(5.80%)和光滑假丝酵母菌4株(5.80%)。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30.4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敏感;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敏感。结论ICU内SAP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耐药谱广,且耐药性强,应定期对SAP患者病原学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增]JISAP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73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86例并发肺部感染与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纽673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率为12.8%。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以及慢性肺部疾病史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1);高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史等与肺部感染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5)。脑卒中病情越重,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15.1%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组的3.6%(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发病及住院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并收治入院的7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照既往是否合并缺血性卒中分为卒中组(387例)和对照组(384例)。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发病特点及住院转归情况。观察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及全因死亡。结果 (1)卒中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71(37~91)和62(29~90)岁,卒中组女性患者多于对照组(分别为125和91例),合并高血压[分别为72.9%(282例)和47.6%(183例)]和2型糖尿病[分别为39.0%(151例)和20.8%(80例)]的发生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卒中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中位数11和4h),出现心电图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6.0%(62例)和1.8%(7例)]较高,合并应激性胃溃疡[分别为7.0%(27例)和2.1%(8例)]、心房颤动[分别为10.6%(41例)和3.9%(15例)]和急性肺水肿——心功能Killip≥Ⅱ级[分别为51.9%(201例)和37.8%(145例)]发生率更高;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或3支病变的发生率卒中组较对照组[52.9%(126/238)和32.4%(97/299)]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卒中组与对照组患者新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7%(22例)和1.8%(7例)]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3.7%(53例)和7.6%(2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既往明确有卒中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女性患者发生率更高且大多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这些患者往往合并消化道溃疡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且冠状动脉造影多显示多支病变,住院期间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CKD)并发肾心综合征(RCS)的危险因素,为预防RCS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222例老年C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C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慢性RCS的发生率为2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肾功能分期、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贫血、营养不良与RCS发生有关,而性别、吸烟史、脑血管病史、CKD病程、血脂紊乱等因素与RCS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年龄、肾功能分期、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贫血是R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80岁)、肾功能3B期以上,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和贫血的CKD患者发生RCS的风险大,应该特别重视对以上危险因素的评估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空腹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 方法  采用卒中登记方法,连续纳入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99例,收集空腹血糖、入院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病史等临床资料,随访六个月死亡率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卒中预后危险因素。 结果  有糖尿病史者早期空腹血糖更高,出现早期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比例更高。出血性卒中血糖升高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缺血性卒中。轻度卒中患者平均血糖水平较中重度卒中患者要低,而中重度卒中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的比例与轻度卒中相比无显著差异。血糖升高组和正常组6个月死亡率未见显著差异,但血糖升高组六个月MRS更差。多因素分析发现入院NIHSS>5分(OR 7.004,95% C I:4.490~10.925,P<0.001)、既往有脑梗死病史(OR 2.769,95% C I:1.237~6.197,P<0.05)、年龄>70岁(OR 2.549,95% C I:1.633~3.980,P<0.001)、血糖>7.0 mmol/L(OR1.808,95% C I:1.088~3.005,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空腹血糖升高是6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年龄≥60岁急性脑卒中患者148例,分为肺炎组90例,无肺炎组58例,分析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学情况。结果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吸烟、长期卧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3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吞咽障碍、机械通气、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是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肺炎组死亡33例(36.7%),无肺炎组死亡4例(6.9%),肺炎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肺炎组(P<0.01)。结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是脑卒中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肺部感染,直接导致病死率增加,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老年脑卒中患者肺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起病1周内入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280例,以入院后发生的感染判定为卒中相关感染(SAI),并分析SAI的危险因素。结果280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101例(36.1%),其中肺部感染64例(22.9%)、泌尿系统感染16例(5.7%)、肺部合并泌尿系统感染8例(2.9%)、其他感染(压疮、咽炎、其他不明原因感染)29例(1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032,95%CI:1.005~1.059)、营养不良(OR=4.315,95%CI:1.176~15.837)、体温〉37.5℃(OR=4.851,95%CI:2.172—10.832)、脑出血(OR=3.699,95%CI:1.900—7.203)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15分(OR=1.147,95%CI:1.092~1.205)为SA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后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入院时高龄、发热、营养不良、脑出血或NIHSS评分高者在住院期间更易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新的急性胰腺炎(AP)分类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原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新的分类标准将其细分为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57例)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21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入院后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APACHEⅡ、Ranson、SIRS、改良Marshall、JSS、BISAP、Imrie评分,胃肠减压天数,入住ICU天数,住院总天数,外科干预例数,病死率,住院总费用等.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性别比、病因、血细胞比容、SIR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入院时血肌酐、血尿素氮、血乳酸脱氢酶水平及APACHEⅡ、Ranson、改良Marshall、JSS、BISAP、Imrie评分分别为(157.13±101.60) μmol/L、(10.38±7.43) mmol/L、(780.62±645.01) IU/L和(13.71±5.03)、(5.14±2.15)、(5.48±2.36)、(4.62±1.63)、(2.57±0.60)、(4.71±1.27)分;MSAP组分别为(71.85±27.90) μmol/L、(4.71±2.57) mmol/L、(337.70±177.77)IU/L和(7.39±3.91)、(2.49±1.56)、(0.81±0.85)、(2.21±1.37)、(1.68±0.81)、(2.77±1.24)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AP组患者均有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单器官功能衰竭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3例,9例患者病死;MSAP组患者均治愈出院.SAP组患者入住ICU例数及入住平均天数、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1例、(8.10±13.67)d、(45.8±45.5)d、(11.41±16.67)万元;MSAP组分别为2例、(0.16±0.88)d、(26.3±19.7)d、(3.62±2.93)万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按新的AP分类标准将重症急性胰腺炎分为MSAP、SAP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