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对肺癌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首次确诊的106例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德国罗氏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对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进行分析,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FIB进行测定。并对其与肿瘤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二聚体水平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FIB含量在不同病理类型间有差异,表现为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但三组间FIB均值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在不同肿瘤分期间表现为Ⅳ期>Ⅲ期>Ⅰ~Ⅱ期,Ⅲ期与Ⅳ期FIB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参数,特别对不同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参考,分期较晚的肺癌患者D-二聚体、FIB明显高于早期患者。  相似文献   

2.
郜靓  张亚雷  杨海虹 《安徽医药》2010,14(11):1311-131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对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体内血液止、凝血分子标记物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老年UAP患者作为病例组,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病例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抗凝血酶Ⅲ则明显降低(P〈0.01);纤溶酶原含量病例组较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UAP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体内存在多种止、凝血分子标记物的变化,最终可导致心肌梗死或周围血管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临床特点的关系,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评估二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检测124例有明确病理诊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按性别、年龄、病理、分期、ECOG评分、KPs评分分组,分析其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年龄、病理分期、ECOG评分、KPS评分有关(P〈0.05),与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D—D=-0.612;rFIB=-0.399,P〈0.01)。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年龄越大、分期越晚、体力状况评分越差,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刘春秋 《河北医药》2007,29(9):929-930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比较肺癌患者(肺癌组)与非肿瘤患者(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g)的指标.结果 肺癌组PT、APTT明显缩短(P<0.05或P<0.01),D-二聚体和Fg显著升高(P<0.01),发生转移者尤为显著(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发生转移患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6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对照组及病例组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计算D-二聚体阳性表达率;随访2年,比较D-.二-聚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病例组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Ⅲ期+Ⅳ期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病例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阳性表达率为49.25%显著高于术后的26.87%(P<0.05);术前D-二聚体阳性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率为27.27%,2年生存率为45.45%,与术前D-二聚体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术前D-二聚体阳性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且与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复发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以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定量水平。分别检测125例乙型肝炎患者及68例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定量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呈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提示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的凝血变化,对预后的判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生存期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喜  姜正华  朱慕云 《江苏医药》2007,33(12):1207-120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5例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结果 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但与其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结论 NSCLC患者存在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且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可作为评估NSCLC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检测59例进展期肺癌患者[39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20例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前、3个疗程化疗后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进展期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且NSCLC组与SCLC组差异有显著性,D-二聚体在NSCLC组更高表达.NSCLC与SCLC患者的Ⅲ、Ⅳ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差异有显著性.39例进展期NSCLC患者化疗后有效(PR/CR)组D-二聚体含量为(223.00±102.16)mg/L,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化疗后稳定(SD)组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78),化疗后进展(PD)组D-二聚体含量是(1024.81±577.08)mg/L,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SCLC患者中化疗后PR/CR和P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可作为进展期肺癌观察病情、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对NSCLC尤其适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患者血浆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参数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冠心病患者、56例脑梗死患者和44例糖尿病患者与10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用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活性,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冠心病组PT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病例组FIB、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AT-III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结论检测FIB、D二聚体、AT-Ⅲ对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比较普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入阿霉素(2%的阿霉素,6.5 mg·kg-1)制作肾病综合征模型,观察普伐他汀、低分子肝素及联合用药对血浆凝血与纤溶分子标志物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普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均可使血浆D-二聚体含量下降,普伐他汀可使肾病模型大鼠的抗凝血酶Ⅲ水平明显升高,而低分子肝素组抗凝血酶Ⅲ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液生化指标与模型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综合征可出现明显的高凝状态,普伐他汀明显升高血浆ATⅢ水平,改善肾病综合征大鼠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环 《河北医药》2007,29(6):580-58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胶体金方法测定5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有效组D-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稳定组D-二聚体含量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展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可作为肺癌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化疗后D-二聚体的含量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汪江 《中国药业》2013,(21):82-8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5例NSCLC患者,其中手术治疗组116例,化学治疗组119例.各组治疗前后与11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随访1年,记录术后、化学治疗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及NSCLC患者化学治疗后的中位生成时间.结果 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0±0.24)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4±0.02) mg/L(P<0.05).Ⅲ~Ⅳ期NSCLC患者(化疗组)D-二聚体水平为(2.30±0.32)mg/L,明显高于Ⅰ~Ⅱ期NSCLC患者(手术组)的(0.86±0.36)mg/L(P<0.05).化疗组化学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学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个月,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13.6个月(P<0.05).结论 NSCL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估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伤员血细胞参数、凝血与纤溶等凝血功能指标的特征以及与创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11例多发性创伤伤员和50例正常人的血细胞参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多发性创伤伤员组的D-二聚体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发性创伤伤员的ISS评分与PLT、RDW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CV、MCH、MCHC呈显著负相关(P<0.05);APACHEⅡ评分与WB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监测多发性创伤伤员的血细胞参数、凝血和纤溶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有助于评估伤情和指导早期救治,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D-二聚体异常增高,临床研究发现血浆D-二聚体异常增高的患者预后不佳,可以作为远期预后的指标[1]。本研究通过检测3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9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并排除严重心脏、肝脏、肾脏、血栓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三项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NSCLC患者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以电阻抗射频和细胞化学法测定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以磁珠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结果 126例患者中114例出现凝血功能异常,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Ⅱ~Ⅳ期患者较Ⅰ期患者PLT、DD水平显著升高,转移组患者较无转移组患者FIB、DD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腺癌两组相关指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FIB、DD水平与肿瘤分期、有无转移相关联。若能预防性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对改善预后或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探讨乳腺癌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对我院收治的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病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术前乳腺癌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组及健康组(P<0.05和P<0.01);D-二聚体浓度、阳性率随病变的恶性程度升高而有上升趋势(P<0.05和P<0.01);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术后D-二聚体改善程度明显高于Ⅲ期乳腺癌患者(P<0.01)。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作为临床上预测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李晓颜  杨继红  朱旭峰 《中国医药》2011,6(11):1346-1348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自噬蛋白Beclin1、PLT、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变化的趋势与肺癌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血凝仪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50例不同病理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定量Beclin1和D-二聚体、血浆Fib水平和PLT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24.90±4.68)%比(92.27±4.52)%],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04±0.772) g/L比(2.953±0.719)g/L、( 1443.8±1664.5) μg/L比(148.8±82.4) μg/L,P<0.01].肺癌组患者PLT计数为(506.60±65.21)×109/L,正常对照组为(210.94±47.34)×109/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随着病理恶性度的增加,肺癌组患者PLT明显增高,同时血浆Fib水平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周血PLT、血浆Fib和D-二聚体含量及自噬蛋白Beclin1的变化与肺癌的恶性度有明显相关性,联合多参数检测综合分析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钟春生  郑岚  郑浩 《淮海医药》2014,(1):99-100
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纤溶酶降解产物,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它与病程进展有关,与肿瘤的分期、转移密切相关。其增高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凝血因子Ⅰ直接参与体内凝血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乳酸脱氢酶(LDH)、血小板(PLT)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急诊入院的42例ACST患者立刻采血,分别测定LDH、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A肽(FPA)、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重症胆管炎患者LDH、vWF、GMP-140、FPA显著增高(P〈0.05),PLT、AT-Ⅲ则显著降低(P〈0.05),而Fib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症胆管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组织损伤和凝血、抗凝血系统的功能紊乱,通过对ACST患者LDH、PLT及凝血功能的观察,可作为了解ACST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