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消痔灵注射(RPH+消痔灵)及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内痔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105例内痔并出血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根据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A组55例,B组50例,A组采用RPH+消痔灵治疗方式,B组采用PPH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术后进行4~12个月的随访。手术后两组患者原有症状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并发症发生率A组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H+消痔灵在治疗内痔并出血方面相比于PPH是更安全有效、微创、简便的治疗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但长期疗效及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尚需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肛垫上黏膜套扎术对Ⅲ期痔病脱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以脱垂为主要症状的Ⅲ期痔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肛垫上黏膜套扎术组)50例和对照组(传统痔核结扎术组)50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两组的治愈率相同均为100%,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肛垫上黏膜套扎术治疗Ⅲ期痔病脱垂具有与传统痔核结扎术相同的治愈率,且具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痔上黏膜多平面套扎法治疗混合痔伴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混合痔伴直肠黏膜脱垂患者8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n=42)给予自动痔疮套扎术痔上黏膜多平面套扎法治疗,对照组(n=42)给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1%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治愈率对比97.62%vs85.7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痔上黏膜多平面套扎法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分析与多平面和错层套扎,多方位、多部位提升肛垫,解决单一套扎效果差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痔核切除联合痔上黏膜切除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124例Ⅲ、Ⅳ期内痔患者,诊断明确后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痔核切除方法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痔核切除联合痔上直肠黏膜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痔核切除联合痔上直肠黏膜切除能够提高重度内痔治疗效果、减少复发,手术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联合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直肠内黏膜脱垂(JRP)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直肠内黏膜脱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PPH联合RPH治疗,对照组采用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排粪造影显示,2组患者排便情况均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2组治愈率及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联合RPH较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直肠内黏膜脱垂能起到更佳的手术切除效果,纠正了造成梗阻的形态学异常,消除了排便梗阻的病因,使便秘等症状得到了根本改善,且6个月后症状改善率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LigaSure痔切除术治疗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顺德新容奇医院收治的Ⅱ、Ⅲ度混合痔病人12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RPH术联合LigaSure痔切除术治疗)58例及对照组[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套扎术+外剥内扎术治疗巨大环形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治疗的巨大环形混合痔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给予痔上黏膜套扎术+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便血、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肛门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黏膜套扎术+外剥内扎术治疗巨大环形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可缩短创面愈合、疼痛时间,提高治愈率,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巨大环形混合痔一种相对理想的手术方式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痔套扎器(RPH)与开环式痔吻合器(TST)在内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200例Ⅱ~Ⅲ度内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RPH组及TST组,各100例。 RPH组采用RPH手术,TST组采用TST术,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的便血症状在术后全部停止,术后套扎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显著低于TST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PH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TST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实施改良外剥内套扎术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肛缘水肿评分、出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肛门坠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治愈率高、效果满意、操作简单,患者见效快,创伤小、痛苦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混合痔患者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9.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痔合并肛瘘患者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痔合并肛瘘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采取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瘘管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内痔缝扎术联合瘘管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29.82±4.14)min、术后...  相似文献   

12.
痔上黏膜套扎术源自传统套扎术,作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外科治疗手段在国外已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国内此项技术临床应用起步时间不长,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痔上黏膜套扎术治疗内痔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诊断标准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评价痔套扎器在混合痔手术中上提肛垫的作用.方法 184例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的患者均系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门诊治疗的病例,将其按就诊顺序半随机分成观察组94例、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自动套扎器痔套扎术(RPH)联合外剥内扎(M-M)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M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8.94%,高于对照组的94.44%(P<0.05).观察组手术当天,第1、5天的疼痛、出血、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痔套扎术联合M-M术治疗混合痔不仅能提高临床效果,而且有上提肛垫的作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治疗的彻底性,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润肠汤联合痔愈洗剂治疗痔套扎器改良内扎内注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开平市中医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应用套扎器改良内扎内注术治疗的20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润肠汤联合痔愈洗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困难、...  相似文献   

15.
杨向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86-1087
治疗痔的方法有很多种,自动痔套扎术(RPH)手术先进[1].但其仅对轻中度的痔疗效确切,在痔体较大或合并较大的外痔时,仅使用RPH治疗,部分有痔体残留,肛垫上提复位不好[2].本研究应用RPH联合手术治疗痔1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宁海县第一医院外科治疗痔的患者260例.其中男143例,女117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2.1±12.8)岁,病程5~2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002年9月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修订的痔诊治暂行标准[3],临床表现为排便出血及排便时痔块从肛门脱出.内痔154例,其中Ⅰ度47例,Ⅱ度39例,Ⅲ度42例,Ⅳ度26例;混合痔106例,其中Ⅰ度34例,Ⅱ度28例,Ⅲ度32例,Ⅳ度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痔的类型分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215-217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术)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在痔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Ⅲ~Ⅳ期痔病患者,其中TST组32例,PPH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疗效、疼痛、水肿、出血和尿潴同留等方面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吻合口狭窄、肛门坠胀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对Ⅲ~Ⅳ期痔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与PPH相似,且对肛门功能损伤小,能显著降低吻合口狭窄和肛门坠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选择性联合内痔痔核剥除的吻合器法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2月采用选择性联合内痔痔核剥除PPH术治疗57例混合痔患者为观察组;2009年1月—2010年9月采取常规PPH手术治疗65例混合痔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7例中治愈52例,显效5例,术后出血、疼痛0例,尿潴留10例,大便郁结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术后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0;对照组65例中治愈49例,显效9例,术后出血、疼痛0例,尿潴留12例,大便郁结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31%,术后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10.77%(7/65),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显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选择性联合痔核剥除PPH术治疗混合痔明显减少痔的复发率,且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痔上黏膜套扎结合外剥内扎术对混合痔术后恢复及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采用痔上黏膜套扎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的68例混合痔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的62例混合痔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排尿困难、肛缘水肿、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石健  李晓博  卢灿省  武岳 《安徽医药》2015,(8):1528-1529
目的: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 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Ⅲ~Ⅳ度痔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ST 组)和对照组(PPH 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治愈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术后发生出血、疼痛、肛门坠胀、吻合口狭窄、尿潴留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疼痛、肛门坠胀、吻合口狭窄、尿潴留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ST 术治疗Ⅲ~Ⅳ度痔病的疗效与 PPH 术相似,但 TST 术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 PPH 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放式外剥内扎痔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Ⅲ~Ⅳ度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Ⅲ~Ⅳ度内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其中,观察组行PPH,对照组行开放式外剥内扎痔切除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潮湿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痔脱垂、便血、肛门坠胀、肛门瘙痒的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第3天、第7天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0%(χ2=0.579,P=0.447)。结论 P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开放式外剥内扎痔切除术相仿,但前者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疼痛较轻,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