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华蟾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茂玉 《海峡药学》2007,19(11):109-110
检索1999~2006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可致免疫、血液、循环等系统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和血管刺激性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华蟾素联合光动力学疗法对荷H22肝癌小鼠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方法:甲脂化叶绿素(MECD)光敏剂联合华蟾素治疗移植性H22肝癌小鼠,观察抑瘤率及对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结果: PDT联合华蟾素组、华蟾素组、PDT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1. 69%、33. 49%、26. 50%,同时可以使胃动素、胃泌素保持一定的水平,减轻化疗引起的呕恶心吐等消化道反应。结论: 华蟾素联合光动力学增强H22肝癌小鼠的杀伤效应,同时能明显改善小鼠整体情况,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是有可行意义,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华蟾素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形态、增殖、凋亡、周期分布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Ishikawa细胞,不问浓度的华蟾素干预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其周期,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 华蟾素作用后细胞由梭形、多边形变成圆形,浮起.华蟾素能有效地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降低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减少S和G2期的细胞.华蟾素终浓度为3.0 mg/ml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 华蟾素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降低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并阻断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4.
黄美娥 《河北医药》2007,29(3):275-276
目的 探讨减轻或消除患者静脉滴注华蟾素引起局部疼痛和静脉损伤的方法.方法 选择接受华蟾素治疗的患者2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09例,观察组在静脉穿刺上方1cm处沿血管方向贴止痛消炎膏;对照组按照常规穿刺固定,穿刺点上方不贴止痛消炎膏,对2组患者局部疼痛及皮肤有无红肿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静脉滴注华蟾素过程中,局部疼痛和皮肤红肿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止痛消炎膏对防治静脉滴注华蟾素致静脉损伤有显著效果,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琪  夏爱军 《中国医药》2011,6(11):1342-1345
目的 评价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搜索2000-2011年有关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华蟾素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方案(单纯化疗组)治疗NSCLC的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有13篇文献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共827例;华蟾素联合化疗组421例,单纯化疗组406例.华蟾素联合化疗组总有效率[比值比(OR)合并=1.68,95%可信区间=1.25 ~2.25]和疾病控制率(OR合并=2.11,95%可信区间=1.41 ~3.15)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没有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在治疗NSCLC疗效方面,华蟾素联合化疗方案优于单用化疗.  相似文献   

6.
华蟾素注射乳剂的制备及制剂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稳定合格的华蟾素注射乳剂,完善已有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制剂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华蟾素注射乳剂,并在华蟾素注射液中5-羟色胺含量测定方法(WS3-B-3045-98)的基础上,建立准确、稳定、操作简便的华蟾素注射乳剂中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5-羟色胺含量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温度不低于20℃,且在加入显色剂后30~35 min内测定,乳剂中5-羟色胺含量为(11.25±0.54)mg.L-1;华蟾素注射乳剂的粒径为(87.7±16.1)nm,zeta电位为-23.7 mV,渗透压偏高渗,pH值为5.31,黏度为3.922×10-3Pa.s,Ke为2.5%。结论华蟾素注射乳剂各项指标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静脉注射制剂及部颁标准中华蟾素制剂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华蟾素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娜  陈兴平 《医药导报》2007,26(1):14-16
目的 研究华蟾素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小鼠脾淋巴细胞,PHAP刺激其增殖分化,并和不同浓度的华蟾素共培养,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分泌IL-2的水平.结果 0.20,0.40 mg/mL华蟾素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华蟾素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分泌IL-2.  相似文献   

8.
浅谈华蟾素在肝癌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秋沙 《北方药学》2011,8(6):21-22
目的:总结国内最近几年关于华蟾素在治疗肝癌中的运用。方法:应用万方数据库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华蟾素、肝癌"等为检索词,检索2000~2010年的相关文献69篇。纳入标准:①华蟾素治疗肝癌的应用;②华蟾素治疗肝癌的疗效;③华蟾素联合疗法。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和总结的文献32篇。结果:华蟾素直接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时候,疗效不错;当它与其他技术或药物联合治疗肝癌的时候,比直接用华蟾素或直接用其他技术或药物效果更好。结论:华蟾素用于治疗肝癌患者时,采用与其他技术或药物联合治疗能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华蟾素对FOLFOX化疗小鼠肠道炎症及黏膜屏障的影响,探讨华蟾素缓解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机制.方法 将2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FOLFOX组,华蟾素低剂量组(260 mg·kg-1),华蟾素高剂量组(520 mg·kg-1).FOLFOX组予以FOLFOX化疗方案连续腹腔注射5 d,...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华蟾素注射液治疗过程中客观舌质颜色等的动态变化,分析该药的寒热药性。方法借助中医舌诊综合分析系统,对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前后的舌质颜色、寒热证候和临床疗效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接受华蟾素治疗后患者紫红、红绛舌的构成比有升高趋势,而淡白、淡红舌和紫舌比例有下降趋势,体现在量化指标上表现为治疗后舌色G分量值降低(P<0.05);接受华蟾素治疗后,热证患者明显增多(P<0.05);通过观察瘤体缓解情况和无进展生存率等疗效指标,寒证患者可能对华蟾素治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单味中药制剂华蟾素注射液的药性可能偏热。  相似文献   

11.
二甲双胍是临床中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近年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有降血糖的作用,还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抗肿瘤机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激活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途径、降低循环中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诱导细胞周期停滞、抑制血管生成及炎症反应、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联合相关药物增强对放疗及化疗的敏感性等,以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糖尿病患者肿瘤的发病风险。目前,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白头翁是我国中医中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从白头翁中提取的天然产物白头翁皂苷及其单体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从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皂苷,具有显著且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其潜在抗肿瘤分子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转移、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调控癌细胞能量代...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的陈皮,在许多的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桔皮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成分川陈皮素,具有抗癌、抗血栓、抗癫痫、抗血凝、抗真菌、抗过敏、抗炎、抗胆碱酯酶等作用。川陈皮素抗肿瘤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但其机制仍在研究中,据报道,川陈皮素抗肿瘤机制可能是:首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第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第三,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四是调节癌细胞周期和蛋白表达以及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增强抗肿瘤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近10几年来发表的川陈皮素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其对多种肿瘤细胞都有抑制作用,将来可能发展为全能型抗肿瘤药物,为川陈皮素在临床抗肿瘤应用中提供参考依据,现就川陈皮素抗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长久以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统中药通关藤的茎和根以及其他部位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哮喘病、风湿病和气管炎等。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通关藤的抗肿瘤作用,由通关藤的提取物制成的消癌平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肝癌、肺癌、食道癌和胃癌等。至今为止,已从通关藤的各个部位提取鉴定出包括C21甾体皂苷、甾醇/环醇类、有机酸类、多糖类、三萜类、脂肪酸类、酯类等在内的几百种化学成分。C21甾体皂苷类为通关藤的首要特征和抗肿瘤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通关藤在体内外均有抗肿瘤活性,主要体现在抗肝癌、肺癌、血液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等。通关藤的单方制剂消癌平的常用剂型有片剂、糖浆、注射液、口服液、胶囊等,主要用于治疗肝癌、食道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结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等。通关藤及其制剂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直接抗肿瘤作用,具体体现为抑制癌细胞增殖、调节肿瘤细胞血管生成、介导细胞凋亡、促进分化等,还包括对其他抗癌药物的增效减毒作用。主要综述通关藤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机制的近年研究进展及现状,旨在为通关藤的应用开发以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单体化合物,属于非黄酮类的多酚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代谢与机体免疫等药理活性。白藜芦醇对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抗肿瘤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直接作用于相关靶点等发挥抗肿瘤活性。就白藜芦醇在不同肿瘤细胞中发挥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作为中国传统补气名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调节免疫、抗氧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近年来,随着PD-1/PD-L1抑制剂及抗CTLA-4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的成功,免疫治疗真正成为临床抗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本文针对肿瘤免疫逃逸和肿瘤微环境改变的特性,挖掘APS作为抗肿瘤辅助用药的临床潜力,归纳了APS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调节肿瘤微环境、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总结分析APS对各种肿瘤的免疫调控作用,以期为APS用作抗肿瘤辅助性药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有效部位总黄酮是一大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表明,总黄酮对肝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白血病等多种癌症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机制研究仍不够全面与深入.本文旨在归纳近年来中药总黄酮防治肿瘤的实验研究,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诱导细胞凋亡、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相关酶的表达、调节氨基酸等代谢途径、逆转...  相似文献   

18.
隐丹参酮是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之一,对多种肿瘤显示很好的活性。其抗肿瘤效应包括抑制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逆转药物耐药性等。抗肿瘤直接靶点有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酪氨酸蛋白磷酸酶SHP2、DNA拓扑异构酶2(top2),其它的作用机制包括诱导活性氧(ROS)产生、调控雌、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等。此外,近年来研究人员还设计合成了许多隐丹参酮衍生物,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就隐丹参酮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有助于隐丹参酮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方面的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近十年来芍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及相关临床应用情况。芍药的抗肿瘤机制有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引发肿瘤细胞周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等。在临床应用上,芍药可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提升肿瘤患者正气,对肿瘤治疗过程中引起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等进行治疗,还可与化疗药物联用,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芍药在抗肿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后期可以进行芍药或者其有效成分的临床试验,使其成为新的抗肿瘤制剂。  相似文献   

20.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 are key enzymes in the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maintaining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of the acetylation status of highly conserved lysine residues on histones, they regulate chromatin remodeling and gene expression. A link between aberrant HDAC activity and cancer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and HDAC inhibitors have been shown to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tumor cell lines in vitro. Furthermore, several HDAC inhibitors have exhibited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y in human xenograft models, suggesting this class of compounds to be promising novel cancer therapeutic agent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update on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HDAC inhibition with a focus on the most recent progress of HDAC inhibitors in clin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