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者对术后疼痛护理的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术后疼痛护理提供有效依据。结果: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有宗教信仰、无以往手术经验、无术后疼痛经验患者的疼痛信念及感知能力更强且对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老年脊柱骨折术后疼痛控制情况需要重视,年龄、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以往手术经验、术后疼痛经验是患者术后疼痛信念、感知能力及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提示临床可根据以上指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67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新的介入治疗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凸成形术(PKP)具有缓解疼痛快、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我院7 a来应用PVP、PKP治疗67例老年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53例,年龄60~6岁。胸椎10例,胸腰椎39例,腰椎18例。临床表现局部疼痛、压痛、活动障碍和后凸畸形,均无明显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表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中药骨补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应用骨补方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门诊120例,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药骨补方+降钙素+钙剂;对照组:降钙素+钙剂:1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及骨密度的改善情况及副作用。结果A组疼痛极点由治疗前的1.97降至1.06(P<0.01)。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B组疼痛极点由治疗前的1.76降至1.64(P>0.05),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的疼痛缓解及骨密度改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中药骨补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缓解和骨密度的改善作用明显,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早期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症合并椎体骨折患者骨痛及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促进骨质疏松症合并椎体骨折患者骨痛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质疏松症伴有单纯性椎体骨折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早期功能锻炼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饮食治疗。观察组: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康复锻炼,4~6周后进行腰背部康复锻炼。药物及饮食治疗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4~6周后31例患者腰部疼痛明显缓解,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优良率为79%,无效率6%。对照组17例患者腰部疼痛缓解,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优良率61%,无效率14%。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对促进钙盐的骨沉积,保持和提高骨量,恢复骨质结构,缓解骨痛症状,加速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3年以来我科收住老年骨折患者297例,通过对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分析,开展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1例,女176例,年龄60~93岁。其中二次骨折患者12例。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促进骨质疏松症合并椎体骨折患者骨痛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骨质疏松症伴有单纯性椎体骨折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早期功能锻炼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饮食治疗。观察组: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康复锻炼,4~6周后进行腰背部康复锻炼。药物及饮食治疗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4~6周后31例患者腰部疼痛明显缓解,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优良率为79%,无效率6%。对照组17例患者腰部疼痛缓解,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优良率61%,无效率14%。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对促进钙盐的骨沉积,保持和提高骨量,恢复骨质结构,缓解骨痛症状,加速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 S )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2例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下颈椎骨折3例全麻下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胸腰段骨折9例行后路切开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结果 入院的12例患者,经手术抢救治疗以后,成功救治11例,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8.33%。以上11例患者均随访了1.5年,其中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1.5年存活率为90.91%。10例患者术后1年X线检查,依据Frankel分级,2例D级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例C级患者其中1例基本恢复正常、1例进步到D级,1例B级患者术后进步到C级。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9分,平均8.1分,术后VAS评分为0~4分,平均为2.3分。X线片检查显示,所有存活的骨折患者的植骨部位已经融合,未见明显不稳定,未见内固定物松动以及断裂。结论 手术治疗AS合并脊柱骨折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骨密度的正性影响作用.方法纳入1998年1月至2003年8月在我院老年科就诊,年龄大于60岁的老人,并根据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两组,即凡因各种原因服用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除外)的70例作为暴露组(他汀组),而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92例,作为非暴露组(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骨密度T评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结果他汀组骨密度T评分明显增高,其中股骨颈t=-2.466(P=0.015),Ward三角t=-2.483(P=0.014),大转子t=-2.743(P=0.007),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影响骨密度的一项重要因素,在排除了年龄干扰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仍然对骨密度T值的改善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骨密度,对老年骨质疏松可能有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ky骨扩张器在老年(61~9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对32例共42个椎体压缩骨折老年患者,应用Sky骨扩张器系统进行经皮穿刺、塌陷椎体扩张后注入骨水泥。随访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klalarialoguescale,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2个椎体经重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120min,骨水泥注入量每个椎体3.0~6.8mL,骨水泥返流入椎旁静脉1个椎体,均无临床症状,无椎管内漏及椎间隙漏等并发症。随访12~26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缓解,VAS术前平均为(7.6±0.7)分,术后d。平均为(3.5±0.4)分,d,平均(2.8±0.5)分,术后1个月平均(2.4±0.5)分。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ky骨扩张器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达到消除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以及与骨钙素和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 :使用定量超声骨量 (QUS)分析系统测定 71例 2型糖尿病踝中部骨超声指数 (OSI) ,根据其测定结果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 ,并与同年龄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同时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骨钙素 (BGP)、C肽、血糖、血钙、血磷及血浆硷性磷酸酶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OSI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1)。 2型糖尿病BGP和C肽值三组间相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比例高于正常人。骨密度降低者BGP和C肽呈同步降低 ,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可能与胰岛功能降低有关。血浆骨钙素测定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的监测指标之一。早期诊断糖尿病并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 ,必要时早期使用胰岛素将可能会防止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骨支撑棒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老年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就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老年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支撑材料均采用人工骨支撑棒,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步长、步频、步速,记录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18个月,80例患者中74例患者手术成功,6例患者手术失败,转入非手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失败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步频、步长、步速均有显著提高(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过敏现象,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压疮,未出现股骨头进一步塌陷情况.[结论]人工骨支撑棒能够有效改善股骨头坏死老年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密度测定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本院347例中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行骨密度检测,并按检测结果分为三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酯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等指标。【结果】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各疾病中骨质疏松,骨量减少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者,且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8.46,5.02,4.37,均 P<0.05)。各组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发生率高于男性,且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14.62,8.97,6.44,均 P<0.05)。骨质疏松组血压、TC、HDL‐C较骨量正常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或 P <0.01)。【结论】骨密度是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监测的指标,骨质疏松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内在关系,其有着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亢患术后不同时期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研究病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早期予钙剂及D剂治疗,并进一步对所有病例于术后早期(1周)、中期(1个月)、远期(3个月)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及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碱性磷酸酶(AKP)、降钙素(CT)、骨钙素(BGP)、I型胶原C端肽(CTx)、血、尿钙、磷的检测。结果:甲亢术后血AKP、PTH/CT、CTx、BGP与BMD呈明显负相关性。表明甲亢术后骨转换仍处于活跃状态,骨吸收增强,仍有骨量的丢失;而治疗组在应用药物后骨转换下降,不再有骨量的继续丢失,骨密度渐恢复。结论:对伴有骨量丢失的甲亢患在选择手术治疗的同时应适时予钙剂及D剂治疗以纠正由此引起的骨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颈髓损伤致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见性气管切开对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二重感染率的影响。【方法】①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7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共682例急性颈髓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气管切开组及非气管切开组。通过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年龄、性别、工作性质、最高损伤节段、ASIA分级、是否合并胸部外伤、受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等因素对气管切开的影响作用。②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将气管切开患者分为早期干预组及非早期干预组。统计两组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二重感染的人数,比较两者的统计学差异。【结果】①682例患者中,64例行气管切开术,占9.4%。其中年龄、最高损伤节段、ASIA分级是急性期颈髓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②早期干预组患者23例,其中2例死亡、5例失访,其余患者脱机时间(17.9±3.8) d ,二重感染率31.3%。非早期干预组41例,其中6例死亡、9例失访,其余患者脱机时间(22.0±4.6)d ,二重感染率65.4%。在脱离呼吸机时间及二重感染率的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切开有利有弊,如果患者年龄大、损伤节段高、损伤程度重,早期气管切开还是利大于弊,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9.
放疗和博宁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比观察骨转移癌疼痛行放疗止痛和博宁止痛的疗效。方法 :6 9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 (36例 ,局部放疗 DT 2 0 GY/5 F/1W)和博宁组 (33例 ,第 1天静滴博宁 90 mg,第 15天再静滴 6 0 mg)。结果 :放疗组与博宁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 91.7%和 81.8% (P>0 .0 5 ) ;单发骨转移癌痛病灶放疗组与博宁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 95 .7%和 73.3% (P<0 .0 5 ) ;多发骨转移癌痛病灶放疗组与博宁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 84 .6 %和 88.9% (P>0 .0 5 )。结论 :放疗与博宁治疗骨转移癌疼痛都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但对单发骨转移癌痛病灶 ,应首选放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甲亢患者骨代谢的变化。方法 :应用丹麦产DTX - 2 0 0吸收骨密度仪测定 32例甲亢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相关指标。结果 :甲亢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甲亢患者由于高水平甲状腺激素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造成骨密度下降 ,因此有明显骨质疏松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