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常规出凝血检查,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Fbg)活性和抗原。抽提DNA,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测序并与基因文库比对确定基因异常。结果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凝血酶时间(TT)为28.10S,Fbg活性明显下降,抗原在正常范围内,活性显著低于抗原;其父表型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F魄、FGA基因第2外显子均存在A1211G杂合碱基置换,导致Arg19Gly错义突变。结论鉴定该病例为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bgd链Arg19Gly杂合错义突变是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和血吸虫病性纤维蛋白质进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力(FMP)和唾液酸(SA)含量的测定。结果70%的肝炎后肝硬化病人,53%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异常纤维蛋白质血症(DF),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无一例异常。SA含量三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均无差异。FMP试验对鉴别肝炎后肝硬化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性出凝血异常疾病,由编码纤维蛋白原的Aα、Bβ和γ链的基因突变所致。该病以纤维蛋白原活性明显降低而含量正常为特征,发病率约1%,然而目前很多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导致大量患者误诊或漏诊,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根据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水平比值≤0.7而诊断。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部分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有出血或血栓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治疗,当遇到外伤、手术、妊娠等止血挑战时应根据个人和家族史以及基因突变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降低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表型与基因型有一定关联,因此对基因型和表型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4.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因子,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从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同时作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受体,参与血小板活化聚集,因此与出血性疾病及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纤维蛋白原的异常通常分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和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5种类型,按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CD)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 分析1例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的CD患儿及其家系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同时对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学追踪并给予随访.结果 患儿入院时无临床表现,凝血功能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武鸣壮族地区1例FGA基因杂合突变引起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表型和基因型,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先证者家系三代5人进行外周血采集,使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FIB、TT等凝血项目,FIB采用PT演算法和Clauss法检测;采用DETA抗凝管收集全血,通过NGS筛选,用Sanger测序验证FGA、FGB、FGG基因编码区突变。结果 先证者及其父亲表现出FIB-Clauss法水平降低和凝血酶时间延长,而其妹妹和两个女儿均正常。高通量基因测序显示先证者及其父亲检测到FGA c.103C>T杂合错义突变,而先证者的妹妹和两个女儿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导致该家系成员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机制是FGA c.103C>T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第35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p.Arg35Cys),从而导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一个由α链Gly36Ser突变引起、患病成员症状有差异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族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g)功能。方法 收集该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族患者外周血样本,常规凝血功能试验筛查家族成员凝血功能;NGS法筛查Fg基因(FGA、FGB、FGG)突变位点,Sanger法验证以确认突变;生物信息软件预测突变Fg功能;血栓弹力图(TEG)和功能性Fg TEG试验对家族所有患病者进行Fg凝聚功能评价;Fg动态凝聚试验和纤维蛋白溶解试验检测患病成员纤维蛋白聚集和溶解功能。结果 该家族共有突变基因携带者11名,常规凝血实验和基因突变检测均符合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11名突变基因携带者经Sanger法验证为同一突变位点;Uniprot和SWISS-MODEL等预测软件均表明该突变为影响纤维蛋白原聚合的有害突变;家族突变基因携带者中5名有症状者TEG相关参数与无症状者相比明显变化,Fg凝集试验显示该5名有症状者凝固曲线起峰时间明显延长且峰值降低;纤维蛋白溶解试验表明家系中多数(7/11)突变基因携带者纤维蛋白在限定时间中不能完全溶解。结论 α链Gly36Se...  相似文献   

8.
中国蕲蛇毒试剂具类凝血酶作用,其作用性质和临床用途与国外同类蛇毒产品Reptilase和Atroxin reagent相同。经临床应用,本试剂可用于鉴别受检血标本中有无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的存在,检查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受检血标本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 D P)。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根据人纤维蛋白(Fib)的合成机理,检测了200例心、脑血管病人,其中冠心病(CHD)患者40人;心肌梗塞(AMI)者18人;脑梗塞142人。结果表明:上述患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1.
对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的纯化纤维蛋白原进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力(FMP)和唾液酸(SA)含量的测定。结果70%的肝炎后肝硬化病人,53%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DF),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无一例异常。SA含量三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均无差异。FMP试验对鉴别肝炎后肝硬化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FIB)缺乏症是一种少见的血浆FIB数量或质量异常疾病;数量异常型包括遗传性无FIB血症和遗传性低FIB血症,质量异常型包括遗传性异常FIB血症和遗传性低异常FIB血症。无FIB血症表现为循环FIB完全缺失,血浆FIB≤0.1 g/L且功能性和抗原分析均不能检测到FIB;低FIB血症表现为循环中FIB水平下降,FIB 0.1~1.5 g/L;质量异常型疾病表现为FIB抗原和功能缺失,FIB分子功能性的改变,伴有凝血指标不同程度延长,其中异常FIB血症特点为血浆FIB水平正常,而低异常FIB血症血浆FIB水平降低。妊娠合并遗传性FIB缺乏症者常表现为复发性流产、胎盘早剥、产时及产后出血。孕期需监测FIB水平及凝血功能,必要时给予FIB替代治疗,根据血栓发生风险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纤维蛋白原结合唾液酸 (Fibrinogenboundsialicacid ,FSA )是纤维蛋白原多肽链N -末端糖链上最边缘的成份。它的变化是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F和ADF诊断和分类的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1] 。测定原理 :与纤维蛋白原 (Fbg)结合的唾液酸(SA)经硫酸铵作用 ,与Fbg一起沉淀 ,在沸水浴中酸化水解 ,SA由结合型变成游离型。再经过碘酸氧化裂解成 β -甲酰丙酮酸 ,最后与硫代巴比妥酸 (TBA)缩合成桃红色化合物 ,以唾液酸的含量表示结果。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①对照组 :无偿献血员男女各 11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其降解产物(FDP)在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62例确诊为肺栓塞患者作为肺栓塞组,根据肺栓塞高危与否分为高危组10例,中危组35例,低危组17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40例和无效组22例,同时选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D-D.Fib和FDP水平。结果 肺栓塞组血清中D-D.FDP水平较对照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93,P<0.05)。治疗前,肺栓塞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血清中D-D.FDP水平较低危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4.93,P<0.05)。经过治疗,3个亚组血清中D-D.FD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4.64.2.97.3.56.3.82.2.95,P<0.05)。经过治疗,无效组和有效组血清中D-D.FD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2.53.3.73.3.06,P<0.05)。结论 肺栓塞患者血清中D-D.Fib和FDP水平与肺栓塞的严重程度有关,经治疗后血清中D-D和FDP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将D-D.Fib和FDP三者联合对判断肺栓塞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ACL200分别测定肿瘤组7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Fg含量及对照组7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Fg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如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中晚期患者Fg含量显著高于早期患者(P〈0.01)。经治疗后缓解者Fg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未缓解者治疗前后F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Fg含量在恶性肿瘤患者疗效判断及预后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3种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的方法--凝血酶凝固法、双缩脲法、传统盐析法进行比较.方法用以上3种方法进行Fib测定的重复性实验及对正常、高和低Fib值测定并测定血红蛋白(Hb)和乳脂蛋白对以上3种方法的影响度,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在重复性实验中,凝血酶凝固法的精密度最高;对正常Fib值测定,双缩脲法和传统盐析法结果高于凝血酶凝固法,差异无显著性;对低Fib值测定,结果相反;对高Fib值测定,双缩脲法结果低于凝血酶凝固法,差异无显著性,而传统盐析法结果相反;Hb和乳脂蛋白对凝血酶凝固法的测定结果影响最小.结论凝血酶凝固法测定Fib的精密度高,有较强的抗Hb和乳脂蛋白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广州地区正常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用蕲蛇酶 (Acutulase)水解纤维蛋白 ,用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测定。结果 :(1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 (FMPV) :中孕组 0 .6 6 5± 0 .1 2 4 ,晚孕组 0 .71 0± 0 .1 5 9,产后组 1 .1 2 2± 0 .32 3,随孕周增加呈增高趋势 ,孕期与产后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0 .0 0 1 ;(2 )最大吸光度 (Amax) :中孕组 0 .341± 0 .0 71 ,晚孕组 0 .36 7± 0 .0 84 ,产后组 0 .4 99± 0 .1 0 0 ,随孕周增加呈增高趋势 ,孕期与产后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0 .0 0 1 ;(3)纤维蛋白原浓度 (S) :中孕组 36 7.8± 96 2 ,晚孕组 4 2 0± 1 1 9.6 ,产后组 835 .0± 4 92 .7,随孕周增加呈增高趋势 ,孕期与产后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0 0 0 1 ;(4 )反应延滞时间 (DT) :中孕组 1 0 .5± 1 0 .3,晚孕组 1 5 .3± 1 2 .3,产后组 5 5 .6± 32 .7,随孕周增加呈增高趋势 ,孕期与产后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0 .0 1 ;(5 )功能指标 (FMPV/Amax) :中孕组 1 .86 5 ,晚孕组 1 .977,产后组 2 1 6 7,随孕周增加呈增高趋势 ,孕期与产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及P <0 .0 5 )。结论 :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操作简便、快捷 ,测出的纤维蛋白原浓度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娩前后纤维蛋白原(Fb)浓度增加的机制.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Fb浓度;Fb片段的定量采用电泳和超声扫描仪;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结果:分娩前,总Fb及其片段浓度增加,CRP浓度正常.阴式分娩3 d后,总Fb浓度及其片段均比分娩前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高分子量Fb(HFb)下降程度比低分子量(LFb)小,HFb/LFb比值增加;剖宫产后3 d,总Fb浓度和HFb浓度升高,LFb浓度下降到与阴式分娩后相同水平,HFb/LFb比值增加;分娩后3 d,两种分娩形式CRP浓度均增加,但阴式分娩者,浓度增加到分娩前的3倍,剖宫产者浓度可增加到25倍.分娩后3 d,Fb或HFb浓度与CRP浓度呈显著相关.分娩6周后,所有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妊娠期间导致纤维蛋白浓度增高的机制是不同的.分娩后HFb/LFb比值增加依赖急性时相反应,反应程度依赖分娩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FIB在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血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们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危A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栓组10例,出血组20例,无明显事件组30例,比较3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DP、FIB、D-D、FDP/FIB、D-D/FIB和血栓组与出血组的凝血指标。结果 与出血组及无明显事件组对比,血栓组早期大部分凝血功能指标未见异常,如APTT、PT、FIB。与正常值范围比较,血栓组、出血组及无明显事件组的FDP、D-D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出血组及无明显事件组FDP、D-D水平高于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值范围相比,血栓组和出血组的FDP/FIB和D-D/FIB明显升高;出血组的FDP/FIB和D-D/FIB显著高于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其他凝血指标,FDP/FIB和D-D/FIB作为高危APL合并血栓形成的标志物更有价值,对高危AP...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