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疗效。方法 136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及单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P0.05),尤其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C、LDL-C、TG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C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降脂作用,能提高降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肖四海  宋巧凤  刘春荣  王小玲 《河北医药》2012,34(11):1650-1652
目的 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内皮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患者102例.其中51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20 mg联合依折麦布10 mg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40 mg,6周后比较2组之间血脂、内皮功能及炎症指标.结果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血脂降低明显(t=2.12,P=0.041),且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较阿托伐他汀组降低CRP(t=4.34,P=0.005).但单用阿托伐他汀组一氧化氮(NO)水平及FMD较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改善明显(t =-2.2,P=0.056;t=-3.12,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虽然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更降低高脂血症及炎症反应,但是阿托伐他汀组更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刘春荣  宋巧凤  王希柱  王晓玲 《河北医药》2012,34(21):3254-3256
目的本研究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NT-proBNP、MMP-9和hs-CRP血浆浓度的影响。方法确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患者100例。其中50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20mg联合依折麦布10mg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40mg,6周后比较2组血脂,NT-proBNP和MMP-9、hsCRP血浆浓度的变化。结果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血脂降低明显(t=2.12,P=0.041),且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较阿托伐他汀组降低hsCRP、MMP-9的血浆浓度更明显(t=4.34,P=0.005)。但单用阿托伐他汀组NT-proBNP较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改善明显(t=-2.2,P=0.056;t=-3.12,P=0.03)。结论虽然阿托伐他汀组联合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组更降低高脂血症及炎性反应,但是阿托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对NT-proBNP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加阿托伐他汀剂量或联合依折麦布对基础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出现高残粒样微粒胆固醇(RLP-C)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1)治疗后出现高RLP-C(≥0.13 mmol·L-1)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0 mg·d-1,n=38)和联合药物组(阿托伐他汀10 mg·d-1+依折麦布10 mg·d-1,n=37)。比较两组进入研究时及6个月治疗后血脂水平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的变化。结果两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LP-C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6月前明显降低;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比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地降低RLP-C[分别为(-47.7±18.2)%和(-33.3±24.3)%,P<0.01]和提高FMD[分别为(48.5±45.2)%和(28.9±27.8)%,P=0.03]。结论对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出现高RLP-C血症的患者添加依折麦布有助于降低RLP-C和改善FMD。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ACS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依折麦布.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TC、TG、LDL-C和hs-CRP均明显下降(P<0.05),而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②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再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能够明显改善ACS患者血脂状况,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NT-proBNP、MMP-9和hs-CRP血浆浓度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确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20mg联合依折麦布10mg治疗6周,B组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40mg,6周后比较两组之间血脂,NT-proBNP和MMP-9、hs-CRP血浆浓度的变化。结果 A组血脂降低明显(t=2.12,P=0.041),且A组较B组降低hs-CRP、MMP-9的血浆浓度更明显(t=4.34,P=0.005)。但B组NT-proBNP较A组改善明显(t=-2.2,P=0.056;t=-3.12,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阿托伐他汀组联合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组能降低高脂血症及炎症反应,但是阿托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对NT-proBNP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邱柳霞 《北方药学》2016,(3):133-134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hs-CRP、MMP-9、ET1、NO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ACS患者1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依折麦布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血脂水平及血清hs-CRP、MMP-9、ET1、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TC、LDL-C、TG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试验组LDL-C降低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MMP-9、ET1水平均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试验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两组主要冠脉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效果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CRP变化及血脂达标率。结果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及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TC、TG、LDL-C、HDL-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对患者血脂及血清CRP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血脂的有效性。方法:在CNKI、Medline检索2003—2011年国内外研究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的文献,应用RevMan5.1.4软件对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中英文文献23篇,经筛选最终纳入8篇关于研究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的文献。同质性检验:有效性:TC:Tau2=0.29,Chi 2=316.86,df=11,P<0.000 01,I2=97%;TG:Chi 2=13.60,df=10,P=0.19,I2=26%;LDL-C:Tau2=0.22,Chi 2=244.91,df=11,P<0.000 01,I2=96%;HDL-C:Chi 2=14.96,df=11,P=0.18,I2=26%。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TC:Z=4.60,(P<0.000 01),合并SMD=-0.74,95%CI(-1.05,-0.42);TG:Z=7.04,(P<0.000 01),合并SMD=-0.20,95%CI(-0.26,-0.15);LDL-C:Z=5.85,(P<0.000 01),合并SMD=-0.83,95%CI(-1.11,-0.55);HDL-C:Z=5.90,(P<0.000 01),合并SMD=0.16,95%CI(0.11,0.22)。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血脂的疗效在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四方面均优于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8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 2组,每组 49例,观察组应用依折麦布 10 mg/d联合阿托伐他汀10 mg/d,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 2周.观察治疗 2周后患者的血脂、HsCRP、肝肾功、CK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周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HsCRP均较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 ( P〈0.05).且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 (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05).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用阿托伐他汀更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杨丽  刘寅  刘婷  陈倩 《天津医药》2012,40(2):156-158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将9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药组48例,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联合组46例,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和普罗布考(500 mg/d)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8周检测血Lp-PLA2和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Lp-PLA2较治疗前均降低,单药组治疗后HDL-C升高,联合组治疗后HDL-C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较单独治疗组治疗后TC、LDL-C、Lp-PLA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S患者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及联合普罗布考均能够有效降低TC、LDL-C、Lp-PLA2,但联合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对稳定斑块、抗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伟  腾林  喻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2):2007-2011
目的:本研究选择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与单一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评估联合用药对血脂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性的方法,将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组。阿托伐他汀组以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胆固醇浓度(LDL-C)<70 mg·dL-1为治疗目标。用药9个月后,采用血管内超声定量冠状动脉内斑块,检测血液中相关参数。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用药组与单独阿托伐他汀用药组相比,前者LDL-C明显降低[(60.5±19.8)mg·dL-1 vs.(79.8±17.9)mg·dL-1,P<0.01)]。与单一用药相对比,双联降血脂药物对斑块体积变化具有显著的优越性(-1.3±0.09 vs.-0.3±0.05,P<0.01)。血液中LDL-C浓度的降低幅度和斑块的消退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0.20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与阿托伐他汀用药相比,双联降脂药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LDL-C浓度,同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保守治疗联合水溶性造影剂用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有效性,为该疾病的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0年9月。收集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水溶性造影剂用于粘连性小肠梗阻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和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和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合计14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水溶性造影剂的使用显著减少了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手术需求[OR=0.64,95%CI(0.50,0.81),P<0.001],缩短了非手术患者的缓解时间[MD=-23.37,95%CI(-32.17,-14.57),P<0.001]、住院天数[MD=-2.21,95%CI(-2.52,-1.90),P<0.001]和所有患者的总住院时间[MD=-2.43,95%CI(-3.93,-0.92),P=0.002],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OR=1.15,95%CI(0.63,2.10),P=0.65],但无法降低病死率[OR=1.26,95%CI(0.94,3.24),P=0.63]或肠切除率[OR=0.93,95%CI(0.57,1.52),P=0.78]。结论:对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联合使用水溶性造影剂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减少其手术需求、缩短住院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14.
司霞  陈月  李英  冯婉玉 《中国药房》2013,(44):4163-4167
目的:系统评价普拉克索添加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普拉克索添加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对纳入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合计1 8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与多巴脱羧酶抑制药治疗PD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总有效率[OR=3.45,95%CI(2.46,4.85),P<0.01],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评分(UPDRSⅡ)[MD=-1.38,95%CI(-2.05,-0.71),P<0.01]和运动检查总评分(UPDRSⅢ)[MD=-5.71,95%CI(-9.25,-2.17),P<0.01],减少患者每日服用左旋多巴的剂量[MD=-167.42,95%CI(-207.94,-126.90),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普拉克索不增加患者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眩晕和嗜睡的发生率,但可能增加异动症[OR=2.21,95%CI(1.66,2.95),P<0.01]、幻觉[OR=3.22,95%CI(2.04,5.09),P<0.01]和失眠[OR=1.52,95%CI(1.00,2.32),P=0.05]的发生率。结论:普拉克索添加治疗PD疗效显著,但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会增加。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统一,该结论需谨慎对待,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吴曼  马建丽  王喆  周亮  李翔  邵杰  刘皈阳 《中国药房》2014,(40):3756-3760
目的:系统评价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比单用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试验组)与单用那格列奈(对照组)比较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合计1 1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MD=-0.87,95%CI(-1.64,-0.11),P=0.03]、餐后2 h血糖[MD=-0.66,95%CI(-1.20,-0.11),P=0.02]、甘油三酯[MD=-0.11,95%CI(-0.13,-0.09),P<0.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MD=0.11,95%CI(0.09,0.13),P<0.000]、低密度脂蛋白[MD=0.10,95%CI(0.01,0.20),P=0.04]、低血糖发生率[OR=2.41,95%CI(1.66,3.52),P<0.000]、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OR=2.51,95%CI(1.55,4.06),P<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01,95%CI(-0.35,0.38),P=0.94]、血压[收缩压:MD=8.80,95%CI(-0.87,18.48),P=0.07;舒张压:MD=8.67,95%CI(-3.02,20.36),P=0.15]、高密度脂蛋白[MD=-0.00,95%CI(-0.01,0.01),P=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在控制血糖、降低甘油三酯方面优于单用那格列奈,但低血糖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小、质量不高,该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CBM和VIP, 检索时限截至2015年6月, 纳入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结果。然后采用RevMan 5.2.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1)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组对比垂体后叶素组能提高显效率[RR=1.59, 95%CI(1.36, 1.86), P<0.000 01]和有效率[RR=1.31, 95%CI(1.21, 1.42), P<0.000 01], 缩短其咯血停止或缓解的时间[MD=-1.89, 95%CI(-3.03, -0.74), P=0.001]。(2)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组对比垂体后叶素组能降低其腹痛[OR=0.08, 95%CI(0.01, 0.62), P=0.01]和血压升高[OR=0.06, 95%CI(0.01, 0.71), P=0.03]的发生率, 头晕[OR=0.07, 95%CI(0.00, 1.21), P=0.07] 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3)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组对比酚妥拉明组能提高显效率[RR=1.50, 95%CI(1.12, 2.01), P=0.006]和有效率[RR=1.33, 95%CI(1.15, 1.54), P=0.000 2], 缩短其咯血停止或缓解的时间[MD=-1.35, 95%CI(-1.90, -0.80), P<0.000 01]。(4)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组对比酚妥拉明组能降低其头晕[OR=0.07, 95%CI(0.02, 0.25), P<0.000 1]的发生率, 腹痛[OR=0.21, 95%CI(0.04, 1.04), P=0.06]和血压升高[OR=1.22, 95%CI(0.07, 21.18), P=0.89]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组能提高垂体后叶素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缩短咯血停止或缓解的时间, 并减少腹痛、血压升高的发生率, 其2组头晕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组能提高酚妥拉明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缩短咯血停止或缓解的时间, 并减少头晕发生率, 其2组腹痛和血压升高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替格瑞洛联用替罗非班用于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12月,搜集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用于中国ACS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7篇RCTs,1 9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替格瑞洛联用替罗非班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RR=0.28,95% CI=(0.21,0.37),P<0.01]、血小板聚集率[MD=-6.91,95% CI=(-8.35,-5.46),P<0.01]显著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D=6.05,95% CI=(5.39,6.71),P<0.01]和术后血流TIMI分级3级率[RR=1.18,95% CI=(1.12,1.25),P<0.01]显著增加,同时出血发生率[RR=1.18,95% CI=(0.86,1.61),P=0.30]未明显增加。结论 替格瑞洛诺联合替罗非班用于中国ACS患者PCI术后的有效性优于替格瑞洛、替罗非班单用及氯吡格雷联用替罗非班,且并未增加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新型依折麦布药物治疗冠心病(CHD)的效果。方法10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在缓解期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试验组在缓解期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新型依折麦布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L-C高于本组治疗前,LDL-C、TC、TG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HDL-C(1.79±0.31)mmol/L高于对照组的(1.52±0.27)mmol/L,LDL-C(2.15±0.29)mmol/L、TC(3.46±0.43)mmol/L、TG(1.89±0.22)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34±0.36)、(4.86±0.61)、(2.58±0.3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9%,与对照组的11.3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依折麦布药物与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治疗CHD患者,能发挥更好的血脂调节作用,从而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最新的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收集阿托伐他汀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干预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年4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