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2):1097-110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90例,依据恶性程度病理学分级将患者分为低度恶性组43例和高度恶性组47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2例作为对照组。脑胶质瘤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术后第14天、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第1天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GFAP水平。结果治疗前,低度恶性组和高度恶性组患者血清TNF-α、GF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度恶性组患者血清TNF-α、GFAP水平显著低于低度恶性组(P<0.05)。低度恶性组患者术后第14天及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血清TNF-α、GFA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血清TNF-α、GFAP水平显著低于术后第14天(P<0.05)。高度恶性组患者术后第14天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GFA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恶性组患者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血清TNF-α、GFA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术后第14天(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血清TNF-α及GFAP水平显著低于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P<0.05),部分缓解患者血清TNF-α及GFAP水平显著低于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P<0.05),疾病稳定患者血清TNF-α及GFAP水平显著低于疾病进展患者(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血清TNF-α和GFAP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评估脑胶质瘤恶性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脑脊液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变化与迟发性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纳入71名aSAH患者,分析临床一般资料.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低血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自发性SAH患者发病后每隔2-3天的血清钠,结果:SAH后低钠血症组患者其死亡恶化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早期出现的,难以纠正的,严重的低钠血症预后更差(P<0.05),结论:SAH后出现的低钠血症,可作为判断预后恶化的指标,且早期出现的,难以纠正的,严重的低钠血症,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脑脊液和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变化,及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对SAH发病机制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92例SAH患者,并以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检测其脑脊液和血清MIF、MMP-9及IL-1β水平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SAH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清MIF、MMP-9及IL-1β水平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SAH组、对照组脑脊液和血清MIF、MMP-9及IL-1β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SAH患者脑脊液和血清MIF、MMP-9及IL-1β水平明显升高及其正相关性提示SAH患者脑脊液和血清MIF、MMP-9及IL-1β水平变化对其发病机制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对SAH早期脑损伤和预后评估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总结10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某些症状、体征、化验检查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本组死亡20例,病死率18.5%;其中2周内死亡者占75%。昏迷、抽搐、发热、外周血象增高、脑脊液RBC>100×109/L,及脑疝形成与病死率密切相关(P<0.05~P<0.005);而有无肢体瘫痪与病死率关系不大(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估计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8.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与预后之间关系。方法:对6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中治愈55例,致残9例,死亡5例。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Ⅰ型和Ⅱ型以及中线无移位或移位小者预后好,而Ⅲ型和中线移位明显以及环池和四叠体池受压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李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1):2676-2678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论在临床医疗或是在法医检案中都极其常见,涉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甄别,尤其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对于涉案事(案)件的定性,乃至最终处理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9):561-561,F004
<正>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痉挛(CVS),其发生率较高,是增加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原因。CVS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既往使用过地巴唑、异丙肾上腺紊、利多卡因等治疗,效果不理想。尼莫地平问世后,这种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的钙离子拮抗剂在治疗CVS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使SAH继发CVS所致的抽搐、颅压增高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心电图改变与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80例住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分为>3分、≤3分两组。所有的患者经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计算心电图评分(ES)。应用SPSS10.0统计包分析结果。结果①在年龄、性别、动脉瘤生长部位影响动脉瘤性SAH预后方面,两组病例无明显差异(P>0.05)。而按SAH后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GOS>3病例的分级要明显低于GOS≤3的病例的分级(P<0.01);②两组在心率、ST段抬高、ST段压低、T波倒置、U波倒置、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异常Q波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出现频率及心电图评分方面,GOS>3的组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01);③心电图评分是SAH患者预后最显著影响的变量(P=0.002,OR=0.010,95%的可信区间0.001~0.173)。结论心电图评分作为一种新型、简便的半定量方法,能有效的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探索在进一步治疗前判断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预后的方法.方法 对5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预后与Hunt-Hess分级、年龄、动脉瘤直径、血压、性别的相关性.结果 动脉瘤性SAH患者Hunt-Hess分级越高、动脉瘤直径越大,预后越差,而性别、年龄、血压与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动脉瘤性SAH患者的Hunt-Hess分级、动脉瘤直径等可能用于判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涂小平  叶翠莲 《四川医学》2004,25(7):782-783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关系。方法 应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免分析法检测56例SAH患者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结果 SAH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生再次出血的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患者,血浆ET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NO和ET与SAH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NO水平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中文文献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文献检索PubMed,检索词采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动脉瘤(aneurysm)及预后(prognosis).研究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显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受Hunt-Hess分级、年龄、合并高血压、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机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脑脊液过氧化物酶2(Prx2)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9年1月就诊的93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aSAH患者脑脊液Prx2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在高血压、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C反应蛋白(CRP)、脑血管痉挛、GCS评分、动脉瘤直径及脑脊液Prx2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Prx2评价aSAH患者预后的ROC AUC、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83、93.88%和97.7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H患者Hunt-Hess分级(OR=8.244,95% CI:2.091~32.502,P=0.003)、Fisher分级(OR=1.453,95% CI:1.019~2.073,P=0.039)、动脉瘤直径(OR=8.701,95% CI:2.175~13.813,P=0.002)、脑血管痉挛(OR=3.528,95% CI:1.501~5.023,P=0.004)及脑脊液Prx2水平(OR=6.778,95% CI:2.733~12.366,P=0.005)与其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脑脊液Prx2水平与aSAH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内皮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39(2):134-135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填调查表的方式对816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CT扫描,将病人分成tSAH组及对照组,将两组病人的预后情况,按特重型,重型及轻中型脑损伤,分别进行对比,并予统计学处理。结果 tSAH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良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tSAH与脑损伤的预后密切相关,是提示预后不良的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8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两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进行预后判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较对照组好。结论在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病例,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MAC)血流速度,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脑血管痉挛组(Ⅰ组)34例。无脑血管痉挛(Ⅱ组)27例。结果:Ⅰ组偏瘫Ⅱ例,脑梗死1例,死亡4例。对照组无偏瘫及脑梗死,死亡1例。结论:脑血管痉挛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