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疫病源流考     
中医疫病学是历代中医药学家与疫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以后,中医全程、深度介入治疗,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从疫病病名、病因病机、治疗三方面进行源流考证,对发挥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古代防疫经验,对中医在重大疫病预防方面的经验、理论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预防各种传染病应强调综合预防和注重预防传变的原则,运用药物和非药物预防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适用面广、高效且价廉、简单易行、副作用小的预防方法,表明中医的防疫理论和方法在今后传染病的预防中仍将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明清时期是中国疫病爆发的最高峰,期间有关疫病的名家论著繁冗复杂,从各个论著中可以探析出有关疫病的理论脉络.从明代《伤暑全书》始见温热病类专书与《温疫论》创疫病学专书之始,至清代温疫学派发展到温病学派的演变,当中还夹杂着疫病理论归于伤寒与温病的争鸣,结于温病学派形成独立辨证体系而被后世不断地扩充发扬.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现代医学所认知的1145种人类传染性疾病中,有62%的疾病来源于动物。动物源性疫病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类公共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染性疾病中溯源研究的深入,发现野生动物疾病与人类的健康有着直接关系。如埃博拉病毒源于非洲东部的类人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源于野生灵长类动物。SAILS来源于蝙蝠。禽流感病毒来源于野生水禽,且通过家禽而传染给人类。另一方面,野生动物可能受到人类或家养动物疫病的威胁,例如,国家公园的狮子群体由于感染犬瘟热而即将面临着绝种,而该病是通过家养犬传染给狮子的;还有现在非洲的野狗正在受源于家养犬狂犬病的侵袭,因而对于许多濒危野生动物来说,野生动物疾病会加速其灭绝的速度。因此,人类必须加强对野生动物源性疫病的充分认识和重视,建立跨学科、国际间的整体合作和交流,实施疫病的监测、实验研究和防控工作,把野生动物源性疫病作为全球疾病预防、监测、监控和防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健康及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探讨黄元御对疫病、痘病、疹病的认识,总结黄元御关于疫病的诊疗思想。梳理寒疫、温疫、痘病、疹病的病因病机、传变预后、临床证治,以寒疫为例,详细列举了其证候、主治、用方、药物。黄元御疫病诊疗思想的特点主要为遵仲景而行六经辨证、依临床而简疫病分类、重中气而统病机演变、明营卫而善透发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疫病频发,古人在与疫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疫病的经验,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疫病辨治体系。《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等医籍载录了大量预防疫病的方药和方法,包括内服方药和外用药物之法,内服方药散剂、丸剂居多,屠苏酒方应用广泛,外用药物代表性的有作香囊和焚烧避疫的太乙流金方,还有涂抹皮肤的雄黄散、粉身散及药浴方。治疫理论历经了3个阶段的变迁,汉魏晋时期《伤寒论》为辨治疫病而撰,以伤寒统治热病,六病辨证,方证相对。隋唐至金元,伤寒、温病、疫病分治,病因病机、传变均有所区分。明清以降,吴又可创立戾气说,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主导治疫。疫病的辨治理论与技术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在疫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除内服疗法外,外治法对疫病的防治也起到关键作用。针灸疗法、芳香疗法、从上窍祛邪疗法、敷贴药浴法等外治法防治疫病均具有较好疗效。但不同的外治法有其独特的防治方式与使用宜忌,〖JP3〗对不同疫病的疗效也有强弱之异,在选择时应明确疫病分型,并合参时令节气、患者体质、病情选用适宜的外治法,不可拘于一法,以免失治,加重或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9.
晋唐时期疫病治法继承了前代的清热、养阴之法,提出了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气营两清、苦酢清热及养阴解表、养阴清热等法,同时发展了辛凉解表、表里双解之法,此外攻下法和外治法也得到了一定运用。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保留与传承着很多疫病的预防方法,从卫生预防、隔离预防和药物预防三方面论述中医疫病的民间预防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宠物鸟种类多,来源地广,检验检疫预防措施缺乏,致使宠物鸟疫病不断传播,并造成人类的感染,已经威胁到公共卫生.宠物鸟疫病中以新城疫、禽流感、鹦鹉热最为常见,而且与人类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本文从宠物鸟在疫病流行传播中的意义、疫病的宿主感染谱、疫病的流行特征以及疫病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对新城疫、禽流感、鹦鹉热三种疫病进行了综述.表明宠物鸟疫病的感染率比较高,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加强对宠物鸟疫病的检验检疫及预防,很好的防控宠物鸟类疫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疫病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代医家防疫治疫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促进了中医疫病的发展,使疫病在病因病机、发病传变规律、预防治疗等方面日臻完善,为后世的疫病防治积累了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为中医疫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巴尔通体(Tartonella)为革兰氏阴性微小杆样菌,归立克次体目,巴尔通体科。虽发现较早,但直至1990年代才对其致病性有所认识。近年国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现就相关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疫病含义与范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疫病 ?这是在做疫病古文献研究之前就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弄清疫病的含义与范围 ,才能在文献调研中不背离主题。在一些先秦的著作中如《礼记》《淮南子》《吕氏春秋》等等 ,均提到“疫”字 ,但没有明确的定义。从《礼记·月令》 :“民殃于疫” ,“民必大疫 ,又随以丧”等条文来看 ,疫病的伤亡损害是比较严重的。许慎《说文解字》提出 :“疫 ,民皆疾也。”“皆”字说明疫之发病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这种广泛性是否与传染有关 ?在当时的著作中找不到更充足的理由来肯定或否定。只能这样理解 ,传染病的发病也具有广泛性 ,所以疫病包括了…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保留与传承着很多疫病的预防方法,从卫生预防、隔离预防和药物预防三方面论述中医疫病的民间预防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疫病是外感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而可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早在周代的文献中,如《礼记》、《墨子》、《左传》、《山海经》等都记载了疫病为害。《内经》中论述了疫病的病因、发病、类型和防治。嗣后两千年中,有关疫病的理论和防治经验不断补充、丰富,于明清时期形成了外感病学中的一个独特学说体系一一疫病学说。疫病学说与伤寒、温病学说有所不同,近代其中许多内容逐步揉合融化于温病学说中,充实和发展了温病学的内容。但在此同时,疫病学说中有许多精华却被忽视了,因而探讨疫病学说的特点对于促进中医外感病学的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17.
晋唐时期,以伤寒研究为中心,以疲疠、天行、时行、时气、温病等研究为翼助,疫病的辨证体系得到了较大丰富,且众多医家从不同角度探讨疫病:认为伤寒有新感而成、两感而成、直中三阴而成;提出伏邪温病、新感温病等概念,指出温病由“伏邪”、“疠气”(“乖戾之气”)等导致,温病初起应使用寒凉药;《诸病源候论》则对疫病的传染性进行了探究.疲病辨治思路有时气病六经日期辨治、时气病表里日期辨治、天行病日期辩治和疫疠病脏腑辨治等,但大都体现了时间辨治思想.晋唐医家对疫病证候的认识、辨治思路及疫病流行性、传染性的辨识等,对后世疲病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流行病归属“疫病”范畴,是有强烈传染性和广泛流行性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阴虚体质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易感中医体质类型之一,在疫病流行期间,应充分准确地辨识阴虚体质,灵活运用中医药方法防治疫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在中医中药、食疗、药膳、穴位按摩、中医情志疗法、健身气功、起居调摄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通过改善阴虚体质状态,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级预防,对疫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在历代疫病防治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疫病防治体系,而外治法在其中更是独具特色。纳入防治疫病外治方剂75首,有如下特色:①命名特色,多以“避瘟”“杀鬼”等为名,突出其预防疫疠邪气之作用;②剂型特色,剂型多达11种,除常见的丸剂、散剂、汤剂外,还有锭剂、艾条剂、线香剂、饼剂等多种剂型;③用法特色,用法包括熏烧、佩戴、涂敷、粉身、吹鼻、取嚏、药浴、点眼等多种外用方法;④用药特色,涉及用药共176味,其中用药频次≥5的药物共24味,性味以辛、温为主,且以金石类药物和芳香类药物的使用为特色。此外,还有部分稀见特色用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宠物重要疫病免疫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宠物疫病特别是人兽共患病严重危害着宠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通过对我国宠物疫苗研发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关于开展疫苗质量监控技术和免疫抗体检测技术研究,以建立宠物疫苗质量监控体系和免疫抗体监测体系的建议.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是一种敏感、快捷的一步法检测技术,适用于多种分析物的快速、低成本即时检测.本实验室建立了抗原、抗体和半抗原3类靶标物的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制成功动物疫病抗原、抗体快速检测试纸系列产品,真正实现了长期以来人们在检测技术领域所追求的"特异、敏感、快速、简便"的目标,为实现动物疫病快速诊断和实时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