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戴永生教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经验,阐述"土虚火浮"证之口疮病的发病机制。戴永生教授认为复发性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均有关联,根据中医五行辨证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证经验结合中医理论"肝经络舌本",舌为"心之苗","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肾经挟舌本",其认为复发性口疮与脾胃功能下降,心、肾之火上炎等密切相关。其中,"土虚火浮"作为戴老辨证复发性口疮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是其多年临证经验总结所得,其意包括土虚指脾(胃)土气虚,火浮有三:一指土中之火上浮,二指心火亢浮,三指脾气下流,肾中阴火逆浮。针对该证戴老常用补土伏火之法,每获良效。故此,文章欲通过学习戴永生教授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知识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旨在为今后治疗复发性口疮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章雯  陈小宁 《吉林中医药》2012,32(4):420-420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损伤,可自愈,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1].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2].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不遂,素体虚弱,外感六淫之邪致使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肝郁气滞,郁热化火、虚火上炎熏蒸于口而患病,长期的反复发作将直接影响患者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引起代谢紊乱,出现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精力不集中、失眠、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笔者师从陈小宁教授,其在长期诊疗复发性口疮过程中运用口疮1号方治疗复发性口疮(心脾蕴热型),每每获效.现将其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口疮病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目前尚无根治性方案,一般采用局部对症治疗,难以痊愈。中医学具有"整体辨治"特色。本文采用调肝为主辨证施治治疗反复发作的口疮病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4)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以反复发作、有自限性为特征,属中医"口疮""口糜"的范畴,临床多数医者治疗多以清热为主,常治疗效果不一,且易导致患者口疮迁延不愈。笔者遵从导师齐文升教授思想,在临床诊病时,运用"三焦脏腑辨证"理论,先分三焦,再将病位定至不同脏腑,施以阴阳寒热虚实辩证,治疗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常获良效,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中医又称"口疮"、"口疡",以口腔黏膜上出现黄白色如豆大表浅的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点、表面覆有淡黄色伪膜、周围黏膜充血为特点,以疼痛或进食时刺激为主要表现。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和自限性。其病因复杂,多与免疫学异常、感染因素、精  相似文献   

6.
干千 《江苏中医药》2003,24(3):16-17
口疮 ,也称口疳、口破 ,是指以口腔黏膜 (唇、舌、齿龈 )生黄白色溃疡点、疼痛 ,时有发热为主症的常见病。其主要是因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热积 ,以及阴虚火旺、食物内伤、龋齿摩擦等 ,加之复感风、火、燥邪 ,助热化火 ,循经上攻于口腔而发病。《灵枢》云 :“心气通于舌 ,脾气通于口” ,“口舌为心脾之外候”。但口疮的病因并不全在于心脾 ,从五脏六腑的经络循行来看 ,除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达咽喉、口腔外 ,其他十一经均直接循行或交会于此。可见口疮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根据脏腑经络在口腔的分属部位 ,诊察其口疮局部破溃点…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治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以局限性口腔黏膜溃疡、疼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属中医"口疮"、"口疡"等范畴.现将近年来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治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社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中医"骨痿""骨痹"范畴。骨质疏松证的中医辨证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本文通过对目前已经发表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分布有关的文献进行系统检索、归纳,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涉及的脏腑有肾、肝、脾,在证候分类表现形式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证候以"肾精亏虚证"为主,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总以"肾虚"为主,但在具体辨证过程中与患者的年龄、骨密度相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以"肾虚血瘀"为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证候表现主要突出原发疾病的证候。临床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以补肾为主,兼以滋补肝阴、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精浊"、"白淫"等范畴,从肝的经络归属、生理功能及特性能够很好地说明慢性前列腺炎与中医肝经的密切关系。王万春教授在临床上对于慢性前列腺炎从肝论治,常能达到较好的疗效,而且辨证明确,方药变化多样。兹录其医案四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周毅平  黄春发 《新中医》2017,49(2):162-163
<正>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特点是病程长、病情逐渐进展加重,给病人造成较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1]。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压力治疗等,且药物治疗贯穿治疗的始终。当代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湿热、气虚、血瘀相关,治疗以内外综合为主,治法包括清热利湿、益气、活血祛瘀。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从肝论治有较好疗效,在中医古籍中也有本病与肝相关的论述,故此提出"肝失疏泄"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重要病机的观点,现论述如下,以求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11.
答: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糜”、“口疳”的范畴。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且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  相似文献   

12.
<正>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口腔溃疡虽是小病,但易复发,经久不愈,且新旧创口交替出现。笔者以自拟清心利湿方治疗口腔溃疡,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中医认为,疼痛皆与火有关,所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舌为心之苗"。但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因脾开窍于口,两颊与齿龈属胃与  相似文献   

13.
口疮的辨证施护太原市南城区中医医院(030045)贾琳关键词口疮,辨证施护口疮又称口疳、口疡,是口腔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以口腔粘膜发生浅层溃疡为主,常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笔者认为,除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外,辨证施护对促进口疮痊愈及减少复发也非常重要。现将...  相似文献   

14.
探析"营卫"及"营卫和谐理论"的中医含义,阐释"营卫失谐"类老年疾病及其临床辨治,认为"营卫失谐"与"老年不寐""老年半身汗出""老年荨麻疹或皮肤瘙痒症""老年更年期综合征""老年缺血性中风"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均有密切联系,并提出"调和营卫"为主的治疗思路,以助于调整机体的免疫机制,增强老年人的抗病能力、保护内在脏腑经络的功能免受外界病原体的感染,强调恢复"营卫和谐"是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从脏腑特点、经络循行、生理功能以及病因病机等方面,阐述了中医之"肝脾"与现代胃食管返流病在抗反流结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似之处.认为肝脾功能正常与否是本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键.并从临床实践出发,提出了以肝脾为中心的分型辨治方法,疗效可...  相似文献   

16.
<正>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反复发作、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以口腔黏膜病损、充血和疼痛为特征,好发于口腔黏膜上皮未显角化或角化较差的区域,如上下唇内侧、舌边缘、颊黏膜、口底黏膜等处,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本病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本病属中医"口疳""口疮"  相似文献   

17.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张耀圣教授在深入研究前列腺组织解剖和生理病理学的基础上,根据"经络气血多少的辨证规律"并结合临床的实践体会,提出前列腺经络所属的新观点,认为前列腺为男子胞,并得出前列腺增生与任脉相关,病理以阴质结聚、阳气虚弱为主,治疗以补托、破血为主,兼以补肾、化痰、散结等,效果颇佳,故将其经验分享,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临床中又以复发性口疮多见,治疗较为棘手。中医治疗复发性口疮,从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有效的指导着临床。查阅了大量医籍文献[1],结合自身体会,认为临床中久服寒凉,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口疮,治疗宜用温热药,或以温中健脾为主,或以益气升阳为主,或以培补肾阳为主……,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常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口疮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是指以周期性复发为特点的口腔黏膜病。属于中医“口疳”、“口疮”、“口糜”、“口破”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研究报道的发病病因甚多,但尚无统一的确切说法,所以治疗颇为棘手。笔者在临床中从肾论治复发性口疮二例,获得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复发性口疮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尤以中青年人为多。临床上比较多见。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口疳"、"口疡"、"口疮"。《黄帝内经》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素问·气交变大论》)将口疮的病因归于为"火"。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中云:"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与口,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