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在麻醉维持中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老年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组25例和异丙酚组25例。常规诱导后,术中维持两组分别给予依托咪酯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0.1~0.4μg.kg-1.min-1持续泵入,据患者生命体征和BIS值调整药物输注速度。记录入室后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2 min(T2)和置入喉罩后3 min(T3)、手术切皮时(T4)、麻醉后30 min(T5)拔出喉罩时(T6)的MAP、HR、BIS,记录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患者的MAP和HR于T1、T2时显著低于T0时点,在T6时HR显著增快(P<0.05);依托咪酯组于T4时MAP升高,HR增快(P<0.05)。两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比异丙酚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阻滞右侧星状神经节对冠心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术期的心肌肌钙蛋白Ⅰ(CT nI)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 ASAⅡ~Ⅲ级冠心病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两组),每组各10人。B组于麻醉前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并监测两组术前(T0),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管插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心电图(ECG)的变化;在术前(T0),手术后4 h(T4)采静脉血3 ml测定CTnI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麻醉后 MAP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HR两组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ECG:A组术前 5 例 S T段下移,术后有9例下移;B组术前6例,术后有7例S T段下移。CTnI:A组T4 升高,与T0 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T4 虽升高与 T0 差异无显著性(P > 0. 05); B 组与 A 组相比 T4 差异有显著性(P < 0. 05)。【结论】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冠心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不同输注速度对胸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肌阵挛的影响。方法胸外科手术患者120例,按照依托咪酯输注速度不同分为A组(200μg/s)与B组(400μg/s)各60例。于开始静注依托咪酯即刻(T_0)、注药停止时(T_1)、停止注药后3 min时(T_2)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_2)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肌阵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时HR、MAP及SpO_2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HR、Sp O2不同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A组MAPT_1、T_2时间点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诱导期肌阵挛发生率(6.7%)明显低于B组(38.3%),差异有显著性(χ~2=8.235,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采用依托咪酯慢速(200μg/s)滴注可有效降低肌阵挛的发生率,且对降低应激反应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0~60岁、ASAⅠ~Ⅱ级耳鼻喉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依托咪酯组(E组)采用依托咪酯诱导和维持麻醉,丙泊酚组(P组)采用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联合组(EP组)采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所有患者均行全麻插管。观察三组在诱导前(T0)、插管前1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插管后15 min(T4)、插管后30 min(T5)、插管后60 min(T6)及手术结束(T7)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记录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诱导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在T2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较T0时间点明显升高,且T2~T7时间点的MAP和HR显著高于P组和EP组;P组诱导时循环波动明显,T1~T7时间点的MAP和HR维持于较低水平;而EP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长于P组和EP组(P0.05),EP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较E组和P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耳鼻喉科手术患者采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不良反应,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观察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躁动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拔管即刻(T1)2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较术前基础值(T0)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开始HR及MAP水平逐渐下降,拔管后60 min(T6)降至与T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T6时点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T6时点SpO2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苏醒时间、躁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拔管引起的HR增快和血压升高,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但手术结束时应用会延长拔管时间,麻醉诱导前应用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预注氟比洛芬酯对依托咪酯诱导引起的注射痛及肌震颤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无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mg·kg-1、舒芬太尼0.4μg·kg-1、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1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前15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mL,观察组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观察并记录2组诱导前(T1)、预注用药后(T2)、注射依托咪酯完毕即刻(T3)、注射依托咪酯完毕3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SPO2值;注射依托咪酯后观察3min,评估2组注射痛及肌震颤发生情况与程度。结果 2组T3、T4时点HR、MAP均较T1、T2时点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2组各时点SPO2均维持在99%以上。观察组注射痛与肌震颤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肌震颤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8%比32%,P<0.05)。结论预注氟比洛芬酯可减轻注射依托咪酯时引起的注射痛,并可有效地抑制依托咪酯引起肌震颤的发生或降低其发作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组在麻醉诱导插管前10 min静脉泵注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5 μg/kg,继以0.5μg/(kg.h)持续泵注.C组持续泵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入室时(T0)、负荷剂量输注完时(T1)、气管插管时(T2)、气腹建立后5 min(T3)、气腹后30 min (T4)、解除气腹后5 min (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检测T0、T2~5时点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记录各组丙泊酚的用量.[结果]与T0比较,T2~5时点C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D组MAP、HR无明显变化;与T0比较,T2~5时点C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D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辅助应用右美托咪定能抑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减轻麻醉插管及气腹时的应激反应,并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依托咪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行无痛胃镜诊疗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n=80)与观察组(n=80);对照组予以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观察组予以布托啡诺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记录2组围手术期一般指标;记录2组入室时、意识消失时、退镜结束即刻和检查结束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和医师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依托咪酯用量显著减少(P<0.05),苏醒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2组麻醉起效时间、胃镜检查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意识消失和退镜结束即刻时,2组MAP、HR相比入室时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各时间点SpO2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H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术中的牵拉反应情况。结果气腹后两组患者的PetCO2均较气腹前显著升高(P〈0.01),但各时间段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后对照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气腹排气后仍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观察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后观察组呼吸频率显著增加(P〈0.05),至气腹排气后恢复正常。两组术中牵拉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荐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84例区域麻醉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依托咪酯组和咪唑安定组,依托咪酯组应用依托咪酯进行辅助麻醉,咪唑安定组应用咪唑安定进行辅助麻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药物应用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两组用药前MAP、HR、SpO2无统计学差异,依托咪酯组药物应用前后MAP、HR、SpO2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咪唑安定组MAP、HR、SpO2在应用前后出现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依托咪酯辅助麻醉具有较高安全性,不会导致呼吸与循环出现较高抑制性,临床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将92例在该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 2);检测患者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芬太尼剂量、异丙酚剂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T1、T2时的HR、MAP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同一时刻的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0~T4时HR、MAP、SPO 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T4时PGE2、5-HT、SP水平及VAS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3时PGE2、5-HT、SP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保持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降低围术期疼痛介质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给予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  相似文献   

13.
姜红梅  王海涛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23-225,229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外周神经刺激器(PNS)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160例拟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PNS引导下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PNS引导定位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麻醉相关指标。【结果】阻滞前(T0)~阻滞后60min(T3)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SBP、DBP、HR监测值随着时间的变化,均较本组T。时刻发生了显著地波动,且差异具有选择性(P<0.05);麻醉前、麻醉后12h、24h、72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12h和24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随着时间的变化,均较本组麻醉前时刻发生了先降低后升高的显著改变(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超声联合外PNS引导有利于提高定位的快速准确性,神经阻滞时间更长,但是对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与单独应用PNS定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郝晓燕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52-254,25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PVB)联合尿道黏膜麻醉在肾结石手术经尿道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0例肾结石患者,用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PVB联合尿道黏膜麻醉,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PVB;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0min(T1)、建立碎石通道后(T2)、碎石术中(T3)、术毕(T4)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经尿道置管时膀胱刺激征程度、术后血尿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0、T3、T4,时刻,A组和B组的HR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1、T2时刻,A组的HR值分别高于和低于B组(P<0.05);T0、T4时刻,A组和B组的MAP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1、T2、T3时刻,A组的MAP值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中尿道置管过程中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程度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血尿发生率为31.43%(22/70),低于B组的47.14%(33/70)(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VB联合尿道黏膜麻醉在肾结石手术经尿道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减轻对患者尿道及膀胱的刺激作用、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学的稳定、减少术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该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方式,对照组将右美托咪定换为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拔除后即刻(T3)、拔管后10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围麻醉期各项指标,接受手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手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T2、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较T1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各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2、T3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后呛咳、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T4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与干扰素-γ水平较T1依次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呛咳、躁动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在腹腔镜手术中对气腹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诱导前静注艾司洛尔0.5mg/kg,术中以10μg/(kg·min)维持,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结果对照组插管时和气腹后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艾司洛尔能预防插管和气腹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使腹腔镜手术循环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5例,根据手术麻醉方法 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予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仅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  相似文献   

18.
纪健  李正  朱涛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892-3894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在适当的麻醉深度控制下对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评价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择期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I组)及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腹腔穿刺时、气腹建立后、手术结束时、拔管前、拔管后5min等各时点的脑电指数.记录诱导期血压(SBP、DBP和MAP)、心率、呛咳、插管反应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烦躁、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I组诱导时血压下降程度高于T组,SBP〈90mmHg的发生率高于T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T组(P〈0.05)。T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比I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的诱导及术中控制更为平稳。苏醒质量上要优于后者。但丙泊酚靶控的最适浓度仍需进一步探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9.
杨宠裕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3):421-423,42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皮质醇(Cor)、血糖及术后瞻妄的影响。【方法】本院拟实施肺癌根治术的9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h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Cor、血糖水平及术后瞻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血清Cor、血糖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h观察组的外周血中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h,观察组的血清Cor、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h内的瞻妄发生率为6.67%(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NSCLC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or、血糖水平的影响更小,患者术后发生瞻妄的情况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