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超声乳化术中使用两种不同黏弹剂(Viscoat和Amvisc Plus)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1在锦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和锦州市亚东眼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进行。3.5月龄纯种日本大耳白兔12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2.0ks。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为正常的兔角膜内皮细胞),Viscoat组(应用Viscoat弥散性黏弹剂),Amvisc Plus组(应用Amvisc Plus内聚性黏弹剂),每组4只动物。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h采用Tomey EM-1000型接触性角膜内皮显微镜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定量测定: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边形细胞(正常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百分率;术后6h光镜下计算内皮细胞存活率;术后6h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只大耳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各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术后即刻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面积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gt;0.05);术后6h,Viscoat和Amvisc Plus组细胞密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lt;0.05),平均面积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lt;0.05)。术后即刻和6h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5),变异系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lt;0.05)。③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Viscoat组高于Amvisc Plus组[(93.78&;#177;3.14)%,(80.77&;#177;3.91)%,(P&;lt;0.05)]。④角膜中央1mm区域取材的透射电镜切片示Viscoat组角膜内皮损害小于Amvisc Plus组。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分析较细胞密度和平均面积的改变能更灵敏地反映角膜内皮的变化。在相同的手术条件下,Viscoat黏弹剂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能力优于Amvisc Plus。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超声乳化术中使用两种不同黏弹剂(Viscoat和AmviscPlus)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1在锦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和锦州市亚东眼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进行。3.5月龄纯种日本大耳白兔12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2.0k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为正常的兔角膜内皮细胞),Viscoat组(应用Viscoat弥散性黏弹剂),AmviscPlus组(应用AmviscPlus内聚性黏弹剂),每组4只动物。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h采用TomeyEM-1000型接触性角膜内皮显微镜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定量测定: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边形细胞(正常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百分率;术后6h光镜下计算内皮细胞存活率;术后6h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只大耳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各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术后即刻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面积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h,Viscoat和AmviscPlus组细胞密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平均面积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术后即刻和6h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变异系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Viscoat组高于AmviscPlus组[(93.78±3.14)%,(80.77±3.91)%,(P<0.05)]。④角膜中央1mm区域取材的透射电镜切片示Viscoat组角膜内皮损害小于AmviscPlus组。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分析较细胞密度和平均面积的改变能更灵敏地反映角膜内皮的变化。在相同的手术条件下,Viscoat黏弹剂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能力优于AmviscPlus。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辅助治疗对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单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治疗,观察组施行双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比较两组角膜内皮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内皮细胞密度大于对照组,内皮细胞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辅助治疗能减少对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功能损伤,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角膜是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皮细胞的完整结构和功能是维持角膜正常厚度和透明性的基本条件。超声乳化手术在恢复白内障患者视力的同时也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功能下降,严重时可出现不可逆性水肿,视功能严重降低。因此,在超乳术中选择适合的粘弹剂保护角膜内皮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的粘弹剂、同一手术技术来评价角膜中央部的内皮细胞术前术后的变化,为白内障手术粘弹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损害较为常见,但既住研究表明虽然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上与普通人有较大差异,但通过荧光光度测定法显示屏障功能并无太大差别。作者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的数量进行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更易损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应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于福建省汀州医院就诊的118例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3.2 mm角膜穿刺刀进行操作,观察组采用2.8 mm角膜穿刀进行操作。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干眼症状、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散光、视觉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单眼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干眼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有一定的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的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角膜散光度较术前有一定的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功能与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有助于促进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减轻干眼症状及角膜散光,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徐心爱  叶燕红 《中国临床护理》2010,2(6):504-504,506
微切口手术有切口小、减少术源性散光、切口愈合快的优点。3.2mm切口超声乳化术是白内障手术的主流方式之一,但目前国际上切口有由3.2mm减小到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的趋势。我院自2009年10月开始行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现就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中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精确控制超声能量对提高乳化效率,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50例53眼,对其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内皮细胞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5003400个,平均每平方毫米(2075.00±555.47)个,细胞形态均在正常范围内,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为(69.98±5.75)%。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为每平方毫米1300-3400个,平均每平方毫米(2500.00±500.05)个:内皮细胞丢失率为7.92%,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之间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有轻、重度内皮细胞扩大及多形细胞的增多,并可见空穴。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为(53.76±8.26)%,丢失率为15.13%,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人工晶体的质量外,还与前房黏弹剂的应用、术中灌注液、手术器械的消毒等有关。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在多环节中发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可明显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11.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病人角膜水肿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对476例498眼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加强角膜观察、做好专科护理及生活护理。[结果]418眼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出现角膜水肿。其中,轻度角膜水肿266眼,2d内全部恢复透明;中度角膜水肿77眼,6d内消退恢复透明;重度角膜水肿75眼,66眼6d~12d内消退恢复透明,9眼4周消退恢复透明。75眼重度角膜水肿者晶体核硬度均为V级核。[结论]晶体核硬度与术后角膜水肿的轻重密切相关,术后做好角膜观察及护理,可防止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损害较为常见,但既住研究表明虽然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上与普通人有较大差异,但通过荧光光度测定法显示屏障功能并无太大差别[1]。作者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的数量进行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更易损伤,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7月~2004年8月本院手术患者,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63例,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63例,均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核分类2~3级)糖尿病患者年龄为(66.4±6.9)岁,非糖尿病患者年龄为(66.8±7.1)岁,眼外伤、配戴隐形眼镜及患有角膜病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1.8 mm微切口的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效果,并与传统3.2 mm普通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进行比较,探讨微切口超乳手术的效果和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白内障手术患者51例(51眼),其中21例(21眼)行1.8 mm微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微切口组),30例(30眼)行3.2 mm普通切口的超乳手术(普通组)。同时,在各组内分别按照晶体核硬度的不同,再划分为中低硬核组(Ⅱ~Ⅲ级核)及高硬核组(Ⅳ~Ⅴ级核)。记录各组中患者术中超声乳化能量及其时间,术后第1天、第1周、第1月进行观察随访,随访检查内容包括裸眼视力、主客观验光、非接触眼压、裂隙灯、眼底镜、角膜地形图。结果 (1)在不考虑手术方式的情况下,中低硬核组术中所使用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明显小于高硬核组(P<0.05);但相同核硬度情况下,微切口组与普通组的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无明显差别(P均>0.05);(2)视力恢复情况:术后第1天,中低硬核组视力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高硬核组(P<0.05),但术后第1周及第1月,视力恢复良好率无明显差别(P>0.05);在相同核硬度的情况下,术后第1天、第1周及术后第1月,微切口组与普通组视力恢复良好率无明显差别(P均>0.05)。(3)术后散光变化:术后第1天及第1周,微切口组明显小于普通组(P<0.05),但术后第1月,两组的散光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与普通切口手术相比,1.8 mm微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早期散光更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1.8rain与3.0nlnl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计数的统计分析,探讨白内障微切口(1.8mm)同轴超声乳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60眼)按性别、年龄、视力、白内障的成熟程度配对,每对中随机抽取1例分入A组,另~例分入B两组。A组行透明角膜3.0nlln传统切口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普通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透明角膜1.8rnlTl微切口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超薄型人工晶体即M16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B组裸眼视力均优于A组,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A、B两组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角膜散光均小于A组(P〈O.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A组与术前相比,散光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己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阶段,B组角膜散光均小于A组(P〈0.05)。在术后各阶段,A、B两组的角膜内皮计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透明角膜1.8min微切口与3.0mm传统切口相比,尽管两者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没有差异,但后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更快、更好,其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5.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术后干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眼症引起角膜和球结膜的病变以及眼表环境的破坏,在老年人群中发病较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干眼症可以导致患者多种不适,许多老年人常年被眼干、视疲劳、异物感等不适感觉困扰。老年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后,常在一段时期内出现明显的干眼症状,部分患者的干眼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3.0mm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屈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78例(82眼)的临床资料。手术切口均位于11点钟方向。依据内切口到角巩缘距离不同分为内切口4组,即:a组〈1.5mm、1.5mm≤b组〈2.2mm、2.2mm≤c组〈3.0mm、d组≥3.0mm。依据切口隧道长度的不同再将所有患眼分为隧道切口4组,即:a组〈1.0mm、1.0mm≤b组〈1.5mm、1.5mm≤c组〈2.0mm、d组≥2.0mm。测量内切口长度、内切口到角巩缘距离、切口隧道长度,计算切口相对损伤面积。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量角膜表面的屈光参数及高阶像差。结果内切口a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从术前的(2.93±1.34)°增加到术后3个月的(3.43±1.34)°(P〈0.01)。隧道切口a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从术前的(3.13±1.24)°减少到术后的(1.34±1.03)°(P〈0.01)。手术前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切口到角巩缘距离、切口隧道长度、泪膜破裂时间、相对损伤面积均可与3级和4级高阶像差中的不同参数构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白内障术中的3.0mm透明角膜切口不会对术后角膜的散光造成较大影响,但随着切口到角巩缘距离不同和切口隧道长度不同,均会在不同程度上的增加术后的3级和4级高阶像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摘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18例(118只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组(61只眼),B组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组(57只眼),对两组术后视力、常见并发症等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两组并发症,术后d7及3个月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是一种易掌握、损伤小、恢复快、经济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300例白内障患者(385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190眼,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研究组(150例,195眼,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的前房稳定情况、角膜水肿发生情况、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性散光度、房水内炎性介质水平及泪膜功能。结果 两组的角膜褶皱、前房塌陷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研究组的角膜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研究组的手术性散光度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减少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并发症。 [方法 ]对 476例 498眼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加强角膜观察、做好专科护理及生活护理。 [结果 ] 418眼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出现角膜水肿。其中 ,轻度角膜水肿 2 66眼 ,2d内全部恢复透明 ;中度角膜水肿 77眼 ,6d内消退恢复透明 ;重度角膜水肿 75眼 ,66眼 6d~ 12d内消退恢复透明 ,9眼 4周消退恢复透明。 75眼重度角膜水肿者晶体核硬度均为Ⅴ级核。 [结论 ]晶体核硬度与术后角膜水肿的轻重密切相关 ,术后做好角膜观察及护理 ,可防止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