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12月收治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38例的治疗,均采取胸腺切除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4.94±14.53)min,术中出血量(80.73±9.57)m L,住院时间(9.05±3.14)d,无围术期死亡,均获得(12.66±5.17)个月的随访,其中治愈23例(60.53%),改善12例(31.58%),无效3例(7.89%),恶化0例(0%),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明确的手术指征后应及时采取胸腺切除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恶性胸腺瘤侵犯大血管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20例恶性胸腺瘤侵犯大血管患者,总结其手术治疗方法,并调查预后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死亡案例,随访5年,1年生存率85%(17/20),3年生存期65%(13/20),5年生存率55%(11/20),术后出现,1例呼吸衰竭,经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采取气管切开术后好转,其余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掌握恶性胸腺瘤侵犯大血管的手术指征和禁忌证,彻底性根除,并坚持术后放疗,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2007年01月至2009 年12月我院共施行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17-62岁,平均43.1岁。行胸腺全切术21例,合并重症肌无力行胸腺扩大切除术5例。 结果 无中转开胸者,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3d,余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115土25.5)min,术中出血量(50土5)ml,术后引流量(60土22)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5.2d。 结论 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是治疗胸腺瘤的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恶性胸腺瘤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分析其与肿瘤分期、放疗、L/B病理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3例恶性胸腺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辅以放疗,并按不同术式、Masaoka外科-病理分期、L/B病理分型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接受根治性手术,Masaoka外科-病理分期较早的患者3、5年生存率较高(P<0.05).术后加用放射性治疗与否也与3、5年生存率有关系.不同病理(L/B)类型的患者,3、5年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胸腺瘤患者早期手术并辅以放疗可提高生存率;Masaoka外科-病理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L/B病理分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190-193
目的探讨胸腺瘤患者胸腔镜切除术后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表达水平与其化疗预后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50例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胸腔镜切除术联合放射治疗,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50例胸腺瘤组织中EGFR和IGF-1R的表达,随访生存资料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存在EGFR和IGF-1R阳性表达的患者分别为25例(52.00%)和28例(56.00%)。EGFR阳性表达病例的3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EGFR阴性表达病例(P<0.05);IGF-1R阳性表达病例的3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EGFR阴性表达病例(P<0.05);EGFR阳性表达病例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EGFR阴性表达病例(P<0.05);IGF-1R阳性表达病例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EGFR阴性表达病例(P<0.05)。结论胸腺瘤组织中存在EGFR和IGF-1R阳性表达的患者往往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6 年 1 月—2015 年 8 月天津市人民医院 265 例 NETs 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临床症状、原发部 位、病理诊断、治疗情况和预后随访情况。结果 265 例 NETs 患者中男 160 例,女 105 例,平均发病年龄(55.8±2.7) 岁,发病高峰 55~65 岁。发病部位主要位于结直肠 127 例(47.9%),肺部 59 例(22.3%),胃 21 例(7.8%),阑尾 15 例 (5.7%),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及胰腺)10 例(3.8%),乳腺 11 例(4.2%),颈部 10 例(3.8%),其他部位 12 例(4.5%)。 各个不同部位患者的就诊症状各不相同。结直肠患者主要是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便血等。肺原发患者多 表现为咳嗽或痰中带血。胃、阑尾或小肠原发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胀等不适。病理诊断 G1 期 186 例(70.2%),G2 期 54 例(20.4%),G3 期 25 例(9.4%)。免疫组化显示突触素(Syn)阳性 228 例(86.4%),嗜铬粒蛋白 A(CgA)阳性 102 例(38.5%),CD56 阳性 74 例(27.9%)。232 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87.5%),28 例患者接受了放疗或化疗治疗 (10.6%),5 例患者未行治疗。198 例患者完成至少 1 次随访,随访率 74.7%,中位随访时间为 38 个月,G1 期随访患 者中无肿瘤相关性死亡;G2 期有 6 例肿瘤相关性死亡;G3 期中有 19 例肿瘤相关性死亡。所有肿瘤相关性死亡患者 中 23 例发生了转移。神经内分泌瘤(G1+G2)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神经内分泌癌(G3)(Log rank χ2=13.774,P<0.01)。 结论 NETs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不同部位的患者发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消化道特别是结直肠是高发部位;病理分 期越晚的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在开胸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于黔南布依族苖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n=35)、椎旁神经阻滞组(N组,n=35)和观察组(O组,n=35)。C组行全身麻醉诱导;N组行椎旁神经阻滞后全身麻醉诱导;O组行椎旁及膈神经阻滞后全身麻醉诱导。比较三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切口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侧肩膀痛VAS评分、术后24 h内患者自控镇痛(PCA)使用次数。结果 O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低于C组、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术后切口痛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术后同侧肩膀痛VAS评分低于C组、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术后24 h内PCA使用次数低于C组、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在开胸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减少术中全身麻醉药的用量,能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及同侧肩膀痛,能减少术后PCA使...  相似文献   

9.
谢光辉 《首都医药》2021,(20):10-12
目的 分析胸腔镜胸腺瘤扩大切除术对重症肌无力(MG)伴发胸腺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51例MG伴发胸腺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胸骨正中劈开手术治疗,观察组26例给予胸腔镜胸腺瘤扩大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一般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对切除直径50 mm以上胸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进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或开放手术的100例胸腺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或胸腺瘤直径对患者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差异。结果共有47例患者胸腺瘤直径超过50 mm、53例患者胸腺瘤直径<50 mm,直径>50 mm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高[(185±50)m L与(100±20)mL,P<0.01]、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较长[(7.0±2.0)d与(5.0±1.0)d,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8%与8%,P=0.008)。在47例直径>50 mm的胸腺瘤患者中,胸腔镜手术27例、开放手术20例,胸腔镜组的出血量较少(125±20)m L与(300±100)m 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5%与45%,P=0.022)、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缩短[(5±3)d与(14±6)d,P<0.01]。在55例胸腔镜手术患者中,27例胸腺瘤直径>50 mm,28例直径<50 mm,但不同直径患者的胸腔镜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证实,MasaokaⅢ~Ⅳa级是影响胸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385,95%CI(3.824,25.323),P<0.001],而胸腔镜手术或直径≥50 mm的胸腺瘤并不增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结论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对直径≥50 mm的大胸腺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51岁。因左侧胸痛、胸闷6个月,加重1周,于2012-02-11入院。查体:无内分泌异常体征。CT检查提示:上前纵隔偏左侧可见一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大小约5.2 cm×5.1 cm×4.4 cm,其后缘与主动脉弓关系密切,CT值约40 Hu,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平均CT值约90 Hu,其内密度不均,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病灶边界清。提示胸腺瘤。于住院3 d后在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腺瘤摘除术。  相似文献   

12.
林武芳 《江西医药》2007,42(10):907-908
目的 观察膈神经阻滞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 顽固性呃逆患者经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中点,将胸锁乳突肌捏住提起作膈神经阻滞,或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第4颈椎横突处垂直进针作颈4脊神经阻滞.结果 6例患者经2~4次阻滞均达到了根治性的疗效.结论 膈神经阻滞可作为顽固性呃逆的常规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饶正西  薛黔  张永 《贵州医药》2007,31(5):391-393
目的 对家兔膈的形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的研究,提供兔膈的形态学资料,为人膈的研究提供比较解剖学的资料.材料和方法 家兔15只,其中5只用大体解剖法观察膈的形态,另外10只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研究膈的神经分支分布.结果 (1)家兔的膈为扁薄的阔肌,分为四部分:中心腱、胸骨部、肋部和膈脚.中心腱较大,居膈的中央,周边为短肌束排列构成的环状肌质带.胸骨部为短肌;肋部为带状肌,其肌束呈栅栏状并行排列;膈脚近似梭形肌.膈肌没有羽状角.(2)神经分布:膈的肋部、胸骨部和膈脚各有膈神经的1~2支一级神经分支支配.各级神经分支在各部肌束中部吻合形成一较为稀疏的神经网或神经带.下6对肋间神经分支非常靠近膈的肋部.结论 (1)家兔的膈分为四部分:中心腱,胸骨部,肋部和膈脚.膈肌均为横跨肌肉起止点的短纤维构成.(2)家兔膈主要由膈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I 6对抗梭曼中毒所致呼吸抑制重活化作用外的其他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S 30 2三道生理记录仪 ,建立大鼠离体膈神经 膈肌收缩标本 ,观察HI 6对梭曼中毒膈神经 膈肌标本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 ①梭曼 (2mg·L- 1)中毒后 ,膈肌收缩功能明显下降 ,中毒 10min内强直收缩曲线下面积下降至最低点 ,且在 3h内无明显恢复。②梭曼中毒前给予不同浓度的HI 6 (0 .0 1,0 .1,1.0mmol·L- 1) ,发现HI 6 (0 .1,1.0mmol·L- 1)对梭曼中毒所致膈肌强直收缩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且保护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③梭曼中毒后再给予HI 6 (0 .0 1,0 .1,1.0mmol·L- 1) ,发现 0 .0 1mmol·L- 1HI 6对中毒大鼠离体膈肌收缩功能无任何拮抗作用 ;当浓度增至 0 .1mmol·L- 1时 ,对膈肌强直收缩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但无统计学意义 ;但 1.0mmol·L- 1HI 6可显著对抗梭曼中毒所致膈肌收缩功能下降。结论 HI 6对梭曼中毒所致大鼠离体膈神经 膈肌收缩功能抑制具有明显拮抗作用 ,提示HI 6对抗梭曼中毒所致呼吸抑制作用机制存在酶保护作用外的直接生理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伴胸腺增生及胸腺瘤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重症肌无力伴胸腺增生及胸腺瘤患者的重复电刺激(RNs)资料。结果重症肌无力伴胸腺增生及胸腺瘤患者面神经、腋神经和尺神经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胸腺正常组,进一步比较胸腺异常组面神经RNS阳性率高于胸腺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神经和尺神经RNS阳性率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种病理类型中低频RNS阳性率均显示出从高到低的电生理特点,依次为腋神经>面神经>尺神经。结论重症肌无力伴胸腺增生及胸腺瘤患者,R面神经RNS阳性率高于胸腺正常MG患者;MG患者腋神经和尺神经RNS阳性率,在胸腺正常和异常组之间是相近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行改良根治术的16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过程是否保留肋间臂神经分为切除组67例和保留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后皮肤感觉异常和癌症复发情况。结果保留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肤刺痛率、上肢感觉衰退率和复发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满意,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预后情况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G)患者施行胸腺瘤切除术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对我院近年38例施行MG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SAI。Ⅲ级,择期经胸骨正中劈开行胸腺切除手术,MG分型:I级12例,IIa级7例,Ⅱb级9例,Ⅲ级3例。麻醉诱导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注射阿曲库铵,麻醉维持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异氟醚吸人,不再追加肌松药。所有患者术后均带气管插管回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38例患者术后死亡2例(占5.3%),发生MG危象6例(占15.8%,6,38例)。术前危象预测积分≥12分的27例患者中,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308.4±183.7)h,显著高于危象预测积分〈12分者的(56.2±47.5)h,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G患者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发生率随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术中尽可能避免肌松药物的使用,术后正确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时机,对保证MG患者胸腺切除手术安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通过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35例胸腺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5例患者其中肿瘤完整切除30例,占85.71%,部分切除5例,占14.29%;随访4年,复发2例,占5.71%。35例中合并重症肌无力26例,占74.29%,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消失11例,占42.31%(11/26),症状缓解12例,占46.15%(12/26);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3例,占11.54%(3/26)。结论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常见的并发症,手术是治疗胸腺瘤的主要手段,同时根据胸腺瘤分期的差异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呼吸肌麻痹是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严重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膈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因此,建立一种精确灵敏的实验方法评价药物对离体膈神经 膈肌的影响, 探讨相应的抗呼吸肌麻痹药物的实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MS-302三道测量分析系统上探讨了抗神经毒有效化合物HI-6在离体膈神经-膈肌上抗梭曼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S-302三道测量分析系统,观察大鼠离体膈神经-膈肌的收缩功能,此方法较既往测量方法实时、高效而灵敏。观察膈肌收缩功能的同时,待标本稳定30 min后取膈肌置-20℃冰箱,留待测定正常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然后向麦氏槽中加入以台式液配置的药物,加入药液量一般不超过0.5 ml,使药物浓度为10 μmol·L-1~1 mmol·L-1, 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于加药后不同时间点留取膈肌样品测定AChE活性,观察药物对膈肌AChE活性的直接影响。结果 ① MS-302三道测量分析系统上,对膈神经-膈肌标本强直收缩曲线下的面积进行测量,能较为直接的反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生理功能,且结果精确。② HI-6 10和100 μmol·L-1对正常膈神经-膈肌收缩功能影响不明显,当药物浓度为1 mmol·L-1时, HI-6对正常膈神经-膈肌收缩功能有抑制作用;HI-6 10 μmol·L-1对梭曼抑制的标本收缩功能既没有保护作用也没有拮抗作用; HI-6 100 μmol·L-1有一定的保护和拮抗作用;当剂量增加到1 mmol·L-1时,HI-6的保护作用和拮抗作用都明显增强,且保护作用在30 min内最佳。③ 预先给予HI-6不能减弱梭曼对大鼠离体膈肌AChE的抑制,提示HI-6对梭曼抑制的大鼠离体膈肌AChE无明显保护作用;梭曼中毒后给予HI-6对梭曼抑制的膈肌AChE活性无显著影响,提示HI-6对梭曼抑制的膈肌AchE无明显重活化作用。结论 HI-6对梭曼抑制的离体膈神经-膈肌收缩功能的恢复可能是直接生理对抗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见膈肌AChE活力有明显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效果及胸腺瘤分期与病理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总结接受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胸腺瘤患者104例,对手术疗效、病变分期、病理分型、生存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死亡,完全切除率92.3%,并发症发生率3.8%。Masaoka分期:I期26.9%,II期40.4%,III期28.9%,IVa期3.8%。WHO分型A型3.8%,AB型8.7%,B1型22.1%,B2型42.3%,133型17.3%,C型5.8%。术后随访(62.3±18.5)个月。术后1年存活率为98.1%,3年存活率88.5%,5年存活率82.3%。III期、IV期和B3型、C型病变各期存活率明显下降。结论手术治疗胸腺瘤安全有效。术后存活率与病理分型、病变分期相关,III期、IV期和B3型、C型病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