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该院诊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共纳入287枚短径≥5 mm的淋巴结进行研究,根据其转移类型分为转移淋巴结组(n=49)与非转移淋巴结组(n=238),对所有患者进行核磁共振(MRI)和DWI检测,比较MRI检测下两组淋巴结的长径、短径、短径/长径水平。比较DWI检测下表观弥散系数最小值(ADC min)、表观弥散系数平均值(ADC mean)、淋巴结ADC min/癌灶ADC min之比(rADC min)和淋巴结ADC mean/癌灶ADC mean之比(rADC mean)。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长径、短径、短径/长径、ADC min、ADC mean、rADC min和rADC mean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转移淋巴结组的长径、短径和短径/长径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组(P<0.05);转移淋巴结组的ADC min、ADC mean、rADC min和rADC mean明显低于非转移淋巴结组;ADC min、ADC mean、rADC min和rADC mean的AUC值明显大于短径的AUC值(P<0.05)。结论DWI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相对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4例经手术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的MRI资料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4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成功完成DWI扫描,DWI诊断转移淋巴结163枚;术中共清扫淋巴结336枚,转移淋巴结137枚,DWI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65).DW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7%、81.41%、85.71%、77.30%和93.64%.DWI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序列;弥散成像灰阶反转图像显示淋巴结转移更加直观.结论 磁共振DWI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瘤患者接受常规MR+DWI检查,之后均接受肿瘤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以及长、短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淋巴结的ADC值及长、短径对鉴别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确定转移性淋巴结82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24个: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P=0.001)、短径/长径(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分别为(0.86±0.20)×10-3 mm2/s和(1.05士0.30)×10-3 mm2/s(P<0.001),淋巴结短径≥10 mm组及<10 mm组内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P<0.01);淋巴结短径、短径/长径的AUC分别为0.623、0.599,所有淋巴结、短径≥10 mm组及短径<10 mm组淋巴结的ADC值的AUC分别为0.740、0.792及0.731,故短径≥10 mm组淋巴结的ADC值用于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68.2%.结论 3.0T MRDWIBS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利用ADC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径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舌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舌癌患者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其中3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将常规MRI分期、DWI分期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舌癌分期的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1)对病灶大小及浸润范围的估计,DWI较常规MRI更准确,有统计学意义(P0.05);(2)DWI序列通过测ADC值诊断53枚淋巴结转移,平均ADC值0.91×10~(–3) mm~2/s,低于非转移淋巴结(1.65×10~(–3) mm~2/s),有统计学意义(P0.01);DWI序列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89.3%,特异性98.0%,正确度98.8%;常规MRI诊断45枚淋巴结转移,灵敏度71.0%,特异性96.0%,正确度88.9%;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意义;(3)常规MRI序列对6例病例造成过度诊断,正确率为82.0%;DWI将1例IVA期病例过度诊断为IVB期,正确率为97.0%,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WI能准确显示舌癌病灶范围,测量分析ADC值可以为诊断舌癌淋巴结转移提供有效信息,与常规MR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舌癌的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DWI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探讨ADC值对胸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阈值。方法 对12例肺癌患者术前采用基于阵列空间敏感性编码(ASSET)技术的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STIR-SE-EPI)序列行MR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将结果与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ADC值鉴别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 12例患者共检出 72个胸部淋巴结。56个手术切除的胸部淋巴结中,34个为转移性淋巴结,22个为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性胸部淋巴结的ADC值 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 ,eADC值 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 。以ADC值≤3.225×10-3 mm2/s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其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52.90%、81.81%、52.90%、81.80%、64.32%。结论 应用ASSET技术及STIR-SE-EPI序列获取胸部淋巴结的DWI和ADC值,对诊断及鉴别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宫颈癌患者60例,均进行MRI平扫、DWI、DCE-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宫颈癌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患者的扫描参数[容量转移参数(Ktrans)、速率常数(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变化(Ve)]及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分别与MRI平扫、DWI、DCEMRI单独检查相比,联合检查对宫颈癌分期的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Ktrans、Kep、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期的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分期越高,Ktrans、Kep越高,ADC值越低。不同分化程度患者的K<...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在子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25例子宫颈癌术前病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子宫颈癌原发病灶及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采用两组随机对照t检验对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长径、短径及短径/长径比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例子宫颈癌病例中原发病灶25个,转移性淋巴结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140个,均经手术病理证实;(2)子宫颈癌原发灶、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三者之间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7.93,P=0.001)。子宫颈癌原发灶与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5,P=0.456),子宫颈癌原发灶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68,P0.001);(3)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ADC值分别为(0.86±0.36)×10~(-3)mm~2/s和(1.12±0.34)×10~(-3)mm~2/s,长径分别为1.51±0.41cm和1.19±0.36cm,短径分别为1.16±0.35cm和0.77±0.22cm,短径/长径比率分别为0.78±0.17和0.68±0.19,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3.0T磁共振DWIBS的ADC值测量能够定量反映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弥散受限程度,结合淋巴结的短径、长径等综合评价可以提高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MRI-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143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MRI-DCE及DWI评估ALN转移情况,分析两者在ALN转移中诊断价值。结果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I-DCE联合DWI诊断ALN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9%、96.23%、89.74%与98.08%;ALN转移与无ALN转移患者边界、早期强化模式、DWI信号、长径、短径、早期强化率、最大强化率、皮质厚度、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MRI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高信号、短径及ADC值是ALN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DWI信号、短径及ADC值诊断ALN转移曲线下面积(AUC)为0.619、0.745、0.734,各指标联合诊断ALN转移AUC值为0.835。结论 3.0 T MR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可以有效检出早期浸润性乳腺癌ALN转移,测定DWI信号、短径及ADC值联合有助于提高患者ALN转移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是一种高分辨的体部DWI技术。探讨DWIBS在盆腔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4例共99枚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淋巴结病变,对其实质部分的ADC值进行测量,包括恶性转移瘤73枚,良性增生26枚。采用DWIBS序列扫描并比较盆腔良、恶性淋巴结实质ADC的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诊断试验的ROC曲线分析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结果 DWIBS对盆腔淋巴结病变显示良好。良性淋巴结实质部分的ADC值为(1.36±0.84)×10~(-3)mm~2/s,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组为(0.97±0.19)×10~(-3)mm~2/s。两组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以ADC值等于1.23×10~(-3)mm~2/s作为鉴别良恶性的诊断指标,其诊断价值为优(Az值=0.963,P0.05),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93.2%。结论 DWIBS在盆腔淋巴结病变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ADC值可用于盆腔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在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检查,以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52例(54.17%);MRI检查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的长径、短径、皮质厚度,以及淋巴门消失、边缘不规则、周围脂肪间隙模糊、高DWI信号、不均匀强化比例均明显高于未转移淋巴结,ADC值明显低于未转移淋巴结(P0.0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L/S2、皮质厚度≥3mm、混合型或者周边性血流、2级+3级血流比例均明显高于未转移淋巴结(P0.0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升高。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可有效提高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参数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105例经鼻咽纤维镜活检确诊的鼻咽肿瘤患者,均接受MRI平扫、DWI扫描与DCE-MRI扫描。根据病理结果,83例鼻咽部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组,22例鼻咽癌患者纳入恶性组。计算DCE-MRI定量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将DWI扫描的0 s/mm2与1000 s/mm2图像处理得到相应ADC值。以鼻咽纤维镜活检结果为金标准,绘制Ktrans、Kep、Ve及ADC值诊断鼻咽癌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约登指数、最佳阈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良性组Ktrans、Kep、Ve低于恶性组,ADC值高于恶性组(P 0. 05)。DCE-MRI定量参数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77. 3%、84. 3%、82. 9%,DWI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68. 2%、83. 1%、80. 0%,二者联合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90. 9%、92. 8%、92. 4%。联合诊断鼻咽癌的总符合率高于DCE-MRI与DWI(P 0. 05)。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DWI可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其准确性高于二者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癌(NPC)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寻找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的诊断阈值。方法对37例经病理证实NPC及20例良性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MR常规平扫、增强及多b值DWI(b=400、600、800、1000s/mm^2)检查,测量不同b值下的NPC原发灶、颈部转移性大淋巴结、转移性小淋巴结及良性淋巴结的ADC值,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不同b值下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瘤的ADC诊断阈值及其诊断效能。结果 NPC原发灶与颈部转移性大淋巴结、转移性小淋巴结及良性淋巴结的ADC值随着b值增大呈下降趋势;不同b值下NPC原发灶、颈部转移性大淋巴结与转移性小淋巴结ADC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良性淋巴结与颈部转移性大淋巴结、转移性小淋巴结ADC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b=800s/mm^2时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能力最强,截断值为0.945×10^(-3)mm^2/s时,其曲线面积为0.923,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85.4%。结论 1.5T磁共振DWI技术能有效鉴别淋巴结性质,b值取800s/mm^2时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能力最佳,可在临床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直肠癌离体标本在高分辨率MR结合DWI上的转移征象,探讨MRI对淋巴结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通过对14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并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标本行高分辨率MR及DWI检查,与病理学结果行对照分析,分析转移淋巴结的高分辨率MRI征象及DWI参数特点。结果14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标本MRI共检出淋巴结112枚,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转移淋巴结22枚,反应性增生淋巴结36枚,正常淋巴结53枚。与良性淋巴结相比,大多数转移淋巴结边缘多毛糙,其内部信号欠均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转移淋巴结短径分别为0.47~0.96 cm、0.52~0.96cm,均大于正常淋巴结(0.25~0.7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短径与长径之比分别为0.855±0.047、0.0273±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淋巴结[(0.722±0.047)×10~(–3) mm~2/s∶(0..868±0.064)×10~(–3) mm~2/s],但是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0.734±0.078)×10~(–3) mm~2/s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高分辨率MRI对直肠癌系膜内淋巴结的边缘及内部信号特征的显示清楚,对转移淋巴结转移评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DWI对区分正常淋巴结与转移淋巴结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鉴别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转移淋巴结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1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n=63)和未转移组(n=41)。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病情,并行B超检查、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B超检查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DCE-MRI+DWI检查特征;统计B超、DCE-MRI+DWI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B超、DCE-MRI+DWI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B超检查结果显示,转移组的长径、短径长于未转移组,形态异常、淋巴门结构异常或消失、内部回声不均匀占比高于未转移组(P<0.05)。DCE-MRI+DWI检查结果显示,转移组的长径、短径长于未转移组,皮质厚度、早期强化率、最大强化率高于未转移组,淋巴门消失、边缘欠光滑、脂肪间隙模糊、强化欠均匀、DWI高信号占比高于未转移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未转移组(P<0.05)。DCE-MRI+DWI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 (DCE-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颈部淋巴结性质评估中的优势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3月惠阳三和医院收治的9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CE-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DCE-MRI+ADC值诊断颈部淋巴结性质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的Kep、Ve值、ADC值等参数差异。结果: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MRI影像表现虽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形态、大小及信号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异。病理证实9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中恶性38例,良性54例,DCE-MRI及ADC联合检出恶性40例,良性52例。DCE-MRI及ADC联合检查的准确率为89.13%、灵敏度89.47%、特异度88.89%,Kappa=0.776,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良好;颈部恶性淋巴结患者与颈部良性淋巴结患者有关定量参数方面的Kep值、Ve值、ADC值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联合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检测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侧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部淋巴清扫术治疗的87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共筛查出124枚可疑淋巴结,其中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转移性淋巴结76枚(转移淋巴结组),非转移性淋巴结48枚(非转移淋巴结组)。所有患者均行FNA-C、FNA-Tg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FNA-C、FNA-Tg、FNA-C联合FNA-Tg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转移淋巴结组FNA-Tg浓度为(232.45±41.32)μg/L,高于非转移淋巴结组的(14.67±3.2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NA-C联合FNA-Tg诊断的灵敏度为96.05%,准确度为94.29%,阴性预测值为93.62%,均高于FNA-C的76.32%、83.87%、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NA-C联合FNA-Tg诊断的灵敏度高于FNA-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NA-C联合FNA-Tg检查有助于提高DTC侧颈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范围。方法应用1.5T MRI自带体部线圈对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18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行多b值DWI扫描,进行后处理,记录ADC值,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并测量其大小。所有淋巴结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8例乳腺癌患者共31枚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除2枚b值=2 000 s/mm2时未获得ADC图(短径分别为9.3 mm和9.9 mm)外,其余均成功获得ADC图。当b值分别为500、800、1 000、1 500和2 000 s/mm2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DC均值依次为(1.18±0.30)×10-3mm2/s、(0.95±0.27)×10-3mm2/s、(0.79±0.27)×10-3mm2/s、(0.61±0.25)×10-3 mm2/s和(0.52±0.17)×10-3 mm2/s;95%可信区间依次为(1.02~1.33)×10-3 mm2/s、(0.81~1.09)×10-3 mm2/s、(0.65~0.92)×10-3 mm2/s、(0.49~0.74)×10-3 mm2/s和(0.43~0.61)×10-3 mm2/s。在31枚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中,形状为球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者分别为18枚(58.1%,18/31),7枚(22.6%,7/31)和6枚(19.4%,6/31);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均值为15.2 mm(9.3~28.1 mm)。结论 DWI可有效显示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检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D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50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DWI、MRI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及不同性质淋巴结DWI检查后的ADC值。结果 DWI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97%、91.22%,高于MRI的79.12%、83.78%,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准确度(87.88%vs 80%)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转移性小淋巴结(12枚)、大淋巴结(156枚)ADC值分别为(0.76±0.12)×103、(0.75±0.12)×10-3/(mm2·s),与良性淋巴结(148枚)的(1.06±0.17)×103/(mm2·s)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MRI检查,DWI诊断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准确率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2021,41(8)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73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DCE-MRI、DWI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DWI在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病理结果证实,Ⅰ期8例,占比10. 96%;Ⅱa期16例,占比21. 92%;Ⅱb期21例,占比28. 77%;Ⅲa期15例,占比20. 55%;Ⅲb期10例,占比13. 70%;Ⅳ期3例,占比4. 11%; DCE-MRI诊断宫颈癌分期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0. 515); DWI诊断宫颈癌术前分期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0. 601); DCE-MRI联合DWI诊断宫颈癌术前分期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 812)。结论 DCE-MRI+DWI在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可为临床明确宫颈癌术前分期提供重要依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入院诊断的疑似原发性肝肿瘤患者57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手术前患者先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绘制病灶部位时间-信号曲线,然后对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b值=800时计算相应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记录并统计单一增强扫描与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的灵敏性、特异度、准确性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量和弥散加权成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及价值。结果 57例疑似原发性肝肿瘤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得到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46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6例,肝囊肿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ADC值低于肝血管瘤及肝囊肿(P0.05);肝血管瘤ADC值低于肝囊肿(P0.05);DCE-MRI联合DWI诊断最终确诊57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0%;DCE-MRI最终确诊55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49%;DCE-MRI联合DW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CE-MRI(P0.05)。结论将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