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的评估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宫颈癌行放射治疗患者45例,对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1个月内分别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并按放疗后肿块改变分为CR组、PR组两组。放疗后3~17个月MRI检查32例,包括复发13例,未复发19例;另13例随访失败。测量DWI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并以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四项指标评估DWI诊断放疗后复发的价值。结果复发病例为13例,于放疗结束后3个月至16个月,放疗后与未复发组ADC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与复发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中与放疗前ADC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与放疗前、中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后CR组、PR组肿瘤ADC值及ADC值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WI成像对宫颈癌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3%、94.7%、94.7%、92.3%。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可以作为评估宫颈癌放疗疗效及预测复发的准确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19年11月,本院一共收治51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患者均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均给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手术病理学诊断,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出的宫颈癌转移淋巴结数量与手术病理学比较无差异(P>0.05)。宫颈癌的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ADC值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出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有利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辅助临床有效鉴别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DWI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探讨ADC值对胸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阈值。方法 对12例肺癌患者术前采用基于阵列空间敏感性编码(ASSET)技术的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STIR-SE-EPI)序列行MR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将结果与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ADC值鉴别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 12例患者共检出 72个胸部淋巴结。56个手术切除的胸部淋巴结中,34个为转移性淋巴结,22个为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性胸部淋巴结的ADC值 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 ,eADC值 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 。以ADC值≤3.225×10-3 mm2/s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其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52.90%、81.81%、52.90%、81.80%、64.32%。结论 应用ASSET技术及STIR-SE-EPI序列获取胸部淋巴结的DWI和ADC值,对诊断及鉴别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正常宫颈与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是否可有效地定量区分正常宫颈、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和宫颈癌。方法 对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宫颈癌患者及21名正常健康女性行常规MR及DWI,比较正常宫颈、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和宫颈癌的ADC值。结果 正常宫颈DWI表现为内、中、外带三层结构,平均ADC值分别为(1.41±0.26)×10-3 mm2/s、(1.38±0.32)×10-3 mm2/s、(1.40±0.16)×10-3 mm2/s;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平均ADC值为(1.45±0.27)×10-3 mm2/s;宫颈癌平均ADC值为(1.05±0.14)×10-3 mm2/s,宫颈癌平均ADC值明显小于宫颈各层及宫颈腔分泌物平均ADC值(P<0.05),宫颈内、中、外带及宫颈腔分泌物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值可有效地定量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宫颈腔分泌物,但无法有效区分正常宫颈三层结构及宫颈分泌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T2WI-FS与ADC图影像组学标签评估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宫颈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术后病理特征以及横轴位T2WI-FS与ADC(b=0/900 s/mm2)图像.利用A.K.软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标...  相似文献   

6.
刘伟 《大医生》2023,(4):111-1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临沂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经由病理检查以明确病情,并于术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DCE-MRI联合DW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分析不同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对于宫颈癌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宫颈癌高分化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指数(Ve)、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参数(Ktrans)]低于中分化与低分化患者(P <0.05);宫颈癌Ⅳ期患者的Ve、Kep、Ktrans高于Ⅰ、Ⅱ、Ⅲ期患者,表现扩散系数(ADC)低于Ⅰ、Ⅱ、Ⅲ期患者(P <0.05);DCE-MRI联合DWI检查在鉴别诊断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高于常规MRI检查(P <0.05);DCE-MRI联合DWI在宫颈癌旁组织侵犯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E-MRI联合DWI与常规MRI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妇科常规检查、超声等证实排除子宫颈病变者20例,经宫颈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94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0、1 000 s/mm2),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内膜ADC值、子宫颈癌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癌病例组病灶的平均ADC值为(0.827 1±0.148 6)×10-3 mm2/s,明显低于正常子宫颈内膜的平均ADC值[(1.526 4±0.068 7)×10-3 mm2/s];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宫颈癌最佳ADC诊断阈值为1.284×10-3 mm2/s,其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9%。宫颈鳞癌平均ADC值为(0.805 4±0.120 1)×10-3 mm2/s,宫颈腺癌平均ADC值为(0.985 0±0.166 1)×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平均的ADC值:G1级(0.949 4±0.083 6)×10-3 mm2/s,G2级(0.816 9±0.099 4)×10-3 mm2/s,G3级(0.706 7±0.087 8)×10-3 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16,P=0.000)。结论 DWI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并对宫颈癌的病理分型、分级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T1灌注成像时间-信号曲线(TIC)的特点及灌注参数差异。方法:分别对符合选择标准的43例宫颈癌患者及23例临床排除宫颈疾病的患者行子宫常规MRI扫描及宫颈部MRI灌注成像检查,利用Functool获取每一个灌注层面感兴趣区灌注参数,并进一步利用Excel 2003软件取得每一个灌注层面感兴趣区校正TIC,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TIC差异及灌注参数差异。结果:43例宫颈癌、23例正常宫颈TIC走行大致相似,都有显著的上升支,峰值后曲线较平坦,为一个较长的平台期。但与正常宫颈相比,宫颈癌组TIC曲线上升支较陡峭,且较快到达峰值及平台期,但平台期维持时间相对较短;正常宫颈组与宫颈癌组增强高峰值(PH)无显著性差异(P=0.0687),宫颈癌组高强化区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上升斜率(MSI)高于正常宫颈组(P分别为0.0010、0.0013),达峰时间(TTP)短于弱强化区(P分别为0.0250)。结论:TIC可从总体上更直观地描述宫颈癌与正常宫颈MRI血流灌注差异,而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灌注参数可更准确地反映宫颈癌血流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汪国宴  冯平勇  宋振虎  王藏海 《临床荟萃》2011,26(22):2018-2021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的大范围(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薄层扫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到的高信噪比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范围,对病变的显示达到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相媲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于宫颈癌检测的敏感性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67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DWI结合MR常规序列与单纯MR常规序列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差异;分析正常志愿者宫颈三层(颈管内膜、结合带、肌层)与宫颈癌的ADC值差异.结果 DWI结合MRI常规序列检出全部病例,单纯MRI常规序列检测出64例,漏诊3例,准确率为95.52%.对于各期宫颈癌及全部病例分期诊断中,DWI结合MRI常规序列与单纯MRI常规序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宫颈三层平均ADC值分别为颈管内膜(1.54±0.15)×10-3 mm2/s,结合带(1.56±0.16)×10-3 mm2/s,肌层(1.81±0.16)×10-3 mm2/s;宫颈内膜与结合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与肌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管癌平均ADC值为(1.05±0.20)×10-3 mm2/s,正常颈管内膜与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MRI常规序列,DWI结合常规MRI序列对于检测宫颈癌更敏感;DWI对于区分正常宫颈与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术前淋巴结状态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在术前行常规核磁共振(MRI)及DWI检查。两名高年资腹部影像学诊断医师分别测量前列腺癌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癌术前淋巴结状态评估中的预测价值其诊断前列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两名医师测量前列腺癌病灶平均ADC值的一致性较好。40例患者中29例为淋巴结转移,11例无淋巴结转移。其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578±0.106)×10^(-3) mm^(2)s、(0.821±0.172)×10^(-3) mm^(2)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以平均ADC值0.74×10^(-3) mm^(2)s作为鉴别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时的阈值,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71.4%。结论 肿瘤的平均ADC值对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癌淋巴结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80例经肠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DWI图像;DWI多b值扫描,b=0、20、30、50、600、800、1000 s/mm~2;通过工作站分析软件后处理,基于多b值生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将淋巴结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A、B两组(转移/非转移淋巴结组),回顾性分析不同b值下淋巴结检出率;测量大小不同淋巴结,多b值ADC图的淋巴结检出率;测量A、B两组淋巴结多b值ADC值,测量转移淋巴结鉴别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随b值增加(0~1000 s/mm~2),淋巴结检出率递减;DWI图像淋巴结信噪比递增。(2)直径8 mm以上淋巴结,多b值DWI图像检出率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高场强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A组与B组淋巴结ADC有统计学差异。(4)当ADC值为0.98×10~(-3)mm~2/s时,诊断转移淋巴结敏感度为63.7%、特异度为93.2%。结论高场强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鉴别直肠癌淋巴结性质,具有中等敏感性、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选择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并进行了CT、WB-DWI等检查。以综合诊断作为标准确定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并与WB-DWI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WB-DWI确诊34例转移瘤患者共89处淋巴转移,与综合诊断103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诊断骨转移瘤111处,WB-DWI诊断90处,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骨转移与正常淋巴结及骨间的ADC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对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MR间质淋巴造影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3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行MR间质淋巴造影检查,观察前哨淋巴结(SLN)、乳腺引流淋巴管情况;术中在美蓝引导下行SLN活检;根据活检结果评价MR间质淋巴造影显示 SLN的效果及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MR间质淋巴造影显示每例患者SLN平均(1.33±0.53)枚,美蓝为示踪剂显示SLN 平均(1.19±0.4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1,P=0.096)。MR间质淋巴造影判断淋巴结转移阳性10例,术后病理结果全部为淋巴结转移;淋巴造影阴性25例,24例术后病理结果未见转移,1例为假阴性。MR间质淋巴造影诊断乳腺癌患者淋巴转移的敏感度为90.91%(10/11),特异度为100%(24/24),准确率为97.14%(34/35)。结论 MR间质淋巴造影能有效、可靠地显示乳腺癌引流区域淋巴管、淋巴结并判断良恶性,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MRI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组织对比度,能够多参数、多平面和多方位成像,且无电离辐射,在女性盆腔检查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辅助动态对比增强(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应用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患者共42个病灶接受了DCE-MRI及DWI检查。影像学评估内容包括病灶大小、ADC值、初始强化峰值。结果在15个良性病灶及27个恶性病灶中,良性病灶的平均大小与初始强化峰值显著小于恶性病灶;良性病灶的ADC值高于恶性病灶。病灶大小、ADC值、初始强化峰值三者联合应用的AUC值为0.88,均高于每个指标单独应用时的AUC值。结论应用ADC值联合动态增强多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较每个指标参数单独应用时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及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以我院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均实施弥散加权成像(视为研究组)和动态增强成像诊断(视为参照组),以手术病理结果诊断为金标准,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明...  相似文献   

18.
子宫颈癌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病理的初步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子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盆腔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1例子宫颈癌。采用两组随机对照t检验比较子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子宫颈癌不同病理类型的ADC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ADC值。结果 (1)51例子宫颈癌与16例正常子宫颈的ADC值分别为(0.92±0.19)×10-3mm2/s和(1.26±0.24)×10-3mm2/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87,P<0.01)。(2)46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5例非鳞状细胞癌的ADC值分别为(0.92±0.20)×10-3mm2/s和(0.89±0.11)×10-3mm2/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8)。(3)46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包括高分化5例、中分化19例及低分化22例,ADC值分别为(1.08±0.28)×10-3mm2/s、(0.85±0.14)×10-3mm2/s及(0.94±0.21)×10-3mm2/s,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8,P=0.02)。结论 3.0TDWIADC值测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反映子宫颈癌的弥散受限情况。初步结果表明,子宫颈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与ADC值有一定相关性,但有待于加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3.15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的28.8%,死亡率为(2~4)/100000[1]。目前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其确诊依靠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前者有明显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后者虽为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但为创伤性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联合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均行手术病理学检查、DCE-MRI与DWI检查;同时选取同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经细胞学检查、DCE-MRI、妇科常规检查并排除宫颈病变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指数(extravascular volume fraction,Ve)、容量转移参数(dynamic contrastenhanced,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并比较不同FIGO分期下DCE-MRI参数及不同b值DWI的ADC值,且比较不同FIGO分期下不同诊断方式的符合率。结果 研究组DCE-MRI参数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