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内科治疗无效的1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行脾切除手术,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19例术前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行脾切除后,血小板均明显升高至正常,全部患者出血症状消失。结论脾切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快速有效,尤其对临床上长期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们试用达那唑、维生素C和左旋咪唑联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2例,疗效较好,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难治性ITP的判定主要根据患者经糖皮质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治疗措施后,PLT仍<50×109/L,有明显的自发性出血症状者[1]。男  相似文献   

3.
朱华淳  袁育青 《临床荟萃》1998,13(3):138-13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经典治疗多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等,上述方法无效或不宜行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而临床出血严重急需紧急提高血小板时,国内外多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0.4g/kg·d)连续5天静滴治疗。我们采用中剂量IVIG(0.2g/kg·d)静滴5天治疗19例成人ITP,取得了与大剂量IVIG相似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强的松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首选药物,但某些对激素疗效差、易复发或对激素有禁忌症的慢性ITP患者,其处理仍是个棘手的问题。对伴有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慢性ITP患者,以往多采用脾切除治疗,但脾切除后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部分脾栓塞(PSE)既能保  相似文献   

5.
强的松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首选药物,但某些对激素疗效差、易复发或对激素有禁忌症的慢性ITP患者,其处理仍是个棘手的问题。尤其伴有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慢性ITP患者,以往多采用脾切除治疗。但脾切除后会使机体免疫功能减低下,而部分性脾栓塞(PSE)既  相似文献   

6.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多数情况下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出血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但某些血小板重度减少(PLT<20×109/L)的患者仅有轻度出血甚至无出血表现.由于缺乏客观的临床评估方法,目前尚无法对ITP患者的出血情况实现量化的精准评价,只能依据外周血PLT的检测值选择治疗方案并进行疗效评估.近年来,多个出血评分系统被用于量化ITP患者的出血情况、评估出血风险,指导临床医生结合PLT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疗效.现就各出血评分系统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90%患者血中存在着能与血小板相关抗原结合的抗体。此种抗体在急性型与慢性型ITP分别主要为IgM(PAIgM)和IgG(PAIgG)。患者血小板相关C_3(PAC_3)水平也升高,提示C_3也是血小板数(BPC)减少病因之一。这种表面被复抗体及/或C_3的血小板流经肝、脾、骨髓等器管时被其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扣留,进而吞噬破坏,引起BPC减少。由于上述机理,目前对ITP的治疗仍然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脾切除为主要方法。一、急性型ITP的治疗急性型ITP多见于儿童,是急性自限过程,病后半年内可自发缓解,仅10%的病例转为慢性型。若出血轻,一般治疗即可。如有严出血威胁生命时,用激素、浓缩血小板液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以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为首发症状的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及治疗疗效的分析研究,寻求其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住院的18例以PLT减少为首发症状的CTD患者为CTD组和22例ITP患者为ITP组,对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CTD组的血红蛋白、C3、C4显著低于ITP组,而PLT、血沉和Ig G均显著高于IT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D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为94.4%,其中单纯采用激素治疗及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66.7%,16.7%)均高于ITP组患者(50.0%,13.6%),而采用丙种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有效率(11.1%)低于ITP组患者(18.2%)。结论以PLT减少为首发症状的CTD发病人群以中青年女性居多,ITP的发病人群年龄跨度较大。但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故应结合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进行鉴别。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CTD合并PLT减少患者,还需动态监测其自身抗体谱以进一步确诊,且确诊后建议及时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9.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ITP疗效观察及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上以激素、脾切除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笔者对10名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作为该病治疗的一种尝试和经验积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特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长期激素治疗无效,均选择性脾切除治疗,观察脾切除对ITP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2.2%。结论对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采取脾切除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57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其中27例属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ITP,余30例为禁忌脾切除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或拒绝接受其它强效治疗者。57例均接受长程炔睾醇(弱雄性激素)治疗,旨在观察该药对ITP相关致命性血小板减少或出血等临床结果的远期药效。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呈急性、自限性病程,预后良好。少数患者(15~30%)病程迁延,对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等治疗均无显著疗效,这在临床上称为难治性(或顽固性)ITP。随着近年来对ITP的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对难治性ITP的治疗也有了许多新进展,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循环中存在一种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计数低下,引起紫癜,发病原理与免疫有关。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主要器官,又是破坏血小板的重要场所。ITP患者睥脏产生的血小板抗体增多,脾池坛多,脾血小板扣留率58%。以往在治疗ITP患者时除用药物治疗外部分患者药物无效时可行脾脏切除,使血小板抗体的滴度下降,成功率为70%,此手术危险性较大。今年我们用脾栓塞法成功地治疗1例ITP患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临床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多数患者没有明确病因。初诊时激素首选,短期有效率为80%,但长期有效率仅为13%~15%[1]。大约有10%的儿童和80%的成人患者在减激素期间病情反复,病程迁延达1年以上,成为慢性ITP。慢性ITP的传统治疗主要包括脾切除、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D免疫球蛋白、达那唑、长春新碱、免疫抑制剂等。其中脾切除是激素无效或依赖患者的首选方法,持续有效率达66%[2],然而许多年轻患者主观上不能接受切脾,而老年患  相似文献   

1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当采用泼尼松、达那唑、脾切除和免疫抑制剂等方法治疗无效,而临床出血严重,急需紧急提高血小板时,国内外现大多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滴注治疗,使血小板数上升。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36例重症、难治性ITP,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6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第二届全国血液学会议制订的ITP诊断标准。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1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切脾、免疫抑制剂是基本疗法。1983年Salama等报告用抗Rh(D)抗体治疗。本文作者应用该药治疗1例ITP。患者35岁,女性,因紫斑、月经过多(血小板6×10~9/L),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清抗血小板抗体阳性而诊断ITP。先后经输血小板、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大剂量静注(400mg/kg,5天)、脾切除等治疗,血小板升至20×10~9/L。切脾1个月后,抗Rh(D)250μg肌注(此时强的松已减至25mg/d),肌注后血小板成倍增加,2个月后升至100×10~9/L(此间激素逐渐减量)。现认为多数成人慢性型ITP患者很难自发缓解。ITP患者静注抗Rh(D)增加血小板数,其作用机理也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因免疫异常造成的血小板破坏增多的综合征,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严重患者危及生命。常规的治疗有糖皮质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和脾切。但对于难治性ITP的治疗,目前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1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由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异常共同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破坏增多及生成减少共同参与其发病.既往普遍认为儿童及育龄期妇女为ITP的高发人群,但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ITP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年龄≥60岁的老年人已经成为新的ITP高发人群.由于ITP老年患者合并症多,对治疗反应及耐受性较年轻患者差,更易发生严重的出血症状,病死率增高.目前,针对ITP老年患者的经典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脾切除术、免疫抑制剂等,但是约1/3的ITP老年患者接受治疗后,疾病仍迁延不愈.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利妥昔单抗、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罗米司亭与艾曲波帕、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等新药在治疗ITP老年患者中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然而根据ITP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实施个体化治疗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拟对ITP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结合ITP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常用皮质激素和/或脾切除治疗,有效率70~90%,用上述治疗无效,称难治性 ITP,则多采用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治疗。作者用小剂量长春新硷(VCR)治疗8例未切脾、用激素无效之 ITP,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二者的临床预后有明显差异。儿童以急性为主,慢性仅占10~20%,成人则以慢性为主。ITP 的发病机理目前尚存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与体液免疫有关。ITP 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自发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死亡率占1~2%。激素和脾切除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