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扫描参数的设置与图像质量和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合于二维和三维重建较高图像质量和较低吸收剂量的扫描方式。方法使用GE L ightspeed U ltra 16层螺旋CT机,对人体盆腔模型进行扫描。扫描条件:120 kV,管电流分别为250 mA或200 mA,螺距分别为1.375或0.985,层厚分别为5 mm或7.5 mm。评价二维和三维图像质量,在辐射剂量观测栏,观测剂量长度乘积(DLP)的变化。选择其中图像质量较好和DLP相对较低的4种扫描方式对患者进行扫描。结果DLP随管电流的增加、螺距的减小而增大,而二维和三维图像质量也随mA的增加、螺距的减小而提高。二维图像选择250 mA、1.375螺距、7.5 mm层厚,图像噪声低,影像细节能清晰显示,且DLP相对较低;三维图像选择200 mA、0.938螺距、7.5 mm层厚,能够满足诊断需要。结论遵循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和防护最优化原则,科学地设置管电流、层厚、螺距等扫描参数,一方面能够保证二维和三维图像质量,另一方面又能减少DLP值,减少X射线辐射对盆腔生殖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的螺距、床速、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等宽探测器多层螺旋CT螺距、床速及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ULURA QA模扫描,测量不同螺距、床速及层厚情况下,图像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噪声,比较其图像质量。结果:不同螺距、床速或层厚下,螺旋CT图像质量小同。结论:当层厚两倍于探测器采集单元的宽度且床速较慢时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6周岁)颞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防护价值。方法:采用CT高分辨率螺旋扫描方式,选择60例幼儿颞骨检查者用40mA和80mA随机分成2组进行螺旋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40kV,层厚、层间距都是1.25mm,机架旋转速度每圈1s,螺距:0.562。采用标准盲式评估方法,由2名资深技术专家对2组扫描剂量下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对DLP进行对比。结果:扫描mA从80降至40时,平均DLP由原来的171.6mGy·cm降至74.4mGy·cm,下降幅度可达56.6%;选择40mA进行扫描时图像噪声略有增大,但2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均能达到医学影像诊断要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40mA扫描的图像质量完全能满足临床与影像诊断的要求,同时,对婴幼儿的发育与健康成长起到很好防护价值,低剂量CT扫描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排CT比单排CT能根据我们的需求做出更多可能的图像,并可以通过调整扫描参数,得到最合适的图像质量,床速和病人X线剂量。这项研究,就是通过一个低对比度模块进行测试,比较图像质量,找到合适的扫描参数。我们发现图像的CNR的检测与图像的主观检测分数,即小对比度模块的清晰度有很大关联,当CNR为1.0、0.8、0.6时分别对应100%检测出15mm、7mm、9mm模块。并且,pitch值与重建层厚也与图像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影响螺旋CT辐射剂量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准直宽度、床速和螺距对CT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用热释光剂量计(TLDs)和标准剂量监测头模在Somatom plus 4.Siemens CT机上测量了准直宽度为5、8、10 mm,床速为5、8、10、12、15、16 mm/1.5 s,螺距为0.5、1、1.5、2扫描时,模体中心孔和离表面10 mm的边缘孔处的平均辐射剂量。结果 当管压和旋转速度一定时,剂量随管流、准直宽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床速、螺距的增加面减小。模体中心孔剂量与边缘孔的剂量基本相同,经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结论 当管压、管流、旋转速度一定时,中心孔处的平均剂量与边缘孔处的平均剂量均与螺距成反比。准直宽度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不同参数对水模进行CT扫描,探讨不同参数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螺距:0.526和1.375,管电流分组选择:20、40、60、80、100、140、180、220、250、300 m A,分别对水模进行扫描,对所有图像进行测量,记录CT值与CT值标准差(SD),分别记录CT机自动计算出来的单次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对水模的CT值和CT值标准差进行方差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螺距0.516∶1约在220 m A相交,相交后,噪声、信噪比曲线走行变缓,略变直;螺距1.375∶1在220 m A后,随着管电流的增加,噪声曲线走行变缓,信噪比增加不多。同等管电流下,螺距大,噪声值大。螺距1.375∶1的图像颗粒感较大,螺距0.516∶1图像较为细腻。结论:2组螺距0.516和1.375,扫描同一范围时,螺距小,采集图像时间较长,辐射剂量也较大;相反,螺距大,图像采集时间短,辐射剂量较小,但是密度分辨率低于小螺距,相同管电流下,图像质量的目测评分也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扫描参数螺距的改变对下肢CTV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为优化扫描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螺距分别为0.562:1,1.375:1。病人按使用不同的螺距分为A、B两组,病人都是随机分组,每组40人。机器自带软件客观评价图像噪声及信噪比,由两个放射科医生独立完成图像噪声和信噪比的主观评价。选用不同的螺距进行扫描同时记录设备自带的剂量记录数据CDTIvol。结果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中,轴扫图像噪声为4.39±0.29,螺距为0.562、1.375时,A、B两组的图像噪声分别为3.24±0.25和5.27±0.25。螺距为0.562的A组MPR图像未见明显变形,B的图像比A组无较明显的变形。螺距为0.562时,扫描的辐射剂量远大于B组;螺距为1.375时,扫描的辐射剂量较小,图像信噪比客观上小于A组。结论下肢静脉CT检查中,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螺距优化扫描方案,1.375的扫描参数可作为常规选择,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获得满意的、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CT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辐射剂量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来我科做肺CT穿刺活检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7~82岁,中位年龄58.3岁;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受检者卧于检查床上,根据肺部病灶的大小、部位,由介入科医生确定扫描体位,如仰卧、俯卧或侧卧,然后放置定位标记。先扫描一张定位相,再根据病灶的部位行病灶局部扫描,病灶扫描第一个序列为常规剂量,第二个序列起均为低剂量扫描。具体扫描参数为: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s;低剂量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50mAs。球管旋转时间0.75 s/圈,准直器16×1.5 mm,螺距1.35,重建层厚2.0 mm,重建间隔1.0 mm,图像重建函数核肺窗B70S,very sharp,纵膈窗B30,medium smooth,Fov330 mm。扫描重建后的薄层图像传入3D重组,穿刺医生即时阅读、浏览,确定穿刺针进针的部位、方向、深度以及与病灶的三维关系。结果 所有低剂量图像都能用于穿刺定位,噪声略高于常规扫描图像;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低,是常规法扫描的40.25%(平均值);本研究组共节省辐射剂量1 775.5 mGy。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图像不需要很高的分辨率,低剂量扫描图像能够满足穿刺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胸部CT扫描时,X射线辐射对乳腺的损伤。方法38例女性患者,使用GE LightspeedUltra16层CT机,电压120kV,电流分别选择150mA、200mA、250mA,螺距0.938或1.375。计算每例胸部扫描层数和乳腺所占的层数;从扫描程序设置栏,记录胸部剂量长度积(DLP),并依此计算出乳腺DLP。分析mA、层厚、螺距对患者吸收剂量的影响。结果38例中,胸部平扫层数19~33层,乳腺扫描层数7~16层,乳腺扫描层数和DLP占胸部扫描层数和DLP的27.59%~66.66%。扫描相同范围内,选择不同毫安和螺距对DLP影响较大。结论中等体型女性选择150mA,1.375螺距,7.5mm层厚,能够充分保证图像质量,且DLP相对较低,同时充分利用该机软件功能进行不同方式的重建,图像质量也良好。科学地选择螺距、扫描层数、层厚、mA等参数,能够达到减少患者乳腺接受X射线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CT低剂量扫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西门子Volume Zoom CT机扫描CT模体与人体,探讨降低常规CT扫描剂量的可能性。方法:扫描CT模体,用120kV,mAs在260~180(每次递减20)。共5次。再对50例患者随机分为5组,用120kV,mAs在260~180(每次递减20),进行头颅CT扫描,扫描图像由3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进行盲审,结果与模体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当头颅CT扫描时,mAs由260降至220时,CT剂量指数由62.4降为52.8,降幅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但头颅CT扫描的mAs达到180时,图像噪声大,影响诊断,与模体扫描结果相关。结论:在降低mAs值得情况下,受检者所接受的X线剂量明显减少,在本CT机上,头颅扫描在200mAs以上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问世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一次扫描能同时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并且有足够的信息量进行图像后处理,扫描参数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就多层螺旋CT的扫描与重建参数螺距、层厚、重建间隔及对图像的质量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诸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MSCT图像的质量。方法固定扫描条件,分别对两种不同密度材料的质量控制体模进行扫描。在质量控制体模的左、中、右各选取1个431.43mm2的感兴趣区(ROI),改变其中某个扫描条件(如层厚、电压、曝光量、螺距),对质量控制模各扫描10次,计算CT值(X±SD),并比较各条件下两种质量控制体模的CT值。结果在固定扫描条件下,随曝光量、层厚的增加,CT图像对应各材料的平均CT值变化不明显,而SD明显减小;随着管电压的升高,CT图像对应各材料的平均CT值和SD明显减小;随着螺距的增大,CT图像对应各材料的平均CT值无明显变化,而SD增加较为明显。结论CT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密切相关,并且各扫捕参数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中的应用及其适宜的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选择60例30-65岁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分成A、B、C、D、E、F 6组,每组10例,采用不同的多层螺旋CT扫描参数进行扫描,并记录随机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采用自定标准盲式评估方法,对6组获得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重组及Batch重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由2位高年资主治医师依据空间分辨率、噪声、伪影及辐射剂量将图像分为好、中、差3级。结果:通过改变管电流(m A)、螺距及机架旋转速度,各组CTDIvol值、DLP值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A组,B组CTDIvol值下降了14.29%,DLP值下降了12.64%;C组CTDIvol值下降了67.87%,DLP值下降了65%;D组CTDIvol值下降了62.49%,DLP值下降了58.45%;E组CTDIvol值下降了50%,DLP值下降了48%;F组CTDIvol值增加了24.86%,DLP值增加了29.7%。结论:正确调节管电流、螺距,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采用管电流350 m A、管电压120 k V、螺距1.375∶1,可降低58.45%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茎突综合征(SP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临床拟诊断SPS的患者32例,行MS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双侧茎突的长度和茎咽距。结果:32例患者64侧茎突全部显示,其中16侧茎突长度〈30 mm;48侧茎突长度为30~68 mm,平均(32.0±5.6)mm。13侧茎咽距〈20 mm,平均(23.0±2.2)mm。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多平面、多角度清晰地显示茎突的立体解剖及其与临近组织的关系,并可直接精确地测量茎突的长度和咽侧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临床诊断SPS提供可靠依据,并能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的ASIR(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值在降低头部图像噪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型号为Discovery CT750 HD的宝石CT,对32例受检者进行头部扫描。扫描结束后在双侧侧脑室最大层面重建图像,FOV25cm、层厚5mm、间隔20mm,共5层,分别将ASIR值设定为0%、20%、40%、60%、80%、100%重建图像,窗宽为100HU、窗位为35HU。在一侧侧脑室内选取圆形感兴趣区,测量不同的ASIR值时侧脑室脑脊液的CT值与标准差,应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间侧脑室脑脊液的CT值标准差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随ASIR百分比的增加,图像噪声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提高ASIR值能够降低图像噪声。扫描时,采用较高ASIR值具有降低射线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排螺旋CT与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结构功能,进一步提高螺旋CT应用价值。方法:对16层多排螺旋CT的机器结构、图像重建方法、扫描功能、设备自制功能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CT图像分辨率得到提高,影响伪影减少,辐射剂量下降,影像整体质量大大提高。结论:在多螺旋CT使用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层厚和探测器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图像重建方法应用,并正确合理应用CT扫描技术,将使临床上采集的影像信息更加丰富,多螺旋CT的设备功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白玫  刘彬  陶颖 《医疗设备信息》2008,23(5):106-107,110
在对多排螺旋CT扫描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采用手动曝光参数和自动曝光控制参数分别对模拟人体模型进行了扫描,并比较了两种方法产生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和固定管电流技术进行腹部CT检查,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管电量(mAs),并对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程度、病变特征显示及CT值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实验组有效管电量为(296.74±19.15)mAs,较对照组的350mAs降低了约15.4%(P〈0.001);实验组CTDIW为6.74±1.15,明显低于对照组9.6mGy(P〈0.001);实验组DLP为(360.61±14.23)mCy·cm约为对照组675mGy·cm的53.4%(P〈0.001)。结论:正确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