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56岁,2002年10月因双下肢酸胀做深静脉造影检查时发现左下肢腘静脉瘤。超声多普勒证实为直径约6cm(站立时)的腘静脉瘤。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无静脉血栓史,近10年无创伤史。体检:双下肢对称,无水肿,腘窝区略饱满,无压痛,各级动脉搏动正常。术前各项检查未发现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正>病人,女性,12岁,身高160 cm, 体重58 kg。因左下腹痛3天于2020年5月17日入院。病人3天前突发左下肢疼痛,无肿胀,自行缓解,后出现左下腹疼痛,呈持续性钝痛,间断性加重,未向他处放射,无肛门坠胀、腰酸,伴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大、小便正常。下肢平片未见明显异常,5月15日血常规:白细胞11.27×109/L、红细胞3.42×1012/L、血红蛋白103 g/L、血小板170×109/L,血沉12 mm/h;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14岁 ,既往体健 ,无外伤史。因每跑步约 10 0m即出现左小腿疼痛致使运动被迫停止 4 0d ,于 2 0 0 0年 5月10日入院。体检 :左膝关节周围皮温高 ,呈热膝 ,左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左腘动脉内偏并中段闭塞 ,近段端呈杯口状 (图 1) ,由膝上内、上外动脉、膝中动脉等与远段腘动脉沟通 (交通支形成 ) ,胫前、胫后动脉等分支正常 ,但流速较慢 (图 2 )。择期在持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腘窝探查 ,术中见腘动脉内偏 ,被腓肠肌内侧头紧压于股骨内侧髁上 ,已僵硬 ,成条索状 ,管壁增厚 ,内膜增生 ,下段狭窄 ,上段血…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在静脉系统内血凝块形成所致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及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VTE是胃肠道术后严重的并发症,DVT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静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70例).试验组患者术后8~12 h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4100 U),以后每日注射1次,直至下床活动为止.对照组未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VTE)及术后出血等情况,并对VTE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影响术后VTE形成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VTE发生率分别为2.0% (1/50)和14.3% (1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5,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0% (3/50)和2.9%(2/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9,P>0.05).下肢静脉曲张、既往心肺疾患及用药史、肥胖和年龄> 65岁是导致直肠癌术后易患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3,2.5,1.4,2.1,P<0.05).随着危险因素的不断累加,VTE患病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结论 直肠癌手术伴发易患VTE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VTE安全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CTA诊断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的价值(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entraom entsyndrome,PAES)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收集5例手术病理确诊PAES,其CT血管成像术(CT an-giography,CTA)表现及其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一例胴动脉断裂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行介入治疗的疗效. 方法 2006年2月,收治1例42岁男性右膝胭动脉断裂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损伤后30 h于左侧股动脉穿刺,行右股动脉造影,经导丝置入美敦力自膨式髂动脉支架,在吻合口处将支架快速释放,撑开良好,解除吻合口狭窄,恢复远端血流. 结果 术后即刻右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良好,右足皮温明显改善,肢体疼痛症状逐渐减轻.患者获随访1年6个月,患肢血运良好. 结论 介入法治疗胭动脉断裂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杨兴强 《中国骨伤》1997,10(2):58-59
xx.男.27岁,于1990年8月7日下午因车祸左小腿膝部被撞伤后疼痛活动受限急诊入院。病历号17856。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头胸腹部无异常,左膝部肿胀.浮髌试验阳性.抽屉试验向后阳性,直腿膝内收试验阳性,小腿外侧皮肤擦伤,范围约8x6cm2,轻度肿胀,皮下瘀血,足背动脉搏动稍弱。X光平片未见骨质异常。诊断:(1)左膝后交叉韧带损伤;(2)外侧副韧带损伤;(3)小腿软组织损伤;(4)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以石膏托外固定伤肢,松紧迫度。约5个小时后。病人述伤肢疼痛剧烈。查体见左小腿外侧皮肤泛白,皮温低,光亮,张力高,痛…  相似文献   

9.
急性局灶性肾梗塞的临床诊治(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肾梗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急性局灶性肾梗塞的临床诊治经验,并结合献对急性肾梗塞的临床疗法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解痉止痛和经静脉抗凝治疗,2例患疼痛缓解,随访复查局部肾梗塞灶仍存。结论急性肾梗塞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临床诊断中需提高对肾梗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11.
王君萍  舒冰  张家佳 《骨科》2015,34(6):752-754
目的 关注肝素/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方法 。 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病例资料,探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从而提出临床工作中的药学监护事项。结果 该患者出现的严重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肝素诱导的免疫反应有关,根据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与该药存在可能相关性。结论 对于术中、术后应用肝素合并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护,尤其是加强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如出现血小板减少,在排除其他药物作用的情况下,应高度怀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给予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性,52岁,因左腘窝肿块4个月伴小腿麻木1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发现左侧腘窝内侧有一直径约5 mm肿块,主诉无疼痛及其他特殊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时行彩超检查示左腘窝囊肿,未行特殊处理.后肿块逐渐增大,入院前1个月以来感觉左小腿外侧及左足背皮肤麻木.入院后查体:左侧腘窝内侧扪及一约3 cm×2 cm肿块,质中、张力较大、活动可、边界清、无压痛.左侧小腿外侧、左足背皮肤感觉减退.左腓骨颈部Tinal征(+).我院肌电图检查示左侧腓总神经部分损伤.  相似文献   

13.
黄柏辉 《中国骨伤》1997,10(2):54-54
xxx,男.21岁。1993年10月7日因拆高墙,被倒下的砖墙砸伤右大腿.患肢未加任何固定,颠簸3个小时由外县送我院治疗。查右大腿缩短向后内成角畸形,瘀肿。股骨中下1/3压痛,可价及异常活动,足背动脉博动微弱,膝关节以下肢温发凉,踝关节以下紫绍,踝及足趾伸屈活动障碍,Bp10.67/9.33kpa,X光照片示:右股骨中下固骨折,断端重叠4cm,向后成角28°,向内成角32°,处理:股骨踝上骨牵引,低分子右旋糖研静滴,活血化瘀中药内服,经上述处理后患肢紫绀减退,足部皮色转苍白,皮温凉,足背动脉微弱,被动牵拉踝及足趾未见明显疼痛加…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5岁.因“腹痛18d,剖腹探查术后2d”而于2011年6月12日人院。患者20d前无明最诱凶出现腹痛并晕厥1次.外院腹部CT检查提示“急性腹膜炎、腹腔内血肿”.行剖腹探矗术.术中见腹腔及盆腔内约有150ml陈旧性积血.并于后腹腔右侧见一大小为10cm×8cm×4cm肿物.侵犯周吲组织和血管,无法手术切除.未予处理。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6岁。因“左下肢水肿20余天”入院。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测量血压为150/90mmHg,查血肌酐为170μmol/L,尿素氮为10.0mmol/L,尿常规及双侧肾脏B超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示“左侧髂外静脉血栓”。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左下肢水肿逐渐加重,血肌酐升至856μmol/L。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2岁,主因“上腹部不适5月,加重1月”入院。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后壁见较深溃疡,活检证实为“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腹部CT检查提示“胃窦壁增厚,相邻小弯、胃角不除外受累”。肿瘤标志物CA72—4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17.
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按体重调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5~10d后继以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3~12个月。这一方案存在诸多限制,如:LMWH需注射给药;治疗期间需要频繁监测;VKA剂量不固定,须依照INR不断进行调整。而绝大多数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经医疗指导后,大部分疗程需在社区中度过,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可固定剂量、无需频繁监测、简便易用的口服药物来满足减轻患者用药负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6岁。1年前冈发热、咳嗽、胸痛、呼吸网难于外院行胸部CT检查,诊断为“胸腺瘤”,行穿刺活组织检查示:低分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多次行化疗治疗,肿瘤大小无明显改变。来我院就诊。入院时上述症状仍存在,但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9.
骨科大手术后易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DVT)。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实施手术的39例骨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例,采用自拟活血中药方剂,对照组2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海普宁)抗凝治疗,探讨中药早期干预对骨科大手术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及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4岁,因“间断上腹不适5年”入院,诊断“胃近端癌”.术中未见肝、胆、脾、胰腺及大网膜转移,决定行胃癌根治加食管-胃吻合术.显露腹腔动脉干,起点外径约为11 mm,距起点1.5 cm处分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外径分别约3 mm和6.5 mm.沿动脉干向中心侧解剖,切开肝胰皱襞被膜,发现脾动脉走行异常,于小网膜区形成一襻状,先向右下,然后转向左侧沿胃后壁走向胰腺上缘,走行约6 cm发出肝总动脉.结扎胃左动脉,处理胃小弯侧胃前、胃后壁相应分支.胃左动脉上方约4 cm处发出1支动脉,外径约2mm,向右走行于肝胃韧带的较高处,至尾状叶左侧肝左纵沟而入肝,确定左、右半肝均有完整的肝动脉血供后予以切断、结扎.完成第1、2、3、4sa、4sb、4d、7、8a、9、10、11p、11d、12a组淋巴结清扫,在肿瘤下缘5 cm处离断胃体,完成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肝功能及腹部彩超正常,术前螺旋CT检查见图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