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并分析药品监管部门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面的有效监测方法和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本地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多家医疗机构上报的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并对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所涉及到的药品种类以及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根据这些信息对目前药品监管部门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应对策略的制定,促进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有效性能够提升。结果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品种类包括抗生素、中成药、微量元素离子类药品,其中涉及的系统以皮肤、心血管和免疫系统为主。结论 对药品监管部门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制定,能够提升药品不良反应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药物治疗风险,提升其控制率,可以推动药物警戒生态的进程,维护群众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
张毛毛  郁晓梅  刘军  蒋磊 《安徽医药》2013,17(11):1990-1992
目的探讨亳州市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质量。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格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的中老年人不良反应/事件构成比高(29.29%),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59.8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用药所占比例最大(84.51%),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46.49%)。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是发现药品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最大限度保障公众安全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上市后安全评价的重要手段。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仍存在较多不足。1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2009年,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统计显  相似文献   

4.
《齐鲁药事》2010,29(1):2-3
2009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在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监测技术机构、各监测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共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95190份,其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OR/ADE)报告2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中一般ADR194例(97.00%);性别、年龄与A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院内门诊ADR39例;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125例,62.50%),其次为中成药(20例,10.00%);静脉用药引发ADR166例(83.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95例,47.5%);无死亡及后遗症报告;医师上报169例(84.50%)。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属性,药品安全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2008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表》(以下简称报表)13562份,同比增长9.8%。其中新的、严重的报表1756份,占12.9%,同比增长19.0%。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907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儿科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为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2年收集的41例儿科药品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41例药品不良事件报告中,患者男23例(56.09%),女18例(46.34%);0~3岁发生率最高,性别差异不明显;静脉给药20例(48.7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例(39.02%);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以头孢菌素类最多。结论医院应加强对儿科药品不良事件的监测,以确保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医药导报》2010,29(6):763-763
2010年4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0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概况: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日臻成熟200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638996份。自1999年开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收集的数量迅速增加,充分体现了报告系统不断完善的规律。特别是2008年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十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提出值得关注的问题。方法对2009至201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合并分析,探究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结果近十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质量快速提高,监测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存在值得关注和需要改进的问题。结论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技术监测机构应根据监测数据提示的风险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开展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重心,着力提高监测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水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08年1月~12月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502例,从年龄和性别分布、药品分类、给药途径、严重的ADR以及不合理用药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2例ADR/ADE中,大于60岁的患者占48.21%,抗感染药物占48.01%,严重ADR占5.98%,不合理用药导致药品不良事件(ADE)被认定为ADR的占10.16%。结论: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加强对老年患者用药监测是以后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