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58年的读经典、做临床的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该体系强调本于经典,源于临床。证是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并具体化为六点作为临床指导:1以中医理论为指导;2平脉辨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方无定方,法无定法;3以整体观为指导,胸有全局,整体辨证;4首分虚实;5动态辨证;6崇尚经方。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特色,然如何辨证,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士懋教授认为,要研究辨证论治,必须溯本求源。源在何处,源在经典。经典中处处体现着以脉定证的思想。李老正是继承了这一学术精髓,继而在仲景脉学求索的基础上,反复临床实践,最终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即平脉辨证思辨体系。主张以脉定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临证时强调胸有全局,首分虚实,动态辨证,崇尚经方。  相似文献   

3.
祝源隆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43-1143
本文提出,中医防治冠心病应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1)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病总纲;(2)标本同治,脉证合参,以脉统证为辨证思想;(3)辨证与辨病结合,整体调节,重视经方使用;(4)针对病机特点,合理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治疗痿痹病疗效突出,在寒证痿痹的临证思辨过程中首分虚实,以脉解症,以脉解舌,进而分析病机、确立治法和方药。虚寒者,脉多弦拘而弱或少力,治以扶正补虚为主,滋养脏腑为辅,可加大寒痉汤温补之品的剂量;实寒者,脉多弦拘紧而紧实,沉取有力,治宜祛邪和络。并通过医案说明治疗痿痹的平脉辨证思路和选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5.
生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1998年5~10月,用生脉胶囊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1),辨证分型参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中医辨证试行标准(2)。 2资料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生脉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生脉组30例,男15例,女 15例,年龄 44~75岁,平均(61.46±9.94)岁;病程1~24年,平均(7.43±6.54)年;稳定型心绞痛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轻度15例,中度14例,重度1例;辨证分型为心血…  相似文献   

6.
100例艾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证候学特点,探讨AIDS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100例AIDS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皮肤痒、纳呆、皮疹、胸闷等;舌象特征以舌色暗(紫)、苔薄白或白腻最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弦脉、沉脉、细脉等;最常见证型为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肝郁气滞。结论AIDS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端,虚劳和外感疫毒是病机的关键,主要分为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7.
齐向华教授在研究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在临证中将“大气下陷”分为虚实两端;在梳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五种“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思虑过度状态,烦躁焦虑状态,郁闷不舒状态,惊悸不安状态,精神萎靡状态),并构架出了相应的辨治体系;在传统脉诊的基础上,引入系统科学理论,融合现代脉法,创新性的构架出了“系统辨证脉学”体系,根据“系统辨证脉学”体系,指出大气下陷有三个病机层面:上焦气虚、下焦不固和气血沉积,进而总结出了“大气下陷”临床常见辨证脉象系统:下、进少退多、寸粗尺细、寸强尺弱,为临床辨治“大气下陷”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学术体系以"平脉辨证"为核心。干燥综合征在临床上多以滋阴润燥法治疗,但有时疗效并不显著,李老治疗本病时结合"平脉辨证",首分虚实,实者有热盛伤津、瘀血阻塞等证,虚者有阴津亏虚、阳气不足等证,还有虚实夹杂如阴虚火旺证,在治疗中并不拘泥于证型,以"平脉辨证"进行系统准确的辨证论治,做到"守绳墨而废绳墨",对我们学习、临床实践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虚实辨证针刺法与常规循经剌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8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辨证组(200例,虚实辨证刺法)与循经组(180例,循经取穴刺法),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辨证组的痊愈率为86%,循经组为31.1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痊愈好转病例的总平均治疗时间比较,辨证组为8.8d,循经组为15.5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辨证组明显优于循经组。结论:治疗软组织损伤,虚实辨证针刺法优于常规循经刺法。  相似文献   

10.
已故名老中医顾兆农医案选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00038)卢祥之顾兆农先生临证七十余年,治病讲求圆通灵活,脉症合参。对前人的经验、典籍,主张提纲撷要,不主张轻易的“舍症从脉”和“舍脉从症”;强调临床辨证的中心内容,就是分清虚实之轻重,寒热之偏胜...  相似文献   

11.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辨证分虚实两类。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其。实喘其治主要在肺,虚喘治在肺、肾,尤以肾为主。临床上往往虚实夹杂。1991年我和于致顺授师去俄罗斯奥伦堡工作,由于气候条件,空气污染等因素,当地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发病率较高。该病按中医辨证属喘证,我们先后治疗了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58岁;…  相似文献   

12.
《中藏经》对脏腑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它对病证的划分上,其以脏腑分证的手法主要有三。而更重要的是该书具体的脏腑辨证方法:脏腑辨证首论阴阳;虚实寒热,脏腑有别;外感内伤,辨从脏腑;以脏气为根本判别预后。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组系统梳理高血压中医相关文献后,认为现有中医辨证理论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高血压病的疾病本质,故提出血脉辨证理论,探讨构建高血压中医辨证体系。血脉辨证理论认为高血压位应在血脉,属中医学“脉胀”范畴;其病因广泛,但核心病机均为“脉络紧缩”和/或“脉络胀满”;其发病特点为“标在血脉,五脏相关,多因影响”;其证型析理宜以脉络紧缩和脉络胀满为纲,邪正虚实为目;高血压及其相关并发症均可用血脉辨证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4.
恩师李士懋教授系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工作指导老师,临证首分虚实,善用经方,在"脉学"、"伤寒"、"温病"、"心脑血管病"等方面造诣颇深。李师临证以"脉沉取有力为实,无力为虚"为辨别虚实的标准与纲领,降低了脉诊学习的难度,同时逐渐形成了"凭脉辨证"的治疗特色。现将李师凭脉巧用"薛氏4号方"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检测指标与中医虚实辨证的关系。方法:选择101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肿瘤组,按虚实证辨证标准分为偏虚型、偏实型、虚实并重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排除肿瘤者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及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poA1、ApoB100)、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指标。结果:肿瘤组ApoA1、CD3、CD4、CD4/CD8、NK、ApoA1/ApoB100(Al/B100)等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poB100、IgG、IgA、CD8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肿瘤组偏虚型的ApoB100及偏虚型、虚实并重型的ApoA1、CD3、CD4明显低于偏实型,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偏实型、虚实并重型的ApoB100高于偏虚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虚实并重型的NK、A1/B100低于偏虚型、偏实型,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式建立的虚实判别方程中只有ApoA1、ApoB100被保留,判别方程总回代符合率为62.4%。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载脂蛋白代谢及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但以血清载脂蛋白A1、B100为恶性肿瘤中医虚实辨证的最佳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有关浮脉的对比分析陈有明李合亢菊梅甘肃省武威市防疫站(733000)主题词《金匮要略》浮脉/历史对比研究读《金匮要略》发现有关浮脉的辨证问题,大约有20多处,虽以浮脉为主,然在辨证论治上却又有不同,为探求平脉之理,实有综合、归纳、对比、分...  相似文献   

17.
对于遗尿的临床治疗,脉诊在遗尿的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脉来判断遗尿的寒热虚实。一般规律而言,证实脉实,证虚脉虚,以脉的有力无力定虚实。抛开遗尿辨证分型的固有思维,以李士懋平脉辨证论治为临床指导,以经典理论为治病思考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脉诊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解析了仲景在《伤寒论》六经辨证过程中,运用脉诊的思想方法,有七个要点:一是根据六经病病理而确定的主症主脉,以此展开六经病经证、府证、正局、变局、合病、病的辨证;二是注意脉象动态变化,及时了解病情的趋向和传变;三是以脉析证,确定可否汗、下的治疗原则;四是掌握脉的阴阳属性和组合规律,确定病因之异和虚实寒热之变;五是掌握寸、关、尺脉的个性与共性,判断不同的病位与病证。六是分析脉与症的内在联系,发现五脏间的生克乘侮病理;七是重视脉症相反时的脉象,判断阴阳气血乖戾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杜君辉 《四川中医》2002,20(8):21-23
肝火之病,成因颇多,病证繁多,变证复杂。临床辨证要先辨虚实,次辨兼证,治以调肝为先,次治兼证,或两者并治。提出治肝火十法:(1)清肝泻火法;(2)疏肝抑火法;(3)滋阴降火法;(4)清肝化痰法;(5)清肝熄风法;(6)清肝和胃法;(7)清肝泻肺法;(8)清肝泻心法;(9)清肝滋阴法;(10)凉血清肝法。  相似文献   

20.
丁香柿蒂在呃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呃逆一证的冶疗中丁香柿蒂及其它中草药有效成分相互配合(相须、相使),在治疗方面由以和胃、降气、平呃为主。在辨证上首先必须掌握虚实、分辨寒热。兹以虚实为纲,分别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