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1例晚期肺腺癌口服厄洛替尼,连服2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21例中PR 5例,SD 10例,PD 6例,有效率为23.80%;疾病控制率为71.43%;中位肿瘤进展为5.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7个月。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皮疹、皮肤瘙痒、腹泻、恶心,多为Ⅰ-Ⅱ度,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厄洛替尼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好,能延长其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5例经放疗和化疗方案为"TP"或"GP"治疗无效或失败的肺腺癌患者。吉非替尼250 mg次/,口服,1次/d;服用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10例,进展9例,有效率24%,疾病控制率64%,中位生存期5.2个月(1~18个月),1年生存率52%;主要毒副反应是皮疹、皮肤瘙痒、皮肤干燥、腹泻和恶心,多为Ⅰ~Ⅱ度。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有一定疗效,安全易耐受,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吉非替尼二线或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时间尚不理想.本研究旨在观察培 美曲塞对全身化疗和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2例经过全身化疗和吉非替尼治 疗后肿瘤进展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21天为1周期,并口服地塞米松、叶酸 和肌肉注射维生素B12以减轻毒副反应.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客观缓解率进行评价,毒副反应按美国国立癌 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药物毒性评价标准(第3版)进行评价.结果 32例患者中,部分缓解4例(12.5%),疾病稳 定11例(34.4%),疾病进展17例(53.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0个月,1年生存率为 37.5%,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多为I、II级.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较轻,病人耐受性良好.结论 对于晚期肺 腺癌患者,在化疗和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给予培美曲塞解救治疗有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32例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 mg,口服,每天1次,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中,CR 0例(0.00%),PR 8例(25.00%),SD 13例(40.62%),PD 11例(34.38%),有效率为25.00%,疾病控制率为65.6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3个月,1 a生存率为34.38%。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吉非替尼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12例Ⅳ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每日口服一片(250mg)。观察近期疗效。[结果]12例患者中CR1例,PR7例,SD3例,PD1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4.7个月。毒副反应:12例患者中2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腹泻。均能耐受,未发生因毒性停药的现象。[结论]吉非替尼对部分Ⅳ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22例吉非替尼250mg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复治患者,至少服药4周,评价中位生存期、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位生存期10.9个月,疾病控制率72.7%,无进展生存期6.6个月。全组患者症状缓解率54.5%。服药28d后KPS评分提高20±5分,未出现Ⅲ~Ⅳ度药物毒性反应。[结论]吉非替尼单药对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老年局部晚期肺腺癌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6例EGFR突变的老年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3DCRT联合EGFR-TKI(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结果全组26例EGFR突变的老年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有效率88.5%,疾病控制率96.2%,中位生存期32.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8.7个月,1、2 a生存率分别为95.0%、72.0%。主要毒副反应为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皮疹和骨髓抑制,所有毒副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 3DCRT联合EGFR-TKI治疗EGFR突变的老年局部晚期肺腺癌疗效好,且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Gefitinib)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55例化疗失败或不宜化疗的Ⅳ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口服250mg/d,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55例患者中无CR患者,PR 21例(38.2%),SD水相逢15例(27.3%),疾病控制率(DCR=CR+PR + SD)65.5%,PD19例(34.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7.2月,1年生存率为43.6%。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痤疮样皮疹28 例(50.9%),皮肤干燥19例(34.5%),腹泻14例(25.5%), 恶心7例(12.7%),肝功能异常(ALT,AST 升高)1例(1.8%)。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有效,毒副反应轻微,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003年4月至2006年6月用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8例,服药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 38例均可评价疗效,获得CR 0例,PR 8例(21.05%),SD 18例(47.37%),疾病控制率为68.42%,PD 12例(31.57%);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1~26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5个月,与药物相关的毒副反应为:皮疹19例(50%)、恶心10例(26.3%)、腹泻9例(23.68%)、皮肤干燥5例(13.16%)、乏力3例(7.89%),其它如发热、口腔溃疡及关节痛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5%,实验室指标末见明显异常.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少,耐受性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单药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Gefitinib组,20例)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R+TMZ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总生存期(OS)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Gefitinib组中位生存期(OS) 15.5个月,R+TMZ组10.8个月(P<0.05).Gefitinib组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R+TMZ组主要毒副反应是恶心、呕吐.Gefitinib组生活质量高于R+TMZ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均可用于肺腺癌伴脑转移的治疗,但吉非替尼组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近期疗效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相当.吉菲替尼中位生存期优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吉菲替尼组毒副反应轻微、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化疗异时联合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6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应用含铂2药化疗.疾病进展时予TKI吉非替尼或厄罗替尼治疗,或TKI初始治疗进展后使用化疗;交替进行。总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66例患者中,58例是化疗-TKI治疗模式,再化疗的有效率为15.5%,8例是TKI-化疗模式,再次TKI的有效率为25.0%,稍高于化疗-化疔模式患者中第二次治疗的有效率(12.7%)(χ2=2.6,,P=0.08)。化疗-TKI治疗与TKI-化疗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期(OS)无明显差异(18.3个月VS17.5个月)(P=-0.44),但明显长于化疗-化疗患者(6.9个月)(P=0.0001)。交替治疗患者的3-4度不良反应与对照人群相似。[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TKI与化疗交替联合治疗能提高有效率,明显延长生存时间,与交替方式(给药顺序)无关。  相似文献   

12.
陈巍魏  夏莹子  李鹏 《肿瘤学杂志》2014,20(10):796-799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既往接受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过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肺腺癌患者41例,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130mg/m2(d1,8)单药化疗,每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1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3例(31.7%),疾病稳定(SD)21例(51.2%),疾病进展(PD)7例(17.1%),疾病控制率(DCR)82.9%,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脱发和腹泻等。[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TKI治疗失败后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较好,疾病控制率高,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10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10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7.6%、8.6%、1.9%,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95%CI:7.9~10.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S评分、首诊伴脑转移、肝转移、骨转移以及治疗方式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S评分、首诊伴脑转移、治疗方式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临床分期、PS评分、首诊伴脑转移、治疗方式可能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Feasibility of gefitinib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s uncertain. This phase II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usefulness of gefitinib therapy as a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elderly patients who have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mutations.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enrolled chemotherapy-naïve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aged 75 years or older. Patients were administered gefitinib (250 mg) once daily until progression or unacceptable toxicity.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response rate (RR), and secondary endpoints were 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defined as complete response [CR] plus partial response [PR] plus stable disease [S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toxicity profile.

Results

Between April 2008 and November 2009, 17 lung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were enrolled. Overall RR was 5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33% to 81%), with 2 patients achieving CR and 8 PR. SD was noted in 5 patients, and DCR was 88% (95% CI: 62% to 98%). Median PFS was 12.9 months (95% CI: 2.2 to 23.6 months), and median OS had not yet been reached. Major grade 3 toxicities were skin rash (12%) and increased levels of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or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18%).

Conclusion

First-line treatment with gefitinib was effective and well-tolerate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s.  相似文献   

15.
单纯放疗和综合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放疗和放化疗综合治疗结果。[方法]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年龄≥70岁接受放疗和放化综合治疗的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分型鳞癌65例,腺癌24例,大细胞癌5例,其他类型11例(分类不明癌);分期ⅢA43例、ⅢB62例;治疗方法:单纯放疗70例,综合治疗35例,其中同步放化疗7例,序贯化放疗28例。中位放疗剂量60Gy(34~74Gy)。[结果]存活病人中位随访17.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7.1个月,1年生存率65.8%,3年生存率19.8%,5年生存率15.0%。全组72例(68.6%)出现复发转移,其中胸内复发31例(29.5%),远地转移34例(32.4%),7例(6.7%)出现胸内复发及远地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卡氏评分和放疗剂量显著影响预后。15例(14.3%)患者出现NCICTC≥3级放射性肺炎。放化疗综合治疗组血液毒性反应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53.3%vs.7.1%,χ^2=27.0,P〈0.001)[结论]老年(≥70岁)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和放化疗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卡氏评分和放疗剂量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加奈达铂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方法采用培美曲塞(Pemetrexed)500mg/m2、iv、d1,奈达铂(Nedaplatin)80mg/m2、iv、d1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2Gy/F,总剂量64~70Gy治疗37例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9.6个月,总有效率86.4%,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3%、48.6%,中位生存时间为20.3个月,中位无进展时间为13.4个月;不良反应以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为主,多为Ⅰ-Ⅱ级。结论培美曲塞加奈达铂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严爽  王礼  吴月兵 《中国肿瘤》2013,22(11):918-921
[目的]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对控制脑转移的作用。[方法]83例Ⅳ期(或复发)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同期67例化疗患者作为对照,随访脑转移出现的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经中位11.4个月的随访,TKI组脑转移发生率低于化疗组(18.29%vs 35.38%,χ2=5.5,P=0.019)。TKI组中发生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7.6个月(6.9~8.3个月),明显长于单纯化疗组4.9个月(4.4~5.4个月)(χ2=15.6,P=0.001)。TKI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4个月(95%CI:10.3~12.6),长于单纯化疗组的7.5个月(95%CI:6.6~8.5)(χ2=19.3,P〈0.001)。[结论]TKI降低晚期NSCLC患者脑转移的风险,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inhibitor,EGFR-TKI)对肺腺癌的疗效和血清肿瘤标志物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48例应用EGFR-TKI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时间和治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EGFR-TKI治疗后有效率为58.3%,控制率为65.6%;中位生存时间为13.2月。统计学分析显示:吸烟史、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EGFR-TKI的疗效相关(P<0.05);治疗前血清CEA,CA19-9水平高者有着更高的治疗有效率、控制率和更长的生存期(P<0.05)。结论 EGFR-TKI治疗前血清CA19-9和CEA的水平对预测EGFR-TRI对肺腺癌患者的疗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在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中的疗效、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1例初始化疗失败的转移性肺腺癌,应用吉非替尼250mg口服,每日1次,直至出现有客观证据的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用Kaplan-Meier法拟定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因素。结果:21例患者中CR3例(14.3%),PR例8(38.1%),SD3例(14.3%),PD7例(33.3%)。客观缓解率为52.4%,疾病控制率为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为8个月。1年生存率为33.3%(7/21),2年生存率为95%(2/21)。好的PS评分与生存期延长显著相关(P<0.01)。结论:吉非替尼对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疗效好,能有效改善生存时间,体力状态评分与吉非替尼治疗的生存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6例晚期NSCLC患者使用盐酸埃克替尼,直到病变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观察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可评价疗效196例,CR 3例(1.5%),PR 57例(29.1%),SD 78例(39.8%),PD 58例(29.5%)。总有效率为30.6%(60/196),疾病控制率为70.4%(138/19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4.2个月,1年生存率为60.7%。腺癌患者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中位PFS显著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的皮疹(62例,31.6%)及腹泻(32例,16.3%)。[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