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用PCR-RFLP技术检测131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35名健康对照者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并测定2组的血脂水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应用颈动脉B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结果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KK基因型分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K等位基因频率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K基因型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呈负相关[OR=0.379,95%CI(0.160~0.899)1,RK+KK基因型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亦呈负相关[OR=0.563,95%CI(0.337~0.940)].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中K等位基因携带者和非携带者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Apo-A、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携带者HDL-C水平较非携带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K等位基因携带者和非携带者中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及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携带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较非携带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易感性相关,其中K等位基因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保护作用.推测其保护机制为通过升高血浆HDL-C水平起到减缓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同型半胱氨酸(Hcy)、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例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卒中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 100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 101例。同时选择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脂、UA、Hcy、IL-6及hs-CRP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组TG、TC、HDL-C、LDL-C、UA、Hcy、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5)。中青年组UA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P 0. 05)。不稳定斑块患者IL-6、hs-CRP、UA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患者(均P 0. 05)。结论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学相关指标(UA、IL-6、hs-CRP)明显增高并可能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相关,高UA可能是青年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加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3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及145例对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评价。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TG及TC等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6,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吸烟、糖尿病、TG、TC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模型评价效果较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并对卒中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88例患者随访期间,19例发生急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9.5%.出血性脑卒中占1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无相应合并症者脑卒中发病率均明显增高(P<0.05和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与脑卒中发病明显相关。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对脑卒中发病危险性的作用依然存在,而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消失。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并发脑卒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为脑卒中发病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胆固醇血症可增加脑卒中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05-2012-07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根据是否合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血压参数间的差异。结果组间年龄、性别、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收缩压、脉压、ISH发生率显著升高;组间nMSBP、nM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MSBP、dMDBP、血压昼夜节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BP、PP及血压节律异常是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压节律异常、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动脉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SBP、PP及血压节律异常是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我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与同期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中青年缺血组不明原因型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中青年对照组相比,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心脏病、Hcy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老年缺血组相比,糖尿病、心脏病、男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心脏病是诱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方法我院2012-03-2014-03急诊留观或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组)以及在我院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胱抑素C与其他相关危险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胱抑素C与上述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正相关性,了解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和三酰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升高、体质量、BMI、血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胱抑素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身高、体质量、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与胱抑素C无相关性(P0.05);患者收缩压、血糖水平以及年龄与胱抑素C存在相关性(P0.05),且患者收缩压、血糖水平升高、年龄与胱抑素C呈正相关;对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且胱抑素C是影响患者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且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收缩压、血糖水平及年龄因素有正相关性,能够用于临床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对预防、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及主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并以1:1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年龄≥6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3例作为对照,对患者行全方位的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自身以及家族患病史,对患者的主要生活习惯,可能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同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结果青年组患者中腔隙性梗死41例(65.1%),老年组30例(47.6%);青年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5:1,老年组为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中双侧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多支动脉斑块以及无超声异常等类型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史和既往心血管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腔隙性梗死最多,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早发家族性心血管病史、家族高血压史以及高血压和吸烟酗酒史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方法 选取89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及11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其空腹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女性患者(P<0.05).脑梗死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男性患者瘦素水平均低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 青年卒中患者存在高瘦素、高胰岛素水平,这两者可能是导致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4名同年龄健康对照患者及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86名同年龄对照组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及老年脑梗死组。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回归系数为2.98,相对危险度为8.67;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回归系数为1.75,相对危险度为5.7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引起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