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男,48岁,1978年7月15日求诊于余。患汗闭症两载有余,初起仅头面、胸背无汗泄,后渐至遍体无汗泄。每当盛夏气温达35℃以上时,站在太阳光下工作30分钟左右,即感身灼热如焚,测体温高达39℃以上,当避入阴凉处后,体温则逐渐降至正常,伴面赤、头痛、胸闷、气急、口渴,烦躁不安,全身皮肤干燥,  相似文献   

2.
3.
刘凡 《光明中医》2014,29(12):2657-2658
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之一,天气炎热、穿衣过多过厚、被子盖得过厚,或剧烈的活动,进热食、辣食等都可见出汗较多的现象,这种出汗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小儿突然受到惊吓而出汗,镇定以后汗自然停止也不能算是病态.小儿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即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大汗淋漓的一种症状,多发于5岁以内的小儿.小儿汗证有盗汗、自汗之分.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者称盗汗,多属阴虚.不分寤寐,无故出汗者称自汗,多属阳虚.故需辨别阴阳属性实施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4.
介绍张耀教授治疗汗证的经验。阐述汗证的辨证论治先分虚实,虚分为阳气虚和阴血虚,实有表实里实之别,表实多暑热、风热,里实有气郁、痰热、血瘀、积食、腑实等。其次强调辨部位,有头汗、胸背汗、腋汗、下身汗的区别,根据经络理论辨别不同部位辨证用药。并指出实证汗出不能忽视气机郁闭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5.
所谓“汗症” ,是指人体不正常的出汗现象 ,如在安静状态下 ,不因气温过高或厚衣叠被所致 ,全身或人体某些部位汗甚多 ,或湿透衣衫 ,或如水洗则为病态。经多年临床 ,我们对汗症辨治总结出了一点经验 ,浅谈如下。1 辨证治疗治疗汗症 ,我们认为首先应明辨阴阳虚实 ,阳虚者 ,益气温阳固表 ,阴虚者 ,养阴敛汗 ,湿热汗出者 ,宜清化湿热 ,邪去则汗自止 ,切忌见汗止汗 ,以防闭门留寇。1 1 表虚不固证 :多为自汗 ,动则尤甚 ,汗出以头颈、肩、背明显 ,汗后乏力 ,神疲畏寒 ,肢端欠温 ,面色无华或白 ,易感受风寒 ,唇甲色淡 ,苔薄白 ,脉细弱。治以 …  相似文献   

6.
7.
笔者辨证治疗肺结核患者汗证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汗,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出于体表。无论外感内伤,皆可引起出汗的失常。因此,询问、观察病人出汗的异常情况,对临床护理工作多有裨益。通过了解病人出汗与否以及出汗的时间、部位、性质、量的多少等,可判断疾病的属性,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表证汗出当察汗透与...  相似文献   

9.
脏腑辨证治疗汗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证,包括自汗、盗汗,是指人体不因外来因素而汗出,并作为临床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至于因某些疾病所导致的出汗症状,一般不属于汗证的范畴。笔者在临床中,依据脏腑辨证的方法对汗证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初步体会简介如下: 1.辨证方法 心阳(气)虚:汗出畏寒,心悸怔忡,面色(白光)白,胸闷气短,动则气喘,或身体(目闺)动,舌质淡或隐隐青紫,苔薄白而润,脉迟缓或结代。治疗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酌加酸枣仁、茯神、远志等安神宁心药物。如冷汗淋漓,恶寒踡卧,肢冷,脉沉迟之阳虚甚者,可配合参附汤同用。心气虚而汗出心悸,活动后加重,无明显阳虚症状者以养心汤化裁治之。  相似文献   

10.
张振辉 《中医杂志》1993,34(12):740-741
半身汗出的特点是指以鼻脐为正中线,一侧汗出,一侧无汗者,这是各种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一种症状。笔者曾收治23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  相似文献   

11.
正汗证在中医学中是指由于脏腑机能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而致津液外泄失常的病证,西医中的原发性多汗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肿瘤、某些药物导致的继发性多汗均可归于汗证范畴~([1])。汗证的中医病机不离虚、实二纲,虚证多因气血阴阳亏虚,实证多属湿热痰瘀郁滞~([2]),故汗证的辨证治疗首当辨清虚实,以调和气血阴阳为目的,再根据证候的不同表现选择相对应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脑病汗证辨证施治三则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程为平,吴勃力,聂卉黑龙江省干部疗养院李淑兰,莫晶,郑瑞福脑病汗证系指脑病时外界适应能力随之减弱,而在非厚衣及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时出现汗出异常的一种证候。多由髓海不足,禀赋薄弱,脑和五脏功能失调所致。辨证施治时,虚...  相似文献   

13.
汗证辨证治验40例曾炳杨江苏省武进市坊前乡卫生院213174汗证在外感及内伤杂病中都极为常见,特别是在内伤杂病中成为病人主诉的症状,故对汗证的辨治,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意义。1一般资料本组4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8例,女22例。属于湿邪不化,汗出肌...  相似文献   

14.
15.
《黄帝内经》认为汗是由人体阳气蒸化阴液经玄府排泄而成,来源于水谷精微所化的津液,与血液、脏腑关系密切;其排泄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卫气的调控。而汗出异常的病因病机繁多,如六淫邪气、情志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历代医家认为汗出异常与中风病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汗出异常是中风病的先兆症状,也是其常见症状,可见于中风病的各个阶段。而从中医角度阐释汗出形成的机制以及汗出异常在中风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可为中风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褚芹 《国医论坛》2002,17(4):19-20
中医非常重视个体差异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关于体质辨证的理论记载。《内经》从五行属性、阴阳大小、体形肥瘦、禀性勇怯四个方面对体质分类 ,而且认为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密切的关系。现代体质病理学认为 ,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 ,在环境的影响下 ,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机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 ,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个体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体质辨证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甚至有人提出“辨…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临床上通常以"八纲辨证"治疗一系列以汗出异常为主的汗证。笔者通过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所得,发现若能结合脏腑、经络辨证,对于汗证的治疗往往收到奇效。  相似文献   

18.
谢华文 《江西中医药》2007,38(12):31-31
半身汗出的特点是指以鼻脐为正中线,一侧汗出,一侧无汗者.笔者以中医药治疗本病1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6~59岁,病程5~12年.辨证分为5型,其中阳明热盛证2例,肝经郁热证4例,阴虚内热证5例,气血两虚证4例,阳气亏虚证3例.  相似文献   

19.
《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已有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程益春教授在治疗汗证时以辨证论治为主要理论指导,并与经验用药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汗证”的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出了汗证中有汗出证、无汗证、多汗证、少汗证与汗解证五大类,在五类汗证中,共计汗证种别有48种之多,涉及条文90多个。由此说明,任何一个症状,在辨证论治中都有它的多面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同一个症状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有其不同的表现方式,而这一表现方式,正是形成这个症状时所存在的病因、病机演变的差异,从而提示我们在临床辨证论治时,应对病人的每一个细节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