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爱军白玲  张赤兵 《现代护理》2006,12(16):1516-1517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不可缺少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瘘管内血栓形成,造成动静脉内瘘管堵塞时有发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科自2001年起应用尿激酶疏通堵塞的内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结果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1.42±13.30)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1月~8年。急性血栓形成病程1h~6d。溶栓成功14例,溶栓失败6例,成功率70%。平均溶栓时间为(10.73±5.94)h,平均尿激酶溶栓剂量为(81.75±40.01)万U。溶栓成功率与静脉流出道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尿激酶直接注射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使进一步球囊扩张成为可能,并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及手术重建及其相关并发症,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注射尿激酶(5~50)×103U(平均21.6±13.1)×103U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局部溶栓。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并监测血压,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共行50次溶栓治疗,成功43例次(86%),瘘管在注射尿激酶(47.3±62.8)min后通畅。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PT、Fib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无1例患者发生出血及栓塞并发症,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女性患者、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不可缺少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但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瘘管内血栓形成,造成动静脉内瘘管堵塞时有发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科自2001年起应用尿激酶疏通堵塞的内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进行溶栓的疗效,探讨简单、安全、有效的溶栓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3例患者43例次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资料,比较溶栓前后的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23例患者共行43例次溶栓治疗,成功33例次占76.7%,未见不良反应.溶栓治疗与血栓形成的时间有关,与年龄、透析年限及内瘘使用时间无关,溶栓前后APTT、Fbg、INR、P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激酶对动静脉内瘘溶栓治疗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注射尿激酶 5~ 5 0万u平均 (2 1.6± 13.1)万u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局部溶栓。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并监测血压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共行 5 0次溶栓治疗 ,成功 43例次 (86 %) ,瘘管在注射尿激酶 (47.3± 6 2 .8)min后通畅。在治疗成功例次中男性和绝经期女性比例显著高于未成功例次 ,在血栓形成时间上治疗成功例次显著短于治疗未成功者 ,治疗未成功例次中血栓形成时间在 48小时以上者及病因为血栓性静脉炎者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治疗成功例次。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PT、Fib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无 1例患者发生出血及栓塞并发症 ,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结论 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 ,创伤小 ,成功率较高 ,不良反应少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女性患者、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 目的 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疗效和正确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 结果 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 0 例,男性6 例,女性1 4 例,平均年龄(6 1. 4 2? 13.30)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1 月~8 年。急性血栓形成病程1 h~6 d。溶栓成功14 例,溶栓失败6 例,成功率70%。平均溶栓时间为(10.73 ? 5.94)h,平均尿激酶溶栓剂量为(81.75 ? 40.01)万U 。溶栓成功率与静脉流出道状态显著相关。 结论 尿激酶直接注射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并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及手术重建及其相关并发症,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尿激酶20万U+生理盐水20 mL,用头皮针在血栓形成处上方1~2 cm向血栓(离心)方向穿刺,将药液缓慢注入内瘘血管进行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2例内瘘闭塞患者经过尿激酶溶栓治疗后,9例效果良好,血流量恢复正常,3例无效。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内瘘闭塞,效果显著,创伤小,不良反应少,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使用尿激酶5万-50万U局部溶栓,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及肝、肾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5例患者共行38次溶栓治疗,成功34例次(89.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溶栓成功惠者随访1、3、6、9及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90.3%、80.6%、71.0%、54.8%及41.9%。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成功率及长期通畅率较高,不良反应也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8例44例次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柃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护理资料.结果 28例共44例次溶栓,32例次溶通占72.7%.溶栓成功率与血栓形成时问及有无附壁血栓形成明显相关.溶通组有53.13%患者发生再栓塞,再栓塞的发生率与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再栓塞的发牛率高.尿激酶量≤60万U溶通例数达81.3%,栓塞≤36 h溶通例数达96.9%.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血肿、鼻衄及牙龈出血.注意溶栓时穿刺进针部位及方向对溶栓效果及减少副作用十分必要.结论 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操作简单,溶通率高达72.7%,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溶栓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溶栓用尿激酶剂量以不超过60万U为佳,溶栓时机应选择在内瘘栓塞24 h以内,最多不超过36 h.溶通后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可预防溶通后再发栓塞.注意溶栓时穿刺进针部位及方向对溶栓效果及减少副作用.溶栓期间建议采用临时血管通路减少内瘘损伤.  相似文献   

11.
汝琨  赵晓霞 《全科护理》2013,(24):2251-2252
[目的]总结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病人溶栓治疗护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双针法穿刺分别从人工血管动静脉吻合口端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帮助人造血管再通。[结果]14例病人溶栓成功,溶栓失败10例,成功率为58.33%。[结论]双针法用尿激酶及时溶栓的治疗护理措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正>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在永久性血液通路丧失功能中占90%,发生率0.5~0.8次/(人·年)[1]。其主要表现为:内瘘静脉侧搏动、震颤和血管杂音减弱或消失,透析时血流量不足,透析时静脉压高,回路血色变暗等等[2]。通常血栓形成时间在48 h内的患者选择尿激酶溶栓治疗仍然有较好的效果,但如何在溶栓治疗中动态检测血栓的变化并随时调整尿激酶的用量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命线,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最常见的原因.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关键,而尿激酶局部溶栓是创伤小、见效快的治疗方法.本院对15例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血管内溶栓,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命线,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最常见的原因。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关键,而尿激酶局部溶栓是创伤小、见效快的治疗方法。本院对15例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血管内溶栓,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溶栓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8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28例共44例次溶栓,32例次溶通(72.7%)。溶通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短于溶栓失败组,溶栓失败组附壁血栓形成发生率较溶通组高。溶通组有53.13%患者发生再栓塞,再栓塞的发生率与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再栓塞的发生率高。尿激酶量≤60万IU溶通率达81.3%,栓塞≤36h溶通率达96.9%。2例溶通后16~48h再次栓塞,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再次溶通。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血肿、鼻衄及牙龈出血。结论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操作简单,溶通率高达72.7%,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溶栓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溶栓用尿激酶剂量以不超过60万IU为佳,溶栓时机应选择在内瘘栓塞24h以内,最多不超过36h。溶通后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可预防溶通后再发栓塞。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临床资料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中男65例, 女33例,年龄20~65岁,每周透析4~12小时,血流量200~250ml/min.血内瘘使用1~2年71例,2~4年22例,4年以上者5例.其中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2例,取栓后应用良好.闭塞者3例,重新手术2例,改用其他血管通路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左腕部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疗效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注射行溶栓治疗并行全程护理,观察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21例患者共行21次溶栓治疗,成功17例次.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21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出血及栓塞并发症,成功率为81%.[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创伤小,辅以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日常维护及如何避免和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总结58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过程。结果47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正常,而11例出现了内瘘闭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内瘘锻炼方法、穿刺方法、按压方法及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和严格无菌操作是保护动静脉内瘘,避免内瘘闭塞、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患者,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是否患糖尿病、内瘘使用时间、血栓闭塞段长度、血栓闭塞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及内瘘解剖因素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成功开通69例,手术成功率为82.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1%,无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成功率在性别(χ^(2)=0.202,P=0.653)、糖尿病(χ^(2)=0.387,P=0.534)、内瘘位置(χ^(2)=0.082,P=0.774)、内瘘建立时间(χ^(2)=2.889,P=0.089)、血栓闭塞长度(χ^(2)=1.445,P=0.229)、内瘘闭塞时间(χ^(2)=0.082,P=0.774)、血红蛋白(χ^(2)=0.365,P=0.546)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内瘘解剖因素密切相关(χ^(2)=29.238,P<0.001)。其中有2条静脉流出道(χ^(2)=18.287,P<0.001)或3条静脉流出道(χ^(2)=24.199,P<0.001)相对于有1条静脉流出道者手术成功率有显著差异,但前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002,P=0.967);多因素分析显示内瘘静脉流出道的数量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8.296,95%CI:2.724~25.267,P<0.001),内瘘建立时间是影响手术成功的保护因素(OR=0.976,95%CI:0.959~0.993,P=0.006)。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安全有效。内瘘静脉流出道数量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内瘘建立时间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保护因素,而性别、糖尿病、内瘘的位置、血栓闭塞长度、闭塞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均不影响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健康通畅的血管通道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动静脉内瘘对于维持血液透析来说就是一条“生命线”,为探讨正确使用动静脉内瘘,避免或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本文对萍乡市人民医院125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