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雷特·哈特是主要以美国西部为创作背景而闻名世界的美国作家。布雷特·哈特于1836年生于美国纽约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少年时期的哈特就对父亲的藏书室兴致盎然,在这里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这也为以后他在文坛崭露头角奠定了一定文学基础。哈特18岁的时候,在遥远的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掀起了一股狂热的采金浪潮,  相似文献   

2.
有限忠诚     
曾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跟着父亲到田里干活,锄草时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皙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看到父亲生气要打他,心想假如逃跑的话,父亲打不到会更生气,那怎么能说是孝昵,就等在那里,一动不动.结果他父亲曾皙手头也没个准儿,一点分寸也不懂得拿捏,一棒子...  相似文献   

3.
布勒特·哈特是美国文学开始走向独立时的“乡土文学”作家,他有关中国人的创作是其“乡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是把中国人当作神秘的“他者”来展示的,表达了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民族在相遇时的自然、正常的感受。哈特因幽默诗《异教徒中国佬》而风糜全美国;他对神秘的“他者”的描绘隐含着一种妖气,但是比较客观的超然冷漠中带有揶揄的成份;他展示的神秘的“他者”形象让人难以忘怀,因为这不仅与美国文化背景中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语境有关,更重要的是有着他个人独特的文化背景的印记,这使得美国读者和中国读者能够比较容易地走进他的乡土文学世界中,从而体会两种文化冲突和共存的境遇。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麦考公司董事长是犹太人,他1946年随父亲来到美国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德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20年后,父亲死了,他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一位医药界的专业人士在得知父亲身患癌症已到晚期时,没有为父亲选择手术及放疗和化疗,而是顺应父亲的要求,只为他进行了镇静镇痛治疗,并把父亲送回老家,让老人安享最后的人生.这件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在思考面对绝症与死亡如何进行抉择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就是——目前我国的恶性肿瘤患者普遍接受着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6.
何思达 《求医问药》2011,(10):17-18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很不幸,我父亲也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方便父亲监测血糖,我为他购买了一台家用血糖仪,让他每天在家自己测量血糖。  相似文献   

7.
PDCA循环最早由美国质量控制之父休哈特于1930年提出,后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再度挖掘出来,改进为PDCA模式,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钥匙     
这是父亲讲给我的故事。 有一位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成了一名孤儿,孤苦伶仃,一无所有,流浪街头,受尽人间的磨难。最后,终于创下了一份不菲的家业,而他自己也已到了人生暮年,该考虑辞世后的安排了。  相似文献   

9.
陈伯今年60岁了,他的一生可谓充满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这两大人生悲事都和陈伯不期而遇.也许是对妻子感情太深,亡妻之后的陈伯一直没有再娶,既当爹又当妈地将儿子陈辉拉扯大.好不容易等儿子大学毕业事业小有所成时,陈伯被诊断为胃癌晚期. 知道了这个结果后,陈伯心里突然有一种悲愤和怨怒,他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自己一生从未做过什么坏事情,为什么偏偏让他摊上这样的病魔. 这个事情对儿子陈辉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觉得自己欠父亲的太多了,长这么大,几乎一直奔波于自己的学业和事业,他还从未对父亲尽过孝心.如果父亲就这么走了,自己面对的就是一辈子的愧疚和悔恨.  相似文献   

10.
一位美国男弦在他出生前三个月,他的父亲就因为一场毒外的事故去世了。他母亲独自一人生下了他,为了维持生计,妈妈一边工作,一边读了护士学校,成为一名注册护士。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来自贵州的求医者。2009年6月初,我父亲因身体不适去当地医院检查,医生确诊他患了尿毒症,经当地多家医院诊治均不见好转,且病情日渐加重。同年11月初,医生给我父亲下了病危通知书,并认为他只能活几个月了。我们束手无策,只好为父亲准备后事。就在此时,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的袁发焕主任是一位医术精湛、德高望重的好医生,他也许能治好我父亲的病。然而,我们也不晓得父亲的身体是否能经得住颠簸之苦,如果袁发焕主任也治不好父亲的病怎么办?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犹豫不决。经过全家的商讨,我们最终决定去重庆求医。只要有一线希望,也要治好父亲的病。于是,我们来到了重庆,找到了新桥医院肾内科的袁发焕主任。"我没有把握一定治好你父亲的病,但可以试试能否先缓和他的病情。"袁发焕主任说。第二天一大早,袁主任就来到了病房,仔细地为我父亲进行了检查,然后一边查看化验结果,一边询问他的身体状况。沉思良久后,袁主任给我父亲拟了一个方子,又开了几种成药,让我一并取来。药物取来以后,袁主任耐心地告诉我们每种药物的服用方法以及禁忌,并叮嘱我父亲要按时服药。两个星期后,我父亲的病情明显好转,已经能吃能睡,精神状态也大为改观,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半年后,父亲的复诊结果出来了,他的尿毒症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袁发焕主任不仅解除了我父亲的病痛,还延续了我父亲的生命。在这里,我代表父亲以及全家人向袁发焕主任表示万分的感谢!通过治疗父亲的病,我们认识到中医也能治大病。有些西医没法治疗的病,中医却能治。我们的国粹中医真是不能丢啊!  相似文献   

12.
王晓军的“酒史”布满了他生命的日历。他自己也说不清是在哪一天喝下的第一口酒,他只记得在17岁左右大醉过一次,把父亲叫哥哥而且连续叫了数次后,被父亲一耳光打掉了一颗大牙,仍然哭叫:“亲哥呀,你咋这么狠呢?”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对美国历史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它不仅涉及6.5倍于美国宣布独立时的领土和2倍于东部的联邦成员,而且其过程几乎贯穿于美国的整个成年时期。大批处女地的拓殖及三大农业“王国”的建立,极大地增强了美国的经济基础:五大湖重工业区的建立,则使美国的产业升级,从而加快了美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另成千上万独立的农场主在西部的成长,不仅直接为1861年爆发的内战提供了战斗力量,也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改革准备了社会基础。但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也引发了大量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其建设性和破坏性相伴而行。直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上台时,才采取以有序开发取代无序开发的新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父亲生活在农村,已近耄耋之年,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健步如飞.见过他的人都说:“不会吧,您老看上去顶多60多岁!”父亲的不老秘诀就是他自创的一套“数字化养生法”. 割一篮草 每天一大早,父亲就要去田间地头割一竹篮青草,为的是及时给家里的老马上料.别看父亲是农民,但他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割一割草,手脚就暖和了,出一出汗,身体就爽利了”.清朝养生名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消遣》中说:“拂尘涤砚,焚香烹茶,插瓶花,上帘钩,事事不妨亲身之,使时有小劳,筋赅血脉,乃不凝滞”.可见,勤劳动、适度劳动不仅能舒展筋脉,流畅气血,还能调济精神,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15.
医疗之殇     
2007年,大卫·古德希尔的父亲由于怖炎入院。老人家是一名医生,彼时虽然已经83岁,但直到入院当天依然在工作。他人住的医院是纽约市一家声誉极高的非营利性医院。然而,入院不到36个小时,他就感染了脓毒血症,不得不转移至重症监护室;在接下来的5周内,他又遭遇了第二波院内感染,最终不幸逝世。“美国每年死于院内感染的患者数量约为10万人,我的父亲不幸成为这10万分之一。”大卫感慨。  相似文献   

16.
北京杨雪琴教授治好了我父亲的关节型牛皮癣 我们是来自河南的求医者.我父亲患关节型牛皮癣已经近10年了.他全身上下的大小关节处均有厚厚的一层皮癣,且手、腕及足等小关节经常出现红肿疼痛的症状,右手已经发生了肌肉萎缩.数年来,我父亲去过很多家医院,也接受过很多种疗法进行治疗,然而疗效一直不甚理想.由于当时我们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还要每月拿出一笔钱供我和弟弟上大学,因此,我父亲主动放弃了治疗.  相似文献   

17.
"我也是草根,不需要包装."在庆祝从医70周年纪念活动上,丁泽民谦逊地表示. 名门之后 丁泽民,新中国中医肛肠科的奠基人.1919年8月,他出生于江苏江都嘶马镇(现为大桥镇),父亲丁辅廷是当地名医,尤其擅长外科.从童年起,丁泽民就经常躲在大肚子青花瓷药罐后面,看着父亲为乡亲看病.  相似文献   

18.
忘年交     
王叔叔是我的中学好友钰的父亲,也是我最佩服的儿科专家. 至今我仍记得我们参加高考的最后一天.考完最后一科,我走出考场去寻找母亲,一眼就望见站在母亲身旁的王叔叔.走近了,才发现他满脸是汗.见到我,他一脸温厚的笑,体恤地对我说:"考得还好吧?"  相似文献   

19.
深秋的凌晨,父亲一声耳语似的轻唤,我便陡然醒了.哦,今天是父亲要离开这座小城的日子!我躺在床上一偏脑袋,看到父亲,已是行李在肩.也许是凌晨的缘故,40瓦的白炽灯刺得眼睛生疼生疼的,就是那晃动的白与父亲捆在了一起,囚禁在我抹不去的记忆时里……自打1964年春上,我一直随父亲在县城读书.父亲三天两头地调动工作,他到哪我就到哪,几乎形影不离.母亲带着弟弟回乡下老家定居后,父亲和我就在单位食堂就餐.家中少了烟火味,父子间少有交流,每天的亲密接触是晚上共享一盆热水洗脚.热气腾腾的脚盆里,两双脚搓来搓去,搓揉出丝丝缕缕的温情.因这同盆洗脚的缘故,让我染上他那脚底易生水疱的毛病.我不得不常在课堂上搔痒痒,老师批评我,说我爱做小动  相似文献   

20.
据外电报道:一名12岁的美国儿童由于不治之症已逐渐失明。他的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