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关于非外伤性结直肠穿孔早期预后的研究很少,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过去8年收治的62例非外伤结直肠穿孔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外伤性穿孔的疗效。方法 选取结直肠外伤性穿孔患者76例,其中38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38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手术后的一般情况、住院相关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流质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费用和总费用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5%,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外伤性穿孔术后恢复快,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费用较为昂贵,需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因素后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结直肠自发性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自发性结直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长期慢性便秘史16例;腹内压增高诱因15例;术前均摄立位腹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7例;腹穿阳性者15例.结果 均予以手术治疗.手术证实穿孔部位: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12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2例,盲肠4例.盲肠穿孔行I期修补或切除吻合4例;乙状结肠直肠穿孔中,5例行肠段切除Hartmann手术,3例行穿孔处外置襻式造口术,2例行穿孔修补加近端结肠襻式造口术,病变段结肠切除加近段结肠襻式造口7例.治愈18例,死亡3例.结论 自发性结直肠穿孔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误诊率高,及时而合理的手术治疗是降低自发性结直肠穿孔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结直肠穿孔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晓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6):84-84,86
目的 :探讨自发性结直肠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 10年来 15例该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术前误诊 14例。治愈 12例 ,其中 10例行Ⅱ期手术 ,2例Ⅰ期手术。死亡 3例 ,其中 2例为Ⅰ期手术失败 ,1例为Ⅱ期手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结论 :该病特点为发病年龄较大 ,以男性常见 ,腹痛剧烈 ,全身中毒症状重 ,腹膜炎体征明显 ,腹穿为恶臭淡黄色脓液 ,周围血象明显升高 ,腹透可见隔下游离气体等 ,应及时急诊手术 ,手术方式以Ⅱ期为妥 ,即先行Hartmann’s术 ,再Ⅱ期行乙状结肠与直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直肠、乙结肠急性炎症性穿孔临床上较为少见,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但是病情进展迅速,若诊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严重的腹腔内感染有较高的病死率。本文回顾分析1998年7月至今本院收治的8例直肠、乙结肠急性炎症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直肠、乙结肠急性炎症性穿孔临床上较为少见,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但是病情进展迅速,若诊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严重的腹腔内感染有较高的病死率[1].本文回顾分析1998年7月至今本院收治的8例直肠、乙结肠急性炎症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伤性结直肠穿孔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结直肠穿孔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开腹手术治疗,根据是否行腹腔镜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伤性结直肠穿孔手术治疗过程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24例电子结肠镜检查以及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结直肠息肉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1324例结直肠息肉中,338例有临床症状,110例存在癌变或同时伴有肠癌,有症状息肉的癌变或伴有肠癌发生率为25.5%(338/1324)。经电子结肠镜电灼法切除868例(共1674粒息肉),开腹息肉切除术164例(共630粒息肉),行包括息肉的肠段切除8例,行结肠癌根治切除术97例,8例姑息性癌肿切除术。结论年龄≥61岁、直径≥2.0cm、多发息肉、广基分叶状、伴有下消化道症状的左半结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和伴发结直肠痛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单发的带蒂小息肉、分化良好以及明确良性者,经电子结肠镜切除是安全的,局部多发、直径较大、广基无蒂息肉应开腹手术,伴肠癌息肉、有癌变的较大息肉则应当按结直肠癌行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Stercoral perforation of the colon is an unusual pathological condition with fewer than 150 cas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o date. We present a case of stercoral colonic perforation mimicking upper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which was diagnos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preoperatively. However, at laparotomy, stercoral colonic diverticulum perforation with jejunal diverticulitis became the most appropriat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2.
阑尾炎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经麦氏切口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麦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麦氏切口和经右中腹旁正中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各1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麦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组切口痛消失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疤痕小且隐蔽,在并发症中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较经右中腹旁正中切口仅高出0.70%,术后发生肠粘连无差异;而较经右中腹旁正中切口,感染率降低2.19%,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降低1.50%,切口疝发生率降低1.50%.结论 经麦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具有术后疤痕相对较小、隐蔽,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快、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切口疝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只要掌握指征并合理地作好围手术期处理,经麦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总体效果明显优于经右中腹旁正中切口.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符合临床小儿消化道穿孔所致多种细菌性急性腹膜炎的模型。方法在3-4周龄BALB/e小鼠盲肠壁置入一个两端开放的18号无菌硅管,使得肠道内的细菌进入腹腔,观察实验小鼠每日情况,并记录体质量变化及死亡时间。1周后处死存活下来的小鼠,观察其腹腔内脏器外观改变情况,收集腹腔灌洗液做细菌培养,观察肝、脾、肾组织切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均表现出细菌性腹膜炎征象,48h死亡率高达50%,未死亡小鼠的体质量进行性下降,腹腔灌洗液细菌培养呈现阳性,病理切片显示肝实质、肾周围脂肪组织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幼鼠盲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模型建立成功,这为探索小儿急性腹膜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年来大肠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趋势,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627例,分析结直肠癌的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①近年来大肠癌发病呈高龄化趋势,且右半结肠癌的比例有所上升;②男女患者在肿瘤的病理类型及部位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大肠癌中有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切除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人群(分别为16.1%和3.17%,P〈0.001)。而且,右半结肠癌的胆囊手术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P=0.001);④大肠癌中有阑尾手术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人群(分别为7.34%和1.74%,P〈0.001);⑤大肠癌中有血吸虫病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人群(分别为13.4%和2.22%,P〈0.001);⑥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3.4%,中位生存时间为69.50个月;⑦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显示,贫血、肠壁的浸润程度、远处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据苏州市大肠癌流行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预防、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对控制大肠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10年4月连续226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死亡的发生率为11.5%.经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了3个独立与死亡相关的变量,即年龄(OR=8.759)、脑血管疾病后遗症(OR=4.554)及入院白蛋白水平(OR=3.269).死亡的预测方程为:P=1/[1+e-(-3.536+2.170年龄+1.516脑血管病后道瘟+1.193白蛋白)].结论 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合并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及入院白蛋白<30 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中医辨证分型的规律并初步观察预后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观察其预后标志物水平,包括肿瘤TNM分期、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 ER)、抗转移癌基因( nm23)、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结直肠癌抑癌基因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分析重点证型结直肠癌预后因子的差异,推断常见证型的预后。结果:气血虚衰型、湿瘀毒热型、脾肾阳虚型是最常见的3个证型,其中TNM分期、ER、nm23、p53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气血虚衰型的MMP-9、VEGF阳性率最低( P〈0.05);湿瘀毒热型的MMP-9、VEGF阳性率最高( 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不同中医证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步骤区域腹腔冲洗在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7例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9)。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术中对照组行常规腹腔冲洗,观察组行分步骤区域腹腔冲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IL-6、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39),低于对照组的31.58%(1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步骤区域腹腔冲洗应用于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以及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腹腔冲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 OP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PN表达水平,分析OPN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原发肿瘤浸润深度相关;OPN阳性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OPN的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OPN呈高表达, OPN在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早期复发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族别、肿瘤部位、病理学分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本组患者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73.4%、54.1%。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部位、病理学分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部位(P<0.05)、病理学分级(P<0.05)、临床分期(P<0.05)、治疗方式(P<0.01)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是肿瘤部位、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