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世界范围的人畜共患病,血清学试验是其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聚合酶链反应的应用加速了其分子水平的研究。为适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一些简便、快速、价廉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应运而生,或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本文就目前开展的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世界范围的人畜共患病,血清学试验是其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聚合酶链反应的应用加速了其分子水平的研究。为适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一些简便、快速、价廉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应运而生,或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本文就目前开展的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TR/PatocⅠ抗原玻片凝集试验与显微镜凝集试验对快速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的评价浙江省天台县卫生防疫站(邮编:317200)魏鸣,姚兆华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对及时治疗患者和发现新疫源地具有重要意义,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是经典实...  相似文献   

4.
5.
对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的实验诊断中,秦进才等完善了TR/Patoc Ⅰ玻凝试验有利于早期快速诊断。我们用玻凝与显凝对三种对象的血清检测比较,证明玻凝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简便性。材料与方法一、TR/Patoc Ⅰ抗原: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二、血清来源:40份可疑钩体病人双份血清系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国家乙类传染病.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常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
钩端螺旋体病谭明文译徐兆炜校阿尔巴尼亚:钩端螺旋体病在阿尔巴尼亚是最重要的人兽共患疾病之一。1980~1990年间阿尔巴尼亚有两次主要的爆发流行,各自分别为104例和30例。由接触污染的水引起。1986~1990年五年期间,发病率(由于散发和个别的病...  相似文献   

8.
过去二十年来,钩端螺旋体感染已在许多过去不知道有本病存在的国家中被发现。它在人、家畜及许多野生动物中发生。有人认为钩端螺旋体病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的动物病,这并不夸张。许多临床学家(包括兽医)、公卫工作者及细菌学工作者可能对钩端病及钩端螺旋体知识的进展,尚不太熟悉,故在此对本病的各方面作一概略介绍,旨在澄清一些流行的误解,并激发进一步的关心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1828 1978~1992年广东省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何剑峰(广东省流行病学防治研究所)…//广东卫生防疫/广东省卫生防疫站。 1978一1992年全省累计发病9888例.年平均发病率1.17/10万,病死460例,平均病死率为4.65%,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2.“呱升至最高的1991年8.97写。地理区域分布为1987年前的钩怀病病例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区.1987年后发病主要在粤北粤中区。流行形式以稻田型散发为主。季节分布以6一{。月份为主,占全年总病例数的80.43%,患者男:女为2.33:l农民占70.34%。人血清抗体与鼠类、猪的…  相似文献   

10.
华容县是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重点流行区之一。1993年发生爆发流行,发病3344例,病死23例,年发病率高达277.7/10万。1994年以后,发病主要以散发为主,年发病率在45.7/10万以下。为了解爆发8a后病原学和血清学方面的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0年4~5月进行了一次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虽然对钩端螺旋体病的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但其结果仅在病程后期才有意义。为解决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诊断问题,作者采用中性粒细胞损伤指数试验的方法,并获得了成功。研究对象是35例经临床表现、血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描记、脑脊液检验证实为钩端螺旋体病的患者。其中重型14例,中等型16例,轻型5例;肝肾型17例,感染中毒型13例,神经脑膜炎型5例;并发症有感染中毒性休克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4例,急性肝肾功能衰竭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例,浆液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外学者在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实验诊断中引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并对常规的实验诊断技术进行了改良及比较分析研究。本文仅就有关这方面的情况作一综述。一、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酶免疫斑点试验(dot-ELISA)和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对培养钩端螺旋体(钩体)阳性的30份早期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发现dot-ELIS人的阳性率(40%)明显高于MAT的阳性率(13.3%).同时对198份临床确诊为期期钩体病人的血清进行了dot-ELISA、MAT和血培养对照研究,证明dot一ELISA的阳性率(64.6%)也明显高于血培养阳性率(15.2%),同时也高于MAT的阳性率(14.1%)。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血培养阳性率逐渐降低,dot-ELISA阳性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nsu lato,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在啮齿动物间传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外耳(Weil)于1886年首次报道该病,故又称为外耳病(Weil diseases).1915年稻田(Inda)等首次在用外耳病患者血液注射的豚鼠肝组织中发现钩端螺旋体.1937年汤泽光在广州首次报道3例外耳病.1995年时曼华报道该病分布于全国26个省、市及自治区(未包括台湾省在内).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人兽共患病,钩体病的诊断比较复杂,易与其他发热性疾病混淆。实验室诊断方法在钩体病诊断中占重要地位,本文就钩体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新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在菲律宾,钩端螺旋体病广泛分布在许多动物中,诸如鼠、狗、猪、马和水牛等。本文则首次报道自当地森林捕获的猴子体内获得了患有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学依据。从职业性的钩端螺旋体病已经在菲律宾屠宰工人、农民、渔民、清洁工人和杂务人员中发生的事实,说明无论农村和城市人民均可直接或间接受到来自森林的钩端螺旋体病动物宿主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PCR扩增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钩体病患者血清中钩体DNA,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PCR技术。测定患者血清钩体DNA和MAT法测血清中钩体抗体。结果 40份患者早期血清中PCR法检出阳性8份,53份血清中MAT法检出阳性11份。结论 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钩体病早期诊断是一种快速敏感扔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钩体病防治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和掌握广东地区钩端螺旋体 (下称钩体 )病的流行特征、规律及人群中钩体抗体水平 ,提高钩体病防治水平 ,于 1 995~ 2 0 0 0年在广东地区 7个疾病监测点进行了人群血清学调查。1 材料和方法1 1 调查地点  根据钩体病的流行情况 ,在广东省发病较多的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 7个监测点 (东江流域 :东源县、惠东县、紫金县 ;北江流域 :乐昌市、清远市、四会市 ;珠江三角洲 :东莞市 )进行调查。1 2 标本采集  每年 7~ 8月 ,各个监测点对监测人群按不同年龄、性别比例在农村居住的健康人群中随机抽样 ,受检对象每人静脉抽血 2~ 3ml,…  相似文献   

19.
20.
华县发现钩端螺旋体病谢镇珠1李子蔚1雷念东2王水龙1潘琴菊1雒丹旗1牛备战11959年证实陕西省有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并在23个县(市)发现本病,但无关中东部县(市)的报道。华县卫生防疫站于1990~1992年对该病做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