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OLETF鼠)和罗格列酮治疗后,睾丸的组织病理变化及各级生精细胞中Bcl-xL(Bcl-x long)表达的改变。方法 OLETF雄性大鼠20只,定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监测血糖。喂养至30周时,共有成模OLETF鼠12只,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LETO鼠8只作为对照组,各组均给药12周。处死大鼠,测定睾丸重量,HE染色光镜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级生精细胞Bcl-xL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罗格列酮组有明显的病理变化。睾丸重量、精原细胞和间质细胞计数、睾丸生精细胞Bcl-xL蛋白阳性表达强度,模型组比对照组降低(P<0.05),而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可能通过细胞凋亡机制影响生精过程,而罗格列酮对糖尿病生精障碍并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信号分子STAT5b在胰岛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OLETF大鼠分为罗格列酮治疗和未治疗组,并以同种系非糖尿病LETO大鼠为正常对照,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STATSb、IRβ和IRS-1的蛋白量及IR、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在脂肪组织中,LETO大鼠STAT5b、IRβ、IRS-1的蛋白量及IR、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均比OLETF大鼠显著增高(P〈0.05);罗格列酮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IRβ、IRS-1蛋白量比较差异不显著,而STAT5b、Tyr-P-IR和Tyr-P-IRS-1罗格列酮治疗组较未治疗组分别增加了1.2、0.75和0.6倍。结论①STAT5b参与了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信号转导;②罗格列酮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可能与其激动PPARγ、增加STAT5b的表达、促进IR、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主动脉病理变化、在主动脉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蛋白和mRNA表达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20只。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罗格列酮治疗组4 mg/kg·d灌胃给药,于治疗6周和12周时检测血糖、ET、NO及光镜下主动脉的病理变化;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主动脉的e NOS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糖尿病组及罗格列酮治疗组ET升高,NO降低(P0.01)。12周时糖尿病组较高脂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ET升高,NO降低(P0.05)。糖尿病组NO水平在12周时比6周时明显下降(P0.05)。2)12周时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大鼠主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改变。3)6周和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主动脉e NOS的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P0.01);糖尿病组较罗格列酮组主动脉e NOS的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以缓解糖尿病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4.
比较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BNP)水平的影响,了解血清NT-BNP水平是否可以作为罗格列酮诱发心衰的预测指标.符合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4 mg/d)治疗,B组给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清NT-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BNP平均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BNP差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组,3例出现水肿,其血清NT-BNP较治疗前升高108.99 fmol/ml,无心衰病例发生.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T-BNP无明显影响.血清NT-BNP是否可以作为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心衰的早期预测指标有待更多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正>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I)对高脂血症大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给予自制脂肪乳剂(30%猪油+10%胆固醇+20%吐温+5%胆盐+1%丙基硫样嘧啶)每天灌胃一次(1ml/100g),连续两周,其余时间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两周后随机分为6组:高脂血症组(HL)、高脂血症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组(HAP)、罗格列酮干预组(HRP)、罗格列酮拮抗组(HRGP)、罗格列酮对照组(HR)、拮抗剂对照组(HG),每组各20只。实验前动物禁食12h,自由饮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雄性BALB/c小鼠20只建立TNBS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罗格列酮处理组及模型组,每组10只。罗格列酮处理组给予罗格列酮灌胃(0. 2 m L,[20 mg/(kg·d)]),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 2 m L/d)灌胃。处理6周后,处死所有小鼠。采用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度指数(DAI)及HE染色结合Spencer结肠炎组织学评分评估两组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组织学改变,ELISA检测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水平及肠系膜脂肪组织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脂肪组织HE染色后200倍光镜下拍照依据比例尺计算脂肪细胞直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F4/80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数量、脂肪细胞成熟标志物外周蛋白(peripherin)、脂连蛋白(adiponectin)及瘦素(leptin)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信号通路中的NF-κBp65、磷酸化的NF-κBp65(p-NF-κBp65)、磷酸化的NF-κB抑制蛋白(p-IκB)及磷酸化的IκB激酶(p-IKK)的蛋白水平。结果罗格列酮处理后第5及6周,小鼠DAI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处理组小鼠肠黏膜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罗格列酮处理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直径及脂肪细胞成熟标志物perilipin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同时,罗格列酮处理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及炎症介质IL-6、MCP-1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罗格列酮治疗显著促进处理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adiponectin的表达,而抑制leptin的水平。罗格列酮处理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NF-κBp65、p-NF-κBp65、p-IKK及p-IκB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罗格列酮可显著抑制TNBS模型小鼠肠道炎症,可能与抑制肠系膜脂肪组织NF-κBp65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LPS)、罗格列酮干预组(RSG)和GW9662拮抗组(GW9662),每组6只。分别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和炎性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h17细胞核转录因子RORγt及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肺组织RORγt高表达(P0.05)。接受罗格列酮干预小鼠PPARγ明显增高,炎性反应指标均较模型组减轻(P0.05),同时伴有RORγt表达降低。GW9662显著拮抗罗格列酮的保护作用,小鼠肺组织炎性反应显著,RORγt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罗格列酮组回升(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活化PPARγ,进而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减轻由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媒对照组(1、3、7、14、21 d和28 d)与罗格列酮组(1、3、7、14、21 d和28 d)。溶媒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进行T10节段半横断(右侧),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罗格列酮组在术后5 min、6 h、24 h均以2.5 mg/kg剂量腹腔注射罗格列酮,其他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行BBB评分。各时间点取材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p-EGFR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经Motic Images Advanced 3.2系统处理后对免疫组化阳性区域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t检验、F检验。结果:BBB评分显示,罗格列酮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恢复。免疫组化结果及统计学分析显示,脊髓损伤后PPARγ、p-EGFR及GFAP表达增高。罗格列酮组经治疗后PPARγ较溶媒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多,尤其是7、14 d和28 d(P0.05);p-EGFR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减少,尤其1、3、7 d差异明显(P0.05);GFAP随时间增长,呈现先增高后减少的趋势(P0.05),峰值出现在14 d。结论:罗格列酮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PPARγ表达,下调p-EGFR及GFAP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这些可能是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在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非肥胖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二甲双胍组(n=49)和罗格列酮组(n=49),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组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罗格列酮组口服罗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3 m.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性激素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m,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睾酮(Testosterone,T)、促黄体生成激素(Leuteinizing hormone,LH)、LH/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比值均明显下降,FSH水平明显上升(P<0.05);罗格列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非肥胖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水平,对性激素水平调节有积极作用,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0.
<正>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岛β细胞的作用。方法:雄性SPF级Wistar大鼠36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和罗格列酮预处理组(ROSI组),每组12只大鼠。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0.1ml/100g)制备SAP模型。SO组仅翻动十二指肠和胰腺后关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及罗格列酮干预组。LPS组鼻腔中滴入LPS的剂量为4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罗格列酮干预组鼻腔中滴入LPS(剂量同前)1 h后腹腔内注射罗格列酮(2 mg/kg);对照组和LPS组鼻腔滴入等量LPS或生理盐水1 h后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新生鼠分别于6、12、24 h被处死,然后评估肺组织的病理评分、湿/干质量比值(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并检测BALF中的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间点LPS组的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W/D、BALF中的PMN值及IL-17水平均升高(P0.05),而罗格列酮干预组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W/D、BALF中的PMN值及IL-17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较LPS组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显著减轻LPS诱导的新生鼠肺部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17分泌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罗格列酮组(A组)、罗格列酮+GW9662组(B组)、心肌炎组(C组)以及正常对照组(D组)。应用猪心肌肌凝蛋白分别对A、B、C 3组小鼠进行皮下注射,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所有小鼠在实验的第25天处死。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各组小鼠外周血以及心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与C组小鼠相比,A组小鼠外周血IL-17水平、心肌IL-17m RNA相对表达量、心肌组织IL-17的表达以及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数均显著降低;而B组小鼠与C组小鼠相比较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用罗格列酮激活PPARγ可以明显减轻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病情,抑制心肌炎症反应。罗格列酮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IL-17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巨噬细胞因子resistin水平的影响,探讨该药物对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干预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0只10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DN)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DN+RSG),另取10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DN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大鼠右肾切除后经过阴茎背静脉注射35 mg/kg链脲菌素(STZ),罗格列酮组按照10 mg·kg-1·d-1的剂量给予罗格列酮灌胃,DN组及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饮食。STZ注射20周后留取静脉血和24h尿,后处死大鼠并取肾组织。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resistin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及肾功能水平。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mad2磷酸化水平。 结果: 与NC组比较,DN组大鼠血浆炎症因子IL-1、TNF-α、hs-CRP及resistin的水平均显著升高;罗格列酮干预后血浆中上述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DN组比较,罗格列酮干预组的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但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水平均明显下降。罗格列酮干预后肾小球内TGF-β1蛋白表达及Smad2磷酸化水平较DN组显著降低,并且其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也较DN组明显减轻。结论: 罗格列酮具有延缓及改善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resistin及其它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针对炎症有望控制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 h后松解2 h建立AMI再灌注后无复流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L-NNA(NOS抑制剂)组、L-NNA组;以伊文思蓝-硫磺素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无复流范围;Western blot检测丝氨酸1177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 Ser1177)蛋白表达,RT-PCR检测eNOS mRNA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大鼠心肌组织无复流范围明显减小(P<0.05),而L-NNA+罗格列酮组无复流范围无显著差异;(2)罗格列酮组e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别,而p-eNOS Ser1177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 罗格列酮显著减小AMI再灌注后无复流范围,其机制与其促进再灌注后eNOS磷酸化,增加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菩人丹(PRD)对OLETF大鼠视网膜中自杀相关因子(fas)和半胱天冬酶-8(caspase-8)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4只成模的OLETF大鼠随机分为PRD治疗组、糖尿病模型组,每组均为12只,同周龄12只雄性LETO大鼠为正常对照组,PRD治疗组大鼠连续灌胃PRD,1.8 g/kg,1次/d,2个月。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的形态结构改变;TUNEL法检测OLETF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LETF大鼠视网膜fas和caspase-8表达的蛋白;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fas和caspase-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LETO大鼠相比,OLETF模型组的大鼠视网膜出现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fas、caspase-8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PRD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fas、caspase-8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PRD可通过抑制fas、caspase-8的表达,减少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GW9662(PPARγ拮抗剂)干预组,每组10只,以野百合碱(60 mg/kg)一次性皮下注射复制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再灌胃给予罗格列酮(2.0 mg·kg-1·d-1)或罗格列酮 + GW 9662(0.3 mg·kg-1·d-1)干预。4周后,取血浆测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水平,分离肺动脉二级分支,以微血管张力测定仪测定肺动脉血管功能变化情况。(2)体外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株(HPAECs),探讨罗格列酮对HPAECs NO生成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可显著改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但不能显著改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罗格列酮干预可降低血浆ET-1水平,升高NO水平;但罗格列酮的以上作用在同时给予PPARγ拮抗剂GW9662时显著被减弱。体外实验证实,罗格列酮可显著增加HPAECsf的NO生成,但该作用同样可被GW9662所阻断。结论:罗格列酮通过激活PPARγ改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可能是其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I/R组(14只)和I/R+Ros组(14只).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60min,再灌注60min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NBT染色法判断心肌梗死面积;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指标. 结果: 与I/R组相比,I/R+Ros组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23.9%(P<0.05);显著减轻心肌肿胀度(P<0.05);明显抑制心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P<0.05). 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88只健康老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40只,罗格列酮干预组40只,后2组又分为6 h、12 h、24 h、72 h、7 d 5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大鼠股动脉新鲜自体不凝血50μl注入大脑纹状体基底节区复制脑出血模型,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water content of brain,BWC);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脑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gamma,PPARγ)和半胱氨酸蛋白-3(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1)随着大鼠脑出血后时间的延长,ICH组BWC呈逐渐增高趋势,并在72 h达高峰。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干预组BWC均降低,组织水肿减轻(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凋亡细胞的数量与各位BWC的复化相一致。(2)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鼠脑出血后72 h,Caspase-3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罗格列酮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PPARγ高表达,同时Caspase-3表达和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降低脑出血后脑组织的继发性凋亡损伤,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52只随机取4只作为假手术组;余48只行脊髓半横断(右侧)损伤,并随机分为两大组:罗格列酮组和溶媒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在术后5 min、6 h、24 h均以2.5 mg/kg剂量腹腔注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溶媒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溶剂。分别在术后1、3、7、14、21和28 d行BBB评分,各时间点取材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经Image-Pro Plus 6.0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后行方差分析。结果:罗格列酮组在7、14、21、28 d BBB评分均显著高于溶媒对照组。脊髓损伤后PPARγ、MMP-9、p-EGFR及GFAP表达均增高,罗格列酮组PPARγ在3、7和14 d较溶媒对照组水平较高,其峰值出现在第3 d;MMP-9和p-EGFR较溶媒对照组在3、7和14 d明显减少,其峰值出现在第7 d;GFAP随时间增加而增长,14 d基本达高峰,从第3 d开始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PARγ可能通过抑制MMP-9,下调p-EGFR及GFAP表达水平,减少胶质瘢痕形成,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o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小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在NASH进展中的作用.选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酶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切片脂肪变程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HE染色显示对照组小鼠肝脏未出现明显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而模型组肝脂肪变及炎症明显,罗格列酮干预组上述病变减轻.肝组织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依次为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对照组(TNF-α mRNA和蛋白条带吸光度值依次为:1.11±0.01、0.99±0.02、0.91±0.00和0.99±0.01、0.60±0.01、0.47±0.01,P<0.01).结论:在高脂、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high fat, 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ct diet, MCD)诱导的小鼠NASH模型中,肝组织TNF-α的表达与NASH的进展有关;PPAR-γ特异性激动剂罗格列酮可抑制TNF-α的表达,阻止NASH的进展,为NASH的靶向性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