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CD4^ T细胞,造成T细胞耗竭、功能减退,而T细胞免疫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对病毒的清除、控制和肝组织病理损伤起主要作用。因此,乙型、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必定会对HBV、HCV感染的T细胞免疫造成影响。本文对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HCV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常德市近13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及其预后,为揭示HIV、HBV、HCV混合感染规律,为HIV的预防、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常德市120例HIV感染者进行CD4 、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HBV五项、抗HCV检测,对检测结果做系统的比较和分析。结果120例HIV感染者中,以青壮年为主要人群,以性传播为主要感染方式;混合HCV、HBV感染者有71例,占所有HIV感染者的59.17%。混合感染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血液传播和静脉吸毒为主要的感染方式,且HIV/HCV,HIV/HBV/HCV混合感染的ALT、AST异常比例明显高于HIV单独感染(P<0.05),HIV/HBV、HIV/HCV、HIV/HBV/HCV三种感染模式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IV单一感染(P<0.05)。结论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HCV现状日趋严重,特别在经血液传播、静脉吸毒传播的男性HIV感染人群中更加明显。HIV与多种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可能加速肝脏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导致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HIV感染的进程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相似文献   

3.
静脉药瘾者HIV重叠HBV/HCV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重叠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时,HIV对机体T辅助细胞亚群的影响及HBV/HCV核酸载量的变化.方法以静脉药瘾者(IVDUs)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免疫层析法和PCR法检测病毒感染指标,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 IVDUs的CD3、CD4细胞、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产生减少,IVDUs存在HIV感染时CD3、CD4细胞和IFN-γ产生进一步降低,HIV感染与HBV-DNA和HBeAg表达相关.结论 IVDUsT细胞亚群功能减弱,HIV促进HBV复制,重叠感染可进一步干扰辅助性T细胞(TH)1/T2细胞平衡,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丁瑞敏  王保玲 《江苏预防医学》2022,33(2):187-188,191
目的 了解郑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TP)重叠感染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对郑州市确证HIV感染者问卷调查及HCV、HBV、TP感染检测,分析重叠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64例HIV感染者HCV、HBV、TP重叠感染发生率为63.64%,其中重叠感染H...  相似文献   

5.
新疆和田地区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输血传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等病原体是危及安全血液的主要原因,尤其是HIV感染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非洲国家由于资源投入不足,大约5%艾滋病是由HIV污染的输血而感染.所以阻断和防止输血传染HIV已成为血液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静脉吸毒人群HIV/HBV/HCV混合感染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412例静脉吸毒者进行抗HIV、抗HBV和抗HCV抗体检测。结果 在412例静脉吸毒人群中,HIV阳性检出率为41.75%;在HIV阴性的静脉吸毒人群中,单纯HCV感染比例最高(45.1%),其次为抗HCV阳性伴抗HBs阳性(35.83%);在,HIV阳性的静脉吸毒人群中,单纯HCV感染比例最高(55.81%),其次为抗HCV阳性伴抗HBs阳性(36.05%)。结论 静脉吸毒是HIV、HBV和HCV多重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且HIV合并HCV感染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积极防治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携带者约1.2亿 ,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者约 380 0万[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估计约为 84万[2 ] 。由于HIV与HBV、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 ,因此 ,在我国 ,HIV与HBV或HCV合并感染较为常见 ,HIV感染者的抗 HCV阳性率为 5 7% [3] ,其  相似文献   

8.
HIV、HBV、HCV重叠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传插途径相似,在静脉注射毒品者、性混乱者和血友病患者等人群中可引起严重的重叠感染,并可导致病毒生物学行为改变,使感染者临床表现复杂化,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本文对HIV、HBV、HCV重叠感染的流行病学、病毒生物学行为变化、致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中国大陆吸毒人群的基本情况,以及该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流行状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相关检索策略查找已经发表的针对中国大陆吸毒人群HIV、HBV、HCV感染状况的相关文献,整理并制作成数据库进行Meta分析。结果我国吸毒人群HIV、HBV、HCV的感染率分别为3.3%、25.0%、50.4%;吸毒人群中HIV、HBV、HCV感染与性别并无明显关联;注射吸毒是吸毒人群HIV、HBV、HCV感染的危险因素;长期吸毒可以促进HCV在吸毒人群中的流行。结论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尤其是注射吸毒人群,防止HIV、HBV、HCV在其中扩散。  相似文献   

10.
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球分布,我国是高流行地区,由于HBV、HCV基因的高变性,容易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HBV、HCV感染免疫系统细胞,造成机体对HBV、HCV感染的免疫应答异常,并引起组织的损伤,导致肝细胞的慢性持续性感染,并可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肝癌。HBV、HCV主要经血液传播,包括输血与血制品传播、静脉吸毒、针刺、医源性传播、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HIV感染者做相关的血液学检测,分析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现状及其预后,为揭示HIV、HBV、HCV混合感染的规律,为预防、治疗及判断HIV混合感染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检验标准,对我市120例HIV感染者进行CD4 、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HBV五项、抗HCV检测,检测结果做相关性和差异性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HIV感染者中,合并HBV、HCV感染者71例,占所有HIV感染者的59.17%,其中合并HBV感染者50例,占HIV感染者的41.67%,合并HCV感染者39例,占HIV感染者32.5%.HIV/HBV、HIV/HCV、HIV/HBV/HCV 3种合并感染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IV单一感染者(P均<0.05),HIV/HCV、HIV/HBV/HCV混合感染者的ALT、AST异常比例明显高于HIV单一感染(P均<0.05).结论:HIV感染者合并HBV、HCV感染现状严重.HIV合并感染肝炎病毒后,可以加速肝脏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导致HIV感染者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加快HIV感染者疾病的进程,降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应引起更多的重视,尽早采取措施,提高HIV感染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及EB病毒(EBV)合并感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台州市所有可定期随访的167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男性113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40岁。采用ELISA方法检测确定其HBV、HCV和EBV的血清阳性率。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研究经异性性接触感染HIV 115例(68.9%)。HBV、HCV、EBV的感染率分别为7.2%、21.0%和93.4%;有2例HIV感染者同时感染了HBV、HCV、EBV等3种病毒;有35例(21.0%)HIV感染者同时感染了HCV和EBV。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感染者中,农民的HBV感染率高于从事商业服务者,经血液途径感染HIV者的HCV感染率高于经性途径感染HIV者,已婚者的EBV感染率高于未婚者。结论当地HIV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BV、HCV和EBV共感染者,不同特征的HIV感染者中HBV、HCV和EBV的共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方法]收集成都市MSM人群血液样本469份,进行HIV抗体、HBV标志物、HCV抗体及梅毒抗体测定,HIV抗体确珍阳性者,作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测定。[结果]469份样本HIV、梅毒、HBV及HCV感染率分别为14.93%(70/469)、8.53%(40/469)、67.16%(315/469)、0.64%(3/469);HIV合并梅毒感染3例,HIV合并HBV感染43例,HIV合并HCV感染1例,HIV合并梅毒及HBV感染5例;70例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明显下降,CD4+/CD8+比值均呈倒置,单纯HI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与HIV/HBV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23),其余各组因样本量太小,与单纯HIV感染组CD4+计数均值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都市MSM人群HIV感染呈严重之势,HIV合并HBV、HIV合并梅毒的感染也较普遍,本次检测到的HIV感染者已基本进入艾滋病期,对他们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或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死亡原因,分析HCV和/或HBV协同感染对HIV感染者最终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某院收治的36例住院死亡的HIV感染者(其中合并HCV和/或HBV感染者26例)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死于呼吸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在单纯HIV感染者中分别占50.00%(5/10)和30.00%(3/10),在合并HCV和/或HBV感染者中分别占50.00%(13/26)和23.08%(6/2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HIV感染者中未见死于肝衰竭者;合并HCV和/或HBV感染者中死于终末期肝病者6人,占合并HCV和/或HBV感染者的23.08%。结论肺部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仍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是HIV合并HCV和/或HBV感染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另外,也应重视防治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预防与控制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TB)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特征,为本地区TB/HBV/HCV/HIV的防治、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0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 947例TB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感染模式。结果 2947例TB患者中检出感染者573人,其中HBV、HCV和HIV感染者535、69和3人;合并感染17人,其中HBV合并抗HCV感染15人,HBV合并HIV感染2人,其中HBVHIVHCV感染1人。不同年龄TB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08,P0.01),不同性别TB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2、7.29,P0.01;χ2=3.93,P0.05),不同职业TB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53,P0.01)。结论本地区TB患者HBV感染率较一般人群高,并有着不可忽视的HCV和HIV病毒感染率,且有HIV流行的趋势,属HBV、HCV和HIV感染高危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1115名受血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感染指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受血者在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感染状况,以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检测相关感染指标的意义,2001年9月至2002年12月,对古田县1115名受血者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8.
基因疫苗不仅能诱导宿主CD4~+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在机体内表达的蛋白还能诱导CD8~+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给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和预防性疫苗的研制带来了新希望。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HBV和HCV 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HIV、HBV、HCV重叠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传播途径相似,在静脉注射毒品者、性混乱者和血友病患者等人群中可引起严重的重叠感染,并可导致病毒生物学行为改变,使感染者临床表现复杂化,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本文对HIV、HBV、HCV重叠感染的流行病学、病毒生物学行为变化、致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HIV感染者中乙型、丙型肝炎及梅毒混合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螺旋体(TP)混合感染的特点.[方法]对44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表面抗原(HBsAg);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血清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梅毒螺旋体抗体.分析HIV与HBV、HCV、TP混合感染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途径、国籍、职业的分布.[结果]HIV/HCV混合感染率为36.36%(16/44),其中经静脉吸毒途径混合感染率为91.6%(¨/12);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为13.33%(4/30),两种感染途径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x2=19.6233,P=0.005).HIV/HBV混合感染率为15.91%(7/44);HIV/TP混合感染率为2.27%(1/44);HIV/HBV/HCV三重感染率为4.55%(2/44).35岁以下年龄组与35岁以上年龄组HIV/HCV的混合感染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0.3427,P=0.001),但HIV/HBV的混合感染,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0.0929,P>0.05).[结论]静脉吸毒是HIV/HCV混合感染的主要途径,青壮年是HIV/HCV混合感染的主要人群.HIV/HBV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人群普遍存在保护性抗体或免疫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