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结果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9例SAH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呈阴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可能出现的原因及对其愈后进行判断.结果125例SAH患者行DSA病因诊断阳性率为76.8%,其中动脉瘤80例(83.3%),动静脉畸形10例(10.3%),烟雾病6例(6.25%).各年龄阶段动脉瘤均为最主要病因,而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在低龄患者中更为常见.阴性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10例(34.49%)、糖尿病8例(27.58%).结论阴性患者的常见原因:⑴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SAH;⑵假阴性动脉瘤;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微小动脉瘤;⑷技术及设备的原因;⑸其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发病24小时内腰穿检查为SAH的70例患者行DSA检查的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结果: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为自发性SAH的主要病因,分别占57.14%、10.0%,其次为动脉闭塞,脑动脉硬化,分剐占1.43%、2.86%。DSA检查正常者占28.57%,其DSA检查正常的原因可能与自发性SAH后病变血管本身变化或隐匿性血管畸形未能被显示有关。结论:早期脑血管DSA检查有利于自发性SAH病因诊断与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黄翔  李罗清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111-111,113
目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自发性SAH患者106例做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06例SAH行DSA检查,发现脑动脉瘤83例(78.3%),发现脑血管畸形2例(1.8%),烟雾病1例(0.9%),阴性23例(21.7%)。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多样,DSA检查是极为重要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  唐文渊  孙晓川  晏怡 《西部医学》2004,16(3):250-251
目的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 (DSA)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30例DSA阴性的 SAH患者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 :头痛 30例 ,呕吐 2 6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 2 8例 ,一过性意识障碍 4例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4例 ,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且全部治愈出院。 30例中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 18例。结论  DSA阴性的 SAH患者临床症状轻 ,并发症少 ,预后好。其中 PNSH病人应避免重复造影 ,脑、脊髓 MRI对明确病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150例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结果示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及动脉炎为SAH主要病因,分别占36.67%,12.67%,8.6%。脑血管造影正常者41.3%,与SAH后病变本身变化或隐匿性血管病变未能被显示有关。早期脑血管DSA检查有利于颅内血管病变的及时诊断与治疗,并可减少SAH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 2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未见异常者5例.42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AVM 14例,动脉瘤6例,烟雾病1例,未见异常者21例.结论 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对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1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复查情况。结果 (1)临床表现:8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痛,73例出现脑膜刺激征,62例出现恶心和(或)呕吐,37例伴有高血压史。(2)实验室检查:86例患者CT扫描未发现单纯脑室内出血或单纯脑实质内出血,伴有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3例,纵裂血肿2例。有74例再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动脉瘤22例,其中14例伴高血压,术前脑血管造影显示颅底大动脉或主干动脉血管壁不光滑。(3)治疗方法及复查结果:22例动脉瘤患者中8例保守治疗,7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4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3例行载瘤动脉支架置入;复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颅内动脉瘤或其他病变的可能,必要时应复查造影。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方法 分析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25例。绝大多数均经CT、DSA、MRI检查。结果 25例中,脊髓动静脉畸形1例,另2例可能为破裂出血的隐匿型血管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初次血管造影阴性的SAH的处理及预后与CT上出血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对于环中脑池珠网膜下腔出血(PNSH)应避免重复造影,脑脊髓MRI检查对明确病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与原因。方法对120例经头颅CT、腰椎穿刺术和临床症状诊断为SAH的患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首次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2周后行第2次DSA检查,对临床症状与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的主要症状;DSA造影阳性者95例(79.2%),其中脑动脉瘤72例(75.8%),常规正侧斜位DSA检出脑动脉瘤75个,旋转DSA检出7个;脑血管畸形19例(20.0%),烟雾病3例(3.2%),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0.1%),正常者25例(20.8%)。结论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SAH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与治疗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住院20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中,161例做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者诊治行后谵性研究。方法:以2005年4月~2008年4月住院SAH 204例患者做DSA 161例,据检查结果诊治。对DSA检查率及SAH的DSA阳性率低和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essels spasm,CVS)诊断、规划治疗进行讨论。结果:DSA检查率占收治率78.9%。检出脑动脉瘤81例(50.3%)、脑动静脉畸形(AVM)24例(14.9%),颅底异常血管网病(moya moya)1例(0.6%);有高血压史DSA阴性的SAH 22例(13.7%),无诱因DSA阴性的SAH 33例(20.5%),比文献记载高;动脉瘤夹闭术43例、栓塞治疗23例,占发现动脉瘤的81.5%。脑AVM手术13例、栓塞5例、伽玛力治疗3例,手术占54.2%。预后GCS评估:动脉瘤手术及栓塞恢复良好62例(93.9%),死亡4例(6.1%)。AVM:良好9例,轻残4例,无死亡病例。未做外科干预治疗组,动脉瘤15例(6例好转,4例恶化,5例再出血死亡)。有高血压史DSA阴性的SAH 22例及无诱因DSA阴性的SAH 33例,执行内科治疗方案。GCS评估:35例好转,14例恶化,6例因再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死亡。2例AVM(Ⅲ级)及1例moya moya症状稳定。结论:客观认识DSA对SAH及CVS诊断和选择治疗策略有着积极性、决定性价值。抉择检查"时间窗"、提高DSA检查率、加强投照技术充分造影及读片质量,是DSA对SAH病因检出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积极外科干预,明识CVS及早发现,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程治疗、预防CVS并发症",规范治疗方案,是降低SAH、CVS死亡及致残率的严守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的最佳时间及早期病因诊断,以减少并发症,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69例不同时间脑血管造影的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据发病时间分为A、B、C、D共4组。对其病因、造影时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造影异常者186例.占69.1%。B组(发病1~3天)DSA阳性率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外科治疗例数与A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结论发病1~3天脑血管DSA检查再有利于颅内血管病变的及时诊断与治疗,减少SAH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徐岳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02-2803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5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0例患者DSA阴性,对照组135例患者DSA阳性,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颈强发生率及脑血管痉挛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吸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Ⅰ级、Ⅲ级Hunt-Hess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癫痫发生率、脑积水及脑梗死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积水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SAH患者DSA阴性的第一因素,DSA阴性的SAH出血患者吸烟少,临床症状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自发性SAH的临床特点和DSA影像学资料。结果112例自发性SAH患者的DSA检查结果,正常为39例,异常为72例,阳性率为64.3%,其中动脉瘤67例,动静脉畸形5例,动脉瘤中后交通动脉瘤(43例,64.2%)和前交通动脉瘤(14例,20.6%)发生率最高。发病后早期检查组(43/64,67.2%)和晚期检查组(29/48,60.4%)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55,p>0.05)。结论DSA全脑血管造影是明确SAH病因的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并能为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发病后最好早期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研究,探讨CT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2例,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并将结果与DSA结果相对照,判断两者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行CTA与DSA检查的112例患者中,CTA发现阳性病例43例,DSA发现阳性病例44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91),其中CTA诊断为动脉瘤39例,与DSA之间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100%,诊断为血管畸形4例,与DSA和手术结果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动脉瘤的大小为(7.47±4.58)mm,瘤口直径为(2.51±1.19)mm,与DSA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4、0.307,P>0.05).结论 64层螺旋CTA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76例行DSA检查的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后造影时间分为A(<24h)、B(1~3d)、C(4~14d)、D(>14d)4组,对其病因、造影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76例SAH患者DSA病因诊断阳性率为71.4%,其中动脉瘤153例(55.5%),动静脉畸形28例(10.1%),动脉炎9例(3.3%),烟雾病7例(2.5%)。各年龄阶段动脉瘤都为最主要病因,而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在低龄患者中更为常见。动脉瘤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及分叉部、椎基底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不同时程DSA的异常检出结果比较,B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并发症比较,A组再出血、脑积水、消化道出血、低钠血症、癫痫发作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脑血管痉挛以C组发生率最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则以D组发生率最高。结论DSA对SAH病因诊断阳性率高,SAH患者病因诊断应常规行DSA检查,时间以发病1~3d为宜。  相似文献   

16.
DSA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特殊类型的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认识水平,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首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SA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31例患者,除3例患者行腰穿检查确诊为SAH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1~2d内行头颅CT检查确诊。根据CT表现,出血仅位于中脑周围池者,和此部位延及侧裂池基底部者共22例。全部病人均在发病1~20d内首次行DSA检查,均为阴性。28例复查无阳性发现。病人均预后较好;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恢复较好。随访6~12月,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提高对其的认识,对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比较CTA和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8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动脉瘤69例(79.3%),动静脉畸形3例(3.4%),烟雾病2例(2.3%),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1.1%);CTA病因诊断阳性率85.1%,DSA病因诊断阳性率83.1%,二者比较无差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100%,诊断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敏感性为100%.结论: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具有便捷、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李建文  冯正健 《新疆医学》2000,30(3):162-163
目的:研究脑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作用。方法:4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部作脑血管造影,造影选择在出血后4h ̄30天进行,其中Hunt-Hess分级Ⅰ ̄Ⅱ级23例,Ⅲ级17例,Ⅳ及以上者8例。结果:造影显示颅内动脉瘤15例,动静脉畸形24例,动脉硬化3例,不明原因者6例。结论:全脑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可进一步指导治疗,是一种损伤小,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首次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阴性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本院2008年 1月至2009年11月,首次CTA检查呈阴性的31例SAH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1例(男性12例,女性19例)中29例再次CTA检查,发现动脉瘤7例,其中3例为小脑后下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M3段动脉瘤,1例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P3段动脉瘤;3例颅内动脉远端显示不清晰,怀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再次CTA检查的22例阴性患者同期行DSA检查,发现前交通动脉瘤2例,均小于1.5 mm;AVM3例;C5-7颈髓AVM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延期MRA检查7例,发现海绵状血管瘤3例.其余14例均无阳性发现,其中1例做了2次CTA,2次DSA,2次MRA检查,仍无阳性发现.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次CTA阴性的原因较多,为提高诊断率及避免不必要重复检查,应根据CT平片上蛛网膜下腔出血特点确定合理的进一步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原发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分析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6例,根据病情进行Fisher,Hunt-Hess分级,以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计算其发病率,统计分析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两种分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96例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率51.04%;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Fisher,Hunt-Hess分级密切相关(P<0.01).结论 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Fisher,Hunt-Hess分级越高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