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肝胆管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多发病,传统的治疗为开腹手术.近年来,各种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报道越来越多.以腹腔镜和内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发展为这一疾病治疗开辟了新纪元.根据结石的部位,现将肝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微爆破碎石术仪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2年6月183例胆道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微爆破碎石仪治疗或单纯经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87例患者在术中均应用微爆破碎石仪碎石(微爆破组),96例患者行单纯经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或经内镜乳头切开术碎石(对照组)。结果微爆破组碎石成功率100%,结石取净率85.06%(74/87),微爆破组的碎石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微爆破碎石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方面,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的优点,能降低结石残留率及取石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胆总管结石属于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胆总管结石在临床上可以分为继发性结石和原发性结石。在临床上通常使用超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CT、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等方法,并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对其进行明确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随着内镜和腹腔镜等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段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腹腔镜技术。本文主要研究腹腔镜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微爆破碎石本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微爆破碎石术(联合组)28例,传统开腹手术组3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碎石成功率均为100%,结石取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微创组明显优于开腹组;术后消化道出血和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微爆破碎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活检钳碎石治疗,对比两组的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肝胆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提高了肝胆管结石取石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刘争  罗志永 《临床医学》2010,30(6):100-101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和难治性胆道疾病,因复杂病因和病理改变,及肝脏、胆道病变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使手术治疗难度增大,术后残石率和胆管炎发生率较高。近十几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胆石病病谱的变迁和诊治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积圣  巴明臣 《新医学》2003,34(11):717-718
1引言微创外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传统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格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过去50年中我国胆石病的综合诊断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伴随着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胆石病的诊断及治疗观念和方法均有新的进展。2我国胆石病病谱的变迁目前,我国广大人民的膳食结构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已有很大变化,在我国与饮食习惯明显相关的胆石病的发病状况亦逐渐发生改变。在20世纪50年代,肝胆管结石、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病占我国胆道外科疾病的很大比例,胆囊结石占胆石病的比例相对较少;进入80年代,胆囊结石所占比例较50年代明显升高,而原发性胆…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75-2576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5岁以上肝胆管结石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取石术,观察组在胆道镜直视下,用钬激光将肝内外胆管结石击碎后注水冲出或用取石篮套出。结果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激光碎石治疗老年人肝胆管结石的取净结石的总有效率达97.4%,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也明显比常规开腹手术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激光碎石治疗老年人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晨  李浩  汪新天 《中国内镜杂志》2014,20(11):1192-1194
目的 探讨术中B超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4例较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在手术中应用B超联合纤维胆道镜进行外科治疗。结果 术后无胆漏、腹腔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8周常规行T管造影或B超复查,发现胆管残余结石2例,采用经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使用纤维胆道镜配合网篮取出残余结石。结论 术中B超配合纤维胆道镜可以降低传统经胆总管切开取石的盲目性,有效减少术后结石的残留,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疾病上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咏梅  汤天军 《天津护理》2012,20(4):221-222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之一,常易合并肝胆管狭窄、化脓性胆管炎和肝内胆管癌.胆管结石的治疗已从单纯的手术治疗发展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数字减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介入治疗等微创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胆管结石可使患者少受痛苦而达到与传统外科相同的治疗效果.我院自2009年开展在DSA引导下经球囊导管治疗再发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现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微创时代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振  宿华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38-8840
胆道结石是外科的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有15%~18%的胆囊结石患者常常合并胆总管结石[1]。胆管内结石常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故需采取比较积极的治疗态度。随着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进入了微创时代。目前,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术式很多,本文就对这些术式进行综述。1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从1987年完成第1例腹腔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学组的持续延续护理在经脾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200例经脾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引流管护理学组措施;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200例经脾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引流管护理学组的延续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胸腔胆瘘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持续延续护理可降低经脾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的胸腔胆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自1985年德国医生Muhe完成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ascopic chlecystectomy,LC)后,如今LC已取代经过百年实践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症状性胆囊疾病外科治疗的金标准。腹腔镜外科是微创外科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这项新技术除了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之外,同样存在并发症的可能。虽然发生率并不高,但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来看,微创外科胆道技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开放性胆道外科手术,尤以LC为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 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胆石症的微创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分别采用LC LCBDE术(68例)、内镜EST联合LC术(84例)治疗的临床资料, 进行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等方面的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术式的术后住院日差异无显著性(P>0. 05),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 ), 且两者的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相比较有差别。【结论】胆总管直径小于1. 0cm,尤其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时宜采用内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直径大于1. 0cm或多发结石,尤其并存二级支肝管结石者(无胆管狭窄),腹腔镜下一期手术LC LCBDE是治疗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肝胆管结石病是一种在中国等亚洲国家中常见的胆道疾病,它起病隐匿、病情反复、若不干预晚期可能导致胆源性肝硬化甚至癌变。目前认为外科手术是治疗的最佳选择。在外科微创化的21世纪,过去的传统术式如肝部分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以及肝移植术等已能在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的辅助下开展,同时也发展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术(PTCSL)等新兴内镜技术,为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治疗。在治疗选择愈加丰富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本文拟对目前开展的手术治疗方式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优化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胆道出血、感染等)、创伤面积、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结石全部取净,均无明显的并发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方式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明显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孔静  吴硕东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7):679-680,683
目的 介绍该科在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方面的经验,讨论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方法 该科在开展腹腔镜切胆囊以来,随着腔镜下操作技术不断熟练,开展了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LCBDE)25例,其中1例为二次胆道患者,另外1例合并左肝内胆管结石,肝纤维化,在腹腔镜胆道探查的同时行左肝外叶切除。另有9例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先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明显并发症发生,17例腹腔镜探查患者一期缝合胆道,8例留置T管。对于单纯肝外胆管结石行ERCP、EST取石,同时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效果良好,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结论 腹腔镜及内镜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微创外科成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经皮肝胆道镜碎石(PTCSL)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3月~2012年7月43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接受改良的PTCSL治疗:经皮肝胆道引流(PTBD)1周后经皮肝扩张胆道造瘘、瘘道内置保护性鞘管和应用硬质胆道镜辅助碎石取石,其中12例未行PTBD,即穿刺扩张作Ⅰ期造瘘取石.根据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综合评价PTCSL疗效.结果 43例患者改良PTCSL明显优于传统经皮肝胆道镜(pTCS),平均手术时间(97.2±10.3)min,住院时间(16.7±4.3)d,术中出血量(20.4±3.7)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9%(3/43),Ⅰ期完全取尽结石者12例,Ⅱ期取尽者19例,Ⅲ期5例,Ⅳ期3例,结石残留率为9.3%(4/43).结论 PTCSL对治疗肝胆管结石,尤其对多次胆道术后复发或残留的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易重复的方法,具有取石快、结石残留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微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运用腹腔镜瘦纤维胆道镜对12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瘦胆道镜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结果12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无近期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相似。部分病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提高治愈率和避免多次开腹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1例。经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尤其是胆总管下端结石及狭窄。经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除( LC)及结石胆道镜行肝胆管探查术(LCDE)和耐高压球囊导管扩张术(LPBD),解除肝门部胆管梗阻及狭窄。术后2月行胆道镜和/或十二指肠镜治疗残余结石及肝内外胆管内支撑引流术。结果:31例均获成功,未再施行开腹手术,经IVC和ERC随访30例结石取净,1例左外叶肝管残石。结论:病例选择恰当,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结石除净率高,获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