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丹参对内毒素血症中性粒细胞(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兔内毒素血症模型,将24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内毒素血症组和丹参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2、4、8、16、24、48h取血分离获得中性粒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测定PMN—EC粘附率及其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值。结果 造模后即刻两组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及PMN—EC粘附率均升高,内毒素血症组造模后4h达高峰,丹参治疗组造模后2、4、8、16、24h的CD11a/CD18、CD11b/CD18显著低于内毒素血症组。结论 丹参能降低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表达,抑制PMN—EC粘附,改善微循环及减轻PMN—EC粘附所致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液中性粒细胞(PMN)粘附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兔30% TBSA Ⅲ度烧伤,于伤后即刻,2,4,8,16,24,48 h取血分离获得PMN,测定PMN粘附率及其粘附分子CD11a/CD18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中PLA2和TNF的改变。结果:烧伤早期PMN粘附率及粘附分子CD11a/CD18均明显高于伤前组,尤以伤后8 h为最显著,然后逐渐下降,至48 h后恢复至烧伤前水平,PMN粘附率与CD11a/CD18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90);烧伤后血浆中TNF,PLA2也开始升高,分别于烧伤后即刻与24 h达峰值。结论:烧伤早期PMN粘附率及粘附分子CD11a/CD18均明显升高;粘附分子CD11a/CD18可能是介导烧伤后PMN粘附的重要因素;烧伤早期TNF,PLA2的变化可能也是PMN粘附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丹参对内毒素血症早期中性粒细胞 (PMN)与内皮细胞 (EC)粘附作用的影响 ,探讨其抗粘附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兔内毒素血症模型 ,其中丹参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和 2 4 h后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 (2 m l/ kg) ,检测造模后即刻、2、4、8、16、2 4、4 8h PMN- EC粘附率、PMN表面粘附分子 CD11a/ CD18及 CD11b/CD18的值 ,并测定各时点血浆 TNF- α水平。结果 造模后即刻内毒素血症组与丹参治疗组粘附分子 CD11a/CD18、CD11b/ CD18及粘附率均升高 ,内毒素血症组于造模后 4 h达高峰 ,丹参治疗组各时点的 CD11a/ CD18、CD11b/ CD18值及 PMN- EC粘附率均低于前者 (P<0 .0 5 )。内毒素血症组于造模后 2 h TNF- α开始升高 ,8h达高峰 ,4 8h仍高于正常 ;丹参治疗组各时点的 TNF- α值均低于前者 (P<0 .0 5 )。结论 丹参能降低内毒素血症早期PMN粘附分子 CD11a/ CD18、CD11b/ CD18的表达及血浆 TNF- α的水平 ,进而抑制 PMN- EC粘附 ,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参对兔严重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的作用及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兔,建立兔30%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烧伤后即刻,2、4、8、16、24、48h,取血分离获得PMN,与体外培养的兔血管EC作用测定PMN-EC的粘附率,并测定各时点血浆TNF-α值。结果:烧伤后即刻生理盐水组与丹参组粘附率均升高,生理盐水组伤后4h达高峰,丹参组2、4、8、16、24、48h各时点的粘附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组于伤后2hTNF-α开始升高,8h达高峰,48h仍高于正常,丹参组2、4、8、16、24、48h各时点的TNF-α的值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丹参能降低严重烧伤后血浆TNF-α的水平,进而抑制PMN-CE粘附,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STF)对中性粒细胞(PMN)活化及CD11/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严重烧伤病人STF 刺激健康人PMN后PMN膜表面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以及STF与PMN同孵育后培养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变化。结果 健康人PMN在STF刺激1 h后,培养液中MPO活性即迅速升高并在24 h内保持此高水平,同时,PMN膜表面CD11a/CD18和CD11b/CD18也迅速升高达峰值并在24 h内保持此高水平。结论 STF可活化PMN并刺激PMN表达CD11a/CD18和CD11b/CD18,STF对烧伤后PMN致组织损害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烧伤后中性粒细胞(PM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分析PMN粘附及其粘附分子CD11b/CD18在该影响中的介导作用.方法:建立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单层通透性测定的方法,根据处理内皮细胞单层的不同成分,将实验分为7组,用含FITC-清蛋白的灌流液灌流后,测定液体滤过系数(Kf)和渗透压反射系数(δ).结果:烧伤后PMN能使反映小分子物质通透性的Kf值明显增加,使δ显著下降.用单抗封闭PMN膜上CD11b/CD18能使δ值的变化得到纠正;用孔径0.2μm的滤膜阻断PMN与内皮细胞单层的粘附则使Kf值和δ值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介质类物质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这些物质主要影响肺血管对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粘附分子CD11b/CD18本身可能具有生物学信号调控的作用,并介导着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大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严重烧伤后早期肺组织微血管内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贴壁能使肺血管通透性增加[1],而这种改变则依赖于内皮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增加[2].本实验观察烧伤血清及烧伤后中性粒细胞(PM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Ca2+]i的影响,并探讨PMN粘附及其粘附分子CD11b/CD18在该影响中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烧伤后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以及PMN粘附及其粘附分子CD11b/CD18在该影响中的介导作用.方法:用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模型,建立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单层通透性测定的方法,根据处理内皮细胞单层的不同成分,将实验分为7组,用含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清蛋白的灌流液灌流后,测定液体滤过系数(kf)和渗透压反射系数(δ).结果:烧伤后PMN能使反映小分子物质通透性的kf值明显增加,使δ值显著下降.用单抗封闭PMN膜上CD11b/CD18能使δ值的变化得到纠正;用孔径0.2 μm的滤膜阻断PMN与内皮细胞单层的粘附则使kf值和δ值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介质类物质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这些物质主要影响肺血管对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粘附分子CD11b/CD18本身可能具有生物学信号调控的作用,并介导着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大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忠华  陈雷  楼静芝  丛昊  郑羡河  钟耿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7):699-701,后插三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胆道探查加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CD11b/CD1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20例胆道探查加胆囊切除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ASA)体格健康状况分级Ⅰ~Ⅱ级,随机平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组,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将乌司他丁20万U加入120 mL生理盐水,以2 mL/min速度持续静脉滴注.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手术开始后4、12、24 h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N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麻醉诱导后即刻PMN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各时间点PMN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PMN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于手术开始后4、12、24 h与麻醉诱导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24 h与手术开始后4 h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24 h时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 胆道探查加胆囊切除术可导致循环中PMN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乌司他丁能抑制PMN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的增加,从而抑制PMN的过度激活,保护机体的组织和重要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及中性粒细胞粘附活性和杀伤效应在大鼠严重创伤后的动态变化及钙拮抗剂的调节作用,探讨中性粒细胞致敏与活化不同功能状态下的生物学标记及对创伤的预警意义。方法 采用多处骨折和广泛软组织挫伤建立大鼠严重创伤模型,分别于创伤后2、4、8、12、24h不同时相点采集血标本;攻击组于体外LPS攻击PMN模拟“二次打击”;治疗组于创伤后0.5h腹腔注射钙离子拮抗剂,并体外LPS攻击PMN。分别从细胞、蛋白和分子水平检测各组PMN(Ca^2+)i、释放O^2-、Mac-1的表达和PMN.EC的粘附活性的变化。结果 创伤组2、4h时相点中性粒细胞体外自发释放OL自由基量与基础表达值无明显改变,8、12、24h时相点明显增多(P〈0.05),同时2、4h时相点PMNCDnb阳性细胞百分率呈上调改变(P〈0.05),PMN的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亦明显上升(P〈0.05);而PMNCDnb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MN-EC粘附活性也无显著增强,而8、12、24h时相点则显示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PS攻击组显示各相应时相点Ok自由基释放量、(Cap)i、CD11b的表达及PMN-Ec粘附百分率均较其对照组呈不同程度升高;尤其是2、4h时相点较同组其它时相点增加更为明显(P〈0.01),且较创伤组明显增加(P〈0.01);钙拮抗剂治疗组则显示各时相点(尤其2、4h)上述指标较攻击组结果均呈明显下降(P〈0.01)。结论 PMN致敏主要表现为活性氧的释放能力明显增加和CD11b表达能力的上调,创伤早期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b阳性细胞百分率呈上调改变,而CD11b蛋白定量却不增加,这种质和量变化的不同步是PMN致敏的一个重要标记;作为第二信使的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可能是PMN致敏活化的机制之一;钙拮抗剂明显抑制PMN的过度活化,在白细胞激活的初始阶段调控其功能,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表面粘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急性DVT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仪对所有对象检测外周血中PMN表面粘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组粘附分子CD62L平均抗体阳性表达率,DVT组显著降低(P<0.001);相对于正常组CD11b/CD18平均阳性表达率,DVT组显著升高.DVT组内部CD62L、CD11b/CD18相关分析,二者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在下肢DVT的急性期,PMN处于活化状态,以细胞粘附为表现的PMN活化加快了血栓的进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ICAM-1在缺氧-再氧化引起的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是否介导缺氧-再氧化引起的中性粒细胞(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的粘附反应.方法血管内皮细胞(VEC)经缺氧再氧化(H/R)处理后,加入PMN,用计数法检测粘附率,以细胞免疫化学及原位杂交法检测ICAM-1及ICAM-1mRNA表达.结果VEC经H/R处理后,PMN与其粘附率增高1倍(P<0.01),ICAM-1单克隆抗体(mAb)与CD11a/CD18mAb可明显降低粘附率的增高,H/R能增加VEC的ICAM-1及ICAM-1mRNA表达.结论ICAM-1介导H/R后的PMN-VEC间粘附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膜上CD11a/CD18、CD11b/CD18的变化,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参芎滴丸对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凝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用药组造模前按5、10、20倍临床剂量灌胃8天,然后电凝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模,于造模后12 h、48 h、72 h 3个不同时点处死大鼠,取大鼠外周血备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剂量组缺血大鼠不同时点外周血PMN膜上CD11a/CD18、CD11b/CD18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CD11a/CD18、CD11b/CD18表达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参芎滴丸低、中、高剂量组梗死后24 h、48 h、72 h 3个不同时点CD11a/CD18、CD11b/CD18的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剂量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呈现量效关系.结论参芎滴丸能显著抑制MCAO模型大鼠外周血粒细胞CD11a/CD18、CD11b/CD18表达,进而抑制梗死早期的炎性反应,减轻脑缺血后炎性病理损害,达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胆管炎时大鼠肝组织ICAM-1与循环PMN表面CD11b、CD18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斑点杂交技术观察胆道感染时ICAM-1 mRNA在肝组织的定位及转录表达强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MN表达CD11b及CD18的阳性率.结果:ICAM-1 mRNA原位杂交显示胆道感染3 h后肝窦内皮细胞、枯否细胞和肝小叶中央静脉内皮细胞阳性反应增强,12 h阳性反应最强.斑点杂交显示胆道感染后3 h肝组织ICAM-1 mRNA含量开始增高,12 h达高峰.循环PMN表达CD11b和CD18的阳性率3 h以后明显增高.结论:胆道感染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等表面ICAM-1与循环PMN表面CD11b、CD18的表达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注射液(HHI-I)对重型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引发SAP后即刻经颈静脉输入HHI-I,0.1 mL/100 g体质量,共3 h;已知药对照组输入复方丹参注射液(DSHIco),剂量、时间同组3.组2、3、4分别于治疗后1、3、6及24 h处死动物10只,取肺及胰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测定CD11b/CD18表达.结果各组胰腺组织中均未检出CD11b/CD18活性.组2动物于SAP后3 h见肺组织CD11b/CD18表达增加.组3动物于HHI-I治疗后1 h见肺CD11b明显下降(与组2、4同时间相比p<0.05),3、6、12小时进一步降低(p<0.01);肺CD18于治疗后各阶段均明显下降(与组2、4相应时间比较p<0.01).组4动物肺CD11b/CD18均无明显降低.结论HHI-I可使SAP大鼠升高的肺CD11b/CD18表达明显降低;DSHIco无类似作用.  相似文献   

16.
ICAM-1及VCAM-1等在HIE新生兔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慢性宫内缺氧对新生兔中性粒细胞与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孕中晚期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以及中药干预缺氧组;对比3组新生兔中性粒细胞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脑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acule-1,ICAM-1)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ules1,VCAM-1)等的表达与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和中药干预缺氧组的CD11b/CD18、ICAM-1以及VCAM-1表达均显著增强;虽然缺氧组和中药干预缺氧组的表达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缺氧缺血后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增强并且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增加而导致的脑组织细胞的损伤,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方勇  陈玉林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7):1539-1540
严重烧伤后早期 ,机体表现为非感染性的全身炎症反应。过去几年的研究表明 ,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及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该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的病理基础。而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则依赖于中性粒细胞膜上粘附分子CD11/CD18与其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的结合[1] 。这说明粘附分子变化在严重烧伤后病理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既往我们的动物实验证实 ,严重烧伤后早期外周血中的粘附分子表达是增高的 ,而白细胞在肺组织内的粘附扣留则主要依赖于这些粘附分子的高表达[2 ] 。尽管如此 ,至今尚无明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62L、CD11a单克隆抗体(MAb)对严重烧伤大鼠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大鼠烧伤模型,颈总动脉插管给予CD62LMAb(或CD11aMAb或生理盐水),观察动物存活时间;在液流室中观察CD62LMAb、 CD11aMAb则对分离的烧伤大鼠白细胞与培养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CD62LMAb可显著阻断烧伤大鼠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并延长烧伤大鼠的存活时间(P<0.05);CD11aMAb则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提示CD62LMAb具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体外循环(CPB)患者中性粒细胞(PMN)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整合素CD11b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30例行CPB心瓣膜置换术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异丙酚麻醉维持组)和对照组(咪唑安定麻醉维持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CPB开始后30min、CPB停止后30min、4h、24h抽取挠动脉血3ml,运用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NF-κB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PMN NF-κB活性和CD11b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PMN NF-κB活性在CPB停止后30min达到峰值,观察组在CPB开始后30min、CPB停止后30min、4h、24h PMN NF-κB活性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CPB开始30min后 PMN CD11b表达水平呈递增的趋势,CPB停止后30min、4h、24h 3个时间点上观察组PMN CD11b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同咪唑安定相比,异丙酚可以减低CPB患者PMN NF-κB活性和CD11b表达,明显抑制体外循环患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VI粘附分子表达与皮肤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和电镜超微结构研究32例CVI患者和8例正常对照组。结果:①class2~3级EC—ICAM-1和PMN—CD11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lass1级和对照组(P〈0.05),class2-3级和classl级PMN—CD18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相关分析显著,ICAM-1表达与CD11b和CD18表达呈显著正相关;③电镜超微结构证明;PMN与Ecs粘附导致皮肤微血管病变。结论:CVI血浆TNFα、IL-1β增高,上调ICAM-1和CD11b/CD18表达,并介导PMN粘附于ECs,导致ECs和组织损伤,可能是静脉溃疡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